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太空——習近平與航天員的兩次通話

2020-12-08 新華網客戶端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6162

  新華網記者 趙銀平

  【學習進行時】11月9日,習近平與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進行天地通話。在2013年6月,習近平曾與神舟十號的三位航天員進行過天地通話。習近平高度重視航天事業發展,對航天員在太空的工作、生活十分關心。新華網《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情滿太空——習近平與航天員的兩次通話》,與您共同領會習近平對發展中國航天事業的關懷和信心。

  11月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中心,同正在天宮二號執行任務的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親切通話。新華社記者鞠鵬(左圖)、李濤(右圖)攝(拼版照片)

  2016,第二次天地通話

  「海鵬同志、陳冬同志,你們辛苦了。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代表全國各族人民,向你們表示誠摯的問候!」總書記親切的聲音穿越茫茫太空,在天宮二號空間站內響起。

  這是來自祖國的問候,來自地球的問候。

  2016年11月9日16時25分,習近平與工作在天宮二號空間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連線通話。

  如同親朋之間的拉家常,習近平非常關心兩位航天員的身體、生活狀況以及工作進展。

  當聽到景海鵬說「身體很好,各項工作進展得也很順利」,陳冬說「已經適應了太空的失重環境,飲食起居都很正常,工作也在按計劃進行」,習近平表示「非常高興」。

  習近平讚揚兩位航天員「團結協作、迎難克堅」,他說,「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密切配合、精心操作,圓滿完成後續任務」。

  能在太空中執行任務,是無尚光榮的,但其中也潛藏著很多已知未知的風險。因此,如2013年的第一次天地通話一樣,習近平此次通話,最後強調的還是盼望航天員們「勝利歸來」。

  2013年6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宮一號內執行任務的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通話。新華社發(截屏照片)

  2013,第一次天地通話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飛船成功發射升空,三位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將在「懸浮」太空的天宮一號中度過十幾天的生活。

  三位航天員執行任務期間,正趕上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習近平為此專門指示有關方面,一定要讓航天員在太空吃上粽子,過一個有特殊意義的端午節。

  發射當天,習近平親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即將出徵的航天員壯行。習近平指出,你們執行我國第五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航天夢,展現了中國人「敢上九天攬月」的豪情壯志。他對三位航天員圓滿完成任務充滿信心,他說:「預祝你們成功,期待你們凱旋。」

  時隔十三天後,一直惦記著三位航天員的習近平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同他們親切通話。

  從身體狀況到工作進展,從個人到家國再到航天夢,習近平噓寒問暖。親切真摯的話語,為三位航天員送去了最暖心的關懷。

  當聽到聶海勝說三人的身體狀況都非常好時,習近平欣慰地說「很好」。細心的總書記還特意詢問第一次進入太空的張曉光、王亞平對太空的失重環境是否適應。

  習近平高度肯定航天員「不畏艱險、勇於探索的意志品質」,他說:「這種寶貴的意志品質對全國人民都是啟示和鼓舞。」

  「我在北京等候你們!」總書記對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說。短短幾分鐘的通話,溫暖滿滿、信心滿滿。

  兩次天地通話,變換的是時空,不變的是總書記對航天事業的重視,不變的是總書記對航天員的關切。

  2014年1月6日,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這是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航天夢是強國夢

  「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航天事業,習近平始終高度重視。

  十八大以來,我國航天事業邁出的每一步,都凝聚著他的關懷和期待。

  神舟十號載人飛行,習近平高度評價,指出其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完美收官」,「是我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進程中取得的又一重大歷史性成就」。他說:「載人航天事業的成就,充分展示了偉大的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堅定了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決心和信心。」

  嫦娥三號探月工程圓滿成功,習近平贊其「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樹立了新的裡程碑,在人類攀登科技高峰徵程中刷新了中國高度」,「把中華民族非凡的創造力刻在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光輝史冊上。」

  在習近平關心下,「中國航天日」正式設立,為的是「銘記歷史、傳承精神,激發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熱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力量」。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組建,習近平殷殷寄語,「為把我國建設成為航空強國而不懈奮鬥」。

  從2003年楊利偉首次飛向太空,再到天宮二號空間站,十三年間,中國的航天夢不斷延伸。

  正如習近平所說,「隨著中國航天事業快速發展,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大、更遠」。

