國新辦就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2020-12-02 中國網
  • 郭衛民: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今天的發布會。神舟八號飛船昨天晚上已成功返回地面,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的進行也受到境內外輿論的高度關注,今天很高興請來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王兆耀先生、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孫為鋼先生、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趙光恆先生出席發布會,請他們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感興趣的問題。下面先請王兆耀先生做介紹。

    2011-11-18 09:12:23

  • 王兆耀: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三位很高興和大家見面。現在我向大家通報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圓滿成功的消息。

    昨天傍晚19時32分,神舟八號飛船返回艙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的主著陸場區,成功回收。至此,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全面實現了「準確進入軌道、精確交會對接、穩定組合運行、安全撤離返回」的預定目標。標誌著我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我國空間技術的重大跨越,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裡程碑。

    下面,我和大家共同回顧一下此次任務的簡要情況。

    2011-11-18 09:53:48

  • 王兆耀:

    9月29日21時16分和11月1日5時58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分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改進型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準確入軌。11月3日和11月14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在太空進行了兩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均取得了圓滿成功。

    2011-11-18 09:54:21

  • 王兆耀:

    神舟八號飛船入軌後,經過遠距離導引和自製控制飛行,於2011年11月3日凌晨01時36分,在距離地面高度約為343公裡的近圓對接軌道上,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施了首次交會對接,形成了組合體。組合體運行期間,由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實施控制,神舟八號飛船處於停靠狀態,進行了飛行控制模式轉換、電源機組切換、供電和信息併網等試驗,充分驗證了組合體工作模式。

    2011-11-18 09:54:42

  • 王兆耀:

    為了進一步驗證交會對接測量設備和對接機構功能、性能,獲取更多的試驗數據,組合體飛行12天後,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分離,並於11月14日20時00分,成功實施了第二次交會對接。

    2011-11-18 09:55:40

  • 王兆耀:

    11月16日18時44分,在地面控制下,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再次成功實現分離。昨天18時45分開始,飛船進入返回程序,於19時32分準確降落在預定落點。今天,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將變軌至高度約370公裡的運行軌道,轉入長期運營模式,等待明年與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進行交會對接。

    2011-11-18 09:56:08

  • 王兆耀:

    神舟八號飛船飛行期間,通用生物培養實驗裝置工作正常,中德合作開展的17項空間生命科學實驗樣本已於昨晚運回北京。

    天宮一號也按計劃開展了一系列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主要包括空間對地遙感探測應用試驗、空間材料科學實驗,以及空間環境和空間物理探測試驗等。

    2011-11-18 09:56:59

  • 王兆耀:

    此次任務中,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性能優良,工作正常;發射場系統實現了「零窗口」發射;飛行控制中心、地面測控站、海上測量船和天鏈中繼衛星組成的測控通信系統,為此次任務提供了精確測量、控制和通信保障;著陸場系統快捷高效地組織了飛船回收。整個任務過程順利,成果豐碩。

    2011-11-18 09:57:46

  • 王兆耀:

    此次任務的圓滿成功,歸功於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有力領導,歸功於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歸功於全體參研參試人員的奮力拼搏。

    在慶祝勝利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國載人航天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我們的工作與黨和人民的要求,還相距甚遠。今後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任重而道遠,我們一定不懈努力,繼續攀登。

    在此次交會對接任務過程中,全國人民、國際友人以及國內外新聞界對此次任務給予了熱情關注,中外媒體對這次任務進行了全方位的充分報導。在此,我謹代表任務總指揮部和全體參試人員,對各方面的熱情關心與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下面,我願意和孫為鋼總工、趙光恆總師一起回答大家的問題。

    2011-11-18 09:58:40

  • 郭衛民:

    謝謝王主任的介紹,下面進入第二個環節,媒體提問。

    2011-11-18 10:00:00

  • 中央電視臺記者:

    請問在這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完成以後,能不能認為我國的載人航天技術已經成熟?同時也有媒體說,隨著我國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的完成,國際的航天格局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對於這個評價應該怎麼來看?謝謝。

    2011-11-18 10:01:19

  • 王兆耀:

