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九飛船首次載客會天宮 三航天員入住感覺良好

2020-12-05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6月18日電(記者李宣良、田兆運)「感覺良好!」18日17時07分,當順利從飛船進入天宮一號的航天員景海鵬向地面發出報告時,神舟九號飛船和天宮一號組成的組合體已平穩飛行近3個小時。

    6月18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大屏幕顯示的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在天宮一號實驗艙內的畫面。新華社記者 王永卓 攝

    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進入在軌運行的太空飛行器,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飛行由驗證性飛行試驗完全過渡到「真正有人參與的空間飛行試驗」。

    景海鵬、劉旺、劉洋仿佛靈活的魚,先後順利通過對接通道「遊」進天宮一號。這艙門間的穿越,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的又一次歷史性跨越。

    16日發射的神九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後,經過4次變軌,於18日中午抵達距天宮一號後下方52公裡處,彼此建立穩定的空空通信鏈路,開始自主導航。

    5公裡、400米、140米……飛船在距離天宮一號30米停泊點進行最後一次停泊後,以0.2米/秒的相對速度緩緩接近天宮一號。兩個飛行器上的對接機構先後完成捕獲、緩衝、拉近和鎖緊,獨自在太空等待了215天的天宮一號與載客前來的神舟九號穩穩地連接在了一起。

    記者在北京飛控中心大屏幕上看到,景海鵬先是順利地打開飛船軌道艙前艙門,然後在劉旺、劉洋幫助下,進入直徑為不到1米的對接通道,稍作停留後熟練地打開了天宮一號艙門。

    這時,一個嶄新的空間呈現在了航天員面前。

    航天員通過對接通道進入天宮的動作,就像是在遊泳,藍色的艙內工作服使他們看上去宛若漂遊在大海中的「藍鯨」。

    進入新「家」的3位航天員顯得十分興奮,失去重力的他們,相互扶持著在攝像機鏡頭前向收看電視直播的億萬觀眾揮手致意。

    圓夢天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指揮陳善廣用「如夢如幻,如詩如畫」評價3位航天員的表現。

    「對航天員的真正考驗,將是6天后的手動控制交會對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如果能夠順利實施,意味著中國完全掌握了空間交會對接技術,表明我們具備向在軌運行太空飛行器進行人員運送和物資補給的完整能力。」

    在未來組合體「牽手」飛行的10多天裡,3位航天員除返回飛船軌道艙就餐外,將在「天宮」中進行科學實驗、技術試驗、鍛鍊和休息。

    作為建立空間站的關鍵技術,神舟八號於2011年11月成功完成與天宮一號的首次自動交會對接。「15立方米空間的天宮一號還只是航天員的臨時住所,待到8年之後建造更大的空間站,中國航天員將會在太空中真正擁有長期居住的家園。」周建平說。

 

    6月16日,長徵二號F遙九運載火箭起飛,託舉著神舟九號飛船飛向太空。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成功飛向「天宮」:神舟九號發射過程全記錄

    新華社甘肅酒泉6月16日電(記者鞏琳萌、白瑞雪、趙薇、李惠子)夏風拂過青草,發射場上如鋪了一塊綠色的地毯。

    大漠深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在最燦爛的季節為神舟九號飛船送行。

    6月16日,58.3米高的船箭組合體佇立在藍天下,靜待騰空而起的時刻。在它上方約343公裡處,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即將迎來故鄉的航天員。>>>詳細閱讀

    6月16日,長徵二號F遙九運載火箭起飛,託舉著神舟九號飛船飛向太空。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神舟九號已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員飛往「天宮」

    新華社甘肅酒泉6月16日電(記者白瑞雪、徐壯志)神舟九號飛船16日18時37分成功發射,中國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將第一次入住「天宮」。33歲的劉洋也成為中國第一個飛向太空的女性。

    託舉神九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九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這是長徵火箭的第165次發射,也是神舟飛船的第四次載人飛行。 >>>詳細閱讀

