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宮一號完美謝幕 結束長達7年太空之旅
原標題: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結束長達七年的太空之旅 天宮一號 天外歸來(厲害了,中國科技) 4月2日,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流星般從天外回歸,結束了長達7年的太空之旅。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證實,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墜落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 再見,天宮一號,但屬於你的精彩瞬間永遠難忘。
-
【圖刊】天宮一號的太空之旅 (11/15)
2013年6月20日10時許,我國首次太空授課開始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開展基礎物理實驗,展示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女航天員王亞平擔任主講,成為中國首位「太空教師」。圖為北京人大附中學生認真聽講。
-
天宮一號完美謝幕
這是結束了長達7年太空之旅返回地球的中國天宮一號。 北京時間4月2日上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消息: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天宮一號謝幕了,而中國航天已進入空間站時代。
-
「天宮一號」完成任務告別太空
4月2日,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從天外回歸,結束了長達7年的太空之旅。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
揭秘「天宮一號」:航天員太空中的衣食住行
北京時間2011年9月29日晚21時16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二號F」T1運載火箭,將中國全新研製的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中新社酒泉9月29日電題:揭秘「天宮一號」如何為航天員打造太空新「家」作者 孫海榮、孫自法隨著全新研製的載人飛行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飛向茫茫天宮,中國航天員將擁有一個太空新「家」。這個新「家」在太空運行兩年,隨時迎接中國航天員駕乘神舟飛船入住。太空新「家」裝修得怎麼樣?有哪些「家具」?航天員工作、生活設施如何?
-
追憶天宮一號:歸去來兮
視覺中國供圖 是時候向天宮一號道別了。 4月2日8時15分左右,遨遊太空6年多的天宮一號,在中國航天人預測的時間範圍內再入大氣層,化作流星,歸隱中心點位於西經163.1度、南緯14.6度的南太平洋。 作為我國第一個空間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發射升空,此後分別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3艘飛船6次交會對接,成為中國首個「太空之家」。
-
中國移交天宮一號搭載的國際宇航聯合會會旗
執行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航天員劉旺將天宮一號搭載的國際宇航聯合會會旗移交給聯合會主席貝恩特·費爾巴哈。新華社記者馬寧攝新華網柏林9月14日電(記者 郭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14日在柏林將中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搭載的國際宇航聯合會會旗正式移交給這個國際組織。
-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飛船首次太空分離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飛船首次太空分離 (7/11)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當地時間11月14日晚,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在陽光下成功實現第一次太空分離。
-
天宮一號vs天宮二號
天宮一號vs天宮二號 天宮二號被稱為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是在天宮一號基礎上研製的太空飛行器,兩者外形完全相同,但卻承擔著不同的任務。 天宮一號主要是和載人飛船配合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實驗任務,而天宮二號則是我國第一個具備太空補加功能的載人航天實驗室,要第一次實現航天員中期駐留、第一次試驗推進劑太空補加技術等重要的科學實驗。
-
天宮一號自述:我在太空等你
我是天宮一號,我從茫茫大漠而來,向浩瀚蒼穹而去! 2011年9月29日,這個美麗的秋夜——我來了,帶著一個古老民族千年不息的飛天夢想,來了。2003年10月,弱水之濱那個胡楊如金的季節,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遠叩太空,中華民族千年夢想一朝得圓。 2008年,又是金秋之際,航天員翟志剛在太空中打開神舟飛船的艙門,漫步太空,第一次在太空中留下中國人的足跡。 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發展戰略到2008年翟志剛漫步太空,中華民族在16年間完成了3次載人航天飛行,並走到了嘗試空間交會對接的今天。
-
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人跨越半個世紀的太空之旅
來自太空的地月合影大約120萬公裡,光速(3*10^8m/s)大約需要4秒的時間走完,在地球以外的地方,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傳回了一張圖片——地月合影。儘管只是一張黑白圖像(光學導航敏感器合成),但地球和月球一大一小兩個星體依舊清晰可見。
-
天宮一號,難說再見!
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也是中國在浩瀚宇宙中的「第一個家」。承載著中華民族千年不息飛天夢的天宮一號到底有多厲害?一起了解一下!資料圖:2011年9月29日晚21時16分,中國全新研製的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
-
半島電視臺:「天宮一號」的墜毀是中國巨大「太空野心」的前奏曲
編譯:王德華來源:半島電視臺;原標題:《天宮一號墜毀是中國龐大的太空野心的前奏曲》:一個已經廢棄的中國太空飛行器,,在以每秒8公裡的速度撞擊地球大氣層後,被粉碎並被燒成灰燼。2011年,天宮一號發射進入軌道,這是中國載人航天探索計劃的旗艦。在兩項任務中,六名中國太空人進行了實驗,進行了公開講座,對地面進行了成像,並測試了對接操作和生命維持系統。兩位中國女太空人曾住在天宮一號上。2013年,它的最後一批船員離開了。
-
NASA警告:天宮一號威脅美太空優勢
路透美國航太總署(NASA)署長布萊登斯坦(Jim Bridenstine)23日向國會表示,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除役後,美國在地球軌道保有一席之地至關重要,以防中國取得戰略優勢。
-
歸去來兮——追憶天宮一號
21時36分,「天宮一號準確入軌!」 振奮人心的喜訊,在全國迅速傳開。 「遨遊在太空的感覺真棒,我在這裡等著神八的到來!謝謝大家的關注,我會不定期地發回我在太空的所見所聞。」當晚,入駐太空的天宮一號就迫不及待地給地球家人發來了第一條報平安的「太空微博」。
-
天宮一號發射成功!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07毫秒,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乘著長徵二號FT1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首次自動點火。21時39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布: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成功。
-
天宮一號,歡迎回家!
而今天,天宮一號「悄無聲息」地再入大氣層的消息終於讓這些謠言炒作不攻自破。而且,咱們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官網從2017年3月開始每周都會公布天宮一號軌道狀態,3月14日起更是變成每天一次。其實,被某些西方媒體妖魔化的天宮一號為咱們中國的空間站建設運營和載人航天成果應用推廣積累了非常重要的經驗。
-
「天宮一號」是中國對人類探索太空的貢獻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9月30日言論版文章:「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是中國計劃到2020年建立宇宙空間站的第一步。它的發射引來許多國家的不安和不解,即為什麼中國不像美國、俄羅斯、歐洲和日本那樣,共同利用自1998年以來建立的國際空間站,而選擇建立自己的宇宙空間站。
-
「天宮一號」成功發射 中國建太空站邁出第一步
,升空後的第585秒,「天宮一號」在兩百裡的高空將跟火箭分離,開始入軌。備受關注「天宮一號」今晚成功發射升空,根據計劃發射「天宮一號」之後的兩年裡,中國將相繼發射「神舟8號」、「神舟9號」和「神舟10號」飛船,能分別與「天宮一號」完成交匯的對接。其中「神8」是無人對接,中國航天,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表示,這個「神9」將根據「神8」的飛行情況進行評估,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再決定是否載人。
-
天宮一號:控制中的「墜毀」
2013年6月13日,天宮一號與載人飛船神舟十號成功自動對接。結束了神舟十號任務以後,天宮一號的所有目標就已全部達成,沒有進一步的安排,這也符合它預先設計的僅兩年的壽命(2013年底結束)。但是天宮一號超期服役到了2016年3月才正式宣布中斷數據連接。天宮一號將會逐漸墜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