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神舟八號發射已制訂200餘種故障預案

2021-01-12 騰訊網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全過程

28日,通往航天城的道路上已增設了多道檢查崗,保障發射安全 快報特派記者 趙傑 攝

昨天下午,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新聞發布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介紹了任務的基本情況,表示昨天下午運載火箭已開始加注推進劑,將於9月29日21時16分至21時31分擇機發射。

快報記者參加了此次發布會,得以目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位女發言人的風採。而武平的女性身份,也讓參會記者不由得聯想到「神十將有女航天員」的傳言。在會上,武平微笑著證實了這一說法,並表示,經過選拔的兩位女航天員目前正在進行訓練,有望參與明年「神十」的執飛任務。

□快報特派記者 孫蘭蘭 金鳳

發布

神八入軌後兩天內完成首次交會對接

據武平介紹,發射天宮一號的長徵二號FT1火箭已於昨天下午加注推進劑,將於9月29日21時16分至21時31分擇機發射。

按照計劃,天宮一號發射升空後,經兩次變軌進入高度約為350公裡的近圓軌道,進行在軌測試。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前,天宮一號降軌至高度約343公裡的近圓軌道,等待神舟八號飛船。

神八發射入軌後兩天內,完成與天宮一號的第一次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組合體飛行12天左右,擇機進行第二次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結束後,飛船於1天內返回地面。

圓滿完成「太空之吻」以後,天宮一號將升軌至自主飛行軌道,轉入長期運行管理模式,等待下次交會對接。

天宮一號具有技術經濟方面優勢

武平介紹,與美、俄早期交會對接試驗相比,天宮一號在技術、經濟等方面更具優勢。首先,天宮一號可支持多次交會對接,減少發射次數;其次,它是按我國後續的空間實驗室要求設計,在完成交會對接任務的同時,驗證空間站部分關鍵技術;同時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交會對接任務面臨四大難點

與載人航天工程前期任務相比,此次交會對接任務有哪些難點?武平分析了四個方面:一是技術要求高。發射神舟飛船的運載火箭入軌精度指標比工程前期有大幅提高;載人飛行器在軌壽命要求大幅提高,天宮的壽命是兩年,這也是截至目前,我國低軌道飛行器中壽命最長的。

二是新技術採用多。突破了運載火箭高精度迭代制導技術,組合體控制和管理技術等。

三是驗證難度大。儘管做了大量地面仿真和驗證試驗,但由於受地面環境和試驗條件限制,部分新研設備在空間環境下的功能性能指標無法得到全面真實的驗證,尚需通過飛行試驗考核。記者了解到,與地面環境相比,空間環境更為惡劣複雜,溫差之大就達到兩三百攝氏度;此外還有電磁輻射等種種威脅。

四是組織實施更為複雜。以往,只是發射一個飛行器,此次是要完成交會對接,整個任務持續時間長,發射次數多,整體性、時效性和關聯性強,交會對接過程關鍵事件多、決策點多,對任務組織指揮、各系統協同工作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已制訂200多種故障預案

8月份,實踐十一號04星發射失利,而近期,國際上也頻頻出現航天發射失敗的事件。這讓大家心裡還是不禁地為天宮一號捏了把汗。

對此,武平介紹,航天發射是一項高風險科技活動。據統計,1990年以來,世界航天發射1600多次的成功率約為93.7%,其中,中國航天近130次發射成功率約為94.4%。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更是公認的技術難關。武平透露,針對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已分別制訂了200多種故障預案,並且加強了故障處置演練。

女航天員正在進行交會對接訓練

載人上天,這在中國,已多次實現。既然天宮一號今後是讓航天員在裡面工作生活的地方,為何11月發射的神八卻不載人呢?