相關焦點

  • 太空人將不再入住天宮一號 壽終後或可超期服役
    新華網報導,神舟十號和太空人返回地面後,仍停留在軌道上的天宮一號歷史使命已經完成。專家說,該飛行器已經處於壽命末期,但其各方面狀況良好,可能將繼續在軌進行試驗,但太空人不會再入住。待其壽終後,地面將控制它進入大氣層燒毀。再見,天宮一號此次與神十一別,意味著天宮一號圓滿完成歷史使命。
  • 神九航天員天宮生活:騎自行車抗失重
    景海鵬、劉旺、劉洋三位航天員在天宮的生活到底怎樣,人們充滿了好奇。記者從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獲悉,天上的生活既充實又有規律,還很特別。  3天前,神舟九號飛船追上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兩者「擁吻」,組成了航天員的一個「新家」,「總管家」天宮一號提供飛行動力。但此時飛船在後,天宮在前,所以組合體是倒著飛的。  預計24日神九和天宮一號將分離,當天12時40分到13時10分前後,由航天員手動操作進行第二次交會對接。
  • 天宮二號航天員首次同步收看《新聞聯播》
    天地同步收看《新聞聯播》21日晚上,景海鵬、陳冬兩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實驗艙內,首次天地同步收看到了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節目。晚上7點不到,天宮神舟組合體進入中繼衛星天鏈03星的測控弧段,兩名航天員按照計劃安排,調整好天宮二號艙內的顯示屏,等候《新聞聯播》節目的開始。
  • 揭秘「天宮一號」:航天員太空中的衣食住行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中新社酒泉9月29日電題:揭秘「天宮一號」如何為航天員打造太空新「家」作者 孫海榮、孫自法隨著全新研製的載人飛行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飛向茫茫天宮,中國航天員將擁有一個太空新「家」。這個新「家」在太空運行兩年,隨時迎接中國航天員駕乘神舟飛船入住。太空新「家」裝修得怎麼樣?有哪些「家具」?航天員工作、生活設施如何?
  • 媒體稱景海鵬劉洋被確定為神九首選航天員
    6名航天員已全封閉入住問天閣,將至少停留太空10天  新快報訊 神舟九號此次升空,搭載的航天員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目前航天員已經確定2男1女的組合,據了解,劉洋被確定首選神女,另一名已確定首選的男航天員是景海鵬,他曾是神七航天員。
  • 神十航天員將在太空做青少年科普講座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周建平昨天介紹,神舟十號飛船將首次進行應用性飛行,航天員人選或延續兩男一女。神十之後,我國將發射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及貨運飛船,向空間站建設邁進。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昨天透露,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已實現多窗口發射,將於下半年送「嫦娥三號」探月。
  • 科技手抄報資料:航天員在天宮怎樣生活?
    航天員在宇宙中的生活是怎樣的?小編這就帶你去看一看。  航天員在去太空以前首先要帶航天食品。有部分航天食品之前已隨天宮一號進入太空,包括蔬菜、水果、肉類和復水湯等成品菜餚,也有蛋白、脂肪、澱粉等單體成分,但這些都不能吃,還只是實驗品。真正能吃的航天食品要等航天員隨神舟九號帶上天,種類會非常豐富,也更加符合航天員口味。
  • 神九航天員名單預計今公布 目前狀態具備飛行條件
    「這是我國載人航天首次執行手動交會對接任務。」周林說,此次神九發射,已經執行過任務的航天員是交會對接任務的主力,交會對接是本次發射的亮點,也是需要重點完成的工作。此前,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陳善廣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在人工交會對接中,航天員要根據電視圖像、位置距離速度等信息來判定兩個太空飛行器的姿態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對接任務,對航天員眼手協調性、操作精細性和心理素質要求特別高。
  • 【時政宣講】聚焦丨開啟天宮第一天,航天員們有點忙!
    天宮生活第一天,兩名航天員有點忙碌。航天員開啟忙碌的第一天 位於北京航天城的航天員與空間應用支持室,負責指揮和支持航天員每天的在軌生活,自飛船入軌,這裡就是飛行支持最忙碌的地方,航天員進入天宮後,這裡又成了離航天員最近的地方。航天員的天宮第一天,完成了轉移物品、確認儀表設置、進行飛行器狀態巡檢、回收試驗件等任務後,直到下午兩點才休息。
  • 神舟與天宮成功對接 航天員已進入天宮二號