  相關閱讀

  習近平同神舟十一號航天員親切通話

  直播回放:習近平同神舟十一號航天員通話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進入專題

相關焦點

  • 習近平與神舟十號航天員天地通話
    [新華網]  各位網友大家好,新華網在北京飛控中心為您現場直播天地通話。6月24日,神舟十號航天員太空飛行進入第13天。此前,23日10時07分,在航天員聶海勝的精準操控和張曉光、王亞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
  • 太空飯菜一日三餐均可口 航天員將有兩次睡眠
    中新網10月15日電 根據新華網的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宿雙寧,在介紹航天員將如何在太空工作和生活時說,密封艙環境幾乎與地面一樣,太空飯菜一日三餐均可口,兩次睡眠每次三至四小時。  宿雙寧介紹,飛船在軌期間主要是依靠預先設計的程序自動進行控制,航天員在軌期間只是輔助地面對飛船進行監控、管理和操作。
  • 原來,航天員在太空還做這些事!
    航天員在軌飛行期間的工作任務是非常緊湊的,一方面,航天員在太空和在地面一樣也遵循「八小時工作制」;另一方面,航天員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態對每天的工作進行自主安排。
  • 地面怎麼與太空中的航天員通電話?
    行動電話通信與地面固定電話通信的區別在於前者不使用複雜的縱橫交錯的地面有線傳輸網絡,而是採用無線電波傳輸信號,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通話。   天地通話類似於行動電話通信,首先需要在地面和飛船配置天地通信設備,溝通無線天地通信信道。   目前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天地通信採用S頻段統一測控通信系統、天地超短波通信系統、短波通信設備和海事衛星中繼系統。
  • 中國航天員太空經典鏡頭回放
    新華網酒泉6月17日電題:中國航天員太空經典鏡頭回放新華社記者神舟九號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在太空工作生活的畫面,喚起了人們對此前6位中國航天員太空飛行的記憶。他們在太空定格的那些經典鏡頭,也是中國航天的珍貴歷史。
  • 揭秘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授課內容與直播技術
    我也很期待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 中國首位「太空老師」王亞平  南都訊神十飛天。這次最讓人期待的亮點之一即是航天員將首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太空授課和天地互動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動。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中國首位「太空老師」。  由於地球與太空的重力差異,導致許多地面上的現象到了太空變得不同。美麗的肥皂泡到了太空,能不能破滅?
  • "走進"天宮二號:既是太空實驗室 又是航天員的"太空之家"
    這個長10米、最大直徑3米多,重約8噸的人造太空飛行器,雖然在浩瀚太空只是一個難以分辨的「小不點」,但卻是一個真正的太空實驗室,是能供航天員居住的「太空之家」。  升級版的「太空之家」,高智能是突出特點  天宮二號堪稱天宮一號這個「太空之家」的升級版。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算是一個空間實驗室的雛形,是中國航天員在太空的第一個家。
  •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順利著陸 33天太空之旅全回顧
    此次任務的主要目的,一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二是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神舟十一號在過去一個月太空之旅如何?讓我們進行全情回顧。
  • 航天員的秘密:太空國旗、航天食物、太空筆……
    還有一面國旗觀眾也很熟悉——2008年神舟七號任務中太空行走的翟志剛,接過劉伯明遞出的一面不大的五星紅旗,讓人想起那句「我已出艙,感覺良好」。航天員佩戴的新標識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在太空中佩戴了新設計的標識。
  • 天宮二號航天員首次同步收看《新聞聯播》
    兩位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已經在天宮二號生活了近4天,他們已經開展了多項太空實驗。「很憧憬從太空看我們的地球,我們的祖國。」陳冬說,把任務完成好之餘想「拍拍照,多看看窗外的風景」。景海鵬說,他第一次執行太空任務時忘了拍照,第二次才得以如願。這幾天他們在太空生活怎樣?經歷了哪些事情?有沒有看到外星人?
  • 航天員在太空生病了怎麼辦?王亞平在上海科博會上與觀眾交流