武平介紹說,神舟八號飛船是在前期神舟飛船基礎上改進研製的載人飛船,但由於飛船和發射飛船的運載火箭均進行了較大技術改進,出於安全考慮,這次不載人飛行。

神舟九號會不會載人,要等到神八之後對任務全面評估才能決定。神舟十號目前計劃是載人飛行。目前,執行交會對接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完成了初步選拔,航天員正在按計劃開展任務訓練,訓練的重點就是手控交會對接技術。

「可以向大家透露的是,」武平微笑著告訴大家,「我國首次選拔的兩位女航天員也正在進行交會對接任務訓練,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將能看到中國女航天員太空飛行的英姿。」

已有防空間碎片措施

9月24日美國報廢衛星殘片撞向地球的消息,讓全世界的人都明顯感受到了來自太空的威脅。對此,昨天的發布會,武平也表示,為了天宮一號的運行安全,已經加強了空間碎片的監測和預警,並且也採取了防護和規避措施。天宮一號在壽命末期,將主動離軌,隕落到指定海域,不會變成太空垃圾。

中德將在神八上聯合開展科學實驗

在談到航天工程的國際合作,武平表示,此次天宮一號上,將搭載300面國際宇航聯合會(IAF)會旗。在今年11月即將發射的神舟八號飛船上,中德還將聯合開展空間生命科學實驗。

