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飛船太空打水漂!返回艙一身焦黑落地,目標:實現載人登月任務

2020-05-13 韜鈐視界

自從「長徵5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入軌後,其能否順利返回地面便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近日據航天部門消息稱,經過67小時的在軌飛行,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在預定區域,從現場照片看,返回艙整體焦黑一片,這說明它的任務是要實現後續載人登月的偉大目標。

此次試驗任務的成功,引起了很多外媒的關注,印度媒體稱:此次任務的成功是中國實現雄心勃勃太空計劃的裡程碑,也由此拉開了中國載人航天計劃第三步。

新飛船太空打水漂!返回艙一身焦黑落地,目標:實現載人登月任務

長徵5號準備發射

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運行軌道是300-8000公裡的大橢圓,這也是繼阿波羅17號登月後載人飛船到達的最高軌道高度,採用中國航天研發的自主軌道控制和返回預測制導控制模式,為了能夠讓飛船在軌運行具有更高的穩定性,當自主控制系統不能正常工作時,可以切入地面控制模式,同時制定了多種應急方案,可以說安全性和穩定性極高。

新飛船太空打水漂!返回艙一身焦黑落地,目標:實現載人登月任務

飛船再入大氣層

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目標是執行載人登月、可重複往返空間站等任務,因此安全完整落地就顯得尤為關鍵。在這方面航天科技集團可謂是下足了功夫,採用了全新鎧甲,即自主研發的可拆卸式防熱與承載一體化結構。由於新一代飛船要驗證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能力,再入過程中倒錐形返回艙與空氣發生劇烈摩擦,最高溫度可達上千度,可以說就是一個飛行的「火球」,著陸後雖然看起來一身焦黑,但是經過高溫燒灼的返回艙沒有任何一處破損,這說明我國的防熱材料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新飛船太空打水漂!返回艙一身焦黑落地,目標:實現載人登月任務

新一代載人飛船著陸

與其他神舟飛船相比,新一代倒錐形返回艙體積更大,可搭載多名航天員,為了達到更好的安全性,將內部空間分為密封艙和非密封艙,如果對返回艙進行空間改造,功能可由「客車」變為「貨車」,不但可執行空間站的物資補給任務,而且還將擔負起38萬公裡外載人登月等更遙遠的深空探測任務。同時新一代返回艙裝配有新一代無毒HAN基單元組發動機,這也讓新一代返回艙更加安全。

新飛船太空打水漂!返回艙一身焦黑落地,目標:實現載人登月任務

新飛船返回艙與服務艙分離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代返回艙再入大氣層軌跡是彎彎曲曲的「蛇形」,猶如在太空中上演了一次「打水漂」,這樣飛船就會以一個較為安全的速度衝向地球,想要完成這個過程靠的就是GNC控制系統。

新飛船太空打水漂!返回艙一身焦黑落地,目標:實現載人登月任務

新載人飛船

由於新一代返回艙體積較神州飛船更大,因此這就需要更大的減速傘進行減速,但是超出一定面積的單個大傘不但研製難度大,而且危險性也更高,在科技團隊的全方位論證下,由3具面積與神舟飛船減速傘面積相當的群傘系統應運而生了,這3具傘並不是簡單的羅列,而是互不幹預、齊心協力保證返回艙順利著陸。同時為了使返回艙能夠更加平穩落地,在其底部安裝了6個大型緩衝氣囊,這樣飛船返回艙看起來就像坐在「沙發」上進行著陸。

新飛船太空打水漂!返回艙一身焦黑落地,目標:實現載人登月任務

群傘系統減速

我們都知道成本一直是制約人類航天發展的絆腳石,為了降低使用成本,新一代返回艙被設計成可重複使用。因為其採用的是可拆卸式防熱裝置,這就保證了飛船內部不受大氣層燒灼損傷,下次使用時只需更換防熱裝置,然後再做一次全身「體檢」即可。

新飛船太空打水漂!返回艙一身焦黑落地,目標:實現載人登月任務

新飛船返回艙可拆卸防熱結構

如今中國航天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未來必將會是太空領域的主要參與者,新一代載人飛船正是中國航天從跟跑到並跑的產品,如果科研團隊再努努力,我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航天必將會實現該領域的領跑!