    謝謝你的提問。我們都知道,中國政府1992年確定了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發展戰略,通過神舟一號到神舟四號無人飛行和神舟五號、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突破和掌握了載人的天地往返技術;通過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掌握了航天員出艙活動的關鍵技術;這次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的圓滿完成,也標誌著我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得我們國家到目前為止掌握了載人航天的三大基本技術。這三大技術的掌握為我們下一步建造空間站、開展大規模的空間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11-11-18 10:01:43

  • 王兆耀:

    大家都知道,載人航天技術領域是十分寬泛的,今後還有大量的技術需要攻克。因此我想,現在還不能說中國的載人航天技術就已經成熟了。國際航天格局的形成是一個過程,是逐步形成的,一兩次試驗任務的成功是不會改變這種格局的,但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突破,使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到了一個新的起點。我們要最終實現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仍然有許多關鍵技術要攻克,還有許多的工作要進行。美俄在四十多年前就掌握了各項載人航天的基礎技術,逐步地進入到建設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的階段,相比他們,應該說我們的差距還很大,我們還需要不懈地努力。謝謝。

    2011-11-18 10:04:41

  •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神八回來了,天宮一號還在運行,對於它等待神九和神十有什麼技術保障保證它安全運行?第二,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明年會與天宮一號進行對接,它們的任務有何不同?謝謝。

    2011-11-18 10:06:50

  • 孫為鋼:

    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交會對接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已經突破和掌握了空間交會對接技術。但我們也知道,這僅僅是首次飛行試驗的成功,我們還沒有實施載人的交會對接,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將要實施載人的交會對接,通過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的載人交會對接,完成了這項工作則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第二步任務的圓滿完成,那時候更可以說我們掌握了空間交會對接技術。謝謝大家。

    2011-11-18 10:09:00

  • 王兆耀:

    我再補充一下,天宮一號入軌以後,我們將精心地對它進行管理,包括軌道的維持、保持,各種設備定期的檢測,確保它在明年能夠與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對接時狀態良好,因為天宮一號的設計就是按照兩年以上的工作壽命設計的,目前從監測的數據來看,它的各個系統工作都非常正常,因此我們還是很有信心的能夠保證它的壽命運行到明年,運行到設計壽命的終止。謝謝。

    2011-11-18 10:10:41

  • 烏克蘭國家新聞社:

    中國將於2020年建成空間站,這一空間站是完全屬於中國所有還是會開展國際的合作?第二個問題,我們都知道俄羅斯在火星探索方面遭遇了一些失敗,中國計劃什麼時候開展對火星的探索?在這一過程當中,中國是要獨立發展還是會與其他國家,例如俄羅斯開展合作?

    2011-11-18 10:12:13

  • 王兆耀:

    第一,2020年前後,中國將建成載人空間站,這是我們國家獨立自主發展載人航天技術的一個計劃。但是我們一貫倡導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利、透明開放的原則下開展、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第二,對宇宙空間的探測,是我們整個航天技術發展的重要目的之一。中國的許多專家都提出了這方面的建議,有關部門正在組織進行論證,制定這方面的規劃。現在我還不能告訴你具體的時間表。謝謝。

    2011-11-18 10:13:31

  • 香港文匯報記者:

    此次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上展開的空間科學試驗情況是怎麼樣的?隨著中國空間站的建成,我們將如何更好地發揮空間試驗平臺的作用?剛才談及了神九和神十的任務,之前說是對神八進行整體評估之後再決定神九是否載人,目前的評估情況如何?什麼時候我們能知道神九是否會載人?謝謝。

    2011-11-18 10:15:21

  • 王兆耀:

    這個問題在請趙總回答之前,我先回答一下神九、神十的評估問題。這次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進展得十分順利,但是最後的結果我們要對所有的試驗數據進行充分的、科學的分析評價,最後才能拿出評估結論。現在計劃在年底前能夠完成這項評估工作。請趙總回答下一個問題。

    2011-11-18 10:17:09

  • 趙光恆:

    在這次交會對接試驗中,空間應用系統運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神舟八號飛船的空間試驗支持能力,開展了相關的科學實驗和應用研究。剛才王主任已經談過,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上,我們主要安排了地球環境監測、空間材料科學實驗和空間環境探測等方面的科學實驗和應用研究。在地球環境監測方面,以當前世界廣泛關注的環境問題為出發點,利用我國自主研製的高光譜成像儀進行了地球環境監測,獲取不同區域的高光譜的遙感數據。利用高光譜成像儀,我們可以廣泛深入地研究或者開展資源勘察、地質調查、水文生態的監測、環境汙染的監測,以及土地環化評估等方面的工作。

