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中國首次公開登月飛船方案 可載6人

2021-01-20 騰訊網

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外形示意圖

論文中列出的國外載人宇航任務示意圖

原標題:中國公開登月飛船方案

今日,國內著名的航空航天技術論壇《航空航天港》微博發文簡介了國內前期方案論證的新一代載人飛船。這篇博文內容來源於《航空學報》的一篇公開論文《新一代多用途載人飛船概念研究》,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寫作。可以視為中國首次公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概況信息。

據文章透露,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將有兩種型號,分別適應不同的任務需求,其中全重20噸的飛船可支持登月任務,14噸的飛船則可支持近地軌道、小行星和火星任務,此外也可兼顧近地空間站運輸需求。該飛船具備一系列先進特性,如部分可重複使用、黑障通信、自備動力逃逸技術。此外,該飛船的回收方式將從目前神舟飛船的陸上回收為主改為海上回收為主,可實現第二宇宙速度下再入大氣層。這些特性意味著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技術水平不亞於美國「獵戶座」或「龍」飛船,將成為中國未來太空人的主要「座駕」。

據上述論文描述,目前我國只有長徵2F一種載人火箭,經適應性改造後長徵5和長徵7火箭也可用於發射載人飛船。由於新一代載人飛船技術指標高於「神舟」飛船,整船重量也將顯著增加,長徵2F火箭已不能滿足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發射要求。初步分析,經適應性改造後長徵5和長徵7火箭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進入近地軌道的能力分別為14噸和20噸。

對應於兩種運載火箭(長徵5號和長徵7號)的新一代載人飛船重量分別為14噸和20噸,飛船採用模塊化設計,兩飛船返回艙完全相同,推進艙攜帶不同重量的推進劑以適應不同任務需求。飛船的主要技術特點為:

1)成員人數:2-6人;

2)再入速度:適應第二宇宙速度再入;

3)自主飛行:大於等於21天;

4)停靠時間:大於等於2年;

5)速度增量:14噸飛船800米/秒,20噸飛船1700米/秒;

6)任務支持:14噸飛船支持近地軌道、小行星與火星任務,20噸飛船支持登月任務;

7)構型:兩艙構型;

8)氣動外形:返回艙採用鈍頭體外形;

9)逃逸方式:自備動力逃逸或逃逸塔逃逸;

10)再入熱防護材料:低燒蝕輕質防熱材料;

11)返回艙主體結構:整體壁板結構;

12)回收:群傘+氣囊,具備海上和陸地著陸能力;

13)發電:光伏發電系統;

14)GNC:高精度導航敏感器,噴氣控制;

15)測控通信:具備黑障通信能力;