新飛船太空打水漂!返回艙一身焦黑落地,目標:實現載人登月任務

中國航天

相關焦點

  • 新飛船一身焦黑落地,第二宇宙速度名不虛傳!打響載人登月開頭炮
    公元2020年5月8日下午13時49分,載人登月先導任務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順利著陸於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任務圓滿完成。一身焦黑的返回艙告訴我們,它的志向不是圍繞地球轉圈圈,而是朝著載人登月、載人登小行星、載人登火星等一系列星辰大海目標奮勇前進。
  • 攜嫦娥五號大勝之威,航天員何時登月?雙重防護載人登月艙亮相
    高速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是指返回艙以較小的特定角度再入大氣層,當抵達指定空域高度後,利用返回艙大底弓形激波二次起跳,並穿越100公裡卡門線進入太空空間,在經歷一段空間滑行飛行後緊接著實施第二次再入大氣層,此類彈道被形象地稱為「太空打水漂」。
  • 嫦娥五號「打水漂」返回地球,驗證載人登月,阿波羅不敢玩
    阿波羅的好「運氣」在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前,美國先是做了一系列的實驗,包括阿波羅4號和6號無人飛船高速返回模擬最壞的情況。答案只有一個:嫦娥除了要將月壤帶回,還要驗證載人登月的整個過程,包括安全返回技術。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太空食譜」再添新品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為全面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 成功返回!新一代飛船開啟載人航天新篇章,向世界一流前行
    新一代載人飛船在軌飛行模擬圖完美驗證七大關鍵技術新一代載人飛船是面向我國近地空間站運營、載人月球探測等任務需求而論證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具備高安全、高可靠、適應多任務和模塊化設計特點,採用「返回艙+服務艙」的兩艙新構型。
  • 中國載人飛船返回艙返回地球,科研人員一陣歡呼
    據環球時報5月8日報導,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穿越大氣層返回地球,準確返回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意味著新飛船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國各地人民紛紛在網上留下賀電,這對於國人來說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好消息!
  • 阿波羅11號的主要目標: 「執行載人登月並安全返回」
    阿波羅11號的主要目標似乎簡單而直接 - 「執行載人登月並安全返回」,正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官方文件裡所表述。
  • 剛剛,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美麗的降落傘碩大的氣囊返回艙離地面越來越近5月8日13時49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安全回歸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13時33分,服務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發現目標併到達著陸現場開展處置,經現場確認,艙體結構完好。
  • 新載人試驗飛船返艙成功,哈一機快速完成全地形車,坐等探索太空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升空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由於新一代飛船返回艙質量比較大,大約是神舟飛船返回艙質量的兩倍,加上落區地形複雜,對回收和運輸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哈一機北方防務公司接到為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專用的吊運一體蟒式全地形車製造任務,準備了蟒式全地形車,具備了完成複雜地形條件下的吊裝和運輸能力。
  • 「太空巴士」的競逐,航天大國爭相研製新一代載人飛船
    新一代載人飛船在軌飛行模擬圖新一代載人飛船採用了當下主流的兩艙結構設計,即返回艙+服務艙,可乘坐6-7名航天員,返回艙選用鈍頭設計,服務艙採用圓柱形設計。在回收上採用了2具減速傘和3具主傘組成「群傘減速」回收方案。落地之前,6個氣囊充氣打開,幫助艙體平穩「軟著陸」,最大程度保證了返回艙的安全、完整回收。
  • 新飛船比阿波羅主體更大,2髮長5就可以實現載人繞月返回
    可以赫然的發現,前幾天剛剛通過長徵5B發射升空和順利返回的新載人飛船,居然比超級大國所謂曾經實現載人登月並且順利返回的阿波羅飛船的主體部分還要大!而且也更重。阿波羅飛船的載人返回艙和服務艙加起來只有14.7噸,而誰誰家這次試驗成功的新飛船,僅僅看返回艙本身已經有14噸,再加上服務艙的總重則有21.6噸。直觀對比,新飛船的載人艙也比阿波羅飛船的返回兼指揮艙體積更大。
