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飛成功 國外還有哪些飛船在研製

2020-12-04 中國航天報

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穩穩降落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新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再過兩周,美國SpaceX公司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也要嘗試第一次載人飛行。2020註定成為載人航天史上重要的一年。那麼,現在有多少類型的飛船正在推進研製?它們各自又有哪些特點呢?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示意圖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汪江波 攝

掀起新一輪研製熱潮

我們先來談談這一輪載人飛船研製熱潮的時代背景。

這一輪研製熱潮的先行者是美國。當美國政府和美國航宇局把載人探索活動的重點從近地軌道轉向深空後,就催生了3種載人飛船。

首先就是美國宇航局用來執行深空探索、登月乃至火星任務的獵戶座飛船。而近地軌道載人飛行的任務他們則打算交給私營企業,由此誕生了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和波音公司的星際線飛船。這樣一來,美國目前就有3種正在研製的新飛船了。

美國宇航局研製的獵戶座載人飛船

美國SpaceX公司研製的載人龍飛船

美國波音公司研製的星際線飛船

對於俄羅斯來說,雖然聯盟號飛船的性能可靠,技術成熟,但它畢竟是上世紀70年代的技術底子,只能搭乘3名航天員,所以俄羅斯很早就想研製一種新飛船將其替換掉。

早在2000年前後,俄羅斯就與歐空局推出了一種叫「快船」的新型升力體飛船方案。但當時因該方案的難度太大,再加上歐空局的退出,致使該項目不了了之。取而代之的是2013年啟動的新一代飛船「鷹」。「鷹」雖然比「獵戶座」小一點,但任務基本一樣,都是瞄準登月飛行而設計的。按照俄羅斯官方公布的計劃,「鷹」將在2023年進行第一次無人飛行,2025年進行第一次載人飛行,2026年進行月球軌道飛行。但由於國家財力有限,「鷹」的研製進度並不樂觀。

俄羅斯研製的鷹載人飛船

綜上所述,在美國載人重返月球、國際空間站商業化的驅動下,美國和俄羅斯的載人飛船研製迎來了新的高潮。

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則主要是為自主空間站計劃服務。按照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飛船系統副總設計師馬曉兵的介紹:新一代載人飛船能適應載人和載貨等多種任務,滿足中國近地空間站運營任務,是高安全、可重複使用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飛船採用了新型防熱材料、雙層返回艙結構、群傘減速、氣囊緩衝回收系統、無毒發動機、大型表面張力儲箱等一系列新技術。

或許有航天愛好者會發現,上文似乎還漏掉了一種重要的飛船——SpaceX公司正在研製的「星船」。

用不鏽鋼做外殼的「星船」洋溢著科幻的色彩,這讓馬斯克的粉絲們興奮不已。馬斯克還曾為這種飛船設想了豐富的應用場景:它可以在地球軌道上飛行,可以往返月球,還可以在地球的任意兩點之間飛行。不過「星船」自從製造出第一艘原型機到現在,從來沒有順利過。

各國新飛船任務迥異

上述這些各具特色的新飛船各自有著不同的任務目標。

根據美國宇航局發布的各種文獻顯示,獵戶座飛船的用途絕不僅僅是飛到國際空間站或月球,它所承擔的任務可以分成3個方面來解讀。

首先獵戶座飛船可以作為近地軌道天地往返飛行器。

美國宇航局檢驗獵戶座飛船降落傘的安全性,為未來載人任務做準備。

其次,該飛船能成為地月空間的載人渡船。這裡所說的地月空間不僅指月球本身,還包括了從近地軌道一直到月球軌道的廣大區域。在這個廣大的區域中有一個叫第二拉格朗日點的重要位置。在那兒,地球、月球和太陽的引力形成了微妙的平衡,太空飛行器若部署在那裡,就會繞著一個環形軌道,也就是所謂的光暈軌道飛行。

按照美國宇航局的設想,要在那裡設置一個地月軌道空間站,如果要從地球前往月球,航天員可以乘坐獵戶座飛船先抵達地月軌道空間站,然後再在這裡換乘前往月球的登月飛船;而要從月球返回時,乘坐飛船先抵達地月軌道空間站,然後再換乘獵戶座返回地球。

另外,獵戶座飛船還要承擔從地球前往火星的人員運輸任務。雖然美國宇航局還沒有最後確定火星飛船的總體結構,但是它顯然不可能從地面整體直接發射,而會採取和國際空間站同樣的一段一段地發射入軌組合的方式,再前往火星。當這艘巨大的火星飛船組合完畢,航天員就將乘坐獵戶座飛船上天,和它對接在一起,然後前往火星。

