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航天員在太空還做這些事!

2020-12-06 騰訊網

航天員在軌飛行期間的工作任務是非常緊湊的,一方面,航天員在太空和在地面一樣也遵循「八小時工作制」;另一方面,航天員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態對每天的工作進行自主安排。因此,太空中的生活可並不全都是工作,航天員在工作之餘也有機會放鬆一下,開展豐富多樣的娛樂活動,比如——

努力成為攝影大師

2003年10月15日9時,航天英雄、中國首飛航天員楊利偉乘神舟五號飛船奔向太空,傍晚時分,他給自己來了張自拍照,也是中國航天員的第一張「太空自拍」。

中國航天員的第一張「太空自拍」

太空飛行中,「舷窗眺望」絕對是備受航天員歡迎的娛樂休閒項目之一。透過舷窗,航天員可以眺望浩瀚神秘宇宙,俯視美麗地球家園,看這顆藍色星球在腳下旋轉並呈現出不同地表,還能見到每隔45分鐘就出現在大氣上方的日出日落的壯麗景象,並以獨特的視角拍攝各種恢弘大片。神舟十一號航天員陳冬在談及太空飛行感受時說道:「第一次進行這種太空的漂移,身體就像羽毛一樣很輕盈,第一次在太空中看到日出日落,真的是特別地美。」

太空攝影作品大賞

中國航天員的在軌攝影作品

跟大多數「上班族」一樣,航天員在周末也會休息。在太空中,航天員生活在智能化的密封艙內,不僅有豐富的食品、足夠的飲用水和生活用水,還配備齊全的文娛和體育設施,能滿足航天員在軌娛樂、休閒和鍛鍊。

品嘗各類航天食品

航天員在飛船或空間站的失重環境裡生活,看似能自由自在地漂浮來去,但實際上這種方式很消耗體力,所以航天員在太空的合理飲食十分重要,它不但可以調劑緊張的太空生活,還對保持和恢復體力具有重要作用。

經過長期研究和實踐,目前國內外都形成了豐富的航天食譜。中國作為世界上飲食品種最豐富的國家,自然在航天食品上有諸多創造。例如神舟九號飛行任務期間,為航天員準備了魚香肉絲、松仁玉米、木須肉、黑椒牛柳等70多種食物,使中國航天員在太空第一次吃上了真正的炒菜。

航天員劉旺展示餐具

在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組合體飛行階段,航天員在天宮二號中通過鏡頭向地面展示了日常飲食,還給大家演示了如何泡茶,充分體現了航天員在太空中不僅能一飽口福,還能藉此自娛自樂~

航天員展示太空飲食

航天員演示在太空泡茶

開展各種運動項目

太空飛行中,由於人體長時間處於失重狀態,航天員的全身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出現體重下降、骨質流失、貧血等多種問題。因此,針對航天員的失重防護鍛鍊、手眼協調性訓練等在軌訓練是必不可少的,而利用自行車功量計進行鍛鍊,對防止航天員心臟、骨骼肌質量下降以及呼吸功能降低有一定的作用,還可以增加循環血量,改善組織器官的血液供應。

航天員在太空鍛鍊身體

儘管工作和訓練非常辛苦,但航天員們卻能苦中作樂,甚至把「國球」「國粹」等「中國特色」帶到了距離地球300公裡外的地方。

航天員在太空打桌球、打太極

育種養殖都不耽誤

在神十一任務中,航天員景海鵬、陳冬不僅完成了生菜播種、培育、收割的全過程,還照顧了「迷你航天員」——蠶寶寶「秋豐白玉」,幫助它們完成在太空吐絲結繭的艱巨任務。

航天員在太空種植生菜、養蠶寶寶

天地連線太空節目

在一些特定的日子裡,航天員還可以看電影、讀書、打牌,或利用天地通話、上下行郵件/短消息、雙向視頻等手段,與地面指揮控制中心及家人進行視頻通話。在天宮二號上就能實時觀看上傳的直播、電影、球賽和特別節目。

航天員陳冬與家人進行天地通話

天地同步收看新聞聯播

信使營業太空郵局

2011年11月3日,中國的太空郵局正式開通,我們的航天員也成為了「太空信使」。2016年,有50多萬封「太空信」電子版通過晶片搭載神舟十一號飛船或通過天地傳輸郵寄至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航天員們選取了7封信件宣讀並蓋上專屬的「太空郵戳」。

「太空信使」在線營業

在太空駐留時間越長,休閒娛樂對提高航天員在軌生活質量的重要性就越大。無論在地面還是太空,都要做到勞逸結合哦~讓我們期待航天員在未來的空間站中「發明」更多新奇有趣的休閒娛樂項目吧~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編輯/張馨方

