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
眾所周知,中國在2019年成功發射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航天事業取得了重大進步。故此,2020年中國航天將繼續奮進,據悉,2020年上半年中國將使用長徵五號發射載人飛船進行試驗,並且將在七月發射火星探測器,十月發射月球探測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新一代載人飛船了。
圖為神舟五號的返回艙
據中國航天科技介紹,新一代載人飛船採用返回艙和服務艙相結合的結構,大量運用新技術,使用模塊化思維設計,不但能適應太空運輸,還可承擔載人登月任務。自神舟五號首次搭載航天員登上太空後,中國總共發射了六次載人飛船,甚至還成功將太空人送入空間站。但是這幾次的中國載人飛船都採用相同技術,最多可以承載三人上天。隨著中國載人航天需求的增加,這種體積較小,設計較老的載人飛船已經無法滿足需求。故此,新一代載人飛船就提上了日程。
圖為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
在航天中,運載火箭的承載能力是非常苛刻的,這也就導致想要進一步發展深空探索,就必須擁有大火箭。去年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發射成功,將中國航天帶入了新紀元。據資料顯示,長徵五號的LEO運載能力達到25噸,GTO運載能力達到14噸,已經可以承載大宗貨物或者多人登上太空。此時,中國航天更大的載人飛船就可以被派上用場了。而且,相比老一代的載人飛船,新一代載人飛船從內到外都進行了重新設計。
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設計容量更大
首先就是返回艙的設計,雖然返回艙的高度比老款縮短了一米多,但是它的直徑提升到了4.5米,形狀也由原來的碗狀變成了梯形圓柱體。這也就意味著,它的空間內利用率變得更高,可以一次搭載6-7名太空人上天,並且還可攜帶其它物資。除此之外,它和返回艙之間的連接也變得更加科學。前面提到了模塊化設計,如果將服務艙換成登月艙,實現載人登月也就不遠了。
人類總有一天會探索火星
除此之外,新一代的載人飛船的壽命也大幅度提升了,此前的載人飛船壽命只有180天,雖然並不短,但是執行深空探索任務的時候難免有些不足,所以出於對未來發展的考慮,新一代載人飛船的壽命大幅度提升到了3年。據悉,人類飛往火星的預估時間大概在6個月左右,如果攜帶足夠的物資,新一代飛船可以在火星執行長達一年半的任務並且返航。
圖為中國載人空間站概念圖
除了載人之外,新一代載人飛船還可以承擔載貨任務,如果出現緊急情況,可以臨時改裝將它變成貨運飛船,為軌道上的空間站提供補給。目前,該飛船已經整裝待發,準備於今年進行試驗發射,而中國航天也將進入新的時代。
作者: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