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詳解「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分離細節

2020-12-02 中國政府網

相聚時難別亦難 且看太空「相別離」
——專家詳解「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分離細節

    新華社上海11月13日電(記者張建松)「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攜手遨遊太空已近兩周,14日它們將迎來第一次太空分離、第二次太空交會對接任務。記者來到兩個太空飛行器對接機構的研製單位——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詳細了解它們將如何在太空「相別離」。

    利用彈簧力將兩個太空飛行器輕輕推開

    據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究員、交會對接大型地面試驗系統原負責人陶建中介紹,「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成功交會對接以後,兩個太空飛行器組合體的連接主要依靠對接面上12把對接鎖,每把對接鎖的拉力3噸,共36噸,這12把對接鎖由兩組對接鎖系電機驅動。

    「當『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組合體的對接機構控制器接到分離指令後,對接鎖系就將執行分離指令,實施解鎖動作,時間需要3-4分鐘;對接鎖解開後,將通過對接面上4個被壓縮的彈簧推桿的彈簧力,將兩個8噸多重的太空飛行器輕輕推開。」陶建中說,「這個彈簧力並不大,只有幾百牛頓,相當於幾十公斤。兩個太空飛行器被推開後,將保持一定姿態,緩緩分離,直至準備執行第二次交會對接任務。」

    在浩瀚無垠太空,讓兩個交會對接的太空飛行器組合體成功分離,是保證太空人安全返回地球的前提。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在對接結構設計中,採取了多種「冗餘」措施以確保太空飛行器組合體分離,如果自動分離不成功,還可以採取手動分離或火工品分離。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世界共進行了300多次太空交會對接活動,太空飛行器上所使用的對接機構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異體同構周邊」式對接機構,另一類是「錐-杆」式對接機構。瞄準世界先進水平,我國對接機構採用了導向板內翻式的異體同構周邊式構型。

    據陶建中介紹,我國自主研製的對接機構與「國際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太空梭、「聯盟號」飛船等太空飛行器所使用的對接機構兼容,在對接原理、構造、結構尺寸上都保持一致。將來,如果我國要與國外進行太空合作,對接機構只需進行適應性的接口協調即可。

    對接機構在地面已進行647次分離試驗

    交會對接是航天領域中一項技術複雜、規模龐大、變量參數多的控制技術,為了得到一個高度可靠並且有容錯和診斷功能的系統,在地面進行仿真模擬試驗是一個有效途徑。

    目前,我國太空對接的地面模擬技術已躋身世界一流。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牽頭,匯集國內多家單位研製開發的空間對接機構緩衝試驗臺、綜合試驗臺、整機特性測試臺、熱真空試驗臺四個大型試驗設備,能完整地將太空飛行器在太空對接分離的每一步模擬出來。

    「『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對接機構在『上天』之前,已經在地面上進行1101次對接試驗、647次分離試驗。」陶建中說,「我國第一次太空交會對接任務完成得十分完美精確,所有步驟均按設計狀態進行,沒有一處差錯,沒有動用一個預案。」

    11月3日,「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在太空相撞後相互「捕獲」的時間為1.045秒。為了驗證我國太空對接的地面模擬技術,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509所模擬了當時的太空條件,進行了對接機構相互「捕獲」試驗,結果模擬的「捕獲」時間為1.042秒,地面模擬和真實太空之間僅相差0.003秒。

    「『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在太空交會對接的全過程為7分29秒,我們地面模擬時間為7分28秒,相差僅1秒,當初我們預計要10分鐘,是因為多算了『強制校準』這一步時間。結果這兩個太空飛行器在太空對接得十分精準,根本不需要強制校準。」陶建中說。

    對接機構研製團隊平均年齡30多歲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究對接機構長達16年,早期的預研小組只有6人,隨著事業的召喚,一批又一批年輕人陸續加入到對接機構的研製隊伍中來。如今,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509所、149廠對接機構的設計、試驗、生產、工藝等100多人的研製團隊,平均年齡僅30多歲。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509所對接機構研究室共有56人,平均年齡33歲,30歲以下的年輕人佔了「半壁江山」,38歲的邵濟明擔任對接機構研究室主任,他手下的一批主管設計師都是出校門不久的30多歲年輕人。

    「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我國航天人才隊伍已形成了完整的年齡梯隊,各個層次的骨幹都有人才保障。每天,看著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在為我國航天事業拼搏奮鬥,兢兢業業地工作,我的心裡充滿了無限欣慰。」72歲的陶建中說。

專家解讀二次交會對接新特點

    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 趙薇、田兆運)二次交會對接進行在即,第二次交會對接與第一次交會對接有何不同?難度何在?北京飛控中心副總師李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對二次交會對接新特點進行解讀。