    原標題:航天員在太空生病了怎麼辦?今天上午,在上海科博會「青少年對話中國航天員」活動現場,中國科普宣傳大使王亞平分享了自己成為女航天員的心路歷程,向青少年播種航天夢想。現場觀眾聚精會神、掌聲不斷。  「王老師,在訓練過程中,您覺得什麼最辛苦?」一個孩子問道。王亞平說,為了練就過硬的飛天本領,航天員需要進行8個大類的上百個訓練科目,許多項目挑戰人的生理極限,其中超重耐力訓練最為艱苦。
  • 揭秘:為何天宮二號比天宮一號少接待一名航天員
    ,天宮二號本次任務中的重頭戲之一就是與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此後,它將承載著兩名航天員在太空生活30天,實現航天員中期駐留。為什麼相比天宮一號時的任務,天宮二號上的航天員從3名變成了2名?這次在太空中待的時間長了,天宮二號的重量是不是也會增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來揭開謎底。   本次天宮二號任務最受人關注的一點,還是因為「人」,本次任務中,天宮二號不僅帶去了人們對宇宙的無限嚮往,更用航天員的形式將這種「嚮往」一步步變為「現實」。
  • 【技術·航天】 航天員在太空為什麼能有條不紊地工作?
    在我國載人航天曆次飛行任務中,航天員都能有條不紊、密切協作,順利完成相關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翟志剛首次出艙太空漫步,劉旺完成首次手動交會對接打出太空「十環」,「太空教師」王亞平天地連線開展太空授課
  • 總設計師:為何天宮二號比天宮一號少載一名航天員
    ,它將承載著兩名航天員在太空生活30天,實現航天員中期駐留。為什麼相比天宮一號時的任務,天宮二號上的航天員從3名變成了2名?這次在太空中待的時間長了,天宮二號的重量是不是也會增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來揭開謎底。  本次天宮二號任務最受人關注的一點,還是因為「人」,本次任務中,天宮二號不僅帶去了人們對宇宙的無限嚮往,更用航天員的形式將這種「嚮往」一步步變為「現實」。
  • 習近平李克強等會見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及參...
    習近平在會見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及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強調在航天事業發展徵程上勇攀高峰努力建設航天強國和世界科技強國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參加會見上午10時許,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來到航天員和參研參試人員代表中間,全場響起長時間熱烈掌聲。習近平同大家熱情握手、不時交流,同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親切交談,詢問他們的工作和身體情況,肯定他們在任務中的表現,希望他們繼續作出新的貢獻,並同大家合影留念。在熱烈的掌聲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 航天員在太空一般都吃什麼?
    很多小夥伴都很奇怪,航天員一般在太空都吃什麼?蓋飯餃子還是來一碗紅燒牛肉麵?首先我們要了解,航天員的一個生存環境,在太空艙內,航天員是處於失重狀態,在失重狀態下,優雅地吃東西就成了一種奢侈,比如餅乾這類容易掉渣的食物,必須先用明膠包裹住才行,不然吃完就是滿艙的餅乾渣。而最早的航天食品,由於技術和安全因素考慮,帶的都是類似牙膏狀半流體食物,通過擠牙膏一樣擠到口腔內。
  • 航天員是如何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航天員在太空是如何生活的!航天員在很多人眼裡是一個略顯神秘的職業,大家一定都很好奇,他們上班時具體從事哪些工作呢?太空生活和地面生活有哪些不同呢?讓我們跟隨航天員的腳步,一起來探個究竟吧!
  • 女航天員劉洋談「外星人」 揭秘曾在太空聽到神秘聲音
    航天員的內心世界是什麼樣的?18日,記者獨家對話女航天員劉洋。劉洋談到曾在太空聽到神秘聲音,以及航天員的日常。本月10日在北京歡送戰友景海鵬、陳冬前往酒泉時,女航天員劉洋看到陳冬的雙胞胎兒子正在單位門前玩耍,完全不知道父親要去執行一個長達33天的太空任務。「當時我就在想,如果是我,我也許會說:『孩子,媽媽要出趟遠門,為你摘顆星星回來。』」劉洋說。這就是航天員看待同事獨特的視角和情感。航天員的內心世界是什麼樣的?18日,新華社記者獨家對話女航天員劉洋。
  • 三名神舟九號航天員即將踏上太空徵程
    新華網酒泉6月16日電(記者李惠子 白瑞雪 趙薇)西北戈壁大漠烈日炎炎,搭乘神舟九號飛船進入太空的三位中國航天員周六踏上徵程。男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和女航天員劉洋身著乳白色的艙內航天服,從東風航天城航天員公寓「問天閣」的航天員專用通道緩緩走出。他們的服裝重約14.5公斤。
  • 中國航天員與青少年分享太空體驗:沒看到外星人
    兩位中國航天員聶海勝、劉旺23日在香港與來自內地、香港、澳門等地的青少年,分享了他們在太空生活的體驗。與之分享太空體驗的是,來自內地各省市區和香港、澳門特區的400多名師生,以及瑞典等12個國家的青少年代表,他們剛剛參加完在香港舉行的第30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太空可享美味在太空可以吃到熱菜、熱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