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飛船一身焦黑落地,第二宇宙速度名不虛傳!打響載人登月開頭炮

2020-05-08 巔峰高地

公元2020年5月8日下午13時49分,載人登月先導任務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順利著陸於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任務圓滿完成。一身焦黑的返回艙告訴我們,它的志向不是圍繞地球轉圈圈,而是朝著載人登月、載人登小行星、載人登火星等一系列星辰大海目標奮勇前進。

新飛船一身焦黑落地,第二宇宙速度名不虛傳!打響載人登月開頭炮

順利著陸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

搭載新飛船升空的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一舉刷新了兩大紀錄,首先這是亞洲第一枚運力超越20噸的大推力運載火箭,再就是搭乘新火箭入軌發射質量達21.6噸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為我國最大單體太空飛行器,此前這一紀錄保持者是2017年由長徵七號火箭發射入軌的天舟貨運飛船。

新飛船入軌的初始軌道是近地點約162公裡×遠地點約377公裡的90分鐘軌道,而新飛船目標軌道是遠地點8000公裡的大橢圓軌道,這是繼阿波羅17號載人登月任務之後人類載人級太空飛行器飛抵的最高軌道高度。NASA獵戶座載人飛船返回艙此前曾進行過再入測試,但其飛行高度也僅有5000多公裡。

新飛船一身焦黑落地,第二宇宙速度名不虛傳!打響載人登月開頭炮

新飛船7次軌道提升

新飛船之所以要爬升至更高軌道,目的是驗證倒錐形返回艙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約33馬赫)再入大氣層返回地球的能力,用於模擬月地轉移返回軌道的再入速度,新飛船只有掌握這一能力才能履行載人登月職能。

新飛船一身焦黑落地,第二宇宙速度名不虛傳!打響載人登月開頭炮

航天科技五院公布的載人登月效果圖

要從377公裡爬升至8000公裡需要飛船依靠自身動力進行軌道提升,新一代載人飛船重量是神舟載人飛船的將近3倍,僅新飛船返回艙就有約7噸重量,接近一整艘神舟飛船的重量。

新飛船一身焦黑落地,第二宇宙速度名不虛傳!打響載人登月開頭炮

新飛船返回艙重量接近一整艘神舟飛船

新飛船重量佔比最大的是服務艙,在執行載人登月任務時服務艙需提供月地轉移軌道飛行動力,因此需要攜帶大量燃料並加強動力推進系統。

服務艙配置有我國容積最大的2900L表面張力貯箱,同時配置有20臺姿態控制發動機,服務艙底部主動力系統由4臺2500N軌道控制發動機組成。

新飛船一身焦黑落地,第二宇宙速度名不虛傳!打響載人登月開頭炮

服務艙底部配置有4臺2500N軌控發動機

服務艙主動力系統在此次任務中主要擔負7次軌道提升變軌動力,5月8日12時21分,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向試驗船發出返回指令,整船制動後,服務艙與返回艙於13時33分成功分離,在這一過程中服務艙20臺姿態控制發動機為返回艙返回地球建立了初始航向。

新飛船一身焦黑落地,第二宇宙速度名不虛傳!打響載人登月開頭炮

新飛船返回艙與服務艙分離

值得一提的是新飛船返回艙配置有新一代無毒HAN基單組元發動機,目前主流火箭發動機有液氧煤油發動機、液氫液氧發動機、液氧甲烷發動機,它們都屬於無毒無汙染環境友好型發動機,傳統的偏二甲肼類發動機由於有劇毒、強致癌、強汙染、易燃易爆等非友好屬性,但是偏二甲肼類燃料屬於常溫推進劑,有易儲存優勢,是彈道飛彈以及在軌太空飛行器的主要動力燃料,例如SpaceX公司載人龍飛船的超級天龍座發動機依舊使用偏二甲肼類燃料。