    從相繼成功發射到「天神之吻」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於9月15日晚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已在軌運行一個多月。天宮二號有效載荷進入太空後,陸續進行了加電自檢、在軌初始狀態設置和初步功能測試,各有效載荷和在軌支持設備運行正常,性能穩定,狀態良好。
  • 神十航天員素描【組圖】
    2013年4月,入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飛行乘組。新歲月無痕。坐在聶海勝面前,這是我們能想到的第一個詞。他身材挺拔,笑容憨厚,一如8年前。2005年那個秋季,41歲的他在神六飛行中度過了115個小時。8年後,已近知天命之年的他將再次以指令長的身份率領神十乘組飛向太空。
  • 揭秘:為何天宮二號比天宮一號少接待一名航天員
    為什麼相比天宮一號時的任務,天宮二號上的航天員從3名變成了2名?這次在太空中待的時間長了,天宮二號的重量是不是也會增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來揭開謎底。   本次天宮二號任務最受人關注的一點,還是因為「人」,本次任務中,天宮二號不僅帶去了人們對宇宙的無限嚮往,更用航天員的形式將這種「嚮往」一步步變為「現實」。
  • 總設計師:為何天宮二號比天宮一號少載一名航天員
    為什麼相比天宮一號時的任務,天宮二號上的航天員從3名變成了2名?這次在太空中待的時間長了,天宮二號的重量是不是也會增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來揭開謎底。  本次天宮二號任務最受人關注的一點,還是因為「人」,本次任務中,天宮二號不僅帶去了人們對宇宙的無限嚮往,更用航天員的形式將這種「嚮往」一步步變為「現實」。
  • 航天員可在天宮一號內上網發微博 有密室供私聊
    在距離地球約300多公裡的近圓軌道,我國自主研製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孤獨」地飛行了200多天,等待與神舟九號飛船「相吻」,迎來首次載人交會對接。此前,「天宮一號」的兩次出場亮相,已經被載入中國乃至世界的航天史。未來幾天,「天宮一號」還將再次出場,在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中,為航天員營造溫馨家園。
  • 女航天員劉洋婆婆:下一步希望媳婦能儘快生孩子
    >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獲悉,已順利完成「船箭合一」的神舟九號進行了發射前首次全系統發射演練,這也是對神九的一次「全面體檢」。  發射演練  全系統演練,3名航天員身穿航天服進入神九  昨天,神九進行了全系統發射演練,這也是「船箭合一」後,整裝待發的神九第一次進行「全面體檢」。  現代快報記者獲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統一組織調度下,執行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航天員飛行乘組全程參與了演練任務。
  • 神十航天員乘組公布 聶海勝任指令長(圖)
    高中畢業時通過空軍招飛,於空軍長春飛行學院(今空軍航空大學)入伍,1998年1月成為中國第一批航天員。2005年6月,執行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2013年4月,入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飛行乘組。聶海勝兒時生活貧困,常常為幾元錢的學費發愁,甚至曾用一隻兔子代替學費。聶海勝學習刻苦,隨無錢購置資料,但課本上的內容能夠記得清清楚楚。初中畢業,他考上了縣重點高中。
  • 手控光纖慣組助力天宮神九成功交會對接
    6月24日11時許,中國航天員駕駛神舟九號踏上與「天宮」的相約之旅,我國即將迎來首次手控交會對接任務。這一操作是由在地面進行了1500多次模擬訓練的43歲航天員劉旺實施的。12時38分,他開始手動控制飛船的姿態、速度和方向,使神舟九號從140米外向天宮一號緩緩接近。12時48分,對接機構成功接觸。
  • 天宮神十手控交會對接 航天員再次進駐天宮一號
    (記者趙薇、宗兆盾)23日10時07分,在航天員聶海勝的精準操控和張曉光、王亞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  8時26分,航天員手動控制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實施分離,神十飛船撤離至與天宮一號相對一定距離處。
  • 神九航天員借運動器械克服「太空失重症」
    神九航天員借運動器械克服「太空失重症」 2012年06月26日15:40 來源:國家體育總局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飛行乘組與記者見面會...
    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2013年4月,入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飛行乘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