中國載人航天ID:zairenhangtian

相關焦點

  • 科普|航天員返回地球前,還需要做這些事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順利出艙不過,航天員的返程之旅可不簡單,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上工作和生活了30天的兩名航天員在回「家」前必須做好一系列的離「宮」準備。那麼在返回地面前還需要完成哪些工作呢?來聽聽我們的航天員怎麼說~在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組合體分離前,兩名航天員在地面科研人員的配合下,將實驗室的有關試驗裝置和重要物品放置到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中。
  • 女航天員劉洋在太空生活是怎麼保護 「隱私」的?方法原來是這樣
    女航天員劉洋在太空生活是怎麼保護 「隱私」的?方法原來是這樣相信每個人都曾嚮往過自己能夠有一雙翅膀,那樣就可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飛翔了。直到2012年6月16日女航天員劉洋搭乘「神舟九號」飛往太空,成為了我國首位飛上太空的女性成員,一時之間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熱點。不過還有一點讓大家好奇的就是,在長達13天的太空旅行,劉洋要怎麼保護自己的「隱私」呢?由於之前進入太空的普遍都是清一色的男太空人,男性在一起生活並不會有那麼多的講究,可以湊合就湊合。
  • 「媽媽,我和航天員叔叔一起做太空訓練了!」
    「衣服一穿上,感覺自己已經是個航天員了!」「拉上訓練服拉鏈的那一刻,我就暗下決心以後也要當個航天人。「  10月18日,在航天精神中華行暨康師傅食品安全科普展活動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首批航天員陳全親手為孩子們整理航天員訓練服,小朋友們都感受到訓練服的帥氣以及由此帶來的責任感與信心。
  • 航天員是如何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
    航天員吃東西時,要注意送食物、張嘴、咀嚼一連串動作的協調,因為在失重的情況下手不太靈活,嘴裡的食物一不小心也會「脫口而出」。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吃飯也很有趣,懸浮著的塊狀食品,只要稍用力一吸就會「餅從口入」。日漸豐富的飲食品種如果你還以為航天食品是一類「牙膏狀的、味道不怎麼樣的食物」,那麼你早已經落伍了。
  • 中國航天員太空經典鏡頭回放
    新華網酒泉6月17日電題:中國航天員太空經典鏡頭回放新華社記者神舟九號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在太空工作生活的畫面,喚起了人們對此前6位中國航天員太空飛行的記憶。他們在太空定格的那些經典鏡頭,也是中國航天的珍貴歷史。
  • 神州十一航天員用表記錄分秒工作 原來這些腕錶都曾徵戰太空
    景海鵬、陳冬兩位航天員按照計劃順利的完成了各項工作,隨後還將進行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試驗項目,其中不僅包括驗證人機協同操作技術的典型維修操作,更換空間材料製備樣品,太空植物栽培試驗等科學研究,也會向更多對於外太空嚮往的孩子們展示「水膜反應」「雙擺試驗」等太空科普。
  • 漲知識|打嗝、放屁和「月亮臉」,航天員在太空如何處理?
    但是,由於太空的特殊環境,人類在太空的生活和在地球上還是有很大的差別。太空能打嗝嗎?在太空中是可以打嗝的,但由於重力作用非常微弱,以至於胃部氣體不會從液體中分離,因此使得航天員的打嗝從本質上與嘔吐相似。為了用打嗝方式排氣,航天員想出了一個妙招來分離開這兩個生理反應。
  • 國際載人航天日|航天員在太空中如何生活?
    在微重力條件下,即使把杯子倒轉,水也不會自動流進航天員的嘴裡。因此,航天員在太空都是用吸管喝水的。裝飲料的容器一端有一個注水孔,航天員用塑料吸管插入注水孔吸飲。航天員在太空中是如何睡覺和運動呢?在太空,可以站著睡、躺著睡、豎著睡設置可以飄著睡,當然,航天員也有專門的睡眠區。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太空生活全揭秘
    天馬行空33天——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太空生活全揭秘新華社記者李國利、陳曦、肖思思在地球上感覺輕鬆自然的事,到了太空可能都是問題。
  • 天馬行空33天—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太空生活全揭秘
    新華社酒泉10月16日電(記者 李國利、陳曦、肖思思)在地球上感覺輕鬆自然的事,到了太空可能都是問題。神舟十一號飛船計劃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升空後將在兩三天內與中秋之夜成功發射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393公裡高的近圓軌道交會對接。
  • 為什么女性航天員太空回來之後,會被禁止生娃?原因很簡單
