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和航天員叔叔一起做太空訓練了!」

2020-11-25 央廣網

  「哇,太帥了,感覺自己就是這條街最靚的仔!」「衣服一穿上,感覺自己已經是個航天員了!」「拉上訓練服拉鏈的那一刻,我就暗下決心以後也要當個航天人。「

  10月18日,在航天精神中華行暨康師傅食品安全科普展活動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首批航天員陳全親手為孩子們整理航天員訓練服,小朋友們都感受到訓練服的帥氣以及由此帶來的責任感與信心。陳全叔叔還教小朋友們做了航天員緩解疲勞的訓練,並為他們親筆籤名,表達了對孩子們立志航天鼓勵和寄語。「看到孩子穿上航天員訓練服的精神勁兒,感覺他們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步。」「孩子既然喜歡航天,我就要給她更多的支持,為她創造學習環境。」看到孩子們興奮的樣子,家長們也受到了感染。

  

  航天員陳全與孩子們親切互動

  為少年築夢 康師傅舉辦航天科普展

  此次,航天員陳全受邀帶領小朋友們參觀康師傅食品安全科普展並為他們進行航天知識科普,小朋友們不但了解了我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而且加深了他們對航天精神的認知,促使他們的航天夢在這裡發芽。

  

  孩子們參觀康師傅食品安全科普展

  好奇心是孩子們的天性,在活動現場,孩子們不斷提出一些精怪古怪的問題,孩子們最好奇的是「航天員在太空都吃些什麼」。面對孩子們的問題,隨行的科普老師一一予以詳細解答,現在航天員在太空中的食譜相當豐富,粽子、宮保雞丁、八寶飯等家常美味都能吃得到,甚至連冰淇淋都可以帶上太空!只要達到了航天品質,都可以成為太空食品。「那飛船上有冰箱嗎?食物要怎麼保鮮呢?」孩子們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

  「食物要保鮮不止有用冰箱這一種方式,許多航天科技都可以讓食物保鮮,比如FD凍幹技術就是重要的一種」。面對孩子們應接不暇的問題,康師傅用一堂定製化的STEAM課程《太空美食家》為孩子們講述了FD凍幹技術的原理。

  

  在《太空美食家》課堂積極回答問題

  其實,FD凍幹技術是將含有大量水分的物質在較低的溫度下凍結成固態,然後在真空環境下加熱,使其中的水分不經液態直接升華成氣態,從而使物料脫水獲得凍幹製品的乾燥技術。比如日常生活中方便麵裡的蔬菜包就是採用了FD凍幹技術,不需要添加防腐劑也能保存食物的新鮮和營養。雖然小朋友們對食品技術的專業名詞有些懵懂,但他們終於明白原來康師傅方便麵不需要添加防腐劑。「我和爸爸終於可以開心的吃方便麵了,我要吃有大塊肉的速達麵館。」「我要記住這個技術,回去講給爸爸媽媽,告訴他們不方便做飯時,我吃方便麵也是很健康的。」

  

  應用FD凍幹技術的速達麵館

  暢遊夢想探索樂園 了解方便麵中的航天技術

  為了進一步激發小朋友們對食品科學的熱情和探索精神,也為了鼓勵他們的夢想,陳全叔叔和小朋友們一起參觀了康師傅夢想探索樂園,通過各種有趣的互動小遊戲,了解康師傅方便麵的「前世今生」,而充滿未來感和科技感的夢想探索樂園,也讓孩子們認識到了科學之美和創新探索的重要性,許多孩子都表示想為航天事業做點什麼,就算不能成為航天員,也可以成為「航天食品研究員」嘛!

  

  開心暢遊康師傅夢想探索樂園

  

  孩子們參觀工廠

  無論是航天科普展還是夢想探索樂園,康師傅的初衷都未曾改變,那就是竭盡全力用自己的力量成就下一代的夢想,激發他們崇尚科學,勇於探索的可貴品質。一直以來,為了積極響應「航天強國」與「數字中國」的號召,康師傅堅持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相融合,學習航天精神對標航天品質,持續擴大數位化朋友圈,構建商業新模式,運用大數據打造數據中臺,為數位化創新發展注入了新動能。這不僅使康師傅今年入選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優秀案例,也為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提供新思路,更為祖國增光添彩。

  康師傅還不斷探索數位化轉型:特殊時期就曾藉助數位化工具把對的產品在對的時間送到對的地點交給對的人,尤其是一線的醫護人員和民警,讓大家能在寒冷的冬天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面。在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相融合方面,康師傅還與各類數位化公司展開戰略合作,逐步實現用數據賦能增長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在未來,通過與中國航天事業的深度合作,相信康師傅定能做好航天的傳承人,讓更多孩子了解航天、愛上航天、立志航天,為我國航天事業的人才儲備奠定基礎。

