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平太空授課將全程直播 或將講解牛頓定律

2021-01-09 環球網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介紹,在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過程中,將安排航天員首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太空授課和天地互動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動。本次科普教育活動是我國利用載人航天飛行普及航天知識的一次嘗試,目的是向中小學生傳遞航天科學知識,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

據介紹,關於授課內容,主要是使中小學生了解失重條件下物體運動的特點,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員將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並與地面師生進行雙向互動交流。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能使青少年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熱愛航天。

本次活動將在組合體運行期間擇機進行,具體時間將綜合考慮飛行任務安排、航天員作息情況和測控通信等保障條件來最終確定。屆時,這次活動將通過媒體全程直播。

世界第一位在太空授課的美國女教師芭芭拉·摩根美國當地時間1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說,期待通過網際網路聆聽中國首位「太空教師」王亞平的太空授課。

太空科普課是中國神舟十號各項任務中的一大看點。摩根對此評價說,「這太棒了,教育太重要,太空探索太重要,我非常期待能看到她授課,希望這一課程能通過網際網路全程播放,好讓全世界都看到。」

「我知道(王亞平)一定會非常出色地完成這項任務,學生們正熱切盼望著這次太空授課,正如我一樣。」摩根說,「真希望你能看到我此刻的笑臉,我真的非常高興,也很激動」。

但她也指出:「因為學生不和你在一個房間,所以在太空授課一定會面臨一些挑戰。不過,幸運的是,我們現在有很棒的技術(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2007年,小學教師摩根乘坐「奮進」號太空梭造訪國際空間站,除了負責完成部分專業任務外,摩根還開設「太空課堂」,與地面上的學生「天地連線」,通過視頻向學生展示了在太空運動、喝水等情景,成為那次任務的最大亮點。(欣華)