新飛船一身焦黑落地,第二宇宙速度名不虛傳!打響載人登月開頭炮

新一代飛船返回艙應用無毒HAN推進技術

為了克服偏二甲肼類發動機的一系列劣勢,航天科技六院801所前置布局通過多年攻關努力在新一代HAN基單組元無毒發動機領域後來居上,於2018年進行了在軌驗證,使我國成為HAN基單組元燃料發動機領域的領先者

早在HAN基發動機進行在軌驗證之前801所就已於2016年6月開始著手進行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HAN基推進系統方案設計,而且直接進入正樣飛行產品研製,並於2018年年初交付了推進系統模塊產品。

新飛船一身焦黑落地,第二宇宙速度名不虛傳!打響載人登月開頭炮

新飛船著陸於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此次發射的主要任務就是驗證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能力,為載人登月任務實施奠定裝備性能基礎,但這並非我國首次進行第二宇宙速度再入任務。

五年多前嫦娥五號T1任務中我們就已經掌握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能力,當時這艘月球任務飛船以大橢圓軌道繞到月球背面,爾後T1飛船返回艙在服務艙助力下進入月地返回軌道。該型返回艙採用類似神舟飛船返回艙的鐘形布局,再入大氣層時使用跳躍式彈道,通過二次再入大氣減速,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太空打水漂」。

新飛船一身焦黑落地,第二宇宙速度名不虛傳!打響載人登月開頭炮

嫦娥五號T1返回艙

兩個月前筆者就預判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也會採用類似嫦娥五號T1返回艙的跳躍式彈道,事實證明我的這一預判準確無誤。


新飛船一身焦黑落地,第二宇宙速度名不虛傳!打響載人登月開頭炮

兩個月前預判新飛船採用跳躍式彈道返回

跳躍式彈道需要返回艙二次再入大氣層,第一次再入飛船下降至指定速度後,返回艙在強大的弓形激波作用下被反推至大氣層外,爾後二次再入,此時的速度與近地軌道再入返回速度已相差無幾。

新飛船一身焦黑落地,第二宇宙速度名不虛傳!打響載人登月開頭炮

官方公開的新飛船跳躍式彈道

新飛船返回艙採用倒錐形布局比嫦娥五號T1飛船的鐘形返回艙大幅增加了升阻比,機動能力更強,更有利於進行跳躍式彈道再入返回,也有助於提高返回艙落點精度。

不同於神舟飛船返回艙金屬結構與防熱材料一體成型工藝,新飛船採用可拆卸隔熱瓦設計,隔熱性能是神舟返回艙的3倍,返回地球後通過更換隔熱瓦即可實現重複使用,降低飛船長期運營成本。

新飛船一身焦黑落地,第二宇宙速度名不虛傳!打響載人登月開頭炮

可拆卸隔熱瓦

新飛船返回艙頂部是可展開式機構,裡面可以包裹空間交會對接機構,有隔熱結構保護也可以重複使用。以往神舟飛船對接機構安裝在軌道艙上,返回艙返回地球後對接機構無法重複使用。

新飛船一身焦黑落地,第二宇宙速度名不虛傳!打響載人登月開頭炮

返回艙頂部為可展開重複使用對接機構

經過二次再入的新飛船返回艙還不能高枕無憂,接下來它還將驗證群傘降落與氣囊緩衝著陸技術,神舟返回艙只有一枚1200平方米減速傘,而新飛船由於再入重量是神舟飛船的三倍,因此需要更大面積的減速傘,而減速傘難以無限放大,因此配置有三枚760平方米減速傘,也被稱為「群傘減速」。

新飛船一身焦黑落地,第二宇宙速度名不虛傳!打響載人登月開頭炮

群傘高空投放試驗

早在四年多前航天科技五院508所在北疆地區完成了我國首次特大群傘試驗,群傘在提供更小降落速度的同時也提高了安全性,即便有一枚減速傘沒有打開也不會構成致命後果。

群傘展開技術較為複雜,如何做到在高空氣流環境下的互不纏繞需要通過多輪試驗驗證技術方案。2016年12月7日首次用於航天領域的大型群傘系統開始加工,2018年應用於新飛船的減速傘正式通過強度考核,標誌著新飛船群傘裝置正式完成產品研製。

