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小橘子們應該都知道,最近,很多西方媒體大呼小叫地出來狠狠帶了一波節奏,起因就是咱們中國的天宮一號要返回地球了,於是,「天宮一號要失控撞地球了」「攜帶有毒物質」等等各種聳人聽聞的惡意渲染搞得像世界末日要來臨一樣。
中國失控的空間站很快將在火海中墜毀,沒有人知道它的碎片會在墜向哪裡。
中國攜帶有毒物質的空間站將在下周墜毀在歐洲或者紐約。
天宮一號被某些西方媒體妖魔化成這樣也是醉了。而今天,天宮一號「悄無聲息」地再入大氣層的消息終於讓這些謠言炒作不攻自破。
其實,在距離地球表面300km到1000km的近地軌道上,運行著空間站和各類衛星等太空飛行器。這些太空飛行器在完成自身使命或報廢失效後,都將離開運行軌道並最終再入大氣層。
圖片截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
天宮一號重量才有大概8噸,比起美國重達80噸的天空實驗室、俄羅斯140噸的和平號空間站來說,簡直是個袖珍太空飛行器,對航空活動和地面造成危害的可能性極小。
天宮一號的碎片在墜落過程中會受到氣動熱和氣動力的雙重作用熔化或燃燒,質量和體積逐漸減小,其中大部分碎片在到地面之前就會燃燒殆盡。從20世紀60年代到現在,人類大約有15000噸以上的人造太空飛行器殘骸落回地球,但是沒傷害到人口密集地區的居民。
而且,咱們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官網從2017年3月開始每周都會公布天宮一號軌道狀態,3月14日起更是變成每天一次。
其實,被某些西方媒體妖魔化的天宮一號為咱們中國的空間站建設運營和載人航天成果應用推廣積累了非常重要的經驗。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天宮一號模擬圖(圖片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天宮一號的設計壽命有兩年,實際在軌四年半。超期服役的天宮一號不僅完成了既定任務,還額外開展了多項拓展技術試驗,也就是說,咱們的天宮一號除了「必答題」,還搞定了很多「超綱加分題」。
天宮一號在太空先後和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了6次交會對接↓↓↓
視頻來自中國科普博覽公眾號
2011年11月3日,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飛船成功完成我國首次空間飛行器自動交會對接任務,還進行了二次自動交會對接。中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太空飛行器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2012年6月,天宮一號和神舟九號飛船成功進行首次載人交會對接,景海鵬、劉旺、劉洋三名航天員首次進入天宮一號。在軌飛行期間,航天員劉旺操控飛船以不到7分鐘、誤差僅18毫米的精度完成與天宮一號的對接,實現了首次手控交會對接。
在2013年6月神舟十號的對接任務中,天宮一號承擔了更多使命: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三位航天員對天宮一號進行在軌維護,完成了太空飛行器繞飛交會試驗、中短期在軌駐留等任務。三位航天員還在太空給大家講課,三個人分工合作,咱們的女航天員王亞平擔任主講老師,指令長聶海勝輔助授課,而張曉光呢則扛起了攝像師的重任。他們向全中國的中小學生們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全國有8萬多所中學,6000多萬名師生一起上了這堂意義非凡的物理課。
天宮一號回家了,我們邁向宇宙的腳步還在繼續。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FT2運載火箭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它是咱們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
來源見水印
到2022年北京舉辦冬奧會的時候,屬於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也將建成。我們的星際大航海時代還會遠嗎?
資料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央視新聞、中國科普博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