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和波音公司的星際線飛船其任務就相對簡單了,只是完成從地面到近地軌道載人空間站的天地往返運輸工作。馬斯克一度打算把載人龍飛船擴展成登月飛船甚至火星飛船,還考慮過把載人龍飛船設計成能夠在火星上長期居住的居住艙,但是後來都不了了之。顯然,飛船是飛船,房子是房子,這兩種東西不能混為一談。

俄羅斯的新一代載人飛船首先是替代老型號飛船完成近地軌道的人員往返任務,其次也要完成從地球到月球的人員運輸工作。當然,俄羅斯的新一代飛船不會考慮直接降落在月球表面,其中的原因和獵戶座飛船應該也是一樣的。

飛船研製受疫情影響

就在上述幾種新飛船的研製進入關鍵節點時,新冠肺炎疫情讓全世界都放緩了腳步。

美國從美國宇航局到航天私企都採取措施,儘量避免人員聚集。雖然重點科研活動還在推進,但整個載人航天活動進度受到衝擊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按照計劃,獵戶座飛船要在2021年進行第一次不載人的月球繞飛,那麼2020年的工作將極為緊張。然而目前,美國宇航局的大部分機構都已經進入了居家辦公的狀態,效率嚴重降低。

而對於載人龍飛船來說,有消息稱,只有加利福尼亞州的疫情不發生惡化,載人龍飛船才有機會在今年完成首次載人飛行。

「星際線」所面臨的問題就更複雜了。該飛船2019年12月進行的一次試驗飛行失敗,隨著事故調查的深入,發現飛船存在大量的軟體錯誤。

俄羅斯的鷹飛船,其任務計劃表相對寬鬆,它最大的問題並不是疫情,而是火箭。

按照計劃,「鷹」可以用「羅斯M」「安加拉A5」「聯盟5」3種火箭發射。但「羅斯M」已經下馬,「安加拉A5」第一次亞軌道飛行已經過去了6年多,一直沒有再發射過。

豎立在發射臺上的俄羅斯安加拉A5運載火箭

據悉,俄羅斯在2020年為「安加拉A5」安排了5次飛行任務,具體實現情況還有待觀察。而「聯盟5」的發展非常低調,俄羅斯政府對它的支持力度也很有限。所以,「鷹」最終選用哪型火箭完成任務還不得而知。

由於我國在疫情防控方面的舉措有力,新一代飛船的生產試驗受到的影響比較小。5月8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如期完成了首次飛行任務,實現了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將新一代載人飛船發射升空。 宿東 攝

總體來說,今年是全球載人航天的關鍵一年。如果航天科研工作者們能頂住疫情和技術挑戰,把這一年的工作按計劃完成,那麼本世紀20年代,我們將迎來載人飛行活動的一個新高潮。

