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的成功都是不容易的,都有著不為人知的心酸。
既然能夠成功,那麼他們在背後一定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就像那句老人常說的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一個人的成功一定是長期積累的結果,沒有人誰能隨隨便便成功的。
正如董卿在朗讀者節目中所說:
我覺得有些苦難是肉體的,物質的;有些苦難是精神的,往往精神的苦難對人的折磨是巨大的,是讓人更難承受的。
董卿之所以能夠成為今天的"央視一姐",與她背後付出的努力和艱辛分不開,她從小就接受父親嚴格的教育,每天更是學習到深夜,即使工作以後,她也不會花時間不斷的充實自己。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他的名字在中國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被譽為"航天英雄",是中國首位登上太空的太空人。
他便是人民英雄楊利偉。
如同我們文章開頭所說,楊利偉成功的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心酸。
楊利偉從小就出生在一個沿海城市,每天見著潮起潮落,楊利偉的心仿佛也跟著海鷗遠去了。
在他很小的時候,他就對父親說:我想當一個太空人。
父親雖然支持他的夢想,但更希望他畢業後可以找一個安穩一點的工作,上天的夢想雖然看起來很偉大,但並不是父母眼中最適合養家餬口的職業。
但楊利偉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這條路。
這條路不是一般的艱辛,作為一個飛行員,他們每天都要經受嚴格而殘酷的訓練。
像旋梯、滑輪這樣的設備,我們應該有所耳聞,這可不是像坐過山車那樣刺激好玩,普通人在上面轉個幾圈,估計吃完的飯都會吐出來。
而這樣殘酷的訓練,早已成為了楊利偉和隊員們的日常,無論再苦再累,他們都沒有放棄。
終於,她迎來了自己事業的巔峰期,迎來了飛天的這一天。
2003年,我國首次發布了航天載人飛船,楊利偉作為太空人首次飛上太空。
這是振奮人心的一天,也是楊利偉永生難忘的一天。
一切都很順利,在人們期盼的目光下,楊利偉回到了地面,可是人們卻發現他嘴角滲透出了血跡。
為了不讓隊友們擔心,楊利偉說自己"感覺良好",後來還補拍了進艙的畫面。
後來,楊利偉才透露出,自己當時在太空上到底經歷了什麼。原來,當飛船與大氣摩擦產生高溫時,飛船的防燒蝕層不斷剝落,楊利偉經歷了瀕死的26秒。
在瀕死的26秒中,楊利偉依然準確的作出判斷和操作指令,這才得以平安歸來。
更值得一提的是,楊利偉在瀕死26秒返航的背後,是妻子的離職和2歲女兒的離世。
他一直忙於工作無暇照顧家庭,妻子為了打理這個家,辭去了自己的鐵飯碗,在家裡做一個家庭主婦。
而他的女兒也在一次意外中不幸離世,因為忙於工作,他甚至不曾見到女兒最後一面,女兒走的時候年僅2歲。
楊利偉和妻子都是承受著女兒去世的百通,但他們依然堅持著自己的夢想。
可以說,楊利偉如此成功,離不開妻子的付出,也離不開他這麼多年的努力。
向英雄致敬,你們永遠都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