16)可重複使用:主要通過著陸減損設計來保證可重複使用設備在著陸過程中受到儘可能小的衝擊。

相關焦點

  • 中國新一代飛船2020年出徵,一次載7人看齊太空梭,可用於登月
    不過,在此之前,2020年上半年,我們還將使用長徵五號乙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試驗船。日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微博就公布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情況,稱「太過先進,無法展示」。不過,神舟飛船畢竟是基於蘇聯60年代聯盟系列飛船設計的太空飛行器,其各方面性能雖然堪用,但顯然已無法滿足2020年代以後我國蓬勃發展的航天事業的新需求,於是研發新一代載人飛船,就成為當下我國航天人的頭號大事之一。
  • 中國新飛船有多牛?一次帶七人上天,或可用於未來登月
    圖為神舟五號的返回艙據中國航天科技介紹,新一代載人飛船採用返回艙和服務艙相結合的結構,大量運用新技術,使用模塊化思維設計,不但能適應太空運輸,還可承擔載人登月任務。自神舟五號首次搭載航天員登上太空後,中國總共發射了六次載人飛船,甚至還成功將太空人送入空間站。但是這幾次的中國載人飛船都採用相同技術,最多可以承載三人上天。
  • 中國正開展載人登月方案深化認證 計劃研發新一代載人火箭
    中新社福州9月18日電 (郭超凱)在18日召開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周雁飛表示,目前中國正持續開展載人登月方案深化論證,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能夠將載人飛船、月面著陸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周雁飛介紹道,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規模大,可考慮在文昌發射場發射。
  • 胖五B型即將首飛,送可載7人的新式飛船上天,知道這飛船多牛嗎
    近日有媒體報導,長徵五號,相對於神舟號飛船來說,新一代載人飛船體積更大,容量更多,技術更安先進,更經濟也更安全,它採用了模塊化建造方式,製造速度更快,成本更低,而且還可以重複使用,內部空間很大,最多可以搭載7名航天員,兼具貨運能力,形狀為倒錐形大直徑返回艙加服務艙的兩艙結構,降落時採用「群傘+氣囊」著陸方式,可以確保飛船本身不會在降落過程中出現損傷情況。
  • 阿波羅飛船半世紀前載人登月,嫦娥五號後來居上靠的是什麼?
    在遙五任務火箭轉運階段航天人打出「超越夢想飛,誓奪四連勝」標語,如今他們終於圓夢,長徵五號遙三、長徵五號B遙一、長徵五號遙四、長徵五號遙五4次發射完勝戰績扎紮實實地提升了中國航天進入太空的新能力。
  • 全球僅美國一家看懂了,中國載貨艙即使返回失敗,卻首次趕超美俄
    ,中國航天可謂捷報連連,不僅長徵5B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而且載人飛船也很完美地完成了任務,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新型柔性充氣式返回載貨艙的試驗中出現了一點小的問題,不過載貨艙返回雖然失敗了,但卻是在該技術上首次趕超美俄的例子,也正是中國載貨艙即使返回失敗後,美國人為何卻十分擔心的主要原因,可以說,對於這次不算完美的技術驗證及其意義,全球僅美國一家看懂了。
  • 美國上世紀實現了6次登月,本世紀為何不再登月?中國何時能登月
    1969年7月21日,美國的「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三名太空人成功登上月球。不僅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而且還完成人類首次進入太空的成就。蘇聯所取得的這些成就讓美國很不甘心。所以就在前蘇聯的太空人加加林,成功飛入太空不到四個星期後,美國航天員阿蘭·謝潑德中校,乘「水星」號飛船進行了亞軌道飛行。當然這是美國再向蘇聯證明他們已經具備了擺脫空間困境的能力。
  • 中國載人登月開啟倒計時,兩個登月計劃誰更優?
    1969年7月16日,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阿姆斯特朗等三名太空人發射升空,五天之後的7月21日,飛船在月球表面著陸,這是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  當時電視尚未普及,但全球依然有超過10億人觀看了直播。
  • 美國上世紀實現了6次登月成功,中國什麼時候可以登月?
    1969年7月21日,美國的「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三名太空人成功登上月球。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那一刻,說出了一句被後人奉為經典的話:「這只是我一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整個人類的一大步。」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在冷戰時期,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太空競賽。從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前蘇聯在太空競賽中屢次獲得多個第一。
  • 中國載人登月調整,921火箭成主力,可能趕在美國之前實現目標
