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2020-05-05 中國科普博覽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太空精釀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成了!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來源:江程傑

5月5日18時,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將試驗船等載荷的組合體送入預定軌道,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

長徵五號B型火箭首次(遙一)發射,中國新型載人飛船首次正式發射演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現了有著舉足輕重意義的&34;!

一、為什麼需要新火箭、新飛船?

1992年9月21日,中國啟動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即著名的&34;。按照計劃,該工程可分為&34;、&34;和&34;三個階段。

經過了近30年發展,整個工程已經歷了兩型火箭(長徵2F和長徵7號)、11艘神舟載人飛船、1艘天舟貨運飛船、兩批航天員和兩個天宮目標飛行器/空間實驗室的巨大成功。中國以極低的成本、最高效率地利用有限任務次數,完成了天宮空間站建站的全部準備,可謂是人類航天史上的奇蹟。

成了!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楊利偉成為中國航天劃時代發展的見證者(圖源: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

30年來,整個工程一直在穩穩地按照計劃進行,下一步就是發射長期在軌駐留的天宮空間站,中國載人航天技術也將達到新高度。但隨著技術發展進入深水區,中國載人航天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如果總結為一句話,就是&34;。

例如,中國載人航天&34;長徵2F發射了11艘神舟飛船和2艘實驗性質小型空間站,可它的整流罩直徑僅為3.8米、最大近地軌道運力8.6噸,神舟飛船只能搭乘3名航天員進入太空,且各項能力有限,已經慢慢無法滿足中國航天人&34;的下一步夢想。

此刻,我們亟需新火箭和新飛船。

二、新長徵五號B型火箭&34;在哪裡?

運載火箭是航天事業的基石,決定了一國航天發展的能力上限。

進入新世紀以後,中國陸續服役了長徵十一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和長徵五號等系列火箭,尤其是長徵五號成為大型任務的必備選項。它將長徵火箭家族近地軌道運力上限從8.6噸提到25噸,能將東方紅五號平臺這類8-9噸級載荷發射到高軌,能執行更大型的嫦娥五號登月採樣返回任務,能執行大型火星探測和深空探測任務等。

總體上,長徵五號是一個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的大型運載火箭平臺。對於中國航天要攬的&34;而言,它就是&34;。對於載人航天領域而言,下一步的天宮空間站核心艙重量達到了20噸級別,這時就必須依賴長徵五號系列火箭。

而本次發射的長徵五號B型火箭,則是根據具體需求,在基本型的基礎上擴展而來的新型號,它的核心目標就是服務於重型的天宮空間站發射任務。

成了!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長徵五號基本型和B型運載火箭對比圖(授權圖源:Memorian-QN)

從上圖可以看出,相比長徵五號火箭這個57米高的&34;,它是一個約53.7米的&34;。它們的主要區別有兩點:

1. 長徵五號B型火箭移除芯二級,成為&34;構型

對於長徵五號火箭而言,它的芯一級和4枚助推器是&34;的關鍵所在,共計10枚發動機(2臺YF-77和8臺YF-100)能產生超過1050噸巨大推力。火箭的高軌(軌道高度數萬千米,乃至更遠的深空)運力主要由能長期工作的芯二級和可擴展上面級決定。而對於專注於近地軌道(軌道高度僅數百千米)重載任務的B型火箭而言,&34;構型足夠實現近地的天宮空間站建設需要,發射本次重點測試的新載人飛船也不在話下。

2. 長徵五號B型火箭使用了更大的整流罩

雖然移除了長約11.5米的芯二級,相對於基本型而言,長徵五號B火箭整體長度僅縮短了3米多,重要原因就在於它更大的整流罩。整流罩是處在火箭頂部保護太空飛行器的重要構件,新版整流罩長度達到了20.5米、直徑5.2米,足以保護巨大的天宮空間站核心艙段。

因而,長徵五號B型火箭是專注於近地軌道重型大體積載荷運輸的&34;,它的首次發射成功,也標誌著天宮空間站建設過程中最重要的運輸載具完全成熟。

三、新載人飛船&34;在哪裡?

