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二號大事記】創造中國航天多個「首次」

2020-12-02 金羊網

【天宮二號大事記】創造中國航天多個「首次」

央視新聞  作者:  2019-07-20

天宮二號2016年9月15日發射入軌到昨天(19日)光榮「隕落」,總共在軌運行34個月。

天宮二號2016年9月15日發射入軌到昨天(19日)光榮「隕落」,總共在軌運行34個月,圓滿完成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當中的大量關鍵任務,也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

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成功。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進入天宮二號。開始了長達30天的太空生活,創造了目前中國載人航天飛行時間最長的紀錄。為此,天宮二號在內部增加了很多貼心的設計,更加方便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 朱樅鵬:針對中期駐留,我們也就第一次進行了系統性的在軌宜居設計,使航天員在軌生活工作更加舒適,就是更加突出以人為本,使航天員感到太空像個家一樣。

在送走了第一批乘客之後,天宮二號於2017年4月22日迎來了它的第二個「小夥伴」——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它們之間要進行的是驗證「太空加油」技術。4月27日,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完成了我國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隨後,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還進行了多次分離和交會對接,進行了多次推進劑補加以及驗證了多角度空間交會對接、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等技術。

朱樅鵬:這是我國第一次實現在軌兩個太空飛行器進行推進劑補加。相當於在空間實驗室階段,就提前在軌模擬空間站的工作模式,進行了多次的工作。

在完成航天員中期駐留以及推進劑在軌補加任務的同時,在天宮二號上還開展了大量的空間科學試驗以及空間應用試驗。

這次在天宮二號上,我國首次在空間完成「從種子到種子」全過程的空間植物培養實驗,也為我國在未來的空間站上開展同類研究奠定了技術基礎。

同時,在天宮二號上面,還搭載著世界首臺空間冷原子鐘,它是目前人類研究出來的最精準的鐘。此前,太空中的熱原子鐘已達到300萬年誤差一秒的精度,而搭載在天宮二號上面的冷原子鐘更進一步,達到了3000萬年誤差少於一秒的超高精度。

(編輯 何肖南)

