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九航天員天宮生活:騎自行車抗失重
為了對抗長時間失重環境對人體造成的傷害,航天員們需要採取一定的失重防護措施,例如使用自行車功量計進行鍛鍊,每次使用太空「自行車」鍛鍊大約需要50分鐘時間。 在此期間,航天員吃過午餐後,除值班的航天員外,其他兩人會有半小時左右的午休時間。
-
由航天員失重導致骨質疏鬆說起
神舟十號飛船6月26日成功著陸,航天員們為什麼被抬出艙? 何麗: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 為減少航天員失重性骨質疏鬆,科學家們在不懈努力 航天員被抬出艙,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太空逗留時間過長,失重環境對航天員的心血管系統和肌肉、骨骼系統均會帶來不利的影響,會不同程度出現立位耐力下降的現象。
-
抗低壓能力、克服航天失重……航天員還要哪些先天條件?
抗低壓能力、克服航天失重……航天員還要哪些先天條件?2016-10-21 14:10:39 來源:山東商報 中國載人航天再進一步:日前,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順利「入住」天宮二號。景海鵬已年過半百,依然能三徵太空,身體好得令人羨慕。在關注技術突破之餘,這也不禁令人好奇——什麼樣的人能漫步太空?
-
太空失重對人體影響大,航天員在太空中是如何健身的?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健康生活管理師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Q:太空失重對人體影響很大,那麼太空人在太空中需要做運動保持健康嗎?A:當然需要!太空失重對人體的影響我們知道,生活在地球上,人的肌肉和骨骼總是要不停地對抗重力,支撐自己的身體。然而,在太空中,由於沒有了重力的作用,人體並不需要這些對抗重力的支撐工作,但如果長時間處於這種無重力的環境,那對血液循環、骨骼、肌肉等都會產生不利影響,例如失重會導致血液過多流向上身,還會肌肉萎縮、骨質丟失等。
-
媒體稱景海鵬劉洋被確定為神九首選航天員
有專家稱,神舟九號已確定第一發射窗口,將於16日下午發射。據報導,目前有兩名分別叫劉洋和王亞平的女太空人在參加訓練。圖左為候選人王亞平,圖右為候選人劉洋。 6名航天員已全封閉入住問天閣,將至少停留太空10天 新快報訊 神舟九號此次升空,搭載的航天員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
神十航天員太空生活揭秘:可吃粽子喝米粥
今天17時38分,神十載人飛船將發射升空。人們不禁會對航天員的太空生活產生好奇:處於失重狀態下的航天員是怎樣在太空中如廁的?又怎樣洗澡?他們是否跟地面上一樣使用衝水馬桶,是站著還是蹲著?1是否睡覺?實行天地同步作息即將實現太空夢的張曉光介紹,根據任務計劃,他們將開展數十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項目。這次任務繼續實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同神九任務相比,改進了夜間有人值守制,這樣可以保證每個人的充足睡眠。2如何娛樂?
-
神九航天員名單預計今公布 目前狀態具備飛行條件
因手動對接任務重此次發射任務,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備受國內外高度關注,但六名航天員名單中,景海鵬和聶海勝的出現亦引起了一部分細心專家的注意。兩人此前分別執行過神七、神六的航天員任務,此番他們兩人「再飛」引人注目。何以出現航天員的「二進宮」情況?中國載人航天五院載人航天總體部的技術專家周林說,這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與本次神九發射中手動交會對接的任務有關。
-
神十太空食品增至80餘種 月餅冰激凌榜上有名
醬料品種大增 食品口味更豐富 航天專家介紹,航天員要克服力學環境、物理環境和太空飛行器的狹小空間環境等重重困難,他們的健康食品都要經過科學地計算和設計。正確的飲食結構是呈金字塔型,即基礎應由米粒、面等食品組成,隨後是蔬菜和水果,再往上是牛奶、奶製品以及魚、肉、蛋等。
-
「天宮一號」中的太空自行車誕生於長治 航天員健身用得是咱澳瑞特...
6月24日中午,在中國航天員的「手動」模式下,「天宮一號(微博)」與「神舟九號」在太空完成了手控交會對接。幾天前的6月18日,作為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與載人飛船「神舟九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按照計劃,對接成功後,三名中國航天員將在「天宮一號」工作生活約13天,這也是中國航天員在太空停留時間最長的一次。
-
原來,航天員在太空還做這些事!