    今年航天大會調整了中國的載人登月計劃據媒體報導,在今年的航天大會上,公開了有關中國載人登月的最新設想報告,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俗稱921火箭的新一代運載火箭直接扛起了中國載人登月的大旗,而原先被寄予眾望的長徵九號已經消失在最新版的方案中了。
  • 嫦娥攬月|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此次嫦娥五號探測任務實現了多個首次,其中多個首次還為載人登月技術發展積累了相關工程經驗和技術基礎,比如首次上升器月面起飛、上升器與軌返組合體月球軌道首次對接。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管劉然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次對接,包括之前的著陸起飛,後續的降落返回,都是基本勾勒載人登月的主要環節,也是為後續的深空探測和載人登月奠定了技術基礎。
  • 中國載人登月計劃調整,921火箭成主力,可能趕在美國前實現目標
    今年航天大會調整了中國的載人登月計劃 據媒體報導,在今年的航天大會上,公開了有關中國載人登月的最新設想報告,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俗稱921火箭的新一代運載火箭直接扛起了中國載人登月的大旗,而原先被寄予眾望的長徵九號已經消失在最新版的方案中了。
  • NASA公布8400多張登月照片 回應「登月造假」
    如今這8400多張高清照片,也可向這些陰謀論愛好者示威一下:你要還說我是造假,那我也造得很敬業!阿波羅4號到阿波羅6號都是無人測試飛行(正式地講沒有阿波羅2號和阿波羅3號)。經過這幾次不載人的地球軌道飛行之後,1968年10月11日阿波羅7號終於載著3名太空人繞地球飛行了163圈。「阿波羅」11號飛船於1969年7月20-21日首次實現人登上月球的理想。此後,美國又相繼6次發射「阿波羅」號飛船,其中5次成功。總共有12名航天員登上月球。
  • 新飛船一身焦黑落地,第二宇宙速度名不虛傳!打響載人登月開頭炮
    早在HAN基發動機進行在軌驗證之前801所就已於2016年6月開始著手進行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HAN基推進系統方案設計,而且直接進入正樣飛行產品研製,並於2018年年初交付了推進系統模塊產品。新飛船著陸於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此次發射的主要任務就是驗證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能力,為載人登月任務實施奠定裝備性能基礎,但這並非我國首次進行第二宇宙速度再入任務。
  • 中國新一代載人航天飛船:2030年載人登月?還只有一個國家能做到
    據相關報導,這艘新一代飛船未來將會用來替代當年送英雄航天員楊利偉上太空的「神舟號」飛船,並且計劃於2030年執行中國首次載人登月任務!空間更大,能坐6-7人新一代載人飛船相比」神舟「飛船內部空間更大,可同時容納6-7名航天員或3名航天員加上500kg貨物。
  • 阿波羅登月被徹底顛覆,航天科技五院公開設計圖紙!刷新認知水平
    服務載人登月工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再有一個多月就要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5號B遙一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一艘由返回艙與推進艙組成的兩艙結構飛船,發射質量21.6噸,相當於阿波羅載人登月飛船的指令艙與服務艙規模,但技術指標比後者更加先進,可以最多搭載6名航天員,阿波羅飛船則是3名。
  • 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周雁飛:正展開載人登月方案深化認證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謝瑞強隨著「嫦娥」探月工程不斷取得成功,我國何時進行載人登月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熱點話題。9月18日,以「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拉開帷幕。在開幕式結束後舉行的主論壇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周雁飛做了題為《載人月球探測方案及發展分析》的特邀報告。
  • 阿波羅登月計劃:美國人6次登月實錄,請別再質疑美國登月
    鑑於阿波羅1號的出師不利,阿波羅原有的計劃無疑被打亂了,因此,美國將後續的飛船改成無人飛船,以檢驗其安全性能和技術性能,並沒有升空。所以正式地講沒有阿波羅2號和阿波羅3號。到阿波羅4號到阿波羅6號都是無人測試飛行。
  • 2個月內試飛,可載100人長期星際旅行,還發布火星城市構想
    一系列產品和構想今日登場:史上最強星際火箭、可載百人長期星際旅行的宇宙飛船、火星殖民城市……兩個月內進行試飛,6個月後進入軌道。總之,馬斯克的一小步,可能也會是人類太空夢想的一大步。史上最強星際火箭:超越登月的「土星5號」伴隨著熱烈的掌聲與驚呼中,馬斯克首次揭開Starship火箭的神秘面紗。
  • 馬斯克發布最強宇宙飛船:可載百人長期星際旅行 2024年去火星
    矽谷鋼鐵俠,敢想更敢上——這不,火星移民計劃現在更加具體可實現。 一系列產品和構想今日登場:史上最強星際火箭、可載百人長期星際旅行的宇宙飛船、火星殖民城市……兩個月內進行試飛,6個月後進入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