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太空授課:五項實驗讓你了解無重力環境

2020-12-03 驅動之家

「神舟十號」飛船於本月11日成功發射入軌,並在13日成功與「天宮一號」空間站實現對接。作為此行重要人物之一,三位太空人在今天上午10點左右協力進行了我國首次「太空課堂」教學。

整個授課過程中,太空人們利用自己的真實體驗和豐富的實驗內容向國內8萬多所中學的數千萬名師生講述了太空無重力環境的特點,而擔任主講的太空人王亞平也成為中國首位「太空教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通過此次課堂中五項實驗來重新認識一下無重力環境下的物體運動特性。

實驗一:在沒有重力的環境中如何測得物體的質量?

在太空失重環境下,雖然物體失去了平常的重力表現,但其本身的質量並不會就此消失,而是測定方法發生了變化。

實驗過程中,主將王亞平請出太空人聶海勝(神舟十號指令長)作為住手,一起演示了利用固定在天宮側壁上,擁有彈簧機構的「質量測量儀」來稱體重的方法。最終結果顯示,聶海勝的體重為74千克。

隨後,王亞平揭秘稱,太空無重力環境下測量物體質量需要用到牛頓第二定律:F(力)=m(質量)×a(加速度)。質量測量儀上的彈簧能夠產生一個恆定的力F,同時用光柵測速裝置測量出支架復位的速度v和時間t,計算出加速度(a=v/t),就能夠計算出物體的質量(m=F/a)。

實驗視頻欣賞: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czMDU4MTg0.html


普通的彈簧稱重器


無重力環境下,普通的彈簧稱完全派不上用場。


彈簧稱在太空和地面環境中的稱重效果對比


「天宮一號」中的質量測量儀


聶海勝乘上質量測量儀


質量測量儀具備彈簧拉杆結構


利用牛頓第二定律稱得聶海勝的體重為74千克。

實驗二:無重力環境下的物體運動

這項實驗主要是為了證明重力對於物體運動方式所產生的影響。在無重力環境下,懸掛於吊臂一段的小球並不會向在地球表面上一樣呈現出鐘擺運動,而當太空人給予小球一個輕微的外力時,小球便會圍繞固定點和纜繩所在平面進行長時間的圓周運動,而在地球上,小球的圓周運動則會因重力原因而快速停止。

實驗視頻欣賞: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czMDU4MTg0.html


實驗用的小球和吊臂


將吊臂固定在實驗臺上


模仿地球上進行「鐘擺運動」實驗


鬆手後,小球並未向在地球上那樣做「鐘擺運動」,即發生重力勢能與動能的轉換。


地球與太空中的實驗對比


地球與太空中的實驗對比


即使提升高度,小球在無重力環境下依舊未發生「鐘擺運動」。


地球與太空實驗對比


將小球歸位


在無重力環境下,對小球施加外力便可使其圍繞固定點和纜繩所在平面做長時間的圓周運動。


在無重力環境下,對小球施加外力便可使其圍繞固定點和纜繩所在平面做長時間的圓周運動。


在對比中,地球上的小球因受到重力影響而迅速停止了圓周運動。


在無重力環境下,對小球施加外力便可使其圍繞固定點和纜繩所在平面做長時間的圓周運動。

實驗三:利用陀螺的定軸性在無重力環境下穩定姿態

眾所周知,人們平常所謂的「上下左右」這樣的方位概念在太空中實際上是不存在的。那麼為了更好的適應太空生活,就需要人為規定出相對應的方位,比如「天宮一號」默認朝向地球的一面為「下」。