相關焦點

  • 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升格」做媽媽 媒體梳理劉洋公開亮相「玄機」
    ,為下一次任務做準備。」同時,在劉洋的發言中也透露出另一個信息,她當媽媽了。劉洋說,「作為一名軍人,我知道強大的國防對於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維護國家尊嚴的重要性。作為家庭中的女兒、妻子和母親,我更加懂得有國才有家,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
  • 小學生愛做模型想當航天員 太空奧秘每期必看
    「我想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畫家。」株洲的雙胞胎兄弟劉銘睿、劉銘嘉,說到自己夢想時異口同聲。「我想長大以後成為航天員,探索宇宙的奧秘。」長沙的小軍事航天迷王浩宇說,他最崇拜的人就是飛上太空的航天員。「追夢吧,少年!
  • 一起來看航天員的訓練與生活
    一、水下訓練這裡是航天員模擬失重水槽訓練場。當飛船繞地心運動時,會產生失重。航天員要在失重狀態下進行空間出艙活動和裝配維修等任務。離心機由一個八米長的旋轉臂和飛行模擬座艙組成,它所產生的離心力通常用地心引力的倍數表示。例如2G等於兩倍地球引力,大概相當於過山車從最高點急速俯衝到最低點時的壓迫感。普通人最多能承受4G的離心力,而像亞平一樣的航天員則要進行8G的過載訓練。
  • 我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生活幸福升級做媽媽
    那麼,我國首位女航天員如今的近況如何呢?她早就已經「升級」做媽媽了! 在我國招收的首批女航天員中,劉洋和另一位女飛行員王亞平同時入選受訓,兩年多的時間裡與資深男太空人一起強化訓練,必須爭分奪秒用有限的時間,拼盡全力趕上搭檔長達14年的訓練效果。 最終「沒有一塊短板」的劉洋以微弱的優勢成為了神州九號飛行任務乘組名單上的一員。
  • 航天員陳冬:從天空到太空 我要飛得更高
    他也是駕駛殲擊機的飛行員,跟我駕駛的機型是一樣的,當時他上天的時候,我一閃念,自己會不會將來也有機會能夠飛上太空?每次執行飛行任務,都會有這麼一閃,因為執行任務的航天員和我們有著相同的經歷,我在想說不定哪一天,我也能夠上太空去。從那時候起,不自覺地也在想,我應該做點什麼。因為我知道要參加航天員的選拔,身體條件要求非常嚴格,所以我要把我的身體保證好。
  • 康師傅航天科普進校園:航天員回信激勵少年築夢太空
    在最近舉辦的「康師傅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中,許多小朋友通過「太空郵局」表達了對航天人的敬佩和航天事業的嚮往。除此之外,小朋友們還提出了許多「古靈精怪」的問題,比如「為什麼我們看不到月球的背面?」、「航天員平時在太空都吃什麼?」等等。嫦娥五號順利返回的時候,幾位幸運的小朋友收到了航天員叔叔趙傳東的溫暖回信,鼓勵他們朝著自己的夢想勇敢前行。
  • 航天員是如何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
    預備航天員一進入航天員大隊,就開始了漫長的訓練生活。首先開始的是半年多的基礎訓練和為期一年半左右的航天專業技術訓練。經過兩個階段的訓練,如果能順利通過考試,預備航天員就轉變成為正式航天員。對於正式航天員來說,如果沒有明確飛行任務,他們將主要接受維持性訓練。一旦入選飛行乘組,航天員將針對具體飛行任務,進行為期一年半左右的航天飛行任務訓練和半年左右的乘組強化訓練。
  • 原來,航天員在太空還做這些事!
    航天員在軌飛行期間的工作任務是非常緊湊的,一方面,航天員在太空和在地面一樣也遵循「八小時工作制」;另一方面,航天員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態對每天的工作進行自主安排。
  • 航天員必須已婚育,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為何沒生育就上太空?
    劉洋是我國第一位女太空人,在2012年6月16日和戰友景海鵬、劉旺共同執行飛行任務,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搭載神舟九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生中心順利升空,繞軌飛行13天同時完成了和天宮一號的對接任務,為我國自主的空間站項目做技術驗證。13天的太空飛行,讓劉洋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航天員。
  • 女航天員劉洋談「外星人」 揭秘曾在太空聽到神秘聲音
    孩子,我要出趟遠門,為你摘顆星星回來」——女航天員劉洋講述航天員的世界「5歲的孩子,哪裡知道父母出『遠門』要去做什麼。」本月10日在北京歡送戰友景海鵬、陳冬前往酒泉時,女航天員劉洋看到陳冬的雙胞胎兒子正在單位門前玩耍,完全不知道父親要去執行一個長達33天的太空任務。「當時我就在想,如果是我,我也許會說:『孩子,媽媽要出趟遠門,為你摘顆星星回來。』」劉洋說。這就是航天員看待同事獨特的視角和情感。航天員的內心世界是什麼樣的?18日,新華社記者獨家對話女航天員劉洋。
  • 神七航天員水槽模擬訓練 將於10月行走太空[組圖]