新飛船一身焦黑落地,第二宇宙速度名不虛傳!打響載人登月開頭炮

減速傘強度試驗

返回艙落地瞬間也需要緩衝著陸裝置,神舟返回艙大底在著陸前會被拋掉,爾後反推火箭點火實現緩衝著陸,較高的方案複雜度也帶來了安全隱患,歷次神舟返回艙著陸時有直立形態,也有傾倒形態。新飛船返回艙應用了緩衝氣囊裝置,在多數情況下能以直立形態著陸,屬於無損著陸技術,安全性更高

氣囊緩衝裝置由高強度複合材料製備而成,具備7噸級大載重緩衝著陸能力,觸地著陸瞬間為百毫秒級,需要氣囊在短時間內完成充氣放氣兩個環節操作,著陸的同時就需要氣囊同步放氣,否則返回艙也有被彈起跌落風險。

研製團隊經過大量攻關,研製出高靈敏度著陸敏感器和排氣口火工切割器,使著陸緩衝機構能夠精確按照艙體過載實時進行主動排氣控制,保證了系統工作的可靠性。

新飛船一身焦黑落地,第二宇宙速度名不虛傳!打響載人登月開頭炮

氣囊緩衝試驗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於2017年1月開始進行方案設計,至2019年12月完成研製,歷時3年時間,周期之短速度之快超越了所有國際同行。

反觀獵戶座載人飛船自2006年正式開始研製時至今日已有將近十四年時間,但還沒有實施過完整的飛船在軌飛行任務,只在2014年進行過單一返回艙再入試驗,為什麼我們可以這麼快?

新飛船一身焦黑落地,第二宇宙速度名不虛傳!打響載人登月開頭炮

早在四年前我們就已經發射新飛船縮比試驗船

首先要感恩祖國賦予我們的強大國力,讓航天人有條件進行前置部署,新一代載人飛船事實上至今還沒有立項,但我們不僅擁有看得見摸得著的飛船,而且已經完成了首次在軌飛行與再入驗證任務。

再就是因為我們有一群仰望星空胸懷遠大理想的航天人,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張柏楠兩年前曾說,如果我們等先立項再研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就會落後。因此必須提前投入。新一代載人飛船,我們力爭跟國際同步。

新飛船一身焦黑落地,第二宇宙速度名不虛傳!打響載人登月開頭炮

星辰大海的夢想我們絕不僅僅是說說

得益於超前部署,如今我們不僅實現了跟國際同步,更是領先於NASA的獵戶座飛船實現完整版深空飛船在軌飛行測試,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是當今世界唯一具備挑戰載人登月任務能力的新型深空飛船。

嫦娥探月工程是21世紀人類探月先鋒力量,如今新一代載人飛船又在載人登月領域率先打響了開頭炮。星辰大海的夢想我們從來不只是說說,而是身體力行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航天人默默無聞,得來的結果就是「悶聲發大財」。