而為了確立這些方位,並保持或控制太空飛行器的飛行姿態,就需要使用我們通常所說的「陀螺儀」來實現,這種儀器正是利用了陀螺旋轉的定軸性原理。

在這項實驗中,王亞平通過靜止的陀螺和旋轉的陀螺在無重力條件下被施加外力時所呈現出的不同表現來直觀演示了什麼是「定軸性」。

當無重力環境下的陀螺處於靜止狀態時,如果對其一端施加外力,那麼它便會向施力方向做翻滾運動,而當陀螺處於旋轉狀態時,其在收到外力時依舊可以保持平衡向前的運動。

這就是為什麼說陀螺儀是太空飛行器「小腦」的主要原因。

實驗視頻欣賞: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czMDU4NjEy.html


施加外力後會沿施力方向滾動飛行


施加外力後會沿施力方向滾動飛行


施加外力後會沿施力方向滾動飛行


施加外力後會沿施力方向滾動飛行


施加外力後會沿施力方向滾動飛行


使用拉杆來使陀螺產生旋轉


使用拉杆來使陀螺產生旋轉


高速旋轉中的陀螺


高速旋轉中的陀螺被施加外力後將沿施力方向平衡飛行


高速旋轉中的陀螺被施加外力後將沿施力方向平衡飛行


未旋轉的陀螺和高速旋轉中的陀螺飛行姿態對比

實驗四:無重環境下液體表面張力大顯神威

此項實驗主要是用於演示和介紹液體的表面張力,因為液體在地球上收到重力影響,因此很難維持很強的張力,而在無重力環境下太空人卻可以使用普通水和金屬圈製作一個水膜。

從實驗過程來看,液體的表面張力在無重力環境下顯得足夠「強壯」,不但可以經受住一定程度的甩動,而且還能夠承受一定的物體質量。

講師王亞平就在實驗的最後把一枚中國結放置在了樹立著的水膜上,這在地球表面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實驗視頻欣賞: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czMDYyMzMy.html


使用金屬環製造一個水膜


使用金屬環製造一個水膜


使用金屬環製造一個水膜


使用金屬環製造一個水膜


無重力環境下所製作出的水膜擁有一定厚度


無重力環境下所製作出的水膜擁有一定厚度,並能夠耐受一定程度的甩動。


水膜中的水脫離之後,便形成了小水球。


水膜中的水脫離之後,便形成了小水球。


無重力環境下的水膜即使在書裡狀態下,也可以承受一定的物體質量。


放置在水膜表面的中國結


放置在水膜表面的中國結

實驗五:利用表面張力在無重力環境中製作水球

在實驗四中我們獲知液體的表面張力能夠在無重力環境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威力,那麼在這個實驗中,王亞平就利用同樣的原理製作了一個水球。

