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生在三光之下,生而何歡,死而何懼?人得一命,輕如牛毛,人得一名,揚滿天下!
15年前,楊利偉作為中國太空第一人打開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航的艙門,走出來的那一刻,就成為了我國的「航天英雄」。
有人說,隨著航天事業的進步,肯定要有人進入太空,這個人可以是張利偉,王利偉,劉利偉……,能取得這樣的進步,背後的航天工作者都值得尊敬,為何功名都被他掩蓋了?
事實上,在楊利偉成功的背後,他付出的一切,從不求回報,甚至隨時有犧牲的危險,這一點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每一次探索,都要做好萬全的犧牲準備,犧牲就意味著你將永遠看不到養育自己多年的父母和妻子,還有剛出生的孩子,楊利偉正是經歷了這一切。
楊利偉出生於1965年,從小學習成績就非常優異,在父母的陪伴下他度過了一個很快樂的童年。
18歲前,楊利偉一直有兩個夢想,一個是威風凜凜的火車司機,另一個就是不可想像的飛行員。因為在他生活的海邊縣城,跟小夥伴玩耍的附近有一個機場。
每當看到戴著頭盔、墨鏡,穿著軍裝、颯爽英姿的軍人時,他都被深深感染,尤其是在得知軍人家屬可以吃白面和大米之後,對他們更加關注。
那個時候的想法很簡單,如果能當上軍人就可以吃上細糧也說不定,於是在高三那年他就報名了飛行員,說來也巧,恰好就是空軍正在招收,成為飛行員除了少時的夢想之外,就是可以給自己高考萬一失利留條後路。
家人對於楊利偉這個決定並沒有幹涉,還想著如果選不上就當做一次身體檢查而已,但萬萬沒想到,楊利偉身體素質好的簡直出類拔萃,有多少身體好的同學都倒在了360°旋轉椅這最後一關,誰楊利偉旋轉後還可以筆直地站在地上,甚至能精準的指出方向。
一路的過關斬將,多次的訓練和檢測,楊利偉終於和其他13位飛行員,成為我國第一代航天員,接受嚴格的訓練。
事業穩步發展的同時,通過朋友介紹,楊利偉也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結婚生子,和妻子張玉梅有了幸福的三口之家。
張玉梅本是一名人民教師,女兒的出生為家裡增添了不少的歡樂,但是因為楊利偉的工作原因,極少回家,更別提陪伴女兒和妻子,家裡的大小事情都是張玉梅來張羅,基本不會告訴他。
甚至在女兒2歲生病到惡化的期間,都沒有告訴楊利偉,最後直到去世才終於無法隱藏這個噩耗,楊利偉知道後除了心痛還是心痛,然而第二天還是要收拾心情繼續為航天事業奮鬥。
妻子張玉梅卻從來沒有抱怨過一句,幸運的是後來又生下一個兒子,這下她就索性把工作辭掉,專心照顧兒子,伴隨著他成長的那幾年,楊利偉也被選為航天第一任,登上神舟五號進入太空。
楊利偉之所以在千萬人中脫穎而出,除了可以完成艱難的訓練外,最重要的就是心態,能應付複雜情況、綜合能力最強的人才是最佳人選,因為你可以想像一下,一個早已走出學校,結婚生子、工作多年、已無需為將來擔心,現在卻要重新回歸學習狀態的人,困難無法想像。
先不說他的高強度訓練,就理論課程也有58門,太空沒有空氣不能傳播任何聲音,還有一項值得一提的訓練,叫「寂靜與孤獨訓練」。
在一個絕對安靜的小房間與世隔絕,這種寂寞常人無法忍受,但為了應對將來出現的「恐懼、孤獨、煩躁、抑鬱」等情緒,這個訓練也是必備項目之一。
熬過了5個春夏秋冬,楊利偉做好了所有準備,隨時都有可能從地球消失。
歷時21小時23分之後,他終於成為航天英雄,人民的驕傲,但其實在我們無法想像的背後,曾經出現了瀕死的26秒:
「當時我的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幾乎難以承受。共振持續了26秒後,終於慢慢減輕,我感到從沒有過的輕鬆和舒服,如釋千鈞重負,如同一次重生。」
那是一種怎樣的感受,我們普通人可能一輩子都無法理解與想像,慶幸的是楊利偉安全返航,如今他也有50多歲,退居二線,感謝他曾經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的一切。
在楊利偉成為航天英雄的背後,是瀕死的26秒和妻子的離職、以及2歲女兒的去世。
英雄之所以稱之為英雄,並不在於我們頌讚的語言,而在於他們始終以高度的事業心、自尊心和鍥而不捨地對神奇而奇妙的宇宙,進行探索的責任感!
——END——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