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二號」伴隨衛星
原標題:中國「天宮二號」伴隨衛星成功釋放
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張素)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由該院研製的伴隨衛星已於23日7時31分從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上成功釋放。
2016年9月15日,這顆伴隨衛星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入軌,經過了約40天在軌貯存。
釋放過程中,中國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利用手持攝像機從艙內拍攝到了伴隨衛星從天宮二號下方百米之外掠過的視頻。
據研製者介紹,天宮二號伴隨衛星重約47千克,尺寸相當於一臺印表機,具備高效軌道控制、靈活姿態指向、智能任務序列處理和天地測控通信高速數傳的能力。相比神舟七號伴隨衛星,它的體積更小、能力更強,具有高集成度、用途廣的特點,屬於新一代先進微小衛星。
伴隨衛星伴隨「天宮二號」飛行的同時,還利用高解析度對交會後的「天宮二號」與神舟載人飛船進行高清拍攝。
記者獲悉,10月底,伴隨衛星將通過多次軌道控制,再次靠近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組合體,並飛越組合體上空進行成像觀測,之後與天宮二號開展近距離編隊駐留試驗和航天新技術驗證試驗,進一步拓展空間應用。(完)
10月21日晚9時許,陳冬在天宮二號內口述太空日記供圖/新華社
揭秘天宮二號內太空生活:同步收看《新聞聯播》
21日晚上,景海鵬、陳冬兩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實驗艙內,首次天地同步收看到了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節目。
晚上7點不到,天宮神舟組合體進入中繼衛星天鏈03星的測控弧段,兩名航天員按照計劃安排,調整好天宮二號艙內的顯示屏,等候《新聞聯播》節目的開始。
《新聞聯播》開始後,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站在顯示屏前認真收看習近平主席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當播放到默哀環節時,兩名航天員在萬裡之外的太空頷首肅立,一起為在長徵途中和在各地革命鬥爭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默哀。收看完習主席的講話,兩名航天員表示,一定要傳承好長徵精神,克服各種困難,圓滿把這次任務完成。
在軌飛行任務期間,地面科研人員將按照計劃每天實時上傳《新聞聯播》,此外還將推送航天員自己喜愛的其他節目。
除了音視頻節目,在天宮二號上航天員還可以與地面人員進行視頻通話,往來電子郵件,豐富他們的太空生活。
餐食
米飯麵條加熱後忘吃了
10月19日是神十一飛行乘組在組合體的第一天,晚上十點零五分,航天員的工作還沒有結束。
景海鵬當時表示,「工作比較飽滿,現在特別想睡覺。早飯和午飯是合併吃的,因為前期在對接,進入組合體,工作比較忙,所以沒有時間吃飯。我們準備晚飯好好吃一頓。早飯和午飯主要吃的是一些即食食品,零食吃得比較多,主食吃得比較少。米飯、麵條加熱完後就忘吃了,我們準備晚上補上。」
這次是景海鵬第三次上天,他已經兩次進入「天宮」。他覺得,天宮一號比較舒服,天宮二號更舒服,布局、裝修、顏色搭配都非常好。
他想對航天員大隊的戰友們說,「十八年以來,我們同在一個桌上吃飯,同在一間教室上課,同在一個球場打球。十八年來,我們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訓練,一起追求夢想,我們親如一家。我知道今天大隊的戰友們都在為我們站崗、加油、值班,向大隊的全體戰友敬禮!」
據了解,「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17日升空後,兩天內完成與天宮二號的自動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組合體在軌飛行30天。其間,兩名航天員將按照飛行手冊、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進行工作和生活,按計劃開展有關科學實驗。完成組合體飛行後,「神舟」十一號撤離天宮二號,並於一天內返回至著陸場。
狀態
感受到失重的樂趣
第一次進入太空的陳冬覺得,體會非常奇特,「感覺剛開始自己的身體都不會控制了,已經分不出該怎麼走路,怎麼行動。還好有景師兄在旁邊幫忙,現在已經慢慢適應失重的感覺,也越來越感受到失重的樂趣。」
「我晚上睡覺還是挺好的,因為工作安排得比較緊,所以晚上一閉上眼睛就能睡著。做夢了嗎?我想應該做了吧,因為白天這麼多新奇的事情,晚上一定會夢到這種失重的感覺。」陳冬表示。
陳冬記得,在飛船裡的時候,當時一拋整流罩,就能從舷窗看到美麗的地球了,還多看了幾眼。「那時候景哥還問我看到外面景色沒有,我說非常美,當時就是這種感覺。因為這兩天工作安排還比較多,只能抽空偶爾看一看,但是我感到看的次數和時間還比較少,我想在後面還會再抽出時間好好欣賞一下。」
在10月21日的時候,陳冬說還沒看到過日出和日落,只看到了白天和晚上。在回答杭州聾人學校的學生徐思丹的留言時,陳冬表示,還沒看見外星人,自己也希望能夠看見「非常外星」、特別奇特的外星人。
另一個小朋友問他,在飛船上會不會暈船。陳冬說,飛船雖然帶一個「船」字,但是好像跟暈船沒有太大的關係。只是失重會給身體帶來一些感覺,應該不會暈船,感覺很奇妙,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