可以看出,水球雖然體積很大,但由於張力緣故而並未脫離金屬環,同時被注入水球的氣泡彼此之間也由於張力原因而無法像地球上那樣迅速融合在一起。

但是,當太空人在向水球中注入有色液體時,有色液體可以在水球中得到迅速的擴散

實驗視頻欣賞: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czMDY0MjAw.html


向水膜中持續注水,使其逐漸變成一個大水球。


向水膜中持續注水,使其逐漸變成一個大水球。


向水膜中持續注水,使其逐漸變成一個大水球。


向水膜中持續注水,使其逐漸變成一個大水球。


向水膜中持續注水,使其逐漸變成一個大水球。


使用注射器吸出水球中的氣泡。


使用注射器吸出水球中的氣泡。


最終製作完成的水球


最終製作完成的水球


向水球中注入氣體,使之內部產生氣泡。


向水球中注入氣體,使之內部產生氣泡。兩個氣泡彼此之間無法融合


向水球內注射紅色液體


向水球內注射紅色液體,有色液體在水球內迅速擴散開來。


向水球內注射紅色液體,有色液體在水球內迅速擴散開來。


向水球內注射紅色液體,有色液體在水球內迅速擴散開來。


使用吸水紙將水球回收,以免對「天宮一號」內部的儀器造成損壞。

相關焦點

  • 神十太空授課教具飛天成本約35萬元
    為了備好課,她精心準備了授課內容,向專業教師虛心請教講課技巧,還紮起了秀氣的馬尾辮。不過,在失重環境下,精心梳理的馬尾辮變成了蓬鬆的「毽子」。 指令長聶海勝責任重大,作為「助教」負責看管教具。同時,他還將照管天宮一號和神舟十號組合體的飛行,並用專用耳機與地面保持聯絡,以備處置意外情況。航天員張曉光擔任太空課堂的攝影師。
  • 講述太空授課背後的「科學張力」
    6月20日,在南開中學航天體驗館,學生們通過弧形屏幕觀看中國首次太空授課。當日,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開展基礎物理實驗,為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全國8萬餘所中學6000餘萬名師生同步收看。神舟十號飛船出徵之前女航天員王亞平意味深長的話語,一直縈繞在人們的耳畔。作為中國首位「太空教師」,6月20日,她赫然站在了最高的講臺上。2011年9月,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升空之前,關於太空授課的想法已經開始醞釀。隨後,這一創意被多次討論,並於2012年「神九」發射前被採納。當年11月初,太空授課活動被正式列入「神十」飛行大綱。
  • 太空授課5個實驗方案來自師生 教具重2.9公斤
    隨著這一句來自天宮的問候,中國首位太空老師王亞平輕輕一躍,向天宮一號(微博)艙內的攝像機鏡頭緩緩飄來。有史以來內容最神奇、教室最高遠、觀眾最龐大的一課,開始了。神十飛天任務,也隨著神十乘組的太空授課,達到高潮。從十餘天前的期盼,到穿著藍色艙內工作服的3名航天員亮相,世界第二堂、中國第一堂太空授課會講什麼?
  • 太空授課:懸空打坐PK大力神功
    神十飛天任務,也隨著神十乘組的太空授課,達到高潮。從十餘天前的期盼,到穿著藍色艙內工作服的3名航天員亮相,世界第二堂、中國第一堂太空授課會講什麼?「地面課堂」北京人大附中的300餘名同學睜大了雙眼,全國8萬餘所中學的6000餘萬名師生同步收聽收看。沒等大家平復興奮的心情,指令長聶海勝先展示起了「絕技」。  「我來個懸空打坐吧!」只見聶海勝輕盈地在半空中盤起了腿,好似有神功。
  • 神舟十號太空授課視頻直播 40分鐘全過程回顧
    新華網北京6月20日電(記者白瑞雪、趙薇、任珂)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20日上午成功舉行,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的物理現象。太空授課的主講人為女航天員王亞平。聶海勝輔助授課,張曉光擔任攝像師。
  • 揭秘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授課內容與直播技術
    我也很期待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 中國首位「太空老師」王亞平  南都訊神十飛天。這次最讓人期待的亮點之一即是航天員將首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太空授課和天地互動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動。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中國首位「太空老師」。  由於地球與太空的重力差異,導致許多地面上的現象到了太空變得不同。美麗的肥皂泡到了太空,能不能破滅?
  • 太空授課實驗很神奇 專家給你講原理
    而昨天的太空授課,讓校長李培民再度思考現代教育:「在應對升學之外,如何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想像空間和創造空間?其實,孩子最能看到問題的本質,也最具想像力與創造力。」感興趣的你,可以一起解答太空教師的作業題。  奇蹟背後,藏著什麼秘密  那麼,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物理實驗背後,究竟藏著怎樣的原理?  昨天,本報記者邀請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的專家以及浙江省物理特級教師(杭州第十四中學)駱興高揭秘。
  • 太空無重力的環境下,苔蘚會以什麼樣的方式生長呢?