相關焦點

  • 「飛向天宮之路」——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全程實錄
    飛向天宮之路——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全程實錄    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  1日5時58分07秒,神舟八號飛船在長徵二號F遙八運載火箭的託舉下,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開始飛向天宮之旅。    1日零時,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已經進入發射前6小時準備程序,北京飛控中心和飛船試驗隊完成神舟八號發射窗口和發射諸元的計算與覆核。    2時,北京飛控中心全體參試人員進行任務前最後的狀態檢查和確認。經檢查,天宮一號飛行正常,測控通信系統全區工作正常,已具備執行神舟八號發射和後續交會對接任務的條件。
  • 中國2011年先後發射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孫自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解放軍總裝備部副部長牛紅光表示,按照計劃安排,中國將於2011年上半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2011年下半年發射神舟八號飛船。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10日發布上述信息稱,目前,「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徵二號F」火箭、神舟八號飛船等主要飛行產品正陸續轉入正樣生產、試驗,「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裝載的各項空間科學實驗載荷設備及有關地面系統任務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 神舟八號飛船:模擬人 與天宮一號對接
    《神舟八號飛船:模擬人 與天宮一號對接》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神舟八號飛船:模擬人 與天宮一號對接神舟八號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架飛船,飛船為三艙結構,由軌道艙
  • 我國計劃下半年發射「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飛船
    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記者 田兆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29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計劃於今年下半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進行第一次無人交會對接試驗。    楊利偉介紹說,目前,任務準備工作進展順利,「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研製、神舟飛船及長徵2F運載火箭改進研製中的一些關鍵技術均已突破。
  • 專家詳解「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分離細節
    相聚時難別亦難 且看太空「相別離」——專家詳解「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分離細節    新華社上海11月13日電(記者張建松)「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攜手遨遊太空已近兩周,14日它們將迎來第一次太空分離、第二次太空交會對接任務。
  • 天宮一號/神舟八號 交會對接_中國網
    「神舟八號」:實現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    神舟八號是神舟飛船的最新執行任務的飛船,沿用了神舟七號飛船的返回艙、推進艙和軌道艙三艙結構,增加了交會對接測量設備,以實現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月20日凌晨,中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順利升空,經過21小時的飛行後順利返回地面。
  • 國新辦就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神舟八號飛船昨天晚上已成功返回地面,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的進行也受到境內外輿論的高度關注,今天很高興請來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王兆耀先生、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孫為鋼先生、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趙光恆先生出席發布會,請他們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感興趣的問題。下面先請王兆耀先生做介紹。
  •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飛船首次太空分離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飛船首次太空分離 (7/11)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當地時間11月14日晚,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在陽光下成功實現第一次太空分離。
  •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成功 將與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對接
    其間,他們完成了100多套飛控實施方案並通過專家評審,攻克5項關鍵飛控技術難題,梳理制定800多個各類故障預案,升級改造20餘個飛控軟體系統,調整完善10項硬體系統,組織近200次聯調演練。  北京飛控中心總工程師周立說,火箭點火前,科技人員還進行了一次發射段內部演練,並與各參試系統進行了兩次綜合檢查。
  • 神舟八號飛船
    神舟八號為改進型飛船,全長9米,最大直徑2.8米,起飛質量8082公斤。神舟八號飛船進行了較大的技術改進,它發射升空後,與天宮一號對接,成為一個小型空間站。     於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10秒由改進型「長徵二號」F遙八火箭順利發射升空。
  • 追憶天宮一號:歸去來兮
    視覺中國供圖  是時候向天宮一號道別了。  4月2日8時15分左右,遨遊太空6年多的天宮一號,在中國航天人預測的時間範圍內再入大氣層,化作流星,歸隱中心點位於西經163.1度、南緯14.6度的南太平洋。  作為我國第一個空間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發射升空,此後分別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3艘飛船6次交會對接,成為中國首個「太空之家」。
  • 「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對接機構的研製故事
    7分鐘的完美對接,16年的拼搏奮鬥——「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對接機構的研製故事    新華社上海11月3日電(記者 張建松)浩瀚蒼穹,璀璨群星,共同見證了「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在太空的精彩對接。
  •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 任務全面實現預定目標
    本報北京11月18日訊 記者曹紅豔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王兆耀今天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全面實現了「準確進入軌道、精確交會對接、穩定組合運行、安全撤離返回」的預定目標。這標誌著我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我國空間技術的重大跨越,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中的重要裡程碑。
  • 載人航天工程任務總指揮部調整天宮一號發射計劃
    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李清華、黃叢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執行我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在發射場的各項測試準備工作進展順利,神舟八號飛船按計劃已於8月26日空運至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於受「實踐十一號04星」發射失利影響,任務總指揮部決定對天宮一號發射計劃作相應調整。
  • 背景資料:從神舟一號到天宮一號
    新華網北京9月29日電(記者鞏琳萌)從神舟一號到天宮一號,一圈數字輪迴的背後,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一個戰略階段的跨越。短短12年間,中國,正在以令世界驚詫的「中國速度」飛向太空。
  • 專家詳解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二次交會對接關節點
    專家詳解二次交會對接三大關節點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田兆運、趙薇、謝波)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的二次交會對接有哪些關節點?將面臨怎樣的考驗?    關節點:倒飛    事件:為順利進行二次交會對接,天宮/神八組合體於13日22時37分在距地面高度約343公裡的近圓軌道上偏航180度,建立倒飛姿態。    解讀(北京飛控中心副主任麻永平):此時,組合體運行以天宮一號控制為主,神舟八號處於停靠狀態,組合體的姿態調整由天宮一號來控制進行。
  • 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當日13時18分,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新華社記者 王永卓攝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趙薇)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發射入軌以來,第5次與神舟飛船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 「天宮一號」發射無特殊天氣要求
    本報訊 (記者仲玉維)9月27日至30日「天宮一號」將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公眾對空間站的關注度高漲。昨日,航天任務與控制高級工程師徐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教授劉紅做客科學網,與網友們共同解讀空間站。
  • 天宮一號備份改為天宮二號 嫦娥五號2017年發射
    天宮一號超期服役備份器改為天宮二號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記者任沁沁 王敏)由於天宮一號「超額圓滿完成任務」,原來為天宮一號準備的備份飛行器,如今將通過適應性改裝,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作為它的新使命
  • 神舟八號飛船簡介(圖)
    >神舟八號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個。全國政協委員、神舟飛船原總設計師戚發軔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2011年下半年,中國將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隨後發射神舟八號飛船與之進行第一次無人交會對接。神舟九號、十號飛船將擇機發射,並全面完成交會對接任務。交會對接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個階段即建立空間實驗室所需關鍵技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