目前,人類正處於服役階段並執行過實際載人任務的的載人飛船只有兩種:俄羅斯的聯盟飛船和中國的神舟飛船。它們都是標準三艙式(推進艙、軌道艙和返回艙)構型,僅能運送3名航天員/太空人、運力有限、一次性使用、功能和拓展性有限,各方面都無法滿足下一步人類載人航天需求。

成了!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人類現役且執行過載人任務的兩款載人飛船典型特點之一就是逼仄的空間,神舟飛船(左)比聯盟飛船(右)稍大一些,但也僅是約6立方米空間(返回艙),僅相當於一間2平米的房間,甚至無法放下一張床(圖源:中國載人航天/Roscosmos)

成了!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世界兩款現役且執行過載人任務的載人飛船和五款在研載人飛船對比,各國新型載人飛船的各項能力均大幅提升(授權圖源:Memorian-QN)

因而,目前世界唯三的載人航天勢力,中國、美國和俄羅斯,都在發展新一代載人航天飛船技術。此次任務,發射的便是中國的新載人測試飛船,它與神舟飛船相比,進行了全方位的升級。

1.修改成更大的兩艙式設計

與神舟飛船相比較,新載人飛船移除了軌道艙。設計軌道艙的主要原因在於它可以在飛船整體進入軌道後,給三名航天員提供短期駐留空間,從事科研和技術驗證等,空間也稍大於返回艙(8立方米)。在載人任務結束後,推進艙和返回艙會返回地球,推進艙會被拋棄。而軌道艙能實現一定時間在軌駐留,起到小型空間科研平臺的效果,本質上是近地空間站和載人飛船技術不成熟時的一種技術妥協,總體性價比並不高。

成了!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2016年10月17日神舟11號飛船進入太空,兩位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在完成與天宮二號對接任務後返回地球,而神舟11號飛船的軌道艙至今仍在太空中。目前軌道在逐漸降低,最終會進入大氣層返回(左圖源:中國載人航天)

但隨著中國載人航天即將邁入空間站時代,效率更高、技術更先進、容量更大的兩艙式設計更加適合當前需要。它的最大運力為7名航天員,大幅超過了神舟飛船僅3名的上限。此外,它還擁有更大貨運能力,尤其是在進入太空和返回地球時可由航天員攜帶回更多有價值載荷。

2.可重複使用

聯盟飛船和神舟飛船都是一次性使用,唯一返回地球的返回艙也完全失效,而新載人飛船將通過模塊化、通用化設計實現重複使用。一個典型特點是它採取隔熱模塊和返回艙段組合的方式,使用後僅需更換隔熱模塊即可。

成了!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早在2016年6月25日,我國新型火箭長徵七號首飛時就攜帶了新一代載人飛船實驗縮比返回艙,隨後在2018年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展出,可以明顯看出防熱結構和主金屬結構的模塊化設計(圖自:新華視點)

為提升回收安全性、降低對返回艙的損耗,新載人飛船返回艙將採取群傘與緩衝氣囊結合的方式回收,相較神舟飛船做了全方位升級,預計將實現10次以上的穩定復用能力。

成了!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早在2018年5月,新載人飛船就進行了氣囊著陸緩衝實驗(動圖源:航天科技集團)

3.長壽命、多構型的先進通用平臺

天宮空間站建成後,預計航天員將實現半年一次輪換,期間必須保證空間站長期對接有緊急逃生用飛船,這已經大幅超過了神舟飛船僅幾十天的設計壽命。而新載人飛船設計壽命將在2-3年水平,不僅能夠滿足近地軌道任務需求,也能滿足更長期的深空探測任務需求。與此同時,新載人飛船的材料設計也允許它在太空更惡劣的環境、尤其是深空輻射環境中,長期正常工作。

