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二號航天員首次同步收看《新聞聯播》

2020-12-06 環球網

兩位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已經在天宮二號生活了近4天,他們已經開展了多項太空實驗。「很憧憬從太空看我們的地球,我們的祖國。」

陳冬說,把任務完成好之餘想「拍拍照,多看看窗外的風景」。景海鵬說,他第一次執行太空任務時忘了拍照,第二次才得以如願。這幾天他們在太空生活怎樣?經歷了哪些事情?有沒有看到外星人?

天地同步收看《新聞聯播》

21日晚上,景海鵬、陳冬兩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實驗艙內,首次天地同步收看到了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節目。

晚上7點不到,天宮神舟組合體進入中繼衛星天鏈03星的測控弧段,兩名航天員按照計劃安排,調整好天宮二號艙內的顯示屏,等候《新聞聯播》節目的開始。

《新聞聯播》開始後,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站在顯示屏前認真收看習近平主席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當播放到默哀環節時,兩名航天員在萬裡之外的太空頷首肅立,一起為在長徵途中和在各地革命鬥爭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默哀。收看完習主席的講話,兩名航天員表示,一定要傳承好長徵精神,克服各種困難,圓滿把這次任務完成。

在軌飛行任務期間,地面科研人員將按照計劃每天實時上傳《新聞聯播》,此外還將推送航天員自己喜愛的其他節目。

除了音視頻節目,在天宮二號上航天員還可以與地面人員進行視頻通話,往來電子郵件,豐富他們的太空生活。

餐食

米飯麵條加熱後忘吃了

10月19日是神十一飛行乘組在組合體的第一天,晚上十點零五分,航天員的工作還沒有結束。

景海鵬當時表示,「工作比較飽滿,現在特別想睡覺。早飯和午飯是合併吃的,因為前期在對接,進入組合體,工作比較忙,所以沒有時間吃飯。我們準備晚飯好好吃一頓。早飯和午飯主要吃的是一些即食食品,零食吃得比較多,主食吃得比較少。米飯、麵條加熱完後就忘吃了,我們準備晚上補上。」

這次是景海鵬第三次上天,他已經兩次進入「天宮」。他覺得,天宮一號比較舒服,天宮二號更舒服,布局、裝修、顏色搭配都非常好。

他想對航天員大隊的戰友們說,「十八年以來,我們同在一個桌上吃飯,同在一間教室上課,同在一個球場打球。十八年來,我們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訓練,一起追求夢想,我們親如一家。我知道今天大隊的戰友們都在為我們站崗、加油、值班,向大隊的全體戰友敬禮!」

據了解,「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17日升空後,兩天內完成與天宮二號的自動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組合體在軌飛行30天。其間,兩名航天員將按照飛行手冊、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進行工作和生活,按計劃開展有關科學實驗。完成組合體飛行後,「神舟」十一號撤離天宮二號,並於一天內返回至著陸場。

狀態

感受到失重的樂趣

第一次進入太空的陳冬覺得,體會非常奇特,「感覺剛開始自己的身體都不會控制了,已經分不出該怎麼走路,怎麼行動。還好有景師兄在旁邊幫忙,現在已經慢慢適應失重的感覺,也越來越感受到失重的樂趣。」

「我晚上睡覺還是挺好的,因為工作安排得比較緊,所以晚上一閉上眼睛就能睡著。做夢了嗎?我想應該做了吧,因為白天這麼多新奇的事情,晚上一定會夢到這種失重的感覺。」陳冬表示。

陳冬記得,在飛船裡的時候,當時一拋整流罩,就能從舷窗看到美麗的地球了,還多看了幾眼。「那時候景哥還問我看到外面景色沒有,我說非常美,當時就是這種感覺。因為這兩天工作安排還比較多,只能抽空偶爾看一看,但是我感到看的次數和時間還比較少,我想在後面還會再抽出時間好好欣賞一下。」

在10月21日的時候,陳冬說還沒看到過日出和日落,只看到了白天和晚上。在回答杭州聾人學校的學生徐思丹的留言時,陳冬表示,還沒看見外星人,自己也希望能夠看見「非常外星」、特別奇特的外星人。