相關焦點

  • 新飛船太空打水漂!返回艙一身焦黑落地,目標:實現載人登月任務
    自從「長徵5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入軌後,其能否順利返回地面便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近日據航天部門消息稱,經過67小時的在軌飛行,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在預定區域,從現場照片看,返回艙整體焦黑一片,這說明它的任務是要實現後續載人登月的偉大目標。
  • 攜嫦娥五號大勝之威,航天員何時登月?雙重防護載人登月艙亮相
    整個任務歷經發射入軌、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組合體兩兩分離、月面軟著陸、月面自動採樣、月面起飛、環月交會對接、環月等待、月地轉移、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總計11個重大任務階段,可謂是環環相接絲絲入扣。長徵5B遙一整流罩包絡新一代載人飛船進入軌道後在船載新型GNC分系統控制下實施了7次不依賴地面測控的自主變軌行動,將飛船軌道抬升至遠地點七千餘公裡的位置,並由此以近第二宇宙速度高速再入大氣層,目的是驗證高速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與近
  • 中國新一代載人航天飛船:2030年載人登月?還只有一個國家能做到
    據相關報導,這艘新一代飛船未來將會用來替代當年送英雄航天員楊利偉上太空的「神舟號」飛船,並且計劃於2030年執行中國首次載人登月任務!相比」神舟「飛船每次任務都要使用新建造的飛船,新一代載人飛船的成本更低,在相同的預算下能執行更多次太空往返任務。
  • 嫦娥五號為何「冒險」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NASA至今未成功
    第二宇宙速度每秒11.2公裡,是脫離地球軌道的速度,這是出發的速度,應該說科學家用這個速度返回,確實是冒了極大的風險。蘇聯也曾開發過此類技術,用於載人繞月任務Zond系列無人飛船,就曾想用我國嫦娥五號返回艙如今採用的技術,但因起跳高度太低跳躍高度又太高,安全性不能保障,隨著登月競賽落幕該系列飛船也被塵封在歷史的檔案中沒有了下文。
  • 新飛船落地時外表焦黑,真沒問題嗎?都發生了啥?聽聽專家怎麼說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首次發射在軌運行試驗工作已經完美落幕,5月8日下午新飛船試驗艙準確著陸東風著陸場,但是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該飛船當時的外表「不怎麼好看」,其外層一片黑乎乎的焦黑色,還有好幾塊地方外層好像脫落了一樣,如下圖,這是受到了什麼損傷了嗎?怎麼落地後是這個樣子呢?和未發射前展示的飛船外表完全不一樣啊!
  • 阿波羅飛船半世紀前載人登月,嫦娥五號後來居上靠的是什麼?
    探測器順利入軌後航天科技五院終於公開了珍藏已久的嫦娥五號完全體照片,看著這張高清照片熟悉航天的人們不由得聯想起半個世紀前連續六次載人登月的阿波羅飛船。 月地軌道再入返回是月球採樣返回以及載人登月任務的最後一道關卡,6年前我們專門發射了探月三期工程先導星嫦娥5號T1試驗器,驗證了第二宇宙速度再入技術,該探測器返回艙從月球返回後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
  • 媒體:中國首次公開登月飛船方案 可載6人
    論文中列出的國外載人宇航任務示意圖原標題:中國公開登月飛船方案今日,國內著名的航空航天技術論壇《航空航天港》微博發文簡介了國內前期方案論證的新一代載人飛船這篇博文內容來源於《航空學報》的一篇公開論文《新一代多用途載人飛船概念研究》,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寫作。可以視為中國首次公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概況信息。 據文章透露,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將有兩種型號,分別適應不同的任務需求,其中全重20噸的飛船可支持登月任務,14噸的飛船則可支持近地軌道、小行星和火星任務,此外也可兼顧近地空間站運輸需求。
  • 新一輪登月潮,誰將會是第二個載人登陸月球的國家,中國、俄羅斯...
    眾所周知,目前為止只有美國在50年前成功登陸了月球,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實現了載人登月的國家。進入21世紀後,新一輪登月潮又出現了,不但美俄等傳統航天強國有載人登月計劃,我國也不例外,那麼問題來了,我國能成為第二個登陸月球的國家嗎?
  • 月球沒有發射基地,登月飛船是如何返回地球的?看完你就明白了
    我們都知道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大約為大約為7.9 千米/秒,達到這個速度就可以圍繞著地球做勻速運動,大部分的衛星都是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後圍繞地球開始工作,而第二宇宙速度就是阿波羅11號離開地球時需要達到的速度,大約為11.2km/秒。
  • 新飛船核心材料領跑全球,兩大工程將會師月球
    因為中國航天人習慣了只做不說,如此量級的飛船很明顯不是為了近地軌道任務,根據此前公開渠道信息顯示,新一代載人飛船分為14噸與20噸兩種量級,前者服務近地軌道任務,後者服務深空軌道任務,例如載人登月、載人登小行星、載人登火星等。
  • 日本計劃在2030年實現載人登月 要做第二個登陸月球的國家