    2011-11-18 10:18:06

  • 趙光恆:

    空間材料科學實驗已瞄準當前國際上凝聚態物理和應用研究的特點,開展了複合膠體晶體生長實驗。利用空間的微重力環境條件,研究三種不同的風沙體系、帶電膠體晶體,隨著電場溫度變化的線變過程的規律,實驗為拓展有膠體、晶體製備光子晶體,促進光子器件的發展,積累理論知識和奠定技術基礎。空間環境探測,我們利用帶電離子探測器、軌道大氣環境探測器、電離層擾動探測器,獲取高能質子、高能電子、大氣密度、大氣成份、電離層擾動等探測數據,監測軌道的空間環境狀況,保障載人太空飛行器的安全。

    2011-11-18 10:21:29

  • 趙光恆:

    目前,天宮一號的有效載荷已經完成了狀態檢查和初步測試,工作正常,狀態穩定,已經獲取了第一批的實驗數據,即將馬上開始進行全面的在軌測試和應用實驗。在神舟八號飛船上,中德合作開展了17項空間生命科學實驗,主要用於動物、植物、微生物、水生生物等生物的組織、個體、簡單的生態系統方面在空間的微重力和輻射效應方面的研究。神舟八號的科學實驗項目進展順利,大家知道,昨天晚上實驗裝置和實驗樣品已經隨飛船返回艙完好回收。今天凌晨,我們已經將實驗樣品提交中德雙方的科學家,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對這些實驗樣品進行深入地分析研究。未來我們要建成的空間站,作為探索太空、發展空間科技的全新平臺,一定會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應用研究。主要包括空間科學、地球科學和應用、新技術等領域。目前已經組織全國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了頂層規劃工作,研究各個領域的發展方向,我們相信,大規模的空間科學應用一定會對科技進步、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謝謝。

    2011-11-18 10:25:31

  • 華爾街日報記者:

    第一個問題,神八任務以及未來的神舟飛船的任務,對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有什麼樣的貢獻?特別是在情報搜集和偵察方面又會起到怎樣的作用?第二個問題,包括美國在內的幾個國家批評中國的航天任務不夠透明,中國對此有何回應?

    2011-11-18 10:29:14

  • 王兆耀:

    神八任務和以前的神舟任務,我可以負責任地向你說,我們都沒有直接用於軍事任務的項目。但是正像我們所知道的,航天技術是一個共性技術,它的技術既可以用於軍也可以用於民,最主要看使用的目的。比如通訊衛星,用來傳廣播電視,民用通訊就是民用的,部隊使用就變成軍用的。

    2011-11-18 10:30:17

  • 王兆耀:

    第二個問題,美國等一些媒體批評我們的航天不夠透明,我首先想說,批評是要負責任地批評,要公正地批評。去年,美國航天局長博爾登先生來,我陪同他參觀了我們國家的航天設施、試驗設施、發射設施、航天員訓練設施,他對我們國家對他的透明開放程度表示高度的讚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發展的歷程中和今後一直倡導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利、透明開放的原則下進行國際合作交流。謝謝。

    2011-11-18 10:31:27

  • 郭衛民:

    從發射的整個媒體採訪安排來看,不斷地在舉行發布會,也安排了中外媒體到發射基地做採訪,這也體現了我們主管部門的開放和透明。

    2011-11-18 10:34:51

  • 中國日報記者:

    今年國際上航天發射活動也有幾次失利,我們國家是怎麼看待航天發射活動中的失利?我們在保證航天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上有哪些經驗和做法?謝謝。

    2011-11-18 10:35:09

  • 孫為鋼:

    航天是一個高風險的事業,所以在從事航天的過程中必須要把質量和可靠性放在第一位,航天不能有任何閃失,出了閃失,特別是在運載發射過程中,任何閃失都會造成飛行試驗的失利。在空間交會對接試驗任務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承擔著長二F運載火箭、神舟飛船、空間實驗室的三大核心研製任務,這三大系統都直接關係著交會對接任務的成敗。