另一個小朋友問他,在飛船上會不會暈船。陳冬說,飛船雖然帶一個「船」字,但是好像跟暈船沒有太大的關係。只是失重會給身體帶來一些感覺,應該不會暈船,感覺很奇妙,很好。

天宮第三天:航天員首次天地同步收看新聞聯播視頻:點此。

相關焦點

  • 「天宮二號」伴隨衛星成功釋放 重約47千克
    2016年9月15日,這顆伴隨衛星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入軌,經過了約40天在軌貯存。釋放過程中,中國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利用手持攝像機從艙內拍攝到了伴隨衛星從天宮二號下方百米之外掠過的視頻。據研製者介紹,天宮二號伴隨衛星重約47千克,尺寸相當於一臺印表機,具備高效軌道控制、靈活姿態指向、智能任務序列處理和天地測控通信高速數傳的能力。
  • 天宮二號,歡迎回家
    2016年9月15日,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中新社發 孫浩 攝2016年9月15日搭載天宮二號的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圖片來源:央視新聞2016年10月19日天宮二號迎來了兩位「親人」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在為期33天的太空生活中兩位航天員養蠶寶寶、種菜、踩動感單車還能看《新聞聯播》
  • 神舟十一號將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 航天員將進駐天宮二號
    央廣網酒泉10月18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劉禕辰 王亮)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按照計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順利入軌後,兩天內將完成與天宮二號的自動交會對接,組合體在軌飛行30天。兩名航天員將進駐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並開展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專家表示,航天員在太空中將有100多種食品供選擇,這些食品採用特殊包裝,最長可保存1年時間。
  • 總設計師:為何天宮二號比天宮一號少載一名航天員
    總設計師揭秘:為何天宮二號比天宮一號少載一名航天員  央廣網北京9月15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吳喆華 李瑞 王晶)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作為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本次任務中的重頭戲之一就是與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此後
  • 天宮二號的主要任務是什麼?航天員起什麼作用?
    「天宮二號發射成功,叩開了中國空間站時代的大門。」見證並參與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跨越發展歷程的朱樅鵬說。 為航天員提供更宜居的環境 記者:天宮二號是在天宮一號(微博)備份目標飛行器的基礎上研製的,它有什麼改進嗎?
  • 神舟與天宮成功對接 航天員已進入天宮二號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圖為兩名航天員向全國人民問好中新網10月19日電 綜合消息,神舟十一號飛船於北京時間19日凌晨3點半左右與天宮二號成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在合體3個小時後,兩名航天員已經進駐天宮二號,並將按計劃開展空間科學實驗。
  • 天宮二號使用多種宜居技術 航天員專屬健身器曝光
    天宮二號讓我國航天員在太空中有了新家。  神通1 高科技材料  有了它,就可經受  -70℃-200℃高低溫  如果把天宮二號和其他飛船的對接組合體比作太空居室,那麼天宮二號則是這個「大開間」的主結構,航天員將在其中工作與生活。
  • 【天宮二號大事記】創造中國航天多個「首次」
    【天宮二號大事記】創造中國航天多個「首次」央視新聞  作者:  2019-07-20 天宮二號2016年9月15日發射入軌到昨天(19日
  • 揭秘:為何天宮二號比天宮一號少接待一名航天員
    ,天宮二號本次任務中的重頭戲之一就是與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此後,它將承載著兩名航天員在太空生活30天,實現航天員中期駐留。為什麼相比天宮一號時的任務,天宮二號上的航天員從3名變成了2名?這次在太空中待的時間長了,天宮二號的重量是不是也會增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來揭開謎底。   本次天宮二號任務最受人關注的一點,還是因為「人」,本次任務中,天宮二號不僅帶去了人們對宇宙的無限嚮往,更用航天員的形式將這種「嚮往」一步步變為「現實」。
  • 「二丫」天宮二號要回家了 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聞新教授告訴記者,在這1千多天中,天宮二號為我們留下了太多難忘的回憶。2016年10月19日凌晨,航天員景海鵬、陳冬,搭乘被網友稱為「十一郎」的神舟十一號飛船,如約而至,成功牽手。兩位航天員在地面科技人員的協同支持下,在天宮二號進行了為期30天的太空生活。天宮二號採用兩艙構型,分為資源艙和實驗艙。
  • 天宮二號發射成功 未來航天員「入宮」後可玩跑步機看電視
