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兒頂天立地,志在四方。理所應當有所作為一番,如若不然豈不是白走一遭人生路? 一個人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有人為了心中的夢想和志氣,在生活中不懼艱險,砥礪前行。一個成就的實現,不僅是個人奮鬥的結果,還需要團隊和家人的支持。航天英雄楊利偉的成功, 就離不開他背後默默付出一切的家人。
一、航天英雄楊利偉
《火箭技術導論》說:「中國人不僅是火箭的發明者,也是首先企圖利用固體燃料火箭將人載到空中去的幻想者。」2003年10月,「神舟五號」成功升上天空,楊利偉因此成為中國首位登陸外太空的太空人。他在太空待了將近21小時後順利返回地球。 這21小時,無論對楊利偉,還是對中國都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中國航天事業得到巨大成功。
同時,這一成績的出現,表明中國已然成為一個讓世界驚豔的東方大國! 不知道楊利偉在外太空面對著浩瀚的宇宙,是不是也會有這樣的想法?楊利偉的一句「感覺良好」,讓所有工作人員熱淚盈眶,為了今天,他們付出了太多太多。
楊利偉從小就有在天地間暢遊的願望。他的父母都是中學教師,對於兒子的夢想雙雙表示贊同。他們給楊利偉灌輸了「有夢就要實現」的堅定信念。就是這份童稚的「飛天夢」,楊利偉努力彌補了性格上的缺陷,開始變得活潑外向。
1983年,楊利偉成功考入空軍第八飛行學院,向他一直以來的夢想邁出了第一步。1997年,楊利偉成功成為預備航天員,一年後轉為正式航天員。身為太空人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其訓練強度足以比擬特種兵。紙上寥寥幾字,道不出所受之苦。有人承受不住訓練的苦痛,自請退出。但對於楊利偉來說,日常訓練是一種享受。《送東陽馬生序》中有一句話:「以中有足樂者,不認為自己的行為不如別人。」夢想的道路上荒涼寂寞,終究要用汗水灌溉出一條花路。受過的傷都是榮光,一點點照亮前方。可以累,可以哭,唯獨不能輕言放棄。
二、逐夢之路
不願放棄夢想的楊利偉,也註定了不會被夢想所放棄。 命運終於看到了這個努力的追夢人。2003年「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對我國有重大的意義。楊利偉終於實現自己一直以來堅持的夢想,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名字也將永遠刻在中國航天史上,百年不朽。楊利偉的成功除了自身努力也離不開妻子張玉梅的付出。兩人1990年完婚並育有一女。
楊利偉事業進入低谷的那段時期,他考慮過換一份可以謀生的職業,是妻子勸說他要在夢想的道路上繼續前行,那時的楊利偉距離夢想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兩歲的女兒突然與世長辭,聞此噩耗,楊利偉迫切想要回家,可太空人的訓練不是輕易就能停止的。所有壓力都落在妻子身上,她不願楊利偉落下訓練,獨自扛下所有。
楊利偉用訓練麻痺內心的傷痛,漸漸走出女兒離開的陰影。飛入太空已經不是他一個人的夢想了,也是家人對他的期盼。1998年楊利偉成為正式太空人,這個消息讓他激動萬分,他的訓練強度日益增提高。為了能更好的照顧丈夫,張玉梅辭職全力支持楊利偉的夢想。他們迎來了第二個孩子,張玉梅在支持丈夫工作的同時還要照料孩子。
三、所謂英雄
楊利偉和妻子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太空人在太空裡會發生什麼無法預測,根本無法保證生命安全,而且這是中國第一次實行載人航天飛行計劃,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參考,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宇宙中的無數未知射線還不能查證會對人體產生什麼影響,對身體的傷害都是免不了的。當時候的楊利偉已經38歲了,他的身體已經負荷不了高強度的訓練了。但他並沒有選擇退休,現如今年過半百的楊利偉在從事文職工作,為國家培養新一代的航天員。
楊利偉被稱為「航天英雄」,不僅因為他是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還因為他對苦難的堅韌,對夢想的執著。是面對未知時的從容鎮定,是那份「匈奴未滅,何以成家」的自我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