編輯: 寶厷

相關焦點

  • 「天宮二號」:奠基中國空間站時代
    」的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 金秋九月,大漠深處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迎來了中國航天事業新的裡程碑: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如期升空。作為中國空間站計劃的重要一步,「天宮二號」將完成再生式循環系統、有效載荷和應用系統的實驗等科研項目,並隨後迎來「神舟十一號」飛船,為在茫茫太空搭建屬於我們中國的「太空之家」奠定堅實基礎。
  • 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組合體開始首次「太空加油」
    記者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了解到,23日07時26分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組合體開始進行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試驗將持續5天時間,目前組合體狀態良好。
  • 聚焦中國航天 計劃2016年發射「天宮二號」
    2015年計劃完成20次宇航發射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獲悉,2015年中國計劃完成20次宇航發射,將超過40顆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無論是從發射次數,還是發射太空飛行器的數量,都將創下中國航天歷史新高。  中國航天在近年來持續高密度發射,從2013年的16次,到今年的20次。
  • 天宮一號vs天宮二號
    天宮一號vs天宮二號  天宮二號被稱為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是在天宮一號基礎上研製的太空飛行器,兩者外形完全相同,但卻承擔著不同的任務。  天宮一號主要是和載人飛船配合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實驗任務,而天宮二號則是我國第一個具備太空補加功能的載人航天實驗室,要第一次實現航天員中期駐留、第一次試驗推進劑太空補加技術等重要的科學實驗。
  • 天宮二號的「傳奇一生」
    2019年7月19日21時06分,天宮二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天宮二號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從「光榮上崗」到「功成身退」,天宮二號經歷了怎樣的「傳奇一生」呢?
  • 中國今年將發射天宮二號 試驗航天員中期駐留
    【環球航空報導】一份「中國載人航天發射時間表」28日引爆中國媒體圈。據中國權威媒體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日前對外公布了我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詳細建設時間表,而這一時間表中所包含的一系列發射與在軌實驗的技術含金量更是讓外界咂舌。這次載人航天任務有哪些亮點與難點?中國未來的空間站又將是什麼樣子呢?
  • 「身強體壯」的天宮二號為何此時「退休」?專家這樣說
    郭兆煒 保石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於北京時間2019年7月19日21時06分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天宮二號受控再入大氣層,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
  • 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完成首次「太空加油」
    人民網北京4月 27 日電(申寧 王新國 楊欣)今天19時07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完成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標誌天舟一號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航天今年目標:對接天宮二號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土壤
    在已經過去的2016年,中國航天交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五號、七號成功首飛,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正式投入使用,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我國全年宇航發射次數超過了俄羅斯的17次,以22次的成績與美國並列世界第一。­  2017年,中國航天將再創新高。
  • 天宮二號,歡迎回家
    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天宮二號,「回家」了!圖片來源:新華網在天宮二號上搭載有一個迷你培養箱航天員化身為「太空菜農」每天都要用10分鐘來照顧生菜這是中國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太空中種的菜能不能吃?
  • 「天宮二號」今日22時04分發射
    發射系統已進行首次全區合練  「天宮二號」擔負著驗證未來中國空間站技術的重任。目前,空間應用系統、酒泉發射場和測控通信等系統,已完成執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的相關準備工作,火箭和「天宮二號」技術狀態已經確定。  7月9日,「天宮二號」運抵酒泉,開展發射場區的總裝和測試工作。
  • 中國載人航天大事記
    據了解,「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後,中國還將發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從而建立中國第一個自己的空間站。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以來,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獨立開展空間實驗、獨立進行出艙活動的國家。
  • 神舟飛船、天宮二號來了! 中國航天成就展在福州舉行
    廈門網訊 據東南網報導(記者顏財斌林先昌)9月18日到20日,「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福州站)活動將在福州市海峽國際會展中心4號館舉辦。  展覽現場東南網記者顏財斌攝  讓宇航迷目不暇接的展覽  神舟飛船返回艙、天宮二號模型、
  • 中國首次在天宮二號完成植物生長全過程實驗
    中國首次在天宮二號完成植物生長全過程實驗 2018-09-29 16:10:49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玉素
  • 「天宮二號」即將迎來謝幕時刻!
    "火眼金睛"識地球 觀海看地探大氣為「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定製的高性能航天「數位相機」,安裝在天宮二號對地觀測面的「肚子」上,能夠實現跟隨天宮二號的飛行角度變化從多個方位對地成像從種子到種子 空間植物全程培養隨著載人航天的發展,如何在太空中培育植物,是人類長期在太空生活所必須解決的問題。在天宮二號上,搭載有一個溫度適宜、光照可控的迷你培養箱。以往的太空植物培養實驗周期都不超過20天,只能展開幼苗階段的實驗,而這次是我國首次在空間完成「從種子到種子」全過程的空間植物培養實驗。
  • 神舟飛船、天宮二號來了!中國航天成就展在福州舉行
    日,「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福州站)活動將在福州市海峽國際會展中心4號館舉辦。展覽現場 東南網記者 顏財斌 攝讓宇航迷目不暇接的展覽神舟飛船返回艙、天宮二號據了解,作為中國航天大會重要的科普活動,「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福州站)由中國宇航學會、中國航天基金會聯合舉辦,福建省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展覽面積達4000平方米,分為航天科普展區、航天成就展區、商業航天展區、航天文創體驗區等展區。
  • 神舟飛船、天宮二號來了!中國航天成就展在福州舉行
    展出的神舟飛船返回艙、航天服 東南網記者 顏財斌 攝東南網9月18日訊(本網記者 顏財斌 林先昌)9月18日到20日,「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福州站)活動將在福州市海峽國際會展中心4號館舉辦。
  • 天舟一號將三次對接天宮二號 我國載人航天史上第一次
    今晚,天舟一號成功發射之後,將與天宮二號實現三次交會對接,這是我國載人航天歷史上的第一次。   從2011年11月3日對接機構首次亮相後,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都與天宮一號實現了交會對接,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實現交會對接並首次實現30天中長期組合體運行。   此次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將實現三次交會對接,對接機構組合體保持時間將遠超此前的紀錄。首次對接分離後,飛船實行短時間調頭繞飛,進行再次對接。之後,飛船將保持較長時間的獨立飛行,而後進行第三次對接。
  • 揭秘「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到底有多牛?
    今年10月,中國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對接,進行30天的航天員中期駐留試驗;2017年,「長徵七號」火箭將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進行對接,進行推進劑在軌補加等空間站建造運營關鍵技術的驗證。其目的是為了中國將在2020年前後建成的永久性空間站。
  • 天上三年,「天宮二號」都幹了啥?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構成組合體後,航天員進入「天宮二號」裡進行有史以來我國載人航天最大規模的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所以說「實驗更多」。航天員在「天宮二號」裡生活和工作了30天,這也是我國航天員在太空連續逗留的最高紀錄,所以說「時間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