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誰能隨隨便成功,那些看似毫不費力贏得的榮譽與盛名,其實背後多的是不為人知的心酸。」
航天英雄楊利偉是我國培養的第一批航天員之一,也是中國飛入太空的第一人。而他光鮮的背後也有著不為人知的心酸,他經歷過的痛苦也是常人難以承受的。
大圖模式
1
1965年,楊利偉生於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的一個職工家庭,父母均是老師,所以他從小就喜歡沉浸在書海裡。因為他的家在海邊附近,父親經常帶他到海邊玩,每次在海灘上都會大喊著,自己喜歡像海鷗翱一樣翱翔天空,由此,航天夢想的種子也在心中灑下。
大圖模式
有一次,母親讓他爬梯子去高處去一些東西,他顫顫悠悠卻不敢往上爬,父親看到這一幕覺得自己的兒子平日裡太專注於學習了,膽子太小怎麼可能會像海鷗那般徜徉於天空。於是,為了提高他的膽量,每逢寒暑假,都會帶著他去爬山(登高望遠),在河裡遊泳鍛鍊體力。果然,他不再懼怕高度,身體也比原來健壯不少,甚至還喜歡上了冒險的感覺。
大圖模式
1983年,空軍第八飛行學院來到他所在的高中招生,這讓一直懷有航天夢的他興奮不已,便報了名。經過層層嚴苛的選拔,他脫穎而出,成為一名空軍第八飛行學院的學員。
時光如梭,轉眼大學畢業,他憑藉出色表現被分配到空軍殲擊航空兵部隊,正式成為一名飛行員。
大圖模式
2
1990年,他經領導介紹,認識了作為教師的妻子張玉梅,兩人都被各自身上優秀的品質吸引,不久便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婚後第二年,張玉梅產下一女。由於楊利偉訓練的任務比較重,所以他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那麼家裡事情就需要張玉梅一個人操持著,她也很理解自己的丈夫,從未因此事有過爭吵,甘願默默的為這個家付出。
大圖模式
直到2歲的女兒離世,楊利偉那時在山裡進行封閉式的訓練,沒有辦法回來看女兒最後一面,更沒法陪在妻子的身邊。失去女兒的痛讓他一生銘記。
因此,他更加努力地訓練,用這傷痛時刻提醒著自己。果然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995年,國家要在飛行員裡挑選出一名符合標準的太空人。他毫不猶豫就報了名。後經過各方面的測試,共有12名出色的飛行員列入候選名單。
大圖模式
在他們成為太空人後,競爭還在繼續,每天依舊刻苦訓練,而妻子為了照顧他,直接從教師的崗位離職,陪著他爬山涉水,一起度過艱苦的時刻。最終,他被選為飛人太空的太空人。
3
2003年10月15日9時,載著楊利偉的神舟五號飛船順利升空。這也是肩負著國民對他的希望。
他在登上太空前激動的表達:
「感謝祖國和人民給了我這個機會,我一定以一顆平常心去做好準備,完成首飛任務。」
大圖模式
在飛入太空的過程中,由於飛船加速引發抖動,讓楊利偉覺得自己內臟都快震出來了。短短26秒,在科研人員的控制下又恢復如常,這才安全飛進太空。
經飛船在軌繞行14圈,用時21小時23分(10月16日)後,楊利偉順利返回地面。在他著陸的那一刻,全體科研人員都激動的流下了眼淚,無數個日夜付出終於有了結果。
大圖模式
他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了三句話來表達自己成功返航的心情:
第一句話:飛船飛行正常。第二句話:自我感覺良好。第三句話:我為祖國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