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天宮二號對中國空間站建設的意義—新聞—科學網

2020-11-26 科學網
解讀天宮二號對中國空間站建設的意義
中國距離自己的空間站還有多遠

 

天宮二號的發射時間定了,9月15日晚22時4分,恰逢中秋佳節,一個對中國人來說有著特殊意義的時間。

作為我國第一個完全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的發射將打響我國空間實驗室任務的關鍵一戰,這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的第二階段。事實上,自2013年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完成交會對接任務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的第一階段任務圓滿畫上句號。此後,載人航天工程暫時淡出人們的視線。

時隔3年,太空又將迎來中國航天的使者,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即將奔赴太空,由此展開的空間應用試驗、太空中期駐留驗證、推進劑補加等,這些對中國人意味著什麼,對中國空間站的建設又意味著什麼,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相關專家進行解讀。

空間實驗室,類似空間站的前身

僅從外形上來看,天宮二號和天宮一號並無太大的區別,甚至說她倆是「孿生姐妹」也不為過,畢竟,天宮二號原本就是為天宮一號準備的備份飛行器。不過,如今的天宮二號,已經過改造,搖身一變成了和天宮一號功能不同的空間實驗室。

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看來,要搞清楚天宮二號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的位置,還要從天宮一號,乃至神舟五號說起。

上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正式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並確立「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可以稱作載人飛船階段,主要任務是研製載人飛船,將航天員送到太空,開展空間應用實驗並返回。在此期間, 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完成首次載人飛行任務;2005年,神舟六號飛船完成多人多天飛行試驗任務,至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現了第一步戰略任務目標。

接下來是第二步——空間實驗室階段。2008年,神舟七號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掌握了航天員出艙活動關鍵技術,這是第二步的任務目標之一。

直到2011年,輪到天宮一號出場,這個目標飛行器,先後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先後開展了交會對接試驗並取得成功,自動及手動控制交會對接技術得到驗證。

同時,天宮一號經過對接後,被改造成為太空中一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平臺,多名航天員短期駐留太空,參與完成多項科學實驗,載人航天工程取得關鍵性進展,第二步的第一階段任務圓滿收官。

此後,擺在航天人面前的,是補給以及循環利用技術,這些技術關係到未來空間站的組裝、航天員在空間站的生存等問題。第二步的第二階段就是要驗證這些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搭建起一個平臺,開展技術、應用等各類試驗,為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即建造中國空間站打下基礎。

空間站,和空間實驗室還不是一回事。它指的是可供多名航天員巡訪、長期工作和居住生活的載人太空飛行器。前蘇聯發射建造的「禮炮」空間站與「和平號」空間站,以及由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巴西和歐洲空間局共同建造的國際空間站就是其中比較知名的。

如今,中國走到的空間實驗室階段,更像是空間站階段的前身,是從載人飛船過渡到載人航天基礎設施的試驗性太空飛行器。天宮二號挑起了其中的重擔。

在距地幾百公裡的太空建起一座實驗室

都說天宮二號是我國第一個完全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那麼何謂空間實驗室?按照朱樅鵬的說法,在距離地面幾百公裡的太空中,建起一座實驗室,長期運行在既定軌道上,這就是空間實驗室。

朱樅鵬說,天宮一號叫做目標飛行器,對接改造後也只是空間實驗室的特例,而天宮二號已經完全是一座小型的空間實驗室。更進一步地說,天宮一號解決的是交會對接技術問題,天宮二號解決的是一定規模、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一旦天宮二號發射升空,就將迎來「忙碌」模式,等待它的是一項接一項試驗和任務,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等等。這些有利用太空環境下進行的科學探索,有瞄準未來航天發展進行的新產品驗證,而最多的是定位「支撐國民經濟發展、服務民眾生活」而開展的實驗。

正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所說的,「應用始終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的一個主題和追求的一個目標,我們在發展載人航天的過程中也一直高度重視發揮載人航天的綜合應用效益」。

朱樅鵬也提到,廣袤的太空蘊藏著巨大的資源,如微重力、強輻射、高溫、深冷等條件都是地球所無法具備的,這些為探索生命起源、開展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的研發提供了良好的試驗場。

他告訴記者,20多年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利用十艘神舟飛船和天宮一號,搭載了上千種作物種子、試管苗、生物菌種和材料,並通過生物工程的方法獲得大量產生變異的新性狀品種,擁有了經過航天搭載的農作物共計9大類393個品系,已育成並通過國家或省級鑑定的新品種達到近百個,已大規模在農業生產中推廣應用。

如今,即將發射的天宮二號,則有望將掀起我國空間應用科學試驗的新高潮。這其中最為重要的,還是要通過試驗來解決航天員中期駐留太空以及後續推進劑的補加——這兩項是未來空間站建成並運行的重要基礎。

