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能聽到這樣一句廣告詞:「我長大了要當太空人!」
小時候我們對浩瀚星空有著無限的嚮往,但是面對未知的宇宙,我們在嚮往中又帶著一點畏懼。上學的時候老師經常會問學生,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呀?女孩子們大多會回答「老師、作家」,而男孩子們大都想成為「科學家、太空人」。太空人是十分神聖的一份職業,他們登上太空,替我們探索宇宙的奧秘。
要說起中國太空人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那肯定就是楊利偉了,小到三歲的小孩子,大到六七十歲的老人,都知道我們中國有一位叫楊利偉的太空人。
楊利偉是中國第一位飛天的太空人,在2003年的時候,神舟五號順利飛入了太空中,而楊利偉也成了全民英雄。雖然90後們那個時候年齡還很小,但是當初全民興奮的喜悅,小編至今還記得。
楊利偉從小就有一個飛天夢,那個時候的他對於「太空人」這份職業還沒有認知,但是他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像鳥兒一樣飛上天空、戰士翱翔。父母對楊利偉的教育也促成了他日後的成功,一般的父母只會覺得孩子在講胡話,而楊利偉的父母在得知此事之後,反倒是誇讚楊利偉想像力豐富,還告訴他要努力實現夢想。
在上學的時候楊利偉就是一位認真好學的學生,他一直沒忘記自己的夢想。巧合的是,在上高中的時候,楊利偉的學校有一個招飛行員的機會,楊利偉又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夢想,毅然決然決定報名,此後他便與航空結緣。楊利偉成了一名專業的飛行員,後來又成了航天員。
飛行員的選拔本來就十分嚴格了,而航天員的選拔更是萬裡挑一都不為過。太空裡不比地上,在那種環境下對身體的負荷是非常大的,普通人去了太空毫無招架之力,連生存都成了問題。楊利偉自從被選上了之後,就一直積極配合,他不斷調整自己的狀態,並且在陸地上訓練,模擬太空的環境,讓自己適應太空。
楊利偉的成功飛天,也讓航空事業前進了一大步,我們在電視機裡面看的時候,只覺得楊利偉十分帥氣。但是楊利偉親身體驗過,卻表示「十分兇險」,在上升的時候人體是失重的狀態,火箭和飛船的共振、抖動很明顯,整個過程持續了26秒,楊利偉事後回想,表示:「那是瀕死的26秒,太難受了。」
每一個環節的體驗楊利偉都記在心中,並且把它當成經驗和教訓,也因此我國如今的載人航天技術才會那麼嫻熟。
楊利偉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妻子和家人的支持。在他成功的背後,是妻子為了照顧家庭辭職,也是女兒離世,他卻沒有好好陪伴他。
因為長年累月在外面訓練、工作,楊利偉對家庭的照顧少之又少,就連女兒生病去世,他都沒有辦法好好陪伴她。我們看到的「英雄」總是閃閃發光的,但是英雄的背後也飽含辛酸。
或許是上天眷顧楊利偉,他失去了一個女兒,又擁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如今楊利偉的年齡也漸漸大了,一家人有了更多相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