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八號飛船示意圖
神舟八號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個。中國工程院院士、原「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透露,在中國的載人航天「三步走」計劃中,中國最終要建設的是一個基本型空間站,它的規模不會超過現有的「和平號」或國際空間站。戚發軔院士介紹,基本型空間站大致包括一個核心艙、一架貨運飛船、一架載人飛船和兩個用於實驗等功能的其他艙,總重量在100噸以下。其中的核心艙需長期有人駐守,能與各種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對接。具備了20噸以上運載能力的火箭,才有資格發射核心艙。為此,我國在海南文昌新建繼酒泉、太原、西昌之後的第四個航天發射場,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的發射任務。同時,我國還將在天津新建總裝場。
中國將首次進行空間飛行器無人交會對接飛行試驗
據新華網3月1日報導,中國將在2011年下半年進行首次空間飛行器無人交會對接飛行試驗。全國政協委員、神舟飛船原總設計師戚發軔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2011年下半年,中國將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隨後發射神舟八號飛船與之進行第一次無人交會對接。神舟九號、十號飛船將擇機發射,並全面完成交會對接任務。
交會對接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個階段即建立空間實驗室所需關鍵技術之一。戚發軔告訴新華社記者,「天宮一號」重約8.5噸,壽命2年,在其運行的2年時間裡,將先後有神八、神九、神十飛船與之交會對接,結束任務後飛船將返回地面。
他說,「天宮一號」發射上天后的2個月時間裡,將驗證其性能。如果運行穩定、工作正常,無人飛船神舟八號就會隨即上天,追著「天宮一號」,兩者進行首次無人對接試驗,對接之後共同運行一段時間之後,二者分離,神八返回。
戚發軔介紹說,神舟系列飛船從神舟八號開始有了許多技術改進,首次轉入批量生產,成為一種嶄新的天地往返飛行器。其中,交會對接功能是其最主要的特色,航天員還可以根據電視圖像操縱飛船,使其緊跟目標飛行器。此外,飛船上也將搭載一些試驗項目。
在經歷兩次無人對接後,神十飛船將載人上天與「天宮一號」進行有人交會對接。「當然,這個任務也可能直接由神九進行,如果神八進行的第一次無人對接順利的話。」戚發軔說。
成功的有人對接試驗是怎樣的呢?戚發軔生動地解釋說,要讓「天宮一號」與神舟飛船完全對接契合,航天員能從飛船直接步入「天宮一號」,飛船和目標飛行器組合體能完美聯合飛行,最後航天員還能到回到飛船。交會對接試驗結束後,飛船與目標飛行器分離,還能安全返回地面。
在具備出艙、交會對接、補加、再生式生保四項關鍵技術後,中國空間實驗室階段的任務就全面完成,並逐步發展成為空間站的核心艙或者實驗艙,增加太空實驗的項目和種類,為建成空間站奠定基礎。
2020年以前,中國將有自己的空間站。「屆時,飛船可以掛靠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太空人想回來,就坐著飛船回來。」戚發軔說。
戚發軔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曾擔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他不僅親自參加了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研製工作,也主持了實踐一號、東方紅二號、東方紅二號甲、風雲二號、東方紅三號等6種衛星的研製。1992年起,他開始擔任神舟飛船總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