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完美回家 殘骸墜入南太平洋

2021-01-18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新京報

在太空遊弋了近六年半的天宮一號,昨天「回家」了。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再入大氣層,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的天宮一號,就此正式謝幕。天宮一號被稱為中國空間站的雛形,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有6名航天員曾駐留其中。天宮一號突破的空間交會對接、航天員短期駐留等關鍵技術,為我國空間站建設積累了重要技術基礎。

專家表示,此次天宮一號再入堪稱「完美」,落區也正處於太空飛行器扎堆墜入的太平洋「太空飛行器墳場」區域。經計算預測,8噸左右的天宮一號,或將產生1-1.5噸左右的殘骸墜入大洋。

落區位於「太空飛行器墳場」區域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一號殘骸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

目前,運行在近地軌道的大型太空飛行器退役後,國際通行做法是讓其受控墜落到南太平洋一處深海區,這一區域也被稱為「太空飛行器墳場」。太空飛行器墳場四面與陸地距離都超過2000公裡。

美國航空航天學會會員、「小火箭」工作室創始人邢強向新京報記者介紹,這片區域不僅沒有人類活動,而且由于洋流影響,海洋生物也很少,不會對生態造成太大破壞。

邢強表示,此次天宮一號再入較為「完美」,落區也正處於太空飛行器墳場區域中。

8.5噸重的天宮一號,會產生多少殘骸回到地球?邢強根據天宮一號結構、設計和再入時的氣動熱計算,預計將產生1-1.5噸的殘骸墜入海中。

中國每天更新天宮一號狀態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官網介紹,在距離地球表面300km-1000km的近地軌道上運行的太空飛行器,完成自身使命或報廢失效後,都將離開運行軌道並最終再入大氣層。

太空飛行器大部分碎片在到達地面前已燒盡,只有少量較難燒蝕的部件可能會殘留一部分,直到到達地面;還有一些質量更小的碎片,在燒盡前已經降到較低速度,不再燒蝕,也可能最終飄落到地面。

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全面完成使命,進入軌道衰減期,以每天160米左右的速度衰減。

2017年5月4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向聯合國大會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提交照會。照會中稱,天宮一號大部分結構部件將燒蝕銷毀,對航空活動及地面造成危害的概率很低。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官方網站從2017年3月起,每周公布天宮一號軌道狀態。從3月14日起,更新頻率加快,變為每天一次,天宮一號加速走向告別時刻。

目前,天宮一號的後繼者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還在太空運行,在天宮一號的基礎上,進一步突破了貨運飛船在軌加注、航天員中期駐留、在軌維修等技術。明年起,我國將啟動空間站建設,計劃2022年建成。

■ 釋疑

為何採取無控方式再入大氣層?

天宮一號已與地面中斷數據聯繫,無法上傳數據進行軌道控制

太空飛行器再入大氣層,分為受控再入和無控再入兩種方式。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秘書長、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介紹,採取無控方式再入大氣層的太空飛行器,一般包括已經超過服役壽命,或發生故障失去控制的太空飛行器,以及火箭發射過程中已經用完的各個子級。

根據載人航天辦公室公布的信息,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全面完成使命,進入軌道衰減期。

這意味著,天宮一號與地面失去了數據聯繫。邢強解釋,地面雖仍然可以對其進行監測,但無法上傳數據進行姿態和軌道控制,也就無法使其受控墜落。

「無控再入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有條件的情況下,國際上太空飛行器再入主要選擇受控再入。」邢強說。

天宮一號砸到人的概率有多大?

50餘年來,從未有人受到再入太空飛行器殘骸傷害

邢強從2016年開始跟蹤計算天宮一號軌道,根據計算結果,天宮一號殘骸墜入海洋的機率一直在90%上下浮動。這一數據是根據天宮一號軌道特性計算出來的。

由於其運行在約南北緯43°之間範圍內,根據其軌道經過地方的海洋與陸地面積比初步判斷,再依據近地點和遠地點參數推算出來。

50餘年來,大約有15000噸以上的太空飛行器殘骸落回地球,從未傷害到人口密集地區的居民。NASA統計數據表明,僅2014年就有超過600個失效衛星、廢棄火箭末級和其他碎片再入地球大氣,總質量超過100噸,但沒有收到人員傷害或財產損失的報告。

歷史上,確實有過太空飛行器殘骸墜落大地,1979年美國「天空實驗室1號」以部分可控方式墜落,最終墜落位置與預測偏離較遠。原計劃降落在南非開普敦以南1300公裡的海洋中,但碎片最終隕落至南印度洋海面和澳大利亞西部沙漠地區。

邢強表示,無控太空飛行器墜落地面是一個概率問題,「雖然說太空飛行器再入過程中對人員傷害概率極小,但不建議採取這種辦法。」

如何準確預測天宮一號再入地點?