    神七航天員水槽模擬訓練 將於10月行走太空[組圖] 2008年06月12日 16:42這是航天員著艙外航天服在水槽進行模擬失重訓練和出艙活動任務訓練。這是航天員著艙外航天服在水槽進行模擬失重訓練和出艙活動任務訓練。 新華社發(秦憲安 攝)新華網快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新聞發言人12日宣布,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將於今年10月擇機實施。 擔負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航天員飛行乘組已經確定,3名航天員組成飛行乘組,3名航天員擔任候補。
  • 航天員深水中模擬太空失重訓練出艙 至少6小時
    航天員著艙外航天服在水槽中進行模擬失重訓練。通訊員 秦憲安 攝   中國空間研究院有關專家介紹,在水槽中模擬太空環境訓練出艙是國際訓練出艙航天員的常用方法。通常把飛船放到水中,航天員穿著航天服,帶著氧氣罩下水訓練。  根據計算,到約十幾米的深度,水的浮力可以基本抵消航天員的重力,達到一種模擬失重的狀態。
  • 俄女航天員:太空飛行不會影響劉洋的生育
    主持人:薩維茨卡婭女士,這次我們中國的第一位女航天員劉洋,因為她還沒有做母親,我想您是不是可以給她建議一下,她執行完這次任務之後是應該儘快的做母親呢?還是會繼續執行下一次的這種任務。  薩維茨卡婭:我想她已經結婚了吧。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是誰?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資料簡介(圖/視頻)
    記者:請問景海鵬,你今年已經50歲了,又是一名將軍,是什麼力量支撐你第三次出徵太空?  景海鵬:航天員是我的職業,太空飛行是我的事業,更是我崇高的使命。雖然這項工作充滿了挑戰和風險,乃至危險,但我喜歡、熱愛、甚至享受我的工作。作為一名航天員,能夠多次執行太空飛行任務,是我們的夢想和追求。
  • 航天員在太空生病了怎麼辦?王亞平在上海科博會上與觀眾交流
    原標題:航天員在太空生病了怎麼辦?由於在載人飛船加速上升和下降過程中,航天員的身體要承受不同程度的過載,他們必須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裡接受訓練以適應這種環境。過載是一種什麼感受?以過山車為例,急速上升或下降時,過山車帶來的過載是體重的2倍左右,而航天員需要適應的是自身體重的8倍。「每次訓練,我們的面部肌肉都會嚴重變形,呼吸困難,甚至喪失意識。」
  • 天馬行空33天—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太空生活全揭秘
    隨後,兩名屬馬的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將進入天宮二號,開啟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的太空駐留。航天員是怎麼選拔出來的?上天幹什麼?穿什麼?吃什麼?……近日,記者走進航天員「娘家」——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一探究竟。「老手」與「新手」的無縫銜接不少小夥伴一定好奇,航天員乘組是怎麼選拔出來的?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太空生活全揭秘
    隨後,兩名屬馬的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將進入天宮二號,開啟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的太空駐留。航天員是怎麼選拔出來的?上天幹什麼?穿什麼?吃什麼?……近日,記者走進航天員「娘家」——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一探究竟。
  • 神十航天員將在太空做青少年科普講座
    中國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周建平昨天介紹,執行此次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尚在選拔過程中,尚未確定,希望保持兩男一女的搭配,但還要根據訓練情況最後再確定。周建平介紹,神九的3名航天員將不再執行神十任務。周建平介紹,神十的航天員將在天宮一號裡多待2天,加上發射和返回共在軌飛行15天。執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十號飛船交會對接的乘組人選,正在進行嚴格訓練和選拔程序。周建平說。
  • 航天科技營丨體驗航天員訓練日常,get航天科技知識
    ,航天衣食住行和航空訓練等知識,為孩子提供最專業的最系統的航天知識。航空衣食住行科普航天員在太空的生活一直都是小朋友們所好奇的。在太空中的航天員們都穿著厚重的太空衣,吃著壓縮食品,連睡覺的位置都有一定的學問。在太空中生活究竟和我們的普通生活有什麼區別呢?在這裡,我們可以一探究竟。
  • 堅持訓練22載只為有朝一日能圓飛天夢,現役唯一尚未飛天航天員
    在現場,多名中國航天員出席了儀式,其中一位,讓我看到照片後感觸頗深,他就是中國首批航天員之一——鄧清明。首批航天員宣誓儀式在這14人中,航天英雄楊利偉、翟志剛分別是第一個進入太空和第一個太空行走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