    2011-11-18 10:35:55

  • 孫為鋼:

    所以,我們的研製隊伍把質量和可靠性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他們把質量和可靠性作為航天事業的基石,把抓質量和可靠性工作貫穿在型號研製的始終。

    2011-11-18 10:36:58

  • 孫為鋼:

    在這次交會對接研製任務中,為了確保質量和可靠性,我們的研製隊伍突出表現了下面幾個方面:一是認真地貫徹落實中央領導的指示精神,將各項要求落實到研製工作實際中。在工作中他們做到了嚴上加嚴,嚴格按照研製程序和操作規程工作,不放過任何疑點。細上加細,他們認真地清理問題,複查數據、比對數據,對出現的質量問題嚴格歸零,不因為時間、進度而放鬆歸零的要求。慎之又慎地進行工作,對一些研製過程開展了反覆複查,他們做到了反覆複查不煩、反覆評審不煩、反覆匯報不煩,這體現了航天人對航天事業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

    2011-11-18 10:39:18

  • 孫為鋼:

    二是堅持按照航天質量管理的要求,嚴格認真地進行質量問題歸零工作。在出現的質量問題上,我們航天有五條質量歸零的標準,對於出現的質量問題必須要做到定位準確、機理清楚、問題復現、措施有效,並要在全系統採取舉一反三,這五條是航天歸零的標準,並且是我們抓質量的一個法寶。看似簡單的五條,但凡親身經歷這件工作的同志都會感到執行這五條是很不容易的,並且要付出時間和經費的代價。在天宮一號組織發射的過程中,因為其他火箭的一些問題需要在長二F火箭上進行舉一反三,為了確保發射的成功,我們推遲了發射時間,不論是在時間上還是經費上,都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是為了確保成功,這些代價是非常值得的。

    2011-11-18 10:41:02

  • 孫為鋼:

    三是強化技術風險分析和控制工作,結合航天的經驗和教訓,我們在風險分析和控制方面總結了很多有效的管理辦法,比如六個百分之百的確認工作、九星分析工作,以及數據比對和包絡分析複查等工作,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發現問題,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控制風險。四是充分的地面試驗驗證,為了在地面驗證空間的環境狀況,我們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相關的研究機構共同設計研發了一些地面試驗設施,通過這些地面試驗設施模擬太空的環境來驗證設計方案的正確性,考核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通過這些方法,有效地保證了首飛的成功,並且這些地面試驗是我們研製中必不可缺少的。

    2011-11-18 10:42:06

  • 孫為鋼:

    在這裡我再介紹一下,通過我們的自主研發,在地面試驗設施上,我們有很多技術的創新,這些地面試驗設施使中國航天研發工作的能力更強,並且也使中國航天的基礎設施邁向世界的一流,這也是中國航天實力的一個體現。

    五是在空間交會對接任務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還組織開展了第三方的獨立風險評估工作,相當於請第三方對設計進行了一輪覆核、復算,保證了設計的可靠性。當然,抓質量、提高可靠性和保證安全,僅僅上面這五條是不夠的,我們還有航天的質量文化和一系列制度來保證產品質量。謝謝大家。

    2011-11-18 10:46:36

  • 郭衛民:

    這個做法在管理學上也有推廣研究的價值。

    2011-11-18 10:47:28

  • 孫為鋼:

    對,這是一條完整的理論和體系。

    2011-11-18 10:48:20

  • 日本廣播社協會電視臺記者:

    請問中國女航天員搭乘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哪個可能性比較大?

    2011-11-18 10:48:39

  • 王兆耀:

    神舟九號、神舟十號是否要載人要等到神舟八號任務的評估結果來確定,女航天員是上神舟九號還是上神舟十號要看她們訓練的結果來確定。謝謝。

    2011-11-18 10:49:37

  • 鳳凰衛視記者:

    請問王主任,我們為什麼要堅持建立自己獨立的空間站,而不是參與國際空間站?另外,剛才您也提到,在2020年要建立完備的空間站之前還有一些難關要攻克,能否具體說明一下,比如什麼樣的難關和瓶頸我們還需要攻克,從而實現2020年完備空間站的建立?謝謝。