新載人飛船主要會有兩個構型,它們大小、質量等不同。這意味著新載人飛船不僅適用於常規的近地軌道載人任務,也可以根據任務需求擴展為探月和深空探測版本,最大構型8.8米長,重21.6噸,足以完成複雜的深空探測任務需求。而神舟飛船並沒有深空飛行能力。

對於深空探測載人任務,例如載人登月任務,飛船返回地球、衝入大氣時速度更大,這意味著更劇烈的摩擦,必須提高飛船耐熱能力。相較於神舟飛船,新載人飛船的耐熱能力提升了3-4倍,未來的中國載人登月計劃,它也必將成為主力。

成了!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2019年12月27日,中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遙三任務順利發射後的大屏(圖源:我們的太空)

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進入太空,中國人千百年來的航天夢終於從&34;和&34;的傳說成為現實,最近我們還迎來了中國航天50周年紀念日。50年後,東方紅一號衛星仍然在太空中,見證著中國新一批火箭和太空飛行器的發射,它們都將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的最有力的見證者。從篳路藍縷到厚積薄發,航天人也在讓中國人&34;的夢想逐步成為現實!新的徵途就在眼前,向著星辰大海,出發!

成了!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中國科普博覽立場

相關焦點

  • 成了!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來源:江程傑5月5日18時,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等載荷的組合體送入預定軌道,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
  • 新載人飛船、空間站核心艙、長徵5B火箭同日「亮相」值得期待
    新春佳節來臨之際,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一天內連放多個「猛料」,那些我們關注的和載人飛行相關的任務幾乎和盤託出,印證著自去年底長徵五號火箭復飛成功後,一系列後續工程正在提速。其中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中國空間站天和號核心艙(初樣)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遙1)均被提及,而且都至少處於完工和出廠狀態。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託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一飛沖天!來看...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5日18時,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將搭載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也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
  • 長五b型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上天,它將帶來多種驚喜
    2020年必將是我國航天和宇宙探索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因為有多項重要的航天任務首次發射,2020年5月5日下午6點,我國首次出徵的長徵五號b型火箭攜帶著新一代航天飛船順利升空,這是我國新一代航天飛船的首次升空,也是一次實驗性任務,它的發射也代表著我國新一代空間站建設計劃拉開帷幕,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將來用於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火箭會是哪一款?原來並非長五B
    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搭載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成功進入預定軌道。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火箭是新的,飛船也是新的
    最新消息,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將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於今天18:00分點火升空,本次發射的是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基礎上改進研製的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這將是該款火箭首次進行太空飛行任務,而今晚這一仗至關重要。
  • 新飛船+新火箭 中國航天邁向「四月突破」
    來源:海外網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按比例縮小模型亮相珠海航展。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雄姿。本文配圖均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提供最美人間四月天,春光不負趕路人。在充滿無限希望的明媚春天裡,一路風雨兼程的中國航天人正奮力實現新的突破。
  • 就在剛剛,我國長徵5號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發射成功!
    就在剛剛(5月5日下午6點),我國搭載新型無人飛船的長徵5號B火箭發射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順利送入軌道!因為就在今年的3月中旬進行發射的長徵7號甲和4月上旬進行的長徵3號乙兩次火箭發射均遭遇了失敗,對我國航天事業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因此這次發射成功重新的振奮了我們的精神及自信心!也正是因為最近的火箭發射失利,原計劃4月24日發射的長徵五號B,推遲到5月5日才開始。
  • 外媒:中國載人航天拉開「第三步」序幕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以及載人飛船試驗船和貨物返回艙試驗艙是北京在兩年內建設一個載人空間站並在2030年首次完成載人登月計劃的基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說,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製而成,主要承擔著中國空間站艙段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首飛成功為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奠定了重要基礎。此次成功發射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的太空計劃。
  • 長徵五號B首飛任務打了個翻身仗,中國航天回應今年兩次發射失利
    史嘯攝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以下簡稱「長五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載荷組合體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
  • 運力比長徵五號大3倍,我國載人登月將用這款火箭,並非長徵九號