    據日本媒體8月17日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正在構想實現日本首次載人登月計劃。日本希望參與美國2020年建設月球基地的計劃,日本將與歐洲合作,目標是在2030年實現登陸月球。如果這一計劃得以實現,那麼日本將成為繼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之後時隔60年第二個登陸月球的國家。美國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日本在大型火箭和向國際空間站(ISS)運送物資的無人運輸機方面都擁有很高的技術水平,但是在太空人的運送上還是一直依靠著美國和俄羅斯。如果日本此次可以實現載人登月計劃,那麼日本在宇宙的存在感將出現質的飛躍。
  • 登月大戰已經打響!嫦娥5號霸氣來襲,美俄很羨慕!
    美蘇之間的太空戰場是在「冷戰」時期就已經打響,雖然蘇聯率先飛入太空,但是在太空戰場中蘇聯卻敗給了美國,美國的後繼崛起不得不讓人信服,但是他們的「阿波羅11號」登月也被認為是一個世紀騙局。現如今登月大戰已經打響!嫦娥5號霸氣來襲,美俄很是羨慕!
  • 載人登月發動機告捷!長程點火試車圓滿成功,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
    國產新一代載人飛船與此同時,明年長徵5號B型運載火箭首飛的主載荷就是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該飛船分為14噸與20噸兩種構型,前者主要用於空間站天地往返的近地軌道載人任務,後者就是直接瞄準載人登月任務,目前該型飛船即將完成總裝工作
  • 中國載人登月開啟倒計時,兩個登月計劃誰更優?
    而以當前全球的科技水準,如果一個國家能實現載人登月,毫無疑問是該國掌握人類最高科技的直觀體現。  1969年7月16日,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阿姆斯特朗等三名太空人發射升空,五天之後的7月21日,飛船在月球表面著陸,這是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  當時電視尚未普及,但全球依然有超過10億人觀看了直播。
  • 央視揭秘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相繼發射成功,縈繞中華民族百年的「飛天夢」,取得歷史性突破。眼下,科研人員正在執行著一項全球矚目的全新任務——打造中國空間站。
  • 新一代載人飛船對比起神舟號系列載人飛船,具有哪些優勢呢?
    5月5日18時,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上太空,在軌飛行了2天19小時,通過7次自主軌控將軌道抬升至遠地點為8000公裡左右的大橢圓軌道,制動後以超過每秒9公裡的再入速度返回,通過一系列的試驗,最後於5月8日13時,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
  • 新一代載人飛船對比起神舟號系列載人飛船,具有哪些優勢呢?
    5月5日18時,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上太空,在軌飛行了2天19小時,通過7次自主軌控將軌道抬升至遠地點為8000公裡左右的大橢圓軌道,制動後以超過每秒9公裡的再入速度返回,通過一系列的試驗,最後於5月8日13時,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
  • 新一代載人飛船將用來登月,哪款火箭送它上去呢?並非長五和長九
    5月8日下午,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順利降落東風著陸場,代表著該型飛船首次試驗圓滿落幕,而這一款飛船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為了登陸月球,隨著後續的試驗,該型飛船的功能和安全保障將趨向於完善,並將擔負起我國的載人登月任務從航天員登陸月球並在地月之間往來的重任,看來我國的載人登月飛船已經有著落了,那麼載人登月火箭要用哪一款呢?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月球沒有火箭,飛船是怎麼離開月球返回地球的
    早在50多年前,我們人類就展開了載人登月計劃,前後一共有6艘阿波羅載人飛船實現登月,將6批次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還成功將太空人帶回地球。時至今日,還是很多人認為當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是「騙局」,在網絡上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很多相關的質疑之聲。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飛成功 國外還有哪些飛船在研製
    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穩穩降落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新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再過兩周,美國SpaceX公司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也要嘗試第一次載人飛行。2020註定成為載人航天史上重要的一年。那麼,現在有多少類型的飛船正在推進研製?它們各自又有哪些特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