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二號,再續飛天夢
■樊晨
還記得那年天宮一號順利升空時的舉國歡騰,還記得那年神八、神九和神十與天宮一號的「深情之吻」,而如今接替的天宮二號沐浴著中秋的皎潔月光,在長徵二號FT2運載火箭的託舉下,也成功踏上了太空旅程。
中秋時節再出徵,中國航天將進入嶄新紀元。如果說天宮一號是空間實驗室的特例,主要是為了完成交會對接任務,那天宮二號則完全是小型空間實驗室,其裝備更豪華、裝載量更高、內部環境更好,搭載了全新配套的空間應用系統載荷設備,將進一步用於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科學家、航天員們也將在裡面展開各種工作和試驗,其在天宮二號上生活的時間也相對更長。值得一提的是,天宮二號的系統是模塊化設計,出現問題時可以快速更換和在軌維修,這在國內空間領域屬於首創。
飛天夢想,千年夙願,天宮二號將成為我國最忙碌的空間實驗室,各類計劃的實驗項目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4項,涉及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命科學等多個領域,其中兩項將由駐留30天的航天員直接操作,其中一項為國際合作項目,將搭載由中國科學院、瑞士保羅謝爾研究所和瑞士日內瓦大學聯合研製的伽馬暴探測設備,測量宇宙的伽馬暴射線和散射狀態,以黑洞等極端天體作為恆星和星系演化的探針,理解宇宙極端物理過程和規律,解答宇宙組成和演化。從而研究揭示宇宙結構、起源、演化等問題,為人類了解黑洞,了解外太空奠定基礎。
值得關注的是,天宮二號還將試驗從太空分發量子密鑰。量子密鑰的分發是實現「無條件」安全的量子通信的關鍵步驟。量子是微觀物理世界裡不可分割的基本個體。由於作為信息載體的單光子具有不可分割、量子狀態不可克隆等特性,密鑰分發可以抵禦任何形式的竊聽,進而保證用其加密的內容不可破譯。此次天宮二號扮演量子衛星中轉角色,實驗遠距離量子通信,讓信息在地面城市與太空構築的範圍內實現「無條件」安全傳輸。
經過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技術積累後,我國預計將於2020年搭建完成空間站,而國際空間站也將同年宣布退役,我國空間站將成為唯一在軌空間站,為各國提供服務。因而,我國正向著建設長期性乃至永久性的空間實驗室和建成中國空間工程系統的最終一步邁進。屆時,航天員和科學家太空實驗活動將更加頻繁,也將為我國開發與利用太空資源打下堅實基礎。
航天工業是尖端工業,它的發展能夠提振民族自信,增強民族凝聚力。對於一個強盛的國度而言,先進的航空工業不可或缺,對於太空的開發利用更是必不可少。空間站是空間實驗室的後續,也是人類在浩瀚太空的棲身之所。如今太空日漸演變成各國展現綜合國力和科技「軟實力」的重要陣地,太空探索也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
與美蘇發射的空間站相比,天宮二號飛行器雖然是「小個子」。然而卻為我國建立永久空間站奠定了技術基礎,使國人的飛天夢想繼續延伸拓展,也讓我們對無垠太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此外,航天大國普遍認為,空間站是載人航天發展的關鍵之站。載人航天及建設空間站與先前進行的無人航天實驗存在著本質差異,是一次無人航天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為為了保障人員的絕對安全,要全面考慮各方面因素,技術要求也更為嚴苛。在載人航天工程中,建設空間站是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技術體現,直接展示了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水平。
無垠的太空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探索太空是人類永恆的追求。空間站建設不僅是民族自豪的體現,它更擔負了全人類探索未知太空的使命。如今,天宮二號已成為一個象徵,證明我國通過幾十年的繁榮發展,綜合國力已有顯著提升,而在人類探索太空的事業中,中國航天技術的高速發展,獲益的也將不只是中國,而是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