    可能很多朋友都會認為是長徵五號,畢竟它是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火箭,也是全世界現役第二大的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高達23噸,但是這是它在地球近地空間的發射能力,而稍遠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只有14噸,而地月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就只有8噸左右了,而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登月版重達22噸左右,很顯然,長徵5號火箭不具備這樣的推力。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順利著陸!外國人:這次中國航天用實力說話
    圖為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回首5月5日「長徵五號」 B型運載火箭的點點滴滴,相信有不少人都覺得壯觀、震撼,而對於剛剛從疫情陰霾中走出來的中國來說,也迫切需要這樣的一針「興奮劑」來鼓舞全國人民的士氣。圖為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成功返回隨後,帶著同胞們的信任,中國航天今天給我們又帶來了另一個喜訊。據最新消息稱,這次由長徵5B型火箭搭載升空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已於今天下午13時49分,順利降落在位於巴丹吉林沙漠戈壁的東風著陸場上,成功完成任務。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微信消息,5月5日18時,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胖五」火箭的兄弟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點火升空,華麗首秀成功首飛。重約22噸的中國航天員「新座駕」的試驗版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等載荷的組合體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已完成了前兩步,載人飛船階段和空間實驗室階段。
  • 2次航天發射失利之後,中國將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計劃於4月下旬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為我國空間站及後續載人航天任務研製的。據悉,新一代載人飛船將力爭實現返回艙可重複使用10次,並逐步降低成本。在研發新一代載人飛船的時候,航天員系統也開展了長期載人飛行綜合模擬驗證、出艙活動水下驗證等大型地面試驗。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的初選工作已完成,艙外航天服正在進行飛行產品生產。
  • 長徵五號B靜待出徵 新飛船逐夢天宮
    來源:中國金融信息網4月初,一張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在組裝的照片再次引起熱議。距離上一次成功發射長徵五號遙三才不到半年時間,長徵五號火箭家族的又一成員——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即將開啟新的徵程,承載著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升空。
  • 長徵五號B火箭首飛成功!發布會回應兩次發射失敗,不料卻被「花式...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製而成,主要承擔著我國空間站艙段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於22噸,是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此次飛行任務驗證了火箭方案的正確性,考核了火箭的功能性能,為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奠定了重要基礎。
  • 「神舟五號」成功發射,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它的成功發射與返回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把人送入太空的國家(繼前蘇聯和美國),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裡程碑。在2003年10月15日09時00分00秒,負載著「神舟」五號的長徵2F火箭發射。9時10分,船箭分離,「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飛船以平均每90分鐘繞地球1圈的速度飛行。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和附加段組成,總長8860mm,總重7840kg。
  • 中國載人航天大事記-載人飛船 神舟 載人航天工程 交會對接 航天...
    據了解,「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後,中國還將發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從而建立中國第一個自己的空間站。  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以來,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獨立開展空間實驗、獨立進行出艙活動的國家。
  • 從「新」出發,解碼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那些新特點新功能
    130多天前,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飛天,「胖五」再度叩響太空之門。這一幕,又倍感新鮮。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接過「哥哥」長徵五號的「接力棒」,以探索太空的勇者姿態,扶搖直上九天。這一飛,標誌著中國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這一飛,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這是中國航天的一小步,也是建成未來空間站的一大步。
  • 優勢與挑戰並存 揭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現狀
    在經歷連續兩次發射任務失敗後,北京時間5月5日,中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首飛,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入太空,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同時也拉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2005年2月,中國決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2010年9月25日,中國批准《載人空間站工程實施方案》,正式啟動載人空間站工程。2020年5月5日,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發射,標誌著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