  • 新飛船比阿波羅主體更大,2髮長5就可以實現載人繞月返回!
    可以赫然的發現,前幾天剛剛通過長徵5B發射升空和順利返回的新載人飛船,居然比超級大國所謂曾經實現載人登月並且順利返回的阿波羅飛船的主體部分還要大!而且也更重。阿波羅飛船的載人返回艙和服務艙加起來只有14.7噸,而誰誰家這次試驗成功的新飛船,僅僅看返回艙本身已經有14噸,再加上服務艙的總重則有21.6噸。直觀對比,新飛船的載人艙也比阿波羅飛船的返回兼指揮艙體積更大。
  • 新載人飛船返回艙黑匣子公開!海外網友:中國航天實力已超乎想像
    圖為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搭載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成功進入預定軌道。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凱旋歸來,技術領先收穫多多
    據央視等媒體報導: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成功著陸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新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2020年5月5日,我國長徵五號B型火箭發射上天並取得圓滿成功,其載荷主要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一個柔性空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兩者進入一定軌道後,負責於5月6日下午返回地球,但是返回過程中「出現異常」,說明該裝置和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 中國飛船太空中打水漂,隨後空中展開3個巨物,地面歡呼趕超美俄
    ,長徵5B新飛船終於落地,如同技術人員模擬的一樣,中國飛船太空中打水漂,隨後空中展開3個巨物,以正確的姿態平穩地著陸,雖然從公布的畫面之中我們可以看出降落後的艙體全身幾乎全部燒黑,但是這是與大氣摩擦的正常情況,返回艙順利回收標誌著中國的飛船回收技術更進一步,這種情況也使得地面工作人員歡呼,慶祝中國技術趕超美俄。
  • 剛剛,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這樣的著陸方式適用於登月嗎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在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首次飛行任務中,成功將重達20多噸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送上了地球軌道。經過2天多的在軌飛行,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2020年5月8日下午順利返回了地面。
  • 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在三朵巨大紅白傘花的拖曳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於今天13點49分成功著陸在東風著陸場新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被長徵五號B火箭託舉入軌多次軌道控制一路爬升成功完成首次太空3D列印成功試驗太空千兆區域網
  • 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此次任務,發射的便是中國的新載人測試飛船,它與神舟飛船相比,進行了全方位的升級。1.修改成更大的兩艙式設計與神舟飛船相比較,新載人飛船移除了軌道艙。設計軌道艙的主要原因在於它可以在飛船整體進入軌道後,給三名航天員提供短期駐留空間,從事科研和技術驗證等,空間也稍大於返回艙(8立方米)。
  • 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它們都是標準三艙式(推進艙、軌道艙和返回艙)構型,僅能運送3名航天員/太空人、運力有限、一次性使用、功能和拓展性有限,各方面都無法滿足下一步人類載人航天需求。因而,目前世界唯三的載人航天勢力,中國、美國和俄羅斯,都在發展新一代載人航天飛船技術。此次任務,發射的便是中國的新載人測試飛船,它與神舟飛船相比,進行了全方位的升級。
  • 「嫦五」返回方式獨特 載人登月未來可期
    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就嫦娥五號登月專訪了航天專家、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焦維新表示,這次嫦娥五號登月將面臨3大難點,為避免返回時的高溫和巨大的過載加速度對返回艙造成損害,返回艙將採取「打水漂」的方式穿過大氣層。而中國此前已經做了相關的實驗和周密的準備,焦維新對於飛船的成功返回非常有信心。焦維新還透露,目前我國正在緊鑼密鼓地為載人登月做各項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