展望未來的中國空間站

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武平的說法,在天宮二號發射運行一段時間後,神舟十一號也將進入太空與之會合,屆時神舟十一號將搭乘兩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形成組合體,重點開展人在太空的中期駐留試驗。

這是我國第二次天地往返運輸應用性飛行任務,也是我國進入空間站階段之前,最後一次飛船的應用性飛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告訴記者,此次任務目的是對改進型載人飛船功能做進一步驗證,為後續載人深空任務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此外,通過多項在軌試驗,將進一步驗證飛船設計功能,獲取和積累載人環境相關的飛行試驗數據。

而當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完成對接及其他各項試驗返回之後,天宮二號則繼續駐留太空,等待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的到來,開展推進劑補加等相關試驗。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舟一號總設計師白明生告訴記者,天舟貨運飛船隻運貨不運人,在功能、性能上都處於國際先進水平。飛船將主要為空間站補給物資,包括推進劑、航天員生活消耗品、空間科研設施設備、空間站維修備品備份等。

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的說法,我國計劃在2020年前後建成的空間站總體構型是三個艙段,一個核心艙,兩個實驗艙,每個艙都是20噸級,整體呈T字構型。

這其中核心艙有5個對接口,可以對接一艘貨運飛船、兩艘載人飛船和兩個實驗艙,另有一個供航天員出艙活動的出艙口。

隨著空間實驗室任務的陸續展開,我國載人航天進入了應用發展新階段,未來空間站的實景,也將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本報北京9月14日電(教育科學部編輯)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天宮二號完美「謝幕」—新聞—科學網
    天宮二號承載了推動中國步入「空間站時代」的歷史使命,天宮二號飛行任務期間,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進行了多次交會對接,並開展了一系列空間實驗,充分驗證了航天員中期駐留太空的能力、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為建造空間站奠定基礎,為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 中國擇機發射天宮二號 2020年前初步完成空間站建設
    圖片來源:東方IC中國網新聞9月14日訊(記者 張豔玲)中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預計於9月15日到20日擇機發射,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首個真正空間實驗室。經過24年的努力,中國實現發射真正空間實驗室的目標,即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2020年前,完成第三步,即初步完成空間站建設。
  • 「天宮二號」:奠基中國空間站時代
    」的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 金秋九月,大漠深處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迎來了中國航天事業新的裡程碑: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如期升空。作為中國空間站計劃的重要一步,「天宮二號」將完成再生式循環系統、有效載荷和應用系統的實驗等科研項目,並隨後迎來「神舟十一號」飛船,為在茫茫太空搭建屬於我們中國的「太空之家」奠定堅實基礎。
  • 天宮二號:科學「聖殿」 凌霄而起—新聞—科學網
    浩瀚的夜空敞開無際的胸懷,迎接了中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 「天宮」,當浪漫多情的中國古人創造出這一傳說中的聖殿時,恐怕料想不到,炎黃子孫會在幾千年後打造出真正的「天宮」,送入深邃的宇宙。這是高端科技與卓絕智慧誕出的科學「聖殿」。這是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
  • 「二丫」天宮二號要回家了 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聞新教授告訴記者,在這1千多天中,天宮二號為我們留下了太多難忘的回憶。2016年10月19日凌晨,航天員景海鵬、陳冬,搭乘被網友稱為「十一郎」的神舟十一號飛船,如約而至,成功牽手。兩位航天員在地面科技人員的協同支持下,在天宮二號進行了為期30天的太空生活。天宮二號採用兩艙構型,分為資源艙和實驗艙。
  • 天宮二號再入成功!中國正式進入空間站時代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於北京時間2019年7月19日晚間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圓滿完成,我國正式進入空間站時代。
  • 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成功,中國將穩步進入空間站建設階段
    北京時間19日凌晨3點多,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實施了交會對接。這是中國首次模擬未來空間站的交會對接方式,即載人飛船利用自身機動能力去主動追蹤空間站。這次交會對接的成功為我國未來建設自己的空間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據報導,此次交會對接主要分為如下4個步驟完成。由神舟十一號經歷5次變軌進入天宮二號的運行軌道;兩名航天員回到飛船返回艙,封閉返回艙與軌道艙的艙門,換上航天服,做好一些列的準備工作。
  • 天宮二號,歡迎回家
    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天宮二號,「回家」了!圖片來源:央視新聞作為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設計在軌壽命2年的天宮二號截至今天
  • 天宮二號今年發射 空間站2020年前後完成建造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2月28日表示,將於今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間,組織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其中將於今年第三季度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20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  這位發言人表示,按計劃將於2016年第三季度,擇機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16年第四季度,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搭乘2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進行人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在此之前,還將在文昌發射場進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首飛試驗,通過考核後將於2017年上半年,用長徵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開展推進劑補加等相關試驗。
