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長10.4米,艙體最大直徑3.35米,太陽帆板展開後翼展寬度約18.4米,起飛重量約8.6噸,雖然是個龐然大物,天宮二號卻被網友親切地稱為「二丫」。2016年9月15號,「二丫」發射升空。設計在軌壽命兩年,目前已在軌飛行超過1000天。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聞新教授告訴記者,在這1千多天中,天宮二號為我們留下了太多難忘的回憶。
2016年10月19日凌晨,航天員景海鵬、陳冬,搭乘被網友稱為「十一郎」的神舟十一號飛船,如約而至,成功牽手。兩位航天員在地面科技人員的協同支持下,在天宮二號進行了為期30天的太空生活。
天宮二號採用兩艙構型,分為資源艙和實驗艙。資源艙是非封閉結構,為太空飛行提供能源和動力;實驗艙是密封艙,為航天員在太空生活提供潔淨、溫度和溼度適宜的載人環境和活動空間。貼心的「二丫」給太空人們提供了舒適的環境。「航天員上去要長期生活30天,從整體性能上看,裡面裝修的設施、鍛鍊的設施,包括自行車、按摩的東西都有,所以它是比較齊全的,比天宮一號要齊全些。」聞新介紹。
神舟十一號返回後,天宮二號的使命還未結束。2017年4月22日,「快遞小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上門送貨,與天宮二號在太空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這是我國自主研製的貨運飛船與空間實驗室的首次交會對接,也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在太空實現了在軌推進劑補加的國家。
聞新告訴記者,相比較天宮一號這個空間實驗室的「入門級」實驗飛行器,天宮二號是真正意義上在天宮長期駐留的實驗室,具備開展各種工作和試驗的條件,包括對接貨運飛船、載人飛船等等對接工作的順利進行都是空間站的前序。
天舟任務結束後,「二丫」開始了獨自漫步太空。根據計劃安排,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完成全部拓展試驗,計劃於北京時間2019年7月19日擇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將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西經160度~90度、南緯30度~45度)。聞新也表示,對於天宮二號來說,這個時候,「退休」也是最好的選擇。
另外,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表示,完成了空間實驗室階段的飛行任務以後,我國就要全面進入空間站的研製建設。根據規劃安排,將在今年至2022年前後進行中國載人空間站的組裝建造。
更多詳細報導,歡迎收聽江蘇新聞廣播(南京地區FM93.7,蘇南地區FM95.3)的各檔節目。《江蘇新聞聯播》07:00-07:30《新聞早高峰》07:30-09:00《新聞晚高峰》18:00-19:00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周洋 編輯/蔣婕)
來源:荔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