    2011-11-18 10:49:56

  • 王兆耀: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發展道路,是我們一貫堅持的一項基本原則。對外開放、開展國際合作也是我們的基本國策。中國立足獨立自主的發展載人航天技術,建設載人空間站,開展大規模的空間應用,主要目的是掌握載人航天的基本技術,和平地開發利用空間資源,造福於人類,並力求通過這一高技術工程的實施,能夠推動我們國家的科技進步,帶動相關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希望通過高科技工程的實施,能夠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科技人才。

    2011-11-18 10:50:33

  • 王兆耀:

    我們強調獨立發展,並不是說獨自發展。我們國家一貫堅持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利、透明開放的原則下,願意與世界各國開展合作交流。事實上,在工程前期,我們已經與俄羅斯、德國、法國等國家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與交流。在工程後續任務中,我們同樣堅持這個原則、這個政策,歡迎國外航天同行和科學家能夠參與到我們空間站的建設運用。為推動人類的載人航天技術發展、為人類和平利用空間作出更大貢獻。我們國家是願意參加國際空間站計劃的,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能夠介入進去,原因是多方面的,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2011-11-18 10:51:23

  • 王兆耀:

    後續建設中國的載人空間站,技術上有許多難關,比如再生式環控生保技術,大規模太陽能技術、大型老新組合體控制技術、熱控技術、組裝建造技術、長壽命運營技術等等,這些難關都要等待我們一一去攻克。因此,我們在空間站正式建造之前設立了一個空間實驗室階段,其目的就是為了攻克驗證這些技術難關。謝謝。

    2011-11-18 10:54:01

  • 郭衛民:

    今天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結束)