    不久之後,兩名航天員將以地球「來客」的身份造訪此前以無人狀態來到太空的天宮二號。在接下來的30天裡,「天宮二號」如何保障航天員的衣食住行?為此,天宮二號對飲食居住環境進行改善,為航天員營造家的感覺。其中艙內色彩、光線、降低噪音等都做了人性化的環境布置;航天員可在空間實驗室收到地面電視信號,能跟家人進行天地通話和私人通信;為保證航天員在微重力環境下身體機能不衰退,天宮二號配置了力量訓練設備,並定期對航天員心血管和身體醫學指標進行監測。
  • 神九飛船首次載客會天宮 三航天員入住感覺良好
    18日17時07分,當順利從飛船進入天宮一號的航天員景海鵬向地面發出報告時,神舟九號飛船和天宮一號組成的組合體已平穩飛行近3個小時。新華社記者 王永卓 攝    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進入在軌運行的太空飛行器,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飛行由驗證性飛行試驗完全過渡到「真正有人參與的空間飛行試驗」。    景海鵬、劉旺、劉洋仿佛靈活的魚,先後順利通過對接通道「遊」進天宮一號。這艙門間的穿越,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的又一次歷史性跨越。
  • 中國今年將發射天宮二號 試驗航天員中期駐留
    據中國權威媒體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日前對外公布了我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詳細建設時間表,而這一時間表中所包含的一系列發射與在軌實驗的技術含金量更是讓外界咂舌。這次載人航天任務有哪些亮點與難點?中國未來的空間站又將是什麼樣子呢?
  • "走進"天宮二號:既是太空實驗室 又是航天員的"太空之家"
    天宮二號外形和天宮一號相同,分為實驗艙和資源艙兩個艙段。實驗艙為密封艙,主要功能是為航天員在太空生活提供空氣潔淨、溫度和溼度適宜的載人環境和活動空間。資源艙是非密封結構,主要功能是為天宮二號在太空飛行提供能源和動力,太陽電池翼、蓄電池、推進劑、發動機都布置在資源艙,實際上就是一個動力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介紹,高智能是「太空之家」的一個突出特點。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進入天宮二號實驗艙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進入天宮二號實驗艙 (9/10) "← →"翻頁
  • 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今年發射 兩名航天員將在太空中期駐留
    昨天,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對外發布,我國將分別於今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飛船。其間,神舟十一號飛船將搭乘兩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進行人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另外,中國第一艘貨運飛船正測試,將於2017年在海南文昌發射,並將於2020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
  • 神舟十一號飛船撤離天宮二號 航天員踏上返回之旅
    神舟十一號飛船撤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航天員即將踏上返回之旅
  • 解讀天宮二號對中國空間站建設的意義—新聞—科學網
    15日晚22時4分,恰逢中秋佳節,一個對中國人來說有著特殊意義的時間。 作為我國第一個完全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的發射將打響我國空間實驗室任務的關鍵一戰,這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的第二階段。事實上,自2013年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完成交會對接任務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的第一階段任務圓滿畫上句號。此後,載人航天工程暫時淡出人們的視線。
  • 「新華社天宮二號電」是這樣煉成的 ——「新華社特約記者太空日記...
    景海鵬、陳冬成為「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到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返回艙帶著兩名航天員成功著陸,我們推出終結篇視頻《史上第一堂「天地聯講科普課」開講啦!》,33天的「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報導」中,新華社「跟開了掛似的」(網友評語),不斷推出獨家報導。
  • 天宮一號vs天宮二號
    天宮一號主要是和載人飛船配合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實驗任務,而天宮二號則是我國第一個具備太空補加功能的載人航天實驗室,要第一次實現航天員中期駐留、第一次試驗推進劑太空補加技術等重要的科學實驗。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採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為滿足推進劑補加驗證試驗需要,對推進分系統進行了適應性改造;為滿足中期駐留需要,對載人宜居環境做了重大改善,具備支持2名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30天的能力,設計在軌壽命2年。  相比天宮一號,天宮二號不僅裝備更豪華、裝載量提高、內部環境更好,搭載的設備也更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