    「首次交會對接進行的非常順利,精度很高。」李劍說,「現在組合體的飛行狀態是天宮在後,飛船在前,飛船處於倒飛狀態。在二次對接的時候,天宮一號首先要調180度姿態,轉頭朝後,飛船正飛。這個狀態與第一次對接的時候是一樣的。」

    據李劍介紹,二次交會對接與一次的不同主要有兩點,一是飛船要先進行撤離;二是對接在光照區進行。

    撤離,是一個全新的環節。「首次對接成功後,兩個飛行器進行了鎖緊。現在就要打開這個鎖,通過兩個對接機構上的分離推桿,把兩個飛行器推開。二者以一定的速度分開,分開之後,在觀察具備二次對接條件後,再對上去。」李劍說。

    另一與首次交會對接的不同在於,對接的光照條件不一樣。首次交會對接是在陰影區進行,而二次則是在光照區。據李劍介紹,相對導航測量設備受到強光幹擾,可能會產生一些狀況,對交會對接的穩定性也是極大的挑戰。

專家解讀二次交會對接三大難點

    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趙薇、謝波)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副主任麻永平介紹說,第二次對接將在陽照區進行,對在光照條件下的交會對接來說,依然充滿著風險和挑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第二次交會對接在陽照區進行,由於雜光幹擾強烈,對測量設備敏感器的測量精度和相對導航的可靠性均造成較大的影響,對交會對接的可靠實施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二是由於組合體第一次實施分離控制時,有一系列的機械動作,組合體能否按計劃精確地完成分離,是完成二次對接的關鍵所在。在這個環節,我們制定了一系列的應急預案和措施,保證在異常情況下也能有效分離。

    三是組合體分離時,在機械力的作用下,兩個太空飛行器逐漸遠離,由於作用力的不平衡性,可能會出現較大的姿態擾動,對正常撤離產生一定的影響。如何控制好兩個目標的相對姿態,保持好相對導航,也是二次對接任務的重點之一。

神八/天宮為何扭轉方向進行二次對接?

    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 田兆運、趙薇)在二次交會對接前,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的組合體要重新進行轉向180度,轉回天宮在前、飛船在後的運行狀態。那麼,為何不直接以原有姿態,即飛船在前、天宮在後的姿態進行分離和二次對接呢?

    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副總工程師李劍介紹,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進行首次交會對接時,二者轉入組合體狀態後,組合體調頭,天宮在後、飛船在前繼續在軌運行。這種位置安排是考慮到天宮一號負責整個組合體的運行,其發動機裝在後面,因而天宮一號處於後方,對接後發動機點火可進行軌道維持,這也是正常的組合體運行狀態。

    李劍解釋說,選擇這樣的方式,主要考慮光照條件並保持與第一次對接姿態一致。

    而二次交會對接前飛船的分離形態,與二次交會對接後飛船最終撤離天宮的方式也不相同。二次交會對接前,組合體進行180度調頭,飛船正飛分開。而最終撤離返回的時候,組合體不再調頭,飛船採取倒飛撤離,即直接從前面撤離。