    2011-11-18 10:56:18

相關焦點

  • ...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有關情況
    北京,2012年6月29日 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有關情況 6月29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在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 當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有關情況。
  •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 任務全面實現預定目標
    本報北京11月18日訊 記者曹紅豔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王兆耀今天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全面實現了「準確進入軌道、精確交會對接、穩定組合運行、安全撤離返回」的預定目標。這標誌著我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我國空間技術的重大跨越,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中的重要裡程碑。
  • 專家詳解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二次交會對接關節點
    專家詳解二次交會對接三大關節點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田兆運、趙薇、謝波)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的二次交會對接有哪些關節點?將面臨怎樣的考驗?    關節點:倒飛    事件:為順利進行二次交會對接,天宮/神八組合體於13日22時37分在距地面高度約343公裡的近圓軌道上偏航180度,建立倒飛姿態。    解讀(北京飛控中心副主任麻永平):此時,組合體運行以天宮一號控制為主,神舟八號處於停靠狀態,組合體的姿態調整由天宮一號來控制進行。
  • 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當日13時18分,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新華社記者 王永卓攝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趙薇)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發射入軌以來,第5次與神舟飛船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 天宮一號/神舟八號 交會對接_中國網
    主要任務包括為航天員提供居住環境,支持航天員的長期在軌駐留,支持飛船和擴展模塊對接停靠並開展少量的空間應用試驗,是空間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米,整船重約8噸,最大直徑約2.8米    為與其他太空飛行器、未來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對接,根據飛行任務需要,最前端可安裝交會對接機構。
  • 天宮一號神舟八號發射已制訂200餘種故障預案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全過程28日,通往航天城的道路上已增設了多道檢查崗,保障發射安全 快報特派記者 趙傑 攝昨天下午,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新聞發布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介紹了任務的基本情況
  • 光電所研製的雷射雷達完成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任務
    6月23日10時05分,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實現手控交會對接,標誌著神十天宮太空「握手」的任務結束。作為交會對接的敏感器之一,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與中電27所聯合研製的雷射雷達完成中近距離的測量工作,使神十與天宮在太空自動、手控精準對接。在太空中,神十與天宮均以幾米每秒的速度快速運行,在使兩個高速運動的飛行器對接的過程中,雷射雷達發揮了重要作用。
  • 王兆耀回顧介紹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情況
    2012年6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袁潔、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陳善廣介紹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天宮一號在軌運營成果豐碩 先後6次與神舟飛船交會對接
    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今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執行我國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軌運營三年來,先後6次完成與神舟飛船的交會對接,並開展了一系列科學實驗、技術試驗和空間應用,取得了十分豐碩的成果,為我國載人空間站研製建設和運營管理積累了重要經驗。
  • 中國2011年先後發射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孫自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解放軍總裝備部副部長牛紅光表示,按照計劃安排,中國將於2011年上半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2011年下半年發射神舟八號飛船。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10日發布上述信息稱,目前,「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徵二號F」火箭、神舟八號飛船等主要飛行產品正陸續轉入正樣生產、試驗,「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裝載的各項空間科學實驗載荷設備及有關地面系統任務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 神舟八號飛船:模擬人 與天宮一號對接
    《神舟八號飛船:模擬人 與天宮一號對接》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神舟八號飛船:模擬人 與天宮一號對接神舟八號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架飛船,飛船為三艙結構,由軌道艙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6月13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顯示,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王永卓 攝  6月13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顯示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的模擬畫面(上)正在接近天宮一號(下)。
  • 天宮一號/神舟九號載人自動交會對接現場直播 - 中國網
    中國網: 各位網友大家好,經歷了40多個小時的太空生活,神舟九號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迎來了相擁天宮的一刻。今天下午,神舟九號將與天宮一號進行自動交會對接,本網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為您現場直播。2012-06-18 12:57:00中國網: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宣布,經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計劃於18日14時許,實施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自動交會對接。對接完成、兩飛行器形成穩定運行的組合體後,航天員將於17時22分進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
  • 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手控交會對接現場直播 - 中國網
    中國網: 今天中午航天員將手動控制神舟九號飛船完成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任務,中國網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為您現場直播,敬請關注!可以說,3人以非常良好的身心狀態迎接手控交會對接任務。2012-06-24 11:06:17中國網: 天宮一號和神舟九號飛船已經成功分離。
  • ...航天科技集團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團隊:中國航天...
    航天科技集團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團隊獲得由科技部副部長陳小婭揭曉並頒發的第十二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大獎。;中國航天集團公司天宮一號和神八號副總指揮葉勳。    陳小婭:獲得第十二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大獎的是航天科技集團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團隊。    王小丫:謝謝陳小婭部長。    陳偉鴻:謝謝您。    王小丫:此時此刻掌聲特別熱烈,都是送給這些航天追夢人的。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趙薇 宗兆盾)23日10時07分,在航天員聶海勝的精準操控和張曉光、王亞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新華社發(張曉祺 攝)     8時26分,航天員手動控制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實施分離,神十飛船撤離至與天宮一號相對一定距離處。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對兩太空飛行器飛行狀態進行全面檢查確認後,航天員聶海勝操作手柄,控制神舟十號飛船向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緩緩接近,航天員張曉光、王亞平密切監視飛船儀表參數和對接靶標,三名航天員密切協作、配合默契。
  • 專家詳解「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分離細節
    相聚時難別亦難 且看太空「相別離」——專家詳解「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分離細節    新華社上海11月13日電(記者張建松)「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攜手遨遊太空已近兩周,14日它們將迎來第一次太空分離、第二次太空交會對接任務。
  • 天宮一號,再見 飛行六年,曾與三艘飛船交會對接
    能夠在天宮一號與飛船進行交會對接的過程中,控制天宮一號進行精確的姿態控制。天宮一號做了什麼第一,天宮一號作為交會對接的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飛行任務。第二,保障航天員在軌短期駐留期間的生活和工作,保證航天員安全。第三,開展空間應用、空間科學實驗、航天醫學實驗和空間站技術試驗。
  • 「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對接機構的研製故事
    7分鐘的完美對接,16年的拼搏奮鬥——「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對接機構的研製故事    新華社上海11月3日電(記者 張建松)浩瀚蒼穹,璀璨群星,共同見證了「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在太空的精彩對接。
  • 神八與天宮實現第二次交會對接 17日晚返回地面
    按照計劃,兩個太空飛行器再次構成的組合體,將再飛行兩天後分離,神八將於17日晚返回地面。  【分離】 非洲上空「小別」4分鐘  昨晚7時24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向「神八」和「天宮一號」組合體發送指令。  4分鐘後,「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機構順利解鎖,組合體成功分離,神舟八號飛船緩緩撤離至140米停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