    太空無重力的環境下,苔蘚會怎樣生長呢?研究人員認為它也應該像其他在太空生長的植物一樣,隨機、無序地生長。於是,他們決定在STS-107中再進行一次重複實驗,看看STS-87上的實驗結果是否可靠。不過,這次的實驗樣品更多了,有46個裝有苔蘚孢子的皮氏盤,其中有一些盤中有很多培養皿。所以,當太空梭著陸後,將有數千個苔蘚樣本可以供研究者們進行研究。這次實驗的目的不僅要看苔蘚在失重環境下發生了如何變化,還要研究太空中苔蘚生長過程和了解為什麼會出現這些變化。
  • 女航天員太空授課演示水膜變水球 如變魔術(圖)
    (新華社發)    神十航天員太空授課如變魔術  為我國載人航天史上首次,王亞平演示水膜變水球  據新華社6月20日電 「大家好!我是王亞平,本次授課由我主講。」當神舟十號女航天員王亞平從距離地球300多公裡的太空中傳來熟悉的問候時,作為太空授課的「地面課堂」中國人大附中報告廳裡發出熱烈掌聲。
  • 太空授課講些什麼,如何直播
    綜合新華社、《南方都市報》報導    航天員太空授課,將講些什麼內容,什麼時候講,怎麼實施直播?    6月13日16時17分,神舟十號航天員成功開啟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艙門,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以漂浮姿態進入天宮一號。
  • 「天宮一號」完成任務告別太空
    實驗艙主要負責航天員工作、訓練及生活,裡面每個區域都設有數量不等、錦絲帶材質的手腳限位器,以保證航天員在失重飄移狀態下便於手腳著力;這裡甚至還為航天員提供用來娛樂的筆記本電腦,讓航天員在工作之餘可以看電影、上網。實驗艙前端裝有被動式對接結構,可與追蹤飛行器進行對接。
  • 太空無重力環境對太空人的傷害
    太空無重力環境對太空人的傷害 2020-12-02 08:47
  • 蜘蛛在太空中的無重力環境下也能正常結網
    幾十年來,科學家用無數蜘蛛進行重力實驗。蜘蛛很輕,如果被放置在離心機中,可以很方便地模擬太空環境。「觀察和實驗結果強烈暗示,重力是蜘蛛結網的重要因素,但它們還是無法回答以下問題:蜘蛛是否可在零重力下結網,如果是,重力環境將如何影響網的結構。」
  • 專家稱中國太空授課科技含量高於人類首次(圖)
    在指令長聶海勝和攝像師張曉光的協助下,王亞平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全國8萬餘所中學6000餘萬名師生通過電視直播同步收看。  這些美妙的實驗反映了什麼樣的物理原理?清華大學航天學院副教授王兆魁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讀。
  • 中國首次航天員太空授課舉行 教室裡驚嘆聲不斷
    ■ 今天上午在上海中福會少年宮裡,學生們在屏幕前觀看航天員王亞平做太空實驗 本報記者 孫中欽 攝  今天上午,上海許多學校紛紛組織學生收看來自天宮一號空間站中國航天員王亞平的授課。  奇怪的單擺、搖頭晃腦的陀螺、神奇的水球,隨著一個個實驗展開,教室裡傳來一陣又一陣驚嘆聲。一課聽罷,同學們意猶未盡。男生吳匡益想了解更多天宮一號上水循環的過程;女生高雨葉嚮往王亞平口中「深邃的黑色太空」究竟是怎樣的美麗。小科技迷賀念祖對力學很感興趣,這兩天在網上做了不少功課。雖然液體表面張力和重力加速度是高中物理內容,但他早已在課外書中有所了解。
  • 太空裡能無重力啪啪啪嗎?別YY了-太空,航天,啪啪啪,性愛,無重力...
    在無重力世界裡卿卿我我,可要比影視作品中困難得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並沒有禁止太空人進行性行為,它甚至也沒有「禁止基情」的規定。這難道意味著,NASA對於性事十分開放?你想太多了,這是因為在無重力環境下,要啪啪啪幾乎是不可能的。總的來說,腳踏「實地」啪啪啪還是相當簡單直白的。
  • 女航天員王亞平:太空授課前,做夢都是在做實驗
    來源中國軍網王亞平感言: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地面多一分努力,太空多一分從容。2013年6月20日上午10點,我國首次實施了天地互動、全球直播的太空授課。太空授課獲得了圓滿成功,在世界及國內都得到了強烈反響,在開啟孩子們探索太空、追求真知的同時,也展示了我國的綜合科技實力。作為我國首次在軌天地互動實驗,太空授課在啟動之初就被賦予了特殊而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主講人,我的壓力很大。因為,我除了要專心做好實驗在軌操作和課程講解外,還要注意好與乘組配合,與地面測控通信鏈路時間匹配,還要與地面教師進行配合。
  • 太空裡能無重力啪啪啪嗎?別YY了
    在無重力世界裡卿卿我我,可要比影視作品中困難得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並沒有禁止太空人進行性行為,它甚至也沒有「禁止基情」的規定。這難道意味著,NASA對於性事十分開放?你想太多了,這是因為在無重力環境下,要啪啪啪幾乎是不可能的。總的來說,腳踏「實地」啪啪啪還是相當簡單直白的。
  • 物理教師解讀「太空授課」:宇宙飛船靠陀螺來平衡
    20日上午,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物理高級教師曹立組織高一8班全體同學觀看了王亞平的「太空授課」。活動結束後,曹老師就王亞平「太空授課」進行了點評和解讀。   「整堂課精彩紛呈,學生掌聲不斷。」
  • 「實踐十號」衛星將在太空做哪些新奇有趣的實驗?
    中國4月6日發射的實踐十號返回式衛星上,將在未來兩周進行19項新奇又有趣的實驗,既尋找人類未來宇宙生存之法,又助人類在地球上的生活更美好。  這顆衛星的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胡文瑞說:「實踐十號上開展的科學實驗都是全新探索,都是國外沒有開展過的,每個都具有創新性和很強的科學研究價值,將孕育學術上重大問題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