相關焦點

  • 專家詳解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二次交會對接關節點
    專家詳解二次交會對接三大關節點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田兆運、趙薇、謝波)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的二次交會對接有哪些關節點?將面臨怎樣的考驗?    關節點:倒飛    事件:為順利進行二次交會對接,天宮/神八組合體於13日22時37分在距地面高度約343公裡的近圓軌道上偏航180度,建立倒飛姿態。    解讀(北京飛控中心副主任麻永平):此時,組合體運行以天宮一號控制為主,神舟八號處於停靠狀態,組合體的姿態調整由天宮一號來控制進行。
  •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飛船首次太空分離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飛船首次太空分離 (7/11)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當地時間11月14日晚,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在陽光下成功實現第一次太空分離。
  • 神舟八號飛船:模擬人 與天宮一號對接
    《神舟八號飛船:模擬人 與天宮一號對接》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神舟八號飛船:模擬人 與天宮一號對接神舟八號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架飛船,飛船為三艙結構,由軌道艙
  • 中國2011年先後發射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孫自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解放軍總裝備部副部長牛紅光表示,按照計劃安排,中國將於2011年上半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2011年下半年發射神舟八號飛船。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10日發布上述信息稱,目前,「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徵二號F」火箭、神舟八號飛船等主要飛行產品正陸續轉入正樣生產、試驗,「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裝載的各項空間科學實驗載荷設備及有關地面系統任務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 國新辦就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神舟八號飛船昨天晚上已成功返回地面,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的進行也受到境內外輿論的高度關注,今天很高興請來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王兆耀先生、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孫為鋼先生、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趙光恆先生出席發布會,請他們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感興趣的問題。下面先請王兆耀先生做介紹。
  • 天宮一號神舟八號發射已制訂200餘種故障預案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全過程28日,通往航天城的道路上已增設了多道檢查崗,保障發射安全 快報特派記者 趙傑 攝昨天下午,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新聞發布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介紹了任務的基本情況
  • 「飛向天宮之路」——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全程實錄
    飛向天宮之路——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全程實錄    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  1日5時58分07秒,神舟八號飛船在長徵二號F遙八運載火箭的託舉下,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開始飛向天宮之旅。    1日零時,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已經進入發射前6小時準備程序,北京飛控中心和飛船試驗隊完成神舟八號發射窗口和發射諸元的計算與覆核。    2時,北京飛控中心全體參試人員進行任務前最後的狀態檢查和確認。經檢查,天宮一號飛行正常,測控通信系統全區工作正常,已具備執行神舟八號發射和後續交會對接任務的條件。
  • 神舟八號飛船
    神舟八號為改進型飛船,全長9米,最大直徑2.8米,起飛質量8082公斤。神舟八號飛船進行了較大的技術改進,它發射升空後,與天宮一號對接,成為一個小型空間站。     於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10秒由改進型「長徵二號」F遙八火箭順利發射升空。
  • 天宮一號/神舟八號 交會對接_中國網
    「神舟八號」:實現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    神舟八號是神舟飛船的最新執行任務的飛船,沿用了神舟七號飛船的返回艙、推進艙和軌道艙三艙結構,增加了交會對接測量設備,以實現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月20日凌晨,中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順利升空,經過21小時的飛行後順利返回地面。
  • 「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對接機構的研製故事
    7分鐘的完美對接,16年的拼搏奮鬥——「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對接機構的研製故事    新華社上海11月3日電(記者 張建松)浩瀚蒼穹,璀璨群星,共同見證了「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在太空的精彩對接。
  • 我國計劃下半年發射「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飛船
    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記者 田兆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29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計劃於今年下半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進行第一次無人交會對接試驗。    楊利偉介紹說,目前,任務準備工作進展順利,「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研製、神舟飛船及長徵2F運載火箭改進研製中的一些關鍵技術均已突破。
  • 神舟八號飛船簡介(圖)
    >神舟八號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個。全國政協委員、神舟飛船原總設計師戚發軔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2011年下半年,中國將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隨後發射神舟八號飛船與之進行第一次無人交會對接。神舟九號、十號飛船將擇機發射,並全面完成交會對接任務。交會對接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個階段即建立空間實驗室所需關鍵技術之一。
  • 一位書法家對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對接成功的自豪
    一位書法家對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對接成功的自豪 2011
  • 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手控交會對接現場直播 - 中國網
    中國網: 今天中午航天員將手動控制神舟九號飛船完成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任務,中國網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為您現場直播,敬請關注!2012-06-24 11:06:17中國網: 天宮一號和神舟九號飛船已經成功分離。2012-06-24 11:06:57中國網: 神舟九號報告,儀表顯示分離正常。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
    新華社發(張曉祺 攝)     8時26分,航天員手動控制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實施分離,神十飛船撤離至與天宮一號相對一定距離處。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對兩太空飛行器飛行狀態進行全面檢查確認後,航天員聶海勝操作手柄,控制神舟十號飛船向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緩緩接近,航天員張曉光、王亞平密切監視飛船儀表參數和對接靶標,三名航天員密切協作、配合默契。
  •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 任務全面實現預定目標
    本報北京11月18日訊 記者曹紅豔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王兆耀今天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全面實現了「準確進入軌道、精確交會對接、穩定組合運行、安全撤離返回」的預定目標。這標誌著我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我國空間技術的重大跨越,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中的重要裡程碑。
  • 光電所研製的雷射雷達完成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任務
    6月23日10時05分,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實現手控交會對接,標誌著神十天宮太空「握手」的任務結束。作為交會對接的敏感器之一,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與中電27所聯合研製的雷射雷達完成中近距離的測量工作,使神十與天宮在太空自動、手控精準對接。在太空中,神十與天宮均以幾米每秒的速度快速運行,在使兩個高速運動的飛行器對接的過程中,雷射雷達發揮了重要作用。
  • 天宮一號,難說再見!
    天宮一號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它的發射,標誌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視頻截圖:「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器實現剛性連接,形成組合體,中國載人航天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獲得成功。
  • 與神舟十一號相關的11個細節
    ­  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搭載著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飛向浩瀚宇宙,將與等候在太空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  神舟十一號本次飛行有哪些特點?「神舟」到底「神」在何處?對此,相關專家向記者講述了與神舟十一號相關的11個細節。
  • 追憶天宮一號:歸去來兮
    視覺中國供圖  是時候向天宮一號道別了。  4月2日8時15分左右,遨遊太空6年多的天宮一號,在中國航天人預測的時間範圍內再入大氣層,化作流星,歸隱中心點位於西經163.1度、南緯14.6度的南太平洋。  作為我國第一個空間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發射升空,此後分別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3艘飛船6次交會對接,成為中國首個「太空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