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返回,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首次實現了我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順利出艙
不過,航天員的返程之旅可不簡單,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上工作和生活了30天的兩名航天員在回「家」前必須做好一系列的離「宮」準備。那麼在返回地面前還需要完成哪些工作呢?來聽聽我們的航天員怎麼說~
在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組合體分離前,兩名航天員在地面科研人員的配合下,將實驗室的有關試驗裝置和重要物品放置到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中。
工作任務一:
回收在軌產生的實驗數據
景海鵬
神舟十一號指令長
返回前的準備工作之一是對在軌產生的實驗數據和樣本的回收。其中部分實驗數據會先下傳到地面,其他信息則存放在存儲卡上,由我們帶回地面。在太空栽培的生菜、結繭的蠶以及在太空中採集的尿液、唾液等樣本也要帶回地面分析。
工作任務二:
整理艙內環境
陳 冬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
「搬東西」是必不可少的,就好比打包行李。最開始進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時候,我們搬了很多東西進來,包括生活用品、實驗用的東西等,大大小小的都有,就像在太空中布置一個家,現在相當於要搬回地球了,回去之前要把帶過來的東西再挪回它們應該放的位置。另外,在太空打包,人和繩子都是飄的,系上一邊,另一邊又飄起來。但是打包不能馬虎,包綁成什麼樣、放在哪個位置,帶子是斜著打結還是順著打結,都是有明確要求的。
我們離開之前要把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打掃得乾乾淨淨,該收的東西收走,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垃圾放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裡是比較危險的,為了保證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後續任務正常進行,必須帶走。殘餘食品垃圾、衛生用品垃圾,還有在軌實驗產生的一些垃圾,比如電池、電極,都要打包好放入軌道艙,然後隨軌道艙墜入大氣層銷毀。和地球上把垃圾丟進垃圾箱不一樣,我們需要把廢棄物放入壓縮袋,這有點兒類似平時家裡打包被子用的真空袋一中間有個單向閥,把骨條拉上後,再用抽氣筒抽氣。
航天員將廢棄物裝進真空袋
工作任務三:
空間實驗室的狀態設置
臨行狀態設置,有點兒類似於長期離開一間房子之前要斷水斷電。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今後還要被長期管理,和貨運飛船對接,我們要保證全部電、水、氣、通信都設置到位。總共有四五十項狀態設置。這樣一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後續執行無人任務的時候,就可以通過我們的狀態設置,向地面傳輸有效參數。
在結束上述工作,完成撤離之後,返回艙還將經過制動離軌、自由下降、再入大氣層、開傘著陸等步驟才能安全返回地面。至此,航天員才能凱旋,平安回家。
文章摘自:《太空日記》
來源:中國載人航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