太陽活動平穩,預測較為精準;一般最後2小時才確定再入時間和區域

此次天宮一號歸來前,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曾多次預報再入時間,事實證明,預報結果較為準確。

楊宇光介紹,無控太空飛行器的隕落區域是不可控的,其隕落時間也難以準確預報。即便知道太空飛行器準確重量,由於姿態不受控,其迎風面積大小也難以確定,大氣阻力的影響是最難估計的。

「目前各國均不具備失控太空飛行器準確預測的能力,一般只有在再入大氣層前的最後幾圈才有相對準確的預報。」楊宇光說,一般最後2小時才能確定再入時間,並將再入區域確定在長度為12000千米的範圍內。

昨日早晨,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最後一次發布天宮一號5點時的軌道信息,並預計再入時間為4月2日8時49分(最早時間8時11分,最晚時間9時33分)。最終,天宮一號於8時15分左右再入,落入預測區間。

邢強表示,此次精確預測也拜太陽所賜。太陽活動的活躍程度會影響太空飛行器再入過程,太陽活動越活躍,大氣層高層密度就越高,再入阻力越大。而3月下旬,太陽活動比較平穩,使得對天宮一號再入時間預測較為精準。

天宮一號大事記

2011年9月29日 啟程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由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至此,中國人在浩瀚銀河中擁有了自主空間實驗室。

2011年10月11日 發回自拍圖

天宮一號發回首張自拍圖,這是用其自身攜帶的攝像機拍攝的照片。

2011年11月3日 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飛船實現空間交會對接,我國攻克未來太空任務中不可或缺的交會對接技術。

2012年6月24日 與神舟九號交會對接

在航天員劉旺的操控下,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飛船實現手控交會對接,隨後景海鵬、劉旺、劉洋三名航天員進入天宮一號短期駐留。

2013年6月20日 太空授課

神舟十號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中進行太空授課,同時證明了中國中繼通信衛星能力。這是1986年美國女教師麥考利夫在挑戰者號太空梭上授課後,人類的第二堂太空課堂。

2016年3月16日 完成使命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全面完成使命,進入軌道衰減期,以每天160米左右的速度衰減。

2018年 重回地球

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再入大氣層,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記者 倪偉)