文/常飛

編輯/ 唐明軍

審核/ 楊建 楊蕾

監製/ 索阿娣

相關焦點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圓滿成功,再來盤點一下國外載人飛船的情況
    就在昨天(2020年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載荷組合體被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
  • 美國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和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相比哪個更強
    b型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返回,5月30日已開艙檢測,說明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已經進入了實體發射試驗和檢測階段,如今美國的龍飛船首次載人發射成功,那麼它和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相比,兩者哪一款更強更先進呢?↑上圖中左側為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右側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載人龍飛船我們先說龍飛船(Dragon),其又譯「天龍號」飛船,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牽頭研發,是世界上第一艘由私人公司研發的航天飛船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研製畫面首度公開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發現目標併到達著陸現場開展處置,經現場確認,艙體結構完好。
  • 新一代載人飛船對比起神舟號系列載人飛船,具有哪些優勢呢?
    說起載人飛船,我們很容易想到神舟號系列飛船,可以說神舟號系列飛船,是徹底改變我國航天在世界航天中的地位,一舉成為世界第三個能夠獨立自主發射載人航天的國家,而神舟號系列飛船也先後執行了6次載人飛天並取得圓滿的成功。  而近日,我國迎來了新一代的載人飛船,將為我國的載人航天再添輝煌。
  • 新一代載人飛船對比起神舟號系列載人飛船,具有哪些優勢呢?
    說起載人飛船,我們很容易想到神舟號系列飛船,可以說神舟號系列飛船,是徹底改變我國航天在世界航天中的地位,一舉成為世界第三個能夠獨立自主發射載人航天的國家,而神舟號系列飛船也先後執行了6次載人飛天並取得圓滿的成功。
  • 「太空巴士」的競逐,航天大國爭相研製新一代載人飛船
    5月5日,隨著一聲巨響,搭載著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騰空而起。約488秒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驚豔亮相引發了航天界的高度關注。隨著載人登月、載人深空探測熱潮的再度興起,各航天大國或航天強國均認識到現有的載人飛船已經無法滿足要求,需儘快研製新一代載人飛船,因此,中美俄等國均在大力研製新一代多用途載人飛船,並取得了相當進展,一些型號初步具備應用飛行能力。若此次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整個任務順利完成,意味著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研製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 超越龍飛船,勝過聯盟號飛船,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為何最先進?
    趣味探索訊 在2020年裡,載人飛船一下子成為全世界「熱點」,因為我國近日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並在67個小時後成功返回地面,美國SpaceX載人龍飛船在今年通過NASA最嚴格測試,準備在5月27日將美國兩名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如今,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僅有三個,中國、美國、俄羅斯,中國有新一代載人飛船,美國有SpaceX載人龍飛船,俄羅斯有聯盟號飛船。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汪江波攝(新華社發)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試驗船於5月5日18時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軌飛行2天19小時,完成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美國龍飛船,俄羅斯聯盟飛船,誰更為先進?
    趣味探索訊 在2020年裡,載人飛船一下子成為全世界「熱點」,因為我國近日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並在67個小時後成功返回地面,美國SpaceX載人龍飛船在今年通過NASA最嚴格測試,準備在5月27日將美國兩名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如今,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僅有三個,中國、美國、俄羅斯,中國有新一代載人飛船,美國有SpaceX載人龍飛船,俄羅斯有聯盟號飛船。
  • 成功返回!新一代飛船開啟載人航天新篇章,向世界一流前行
    5月8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抓總研製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成功降落在酒泉東風回收著陸場預定區域,這標誌著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圓滿成功,也意味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開啟了新的篇章。新一代載人飛船在軌飛行模擬圖完美驗證七大關鍵技術新一代載人飛船是面向我國近地空間站運營、載人月球探測等任務需求而論證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具備高安全、高可靠、適應多任務和模塊化設計特點,採用「返回艙+服務艙」的兩艙新構型。
  • 剛剛,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美麗的降落傘碩大的氣囊返回艙離地面越來越近5月8日13時49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安全回歸,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前期試驗照片:收傘試驗船於5月5日18時,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軌飛行2天19小時,完成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返回
    新華社酒泉5月8日電(李國利、鄧孟)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8日13時49分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13時33分,服務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發現目標併到達著陸現場開展處置,經現場確認,艙體結構完好。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成功,將開啟新的太空探索之旅
    稿源: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2020年5月5日18時00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以下簡稱五院)自行研製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邁出了探索浩瀚宇宙新的一步。
  • 將來用於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火箭會是哪一款?原來並非長五B
    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搭載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成功進入預定軌道。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雙喜臨門,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整裝待發,火星探測器完成無線聯試
    最近,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蔓延,極大衝擊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節奏,我國航天正排除困難,保證2020年的發射計劃按部就班地進行。2020年,我國航天有三大任務,分別是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火星一號探測器和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它們都將由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而就在近日,接連傳來了兩個好消息,可謂是雙喜臨門。
  • 成功著陸!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凱旋歸來,技術領先收穫多多
    據央視等媒體報導: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成功著陸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新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2020年5月5日,我國長徵五號B型火箭發射上天並取得圓滿成功,其載荷主要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一個柔性空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兩者進入一定軌道後,負責於5月6日下午返回地球,但是返回過程中「出現異常」,說明該裝置和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 就在剛剛,我國長徵5號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發射成功!
    就在剛剛(5月5日下午6點),我國搭載新型無人飛船的長徵5號B火箭發射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順利送入軌道!這次發射搭載的負荷,就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試驗艙,即將用於後續的空間站運送航天員。新一代載人飛船相對以前的老式神舟飛船,有了很大的改觀,不僅採用了國際先進的兩艙式結構,而且還可以重複使用,最大可搭載6個人或者物資。在研究的新一代飛船有兩個型號,分別是14噸和20噸,其中20噸型號的,可以支持未來登月任務。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測試全面展開,可重複使用,用於空間站
    今年我國將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目前,飛船的測試工作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全面展開。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飛船研製團隊全面落實疫情防控的各項要求,確保飛船研製計劃有序推進。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為我國空間站及後續載人航天任務研製。
  • 中美俄新一代載人飛船為什麼唯獨我國有保守的整流罩存在?
    現階段中美俄相繼公布了自家最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計劃,中美兩國更是率先開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發射試驗活動。但是從各家公布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設計方案來看,只有美國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和波音的CST100載人飛船直接拋棄了傳統的整流罩設計,飛船本體直接對接在火箭頂端發射。
  • 長五b型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上天,它將帶來多種驚喜
    2020年必將是我國航天和宇宙探索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因為有多項重要的航天任務首次發射,2020年5月5日下午6點,我國首次出徵的長徵五號b型火箭攜帶著新一代航天飛船順利升空,這是我國新一代航天飛船的首次升空,也是一次實驗性任務,它的發射也代表著我國新一代空間站建設計劃拉開帷幕,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