    為什么女性航天員太空回來之後,會被禁止生娃?真相讓人敬佩!航天員是十分特殊的一種職業,他們的工作不比平常人的朝九晚五,而是可能只要去一趟可能就會面臨生離死別的境界。航天員這個職業大部分是男生,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已經有不少的女航天員登上太空,這些女航天員回到地面後會被禁止生娃,這是為什麼呢?有的人猜測,航天員是因為本身工作危險,所以害怕生娃會留下遺憾。也有的人猜測,航天員這個職業特殊,所以個人私生活也會受到限制,但事實是如此嗎?
  • 小學生愛做模型想當航天員 太空奧秘每期必看
    「我想長大以後成為航天員,探索宇宙的奧秘。」長沙的小軍事航天迷王浩宇說,他最崇拜的人就是飛上太空的航天員。「追夢吧,少年!瀟湘晨報2013快樂小報童暑期總動員」向全省6-16歲的少年發出徵集令,不少孩子撥打本報熱線96360,說出他們的夢想。
  • 航天員的秘密:太空國旗、航天食物、太空筆……
    另外,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在太空執行任務時航天服上的國旗,在創紀錄的33天太空飛行直播中多次與觀眾見面,這回是首次實物展出。惹人注目的,還有一面巨幅國旗,從天花板直垂到地面。它曾經搭載神舟五號,陪楊利偉繞地球14圈。它曾經是雪梨奧運會中國團的旗幟,上天之前還曾被帶到南極、北極和珠峰。
  • 航天員在太空怎麼吃飯?
    原標題:航天員在太空怎麼吃飯?   新華網北京2月2日電(記者餘曉潔)航天員在太空怎麼吃飯?寒假期間正在中國科技館展出的「中國夢·科技夢——航天主題科普展覽」,為觀者答疑釋惑。   航天員在飛船哪個位置吃飯呢?答案是軌道艙。因為軌道艙裡有食品加熱設備,可以讓航天員吃上熱飯喝上熱水。
  • 神十航天員將在太空做青少年科普講座
    中國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周建平昨天介紹,執行此次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尚在選拔過程中,尚未確定,希望保持兩男一女的搭配,但還要根據訓練情況最後再確定。周建平介紹,神九的3名航天員將不再執行神十任務。周建平介紹,神十的航天員將在天宮一號裡多待2天,加上發射和返回共在軌飛行15天。執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十號飛船交會對接的乘組人選,正在進行嚴格訓練和選拔程序。周建平說。
  • 航天員陳冬:從天空到太空 我要飛得更高
    他也是駕駛殲擊機的飛行員,跟我駕駛的機型是一樣的,當時他上天的時候,我一閃念,自己會不會將來也有機會能夠飛上太空?每次執行飛行任務,都會有這麼一閃,因為執行任務的航天員和我們有著相同的經歷,我在想說不定哪一天,我也能夠上太空去。從那時候起,不自覺地也在想,我應該做點什麼。因為我知道要參加航天員的選拔,身體條件要求非常嚴格,所以我要把我的身體保證好。
  • 太空失重對人體影響大,航天員在太空中是如何健身的?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健康生活管理師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Q:太空失重對人體影響很大,那麼太空人在太空中需要做運動保持健康嗎?A:當然需要!太空失重對人體的影響我們知道,生活在地球上,人的肌肉和骨骼總是要不停地對抗重力,支撐自己的身體。然而,在太空中,由於沒有了重力的作用,人體並不需要這些對抗重力的支撐工作,但如果長時間處於這種無重力的環境,那對血液循環、骨骼、肌肉等都會產生不利影響,例如失重會導致血液過多流向上身,還會肌肉萎縮、骨質丟失等。
  • 揭秘「天宮一號」:航天員太空中的衣食住行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中新社酒泉9月29日電題:揭秘「天宮一號」如何為航天員打造太空新「家」作者 孫海榮、孫自法隨著全新研製的載人飛行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飛向茫茫天宮,中國航天員將擁有一個太空新「家」。這個新「家」在太空運行兩年,隨時迎接中國航天員駕乘神舟飛船入住。太空新「家」裝修得怎麼樣?有哪些「家具」?航天員工作、生活設施如何?
  • 神舟七號太空漫步航天員呼吸靠什麼【神七】
    這一次,神七問天最大的亮點是航天員在太空出艙行走,其模擬訓練設備中就有浙江製造的身影。  還有那些默默無聞的浙江籍科學家們,在中國航天領域裡孜孜不倦地追求著,瑞安籍科學家林文杰72歲了,還奮戰在第一線,昨夜,他是最後一批撤離發射塔的人之一……  太空漫步原來是從水池裡練出來的!  高澤普眼前的這個圓柱體,直徑23米、有效水深10米。
  • 地面課堂播放視頻:航天員在太空衣食住行
    中國網6月20日訊 由教育部、中國載人航天辦、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神舟十號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於6月20日上午10:04至10:55舉行。神十航天員進行在軌講解和實驗演示,並與地面師生進行雙向互動交流。此次太空授課主講人是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地面課堂活動的主持人是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物理老師宓奇和北京市第101中學物理老師史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