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9月中央決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並確定了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並開展空間應用實驗
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2003年是激動人心的一年,那一年,神舟五號飛船成功發射,楊利偉因此成了第一個登上太空的中國人。
在那之前,他接受過長期的嚴格艱苦的訓練,可謂是從千百萬個飛行員中挑出了一個最出類拔萃的。他是最幸運的,也是最特別的。伴隨著一聲巨響,「神舟五號」成功發射,楊利偉也被送上了太空。
在上升的時候,整個人處於失重的狀態,火箭和飛船開始了共振,整個過程十分恐怖,楊利偉經歷了瀕死的26秒。
對此,楊利偉想起來都後怕,表示「太難受了」。
在那一刻,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妻子和女兒,想到的是人類發展的航空事業。
所以他還是用自己高度的意志力完成了這次的飛行,回到地面後,隊員們發現他的嘴角流血。對於那瀕死的26秒,楊利偉深深的記在心裡。
我國航天事業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大躍進」式的升級,尤其是作為我國載人航天領域的「開路先鋒」,楊利偉這位「英雄級」太空人至今令人難以忘記。
據資料記載,當時在「神州五號」飛船升空過程中,楊利偉因為飛船加速身體出現不適,強烈的劇痛令他險些喪命,他為了能夠完成任務,憑藉著頑強的毅力最終堅持了下來。在太空中完成預定操作任務後,返回途中,楊利偉再一次身受重傷,我們在熒幕中見到的他的身影,是經過醫護人員簡單處理之後的樣子。他成功完成中國第一次載人航天任務,不僅為中國積累了足夠多的載人航天經驗,還將中國航天事業向前推動了一大步。
楊利偉之後的中國航天員有,聶海勝、費俊龍、景海鵬、翟志剛、劉伯明、陳冬、鄧清明、張曉光、劉旺、劉洋、王亞平等11名航天員被中央宣傳部授予航天員群體「時代楷模」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