品嘗各類航天食品 航天員在飛船或空間站的失重環境裡生活,看似能自由自在地漂浮來去,但實際上這種方式很消耗體力,所以航天員在太空的合理飲食十分重要,它不但可以調劑緊張的太空生活,還對保持和恢復體力具有重要作用。 經過長期研究和實踐,目前國內外都形成了豐富的航天食譜。
-
神十一航天員太空第一餐吃了啥:兩人共吃了8種食品
此外,航天員返回地面時的重力再適應反應症狀會較為明顯,再適應時間也會相應延長。這對保障航天員身心健康提出新的挑戰。 太空生活保障是重中之重。作息制度安排的合理性、食譜食品的感官接受性、衛生清潔尤其是運動後的清潔問題等,都需要加強系統設計。 生活作息方面也有很大不同。以往十幾天甚至幾天的飛行,時間十分寶貴,航天員在太空的任務很多,作息往往按小時甚至分鐘來設計。
-
國際載人航天日|航天員在太空中如何生活?
今天,小編就帶領您看看航天員在太空中的生活。航天員在太空中是怎樣吃飯喝水的呢?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中,一不小心,所有的食品袋都會飛起來。所以,航天員吃東西時,一般都是一口吃下去,特別是容易產生殘渣的食物,防止其漂浮起來對儀器產生影響。
-
太空失重環境對人體的影響及恢復方法
2018年1月9日,在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的一名航天員自稱在太空待了約三周後身高增加了9釐米,後稱檢測有誤,重新檢測結果顯示,僅長高了2釐米。相關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稱,在失重的太空環境中,脊柱間的軟骨會變長,身高會有一定的增長。儘管實際的檢測結果沒有之前報導的那麼誇張,但也確實說明長期失重環境確實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影響。
-
中國為航天員太空長期駐留開展模擬失重實驗
在近日於廈門舉行的第一屆中國空間科學大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李瑩輝介紹模擬失重實驗。中國空間科學學會供圖新華社廈門10月29日電(記者張逸之、喻菲)在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36名健康男性保持頭低腳高的姿勢,不間斷地在床上躺了90天,創造世界上同步化開展人體模擬失重實驗人數的新紀錄,為中國航天員今後太空長期駐留打下基礎。這項被稱為「地星二號」的實驗全稱為「90天人體負6度頭低位臥床實驗」,是中國空間站任務準備期的一場硬仗。
-
女航天員太空授課演示水膜變水球 如變魔術(圖)
航天員用吸水紙將水球回收。(新華社發) 神十航天員太空授課如變魔術 為我國載人航天史上首次,王亞平演示水膜變水球 據新華社6月20日電 「大家好!我是王亞平,本次授課由我主講。」 在大約40分鐘的授課中,航天員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基礎物理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 在聶海勝演示失重環境下的「懸空打坐」、「大力神功」後,王亞平開始了第一個演示實驗太空中如何稱重。 王老師的講解風趣也讓課堂笑聲不斷。
-
航天員展示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及液體表面張力
新華視點6月20日10時許,我國首次太空授課開始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開展基礎物理實驗,展示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
-
...太空失重 圖片來源 交會對接 太空漫步 艙外活動-中國新聞-東方網
原標題:行走的「太空飛船」:解密航天服的前世今生 從「神五」到「神十一」 從出徵到返回,從艙內到艙外…… 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服裝 始終伴隨著每一名航天員 保障著航天員的人身安全和工作效率 展示著航天員隊伍的良好形象 本次讓我們走近航天員系列服裝
-
地面課堂播放視頻:航天員在太空衣食住行
中國網6月20日訊 由教育部、中國載人航天辦、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神舟十號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於6月20日上午10:04至10:55舉行。神十航天員進行在軌講解和實驗演示,並與地面師生進行雙向互動交流。此次太空授課主講人是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地面課堂活動的主持人是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物理老師宓奇和北京市第101中學物理老師史藝。
-
神七航天員與三七
-
神十太空授課教具飛天成本約35萬元
溫老師介紹,這就是「增重」和「失重」現象,類似乘坐電梯在起降瞬間時的感受。 [解答]航天中學溫鵬老師說,地面體重計要求人保持靜止站立狀態,重力與體重計支持力是相等的。太空失重,支持力為零,體重計測不出來。王亞平介紹,太空測重儀通過「彈簧—凸輪」機構產生恆定力,把聶海勝拉回到初始位置。光柵測速系統測出身體運動的加速度。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ma,算出身體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