圖片/視覺中國

相關焦點

  • 天宮一號預計產生1-1.5噸殘骸 將墜入南太平洋
    天宮一號完美回家 殘骸墜入南太平洋   結束6年半使命,絕大部分器件燒毀;預計產生1-1.5噸殘骸,落區位於「太空飛行器墳場」區域  在太空遊弋了近六年半的天宮一號,昨天「回家」了。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再入大氣層,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的天宮一號,就此正式謝幕。天宮一號被稱為中國空間站的雛形,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有6名航天員曾駐留其中。
  • 歡迎回家!天宮一號墜入南太偏僻海域 長眠「太空飛行器公墓」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的消息,終結了幾周來部分外媒圍繞天宮一號命運的喧囂,這些媒體擔憂的、甚至是渲染的「失控太空飛行器威脅地球」的場景並沒有出現。西方權威科學家表示,天宮一號落在有「太空飛行器公墓」之稱的南太平洋的一塊水域,那裡是經常落入太空殘骸的區域。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的消息公布後,很多外媒進行了報導。
  • 專家:天宮一號再入落區位於"太空飛行器墳場" 堪稱完美
    (原標題:專家解讀天宮一號再入疑問:再入落區位於「太空飛行器墳場」堪稱完美)新京報快訊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
  • 天宮一號月底墜落地球:殘骸落入指定海域
    作為我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未來空間站的雛形,天宮一號已經完成歷史使命,即將墜入地球大氣層。根據天文愛好者的測算,天宮一號正在以每周6千米的高度降落,預計將在3月底墜回地球。天宮一號是為中國太空實驗室計劃設計的8.5噸重的實驗性軌道飛行器,任務是作為其他飛行器的接合點
  • 天宮二號已回家,少量殘骸墜落南太平洋
    遨遊太空近3年的天宮二號19日晚在預定時間內返回地球,少量殘骸墜落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用極其壯烈的方式為我國空間實驗室任務畫上圓滿句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證實,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於北京時間7月19日21時06分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天宮二號受控再入大氣層,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
  • 天宮一號墜落了,但具體在哪兒?
    天宮一號,終於永別了——北京時間4月2日上午8:15再入大氣層,之後殘骸墜落南太平洋中部海域。
  • 天宮一號完美謝幕
    這是結束了長達7年太空之旅返回地球的中國天宮一號。  北京時間4月2日上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消息: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天宮一號謝幕了,而中國航天已進入空間站時代。
  • 天宮二號回家 天宮二號回家有什麼意義?
    天宮二號回家 天宮二號回家有什麼意義?時間:2019-07-19 12: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天宮二號回家 天宮二號回家有什麼意義?天宮二號回家.在外漂泊3年之後,天宮二號終於要在今天踏上歸途.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完成全部拓展試驗,將於今天重返地球,預計在大氣層最後發光發熱後,剩下部分未燃燒盡的殘骸將落入南太平     原標題:天宮二號回家 天宮二號回家有什麼意義?
  • 天宮2號任務完成,將在南太平洋墜落,三國蠢蠢欲動搶奪殘骸
    根據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最近報導,預計北京時間7月19日,在太空正常運轉已經超過1000天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擇機受控離軌,之後再進入大氣層燃燒,最後墜落在南太平洋當中。為了確保各國不會受到影響,我國之後將繼續對外報導天宮二號的相關消息。
  • 天宮一號,歡迎回家!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
  • 天宮一號失控事件,到底咋回事?
    最近幾天,西方媒體紛紛鎖定「天宮一號」,有些聲音頗為恐怖:天宮一號已經失控,2018年3月將會撞向地球!引發中低緯度國家和民眾恐慌。這到底怎麼一回事?事實果真如此嗎?預計天宮一號將在2017年10月到2018年4月區間,重返地球,墜落地表,最有可能是在今年3月份。我們再看看,最近一些西方大眾主流媒體(非航空航天專業媒體)是怎麼報導的——包括紐約郵報、福克斯新聞網、CBS新聞網、今日海外(Universe Today)等等,都在直接間接地意指:天宮一號現已失控,即將墜入地球中低緯度地帶。
  • 我國「天宮一號將失控撞地球?不,是受控!!
    中國航天專家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天宮一號失控是西方媒體的謠傳,它將受控墜落在南太平洋指定海域。美媒的報導內容與前幾次如出一轍,甚至直接把去年10月的舊聞「復讀」一遍。例如強調,8.5噸重的天宮一號正加速下降,預計將於2018年墜入地球。儘管該飛行器的大部分結構將被再入大氣層過程中摩擦產生的高溫燃燒殆盡,但仍可能有部分殘骸砸向地面。
  • 天宮一號空間站下個月墜入地球 墜落地點尚不確定
    而就在今年三月下旬,中國的天宮一號空間站將墜入地球,該空間站有一些較大的設備或組件有可能在重返大氣層的過程中墜落到地面上。天宮一號正以大約18,000英裡每小時的速度行駛,並且現在並沒有設備將其引導到海洋或無人居住的地區,所以天宮一號很有可能衝回地球。
  • 「天宮一號」失控撞地球?別扯了……
    朱樅鵬日前表示,我國一直在監控天宮一號,預計在今年上半年讓它墜落。其墜入大氣層後就會燒毀,剩餘殘骸將落入指定海域,不會危害地面。 天宮一號運行狀態仍在定期更新 在張曉光的協助下,聶海勝順利開啟並進入天宮一號艙門 實際上,天宮一號失控的說法毫無依據
  • 一文讀懂:天宮一號無控返回大氣層 以最絢爛的方式回家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天宮一號是中國研發的一個目標飛行器,目的是作為其他飛行器的接合點,為中國太空實驗室計劃的實驗性軌道飛行器,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3.507秒發射升空。
  • 天宮二號燃燒謝幕 權威解答為何"非毀不可"
    新京報快訊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今晚「回家」。7月19日21時06分,天宮二號在地面指揮人員的指令下受控離軌,主體在大氣層中燒毀,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海域。去年4月2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無控再入大氣層。不同的是,此次天宮二號採取受控方式離軌,這是繼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後,我國第二次實施太空飛行器受控離軌。
  • 功勳太空飛行器天宮二號燃燒謝幕 權威解答為何「非毀不可」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今晚「回家」。7月19日21時06分,天宮二號在地面指揮人員的指令下受控離軌,主體在大氣層中燒毀,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海域。去年4月2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無控再入大氣層。不同的是,此次天宮二號採取受控方式離軌,這是繼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後,我國第二次實施太空飛行器受控離軌。
  • 天宮一號墜落極危險?煽風點火的各國媒體都被打臉了...
    2011年11月3日凌晨天宮一號實現與神舟八號飛船的對接任務,2012年6月18日下午實現與神舟九號對接成功,神舟十號飛船也在2013年6月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完成自動交會對接。天宮一號原本應該在2013年退役,按照原設計,它應該接受地面控制,在推進器的幫助下,在南海遙遠海域墜海。
  • 天宮一號墜落地點「很準」 西方「僥倖」說法不值一提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中國官方沒有公布天宮一號墜落地點的細節,有不少外電根據權威專家的觀測進行了評論。哈佛-斯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天文學家喬納森·麥克道威爾在推特上表示,太空站或在大溪地島西北部墜入海洋。這一地點處於「太空飛行器公墓」北部,那裡是太平洋上常有太空殘骸落入的偏遠區域。
  • 「天宮一號」到底是墜毀、回家、還是再見?
    據新華社報導,記者2日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