  • 天宮二號升空背後的意義,你了解多少?
    ■樊晨還記得那年天宮一號順利升空時的舉國歡騰,還記得那年神八、神九和神十與天宮一號的「深情之吻」,而如今接替的天宮二號沐浴著中秋的皎潔月光,在長徵二號FT2運載火箭的託舉下,也成功踏上了太空旅程。中秋時節再出徵,中國航天將進入嶄新紀元。如果說天宮一號是空間實驗室的特例,主要是為了完成交會對接任務,那天宮二號則完全是小型空間實驗室,其裝備更豪華、裝載量更高、內部環境更好,搭載了全新配套的空間應用系統載荷設備,將進一步用於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科學家、航天員們也將在裡面展開各種工作和試驗,其在天宮二號上生活的時間也相對更長。
  • 境外媒體:中國天宮二號將飛天 2020前後建成空間站
    參考消息網3月1日報導 美媒稱,中國28日宣布將於今年晚些時候把第二個空間實驗室送入軌道,隨後發射載人飛船與其對接。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月28日報導,天宮二號將是中國五年內發射的第二個太空實驗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說,如果發射成功,神舟十一號飛船將搭載兩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報導稱,但在此之前,中國將試射長徵七號運載火箭。中國正在研製的長徵七號火箭將於2017年上半年搭載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
  • 天宮二號計劃執行哪些任務?
    9月14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宣布,經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定於9月15日22時04分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14日下午,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二號F T2火箭已經開始加注推進劑。
  • 天宮二號: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
    新華社甘肅酒泉9月14日電(記者琚振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14日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說,天宮二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  據了解,天宮二號採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全長10.4米,重8.6噸,設計在軌壽命2年。
  • 控制力矩陀螺:天宮二號的「定海神針」—新聞—科學網
    似是迎接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9月15日發射的天宮二號,攜帶著502所研發的多臺200Nms控制力矩陀螺產品遨遊太空。該產品被喻為天宮二號的「定海神針」。 「定海神針」的典故出自《西遊記》,傳聞當年大禹治水時,為測江河深淺,取一鐵棒,可隨心長短,入江河湖海,深淺立現。水患平定後,大禹將此鐵丟入大海,取意海河永固;後被東海龍君所得,供奉起來,稱為「定海神珍鐵」。
  • 天宮二號的「傳奇一生」
    2019年7月19日21時06分,天宮二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天宮二號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從「光榮上崗」到「功成身退」,天宮二號經歷了怎樣的「傳奇一生」呢?
  • 載人航天辦:天宮二號是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
    9月14日消息,中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計劃於9月15日到20日之間擇機發射。目前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與長徵二號F T2火箭已垂直轉運至發射塔架。孫浩 攝     中新網酒泉9月14日電(記者 張素)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今日介紹,天宮二號與天宮一號的使命任務有所不同。相比而言,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主要是配合神舟飛船完成交會對接試驗。天宮二號是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
  • 義大利加入天宮二號空間站項目,建立中意太空艙,美國「啞了」
    據義大利媒體4月7日報導,就在義大利和中國聯合抗擊病毒的時候,兩國又在航天領域展開了合作,準備共同建立一個中意太空艙,使其與中國的天宮二號空間站融合。大家都知道,天宮二號空間站是太空中唯二的空間站,而現在國際空間站離退役的時間也越來越近了,一旦國際空間站退役,那麼天宮二號空間站,就是世界上唯一的空間站了。
  • 天宮二號相比天宮一號,究竟發生了哪些改變?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在接受解放日報·上海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天宮二號已被移至發射塔,但在正式發射前仍需要進行一些簡單的測試,「我們需要不斷確認狀態,然後就發射了。」   據介紹,目前天宮二號和長徵二號2F T2運載火箭的各項性能指標都很正常。
  • 中國今年將發射天宮二號 試驗航天員中期駐留
    【環球航空報導】一份「中國載人航天發射時間表」28日引爆中國媒體圈。據中國權威媒體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日前對外公布了我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詳細建設時間表,而這一時間表中所包含的一系列發射與在軌實驗的技術含金量更是讓外界咂舌。這次載人航天任務有哪些亮點與難點?中國未來的空間站又將是什麼樣子呢?
  • 天宮二號搭載中國文化理念
    發射成功的天宮二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第一個真正的空間實驗室從月滿中秋的這一天算起,中國進入重量級太空飛行器發射最為密集的百天:天宮二號入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升空並與天空二號對接;長徵五號大推力火箭首射。按照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這標誌中國正實施空間實驗室起步和銜接空間站的關鍵階段。  太空飛行器穿梭於皓月明空之中,給中秋這個凝聚了全球華人和合之美的感性場景帶來更豐富的意境。「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