相關焦點

  • 太空授課講些什麼,如何直播
    綜合新華社、《南方都市報》報導    航天員太空授課,將講些什麼內容,什麼時候講,怎麼實施直播?    6月13日16時17分,神舟十號航天員成功開啟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艙門,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以漂浮姿態進入天宮一號。
  • 揭秘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授課內容與直播技術
    我也很期待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 中國首位「太空老師」王亞平  南都訊神十飛天。這次最讓人期待的亮點之一即是航天員將首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太空授課和天地互動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動。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中國首位「太空老師」。  由於地球與太空的重力差異,導致許多地面上的現象到了太空變得不同。美麗的肥皂泡到了太空,能不能破滅?
  • 女航天員太空授課演示水膜變水球 如變魔術(圖)
    (新華社發)    神十航天員太空授課如變魔術  為我國載人航天史上首次,王亞平演示水膜變水球  據新華社6月20日電 「大家好!我是王亞平,本次授課由我主講。」當神舟十號女航天員王亞平從距離地球300多公裡的太空中傳來熟悉的問候時,作為太空授課的「地面課堂」中國人大附中報告廳裡發出熱烈掌聲。
  • 講述太空授課背後的「科學張力」
    1「亞平老師」講解牛頓第二定律在距離地面300多千米的天宮一號上,6月20日上午,航天員王亞平變身「亞平老師」,進行了中國首次太空授課。10時11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報告,已建立與航天員的雙向通信鏈路。
  • 太空授課實驗很神奇 專家給你講原理
    浙江春暉中學,是全國三個「太空授課」直播點之一。學校的高二(1)班,則是最幸運的那間直播教室。  為何選擇春暉中學?一直是大家窮追不捨的問題。春暉中學校長李培民說,「其實,我們也是14號才接到通知,非常突然。所有的方案,都是保密。」  但央視的解說已道出了緣由:春暉中學是現代文學與現代教育的發源地之一。
  • 專家稱中國太空授課科技含量高於人類首次(圖)
    王亞平在使用彈簧秤測量質量  6月20日上午,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裡成功進行我國首次太空授課。在指令長聶海勝和攝像師張曉光的協助下,王亞平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全國8萬餘所中學6000餘萬名師生通過電視直播同步收看。  這些美妙的實驗反映了什麼樣的物理原理?清華大學航天學院副教授王兆魁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讀。
  • 女航天員王亞平:太空授課前,做夢都是在做實驗
    來源中國軍網王亞平感言: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地面多一分努力,太空多一分從容。2013年6月20日上午10點,我國首次實施了天地互動、全球直播的太空授課。太空授課獲得了圓滿成功,在世界及國內都得到了強烈反響,在開啟孩子們探索太空、追求真知的同時,也展示了我國的綜合科技實力。作為我國首次在軌天地互動實驗,太空授課在啟動之初就被賦予了特殊而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主講人,我的壓力很大。因為,我除了要專心做好實驗在軌操作和課程講解外,還要注意好與乘組配合,與地面測控通信鏈路時間匹配,還要與地面教師進行配合。
  • 王亞平在太空製作水膜和水球(組圖)
    王亞平把一個中國結貼到水膜的表面。太空水球  在太空演示失重環境下的物理現象,這些內容想想就讓人神往,事實上今天太空授課的內容精彩紛呈,超出了人們的想像。第一個實驗「太空質量測量」從指令長聶海勝的「懸空打坐」表演講起,主講人王亞平輕輕一推,聶海勝就飄到了實驗艙的另一頭。在質量測量儀上,聶海勝的體重顯示為74千克,那質量測量儀用的是什麼物理原理呢?王亞平自然地引出了「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我們設計了一個『彈簧—凸輪』機構,能夠產生一個恆定的力,就是剛才把指令長拉回到初始位置的力,我們還設計了一個光柵測速系統,能夠測出剛才身體運動的加速度。
  • ...6年前,女航天員王亞平登上最高「講臺」,完成我國首次太空授課
    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王亞平和張曉光在距離地球三百多公裡的「天宮一號」完成了中國首次太空授課,其中王亞平擔任主講,聶海勝擔任指令長,張曉光負責攝像。王亞平從而成為中國首位「太空教師」。天宮一號也成為中國「最高」講臺。
  • 王亞平太空授課:小球失重條件下做圓周運動
    中廣網快訊 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於20日上午10時許舉行,神舟十號航天員將在天宮一號(微博)開展基礎物理實驗,為全國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中國之聲、中華之聲、華夏之聲、中央電視臺將現場直播授課實況。王亞平:同學們看,這是一個支架,這根細繩將小球連接在了支架上,形成了一個我們地面上常見的單擺。現在,我把它固定到我們的展示平臺上。現在我把小球放到這個位置,同學們想一下,如果此時我鬆手,小球會出現什麼樣的現象呢?噢,它並沒有像在地面上一樣做往復擺動,那我們把它提高一點,放到這兒,再鬆手,嗯,它還是沒有做往復擺動,這是為什麼呢?
  • 物理教師解讀「太空授課」:宇宙飛船靠陀螺來平衡
    20日上午,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物理高級教師曹立組織高一8班全體同學觀看了王亞平的「太空授課」。活動結束後,曹老師就王亞平「太空授課」進行了點評和解讀。   「整堂課精彩紛呈,學生掌聲不斷。」
  • 太空授課:懸空打坐PK大力神功
    新華社發(視頻截圖)  10時04分、05分、06分……中國載人航天史上的第一堂太空授課進入倒計時。10時11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報告,已建立與航天員的雙向通信鏈路。  「我是王亞平,本次授課由我來主講。」隨著這一句來自天宮的問候,中國首位太空老師王亞平輕輕一躍,向天宮一號艙內的攝像機鏡頭緩緩飄來。
  • 「陸軍上校」王亞平:中國太空授課第一人,現狀如何?
    「陸軍上校」王亞平:80後女航天員,中國太空授課第一人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航天員是屬於男人的浪漫,貌似與女人無緣。實則不然,女航天員心細如髮,比男航天員更具有優勢。經過激烈角逐,王亞平光榮的成為了中國女航天員,更成為了中國首位80後女航天員,也成為了中國太空授課第一人。王亞平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辛酸經歷?她的現狀又是如何?王亞平生於1980年1月,山東濱海城市煙臺人。王亞平的童年,生活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家庭,父母都是樸實的農民,家裡唯一的來源就是櫻桃樹。每當櫻桃豐收的時候,王亞平的學費也就有了著落。
  • 從農民走出的太空人王亞平:曾參加汶川救援,中國太空授課第一人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這一人類終極夢想正在逐步變化現實,自從俄羅斯人將太空人第一次送到外太空,開始了人類的太空探索,經過短短幾十年的發展,人類的外太空探索之旅,已經取得了許多可喜可賀的成果。中國,作為太空領域的後進生,雖然起步晚,但絲毫未落後於人,早已經躋身為數不多能將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行列。
  • 神舟十號太空授課視頻直播 40分鐘全過程回顧
    新華網北京6月20日電(記者白瑞雪、趙薇、任珂)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20日上午成功舉行,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的物理現象。太空授課的主講人為女航天員王亞平。聶海勝輔助授課,張曉光擔任攝像師。
  • 神十太空授課教具飛天成本約35萬元
    地球上,北京人大附中課堂座無虛席,300多名中小學生聆聽了來自太空的「特殊一課」,全國6000多萬學生同步收看了直播。在北京航天中學裡,高二「神箭班」的26名同學更是與天宮進行了同主題的實驗。北京101中學的物理老師史藝,作為「太空授課」專家組成員,她為王亞平的太空授課打100分。
  • 太空授課5個實驗方案來自師生 教具重2.9公斤
    拉開「箱子」後,聶海勝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亞平輕輕拉開支架,一放手,支架便在彈簧的作用下回復原位。裝置上的LED屏上顯示出數字:74.0,這表示聶海勝的實測質量是74千克。在給同學們解釋了應用原理之後,王亞平還給同學們布置了一道課後思考題:除了運用牛頓第二定律,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在失重環境下測量物體的質量呢?
  • 航天專家解讀太空授課物理原理
    據新華社電 20日上午舉行的太空授課實驗反映了什麼樣的物理原理?清華大學航天學院副教授王兆魁進行了解讀。    質量測量——牛頓第二定律    實驗過程:聶海勝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亞平輕輕拉開支架,一放手,支架在彈簧的作用下回復原位。
  • 航天專家解讀我國首次太空授課物理原理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記者白瑞雪、趙薇、任珂)20日上午舉行的太空授課活動中,我國第一位「太空教師」王亞平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物理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並通過視頻通話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互動交流。    這些美妙的實驗反映了什麼樣的物理原理?
  • 牛頓蘋果樹將「違背」定律 脫離引力翱翔太空
    牛頓蘋果樹將「違背」定律 脫離引力翱翔太空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0年05月11日09:24   中新網5月11日電 據外電10日報導,舉世聞名的「牛頓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