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一代飛船2020年出徵,一次載7人看齊太空梭,可用於登月

2020-12-04 騰訊網

2020年是我國航天事業的黃金之年,除了在7月份將使用長徵五號發射火星探測器之外,10月底還將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不過,在此之前,2020年上半年,我們還將使用長徵五號乙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試驗船。日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微博就公布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情況,稱「太過先進,無法展示」。

新一代載人飛船太過先進無法展示

不過,我這裡還是可以展示的

從1999年11月20日到今天,我國已經發射了12艘宇宙飛船,其中神舟無人飛船5艘、神舟載人飛船6艘、基於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構造上研製的天舟貨運飛船1艘,可以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過,神舟飛船畢竟是基於蘇聯60年代聯盟系列飛船設計的太空飛行器,其各方面性能雖然堪用,但顯然已無法滿足2020年代以後我國蓬勃發展的航天事業的新需求,於是研發新一代載人飛船,就成為當下我國航天人的頭號大事之一。

不知不覺中,我國已成功發射12艘飛船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性能相比神舟系列已經有了巨大的飛躍,它採用倒錐形大直徑返回艙和圓柱形服務艙的兩艙式設計,達到國際第一梯隊的水平。而神舟飛船則是鐘形返回艙、圓柱形軌道艙和附加段的三艙式設計。從數據上看,雖然神舟飛船是目前世界現役可利用空間最大的載人飛船,長度8.65米,但是直徑只有2.8米,重量7.8噸,返回艙內部容積6立方米,設計容納3名航天員。而到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長度雖然縮短到7.23米,但是直徑飆升到4.5米,重量14噸,返回艙內部容積13立方米,一次可搭載6到7名航天員,載人能力看齊美國已經停止使用的太空梭。

神舟飛船結構圖

天舟貨運飛船結構圖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結構圖

不僅如此,新一代載人飛船還採用一船兩型的發展方式,同時研製近地軌道型和登月型,其中登月型的數據比前面我們提到的軌道型更大,長度達到9米,重量更是達到了23噸。而且無論是軌道型還是登月型,新飛船的在軌壽命都從神舟飛船的最長180天增加到了最長3年,為以後建立長期有人值守的空間站和月球基地提供了可能。

新一代飛船一次可以在太空中待3年

另外,為了節省成本,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的外殼分為可拆卸防熱結構和可重複使用金屬結構,追求返回艙的重複使用。它還可客串貨運飛船,和天舟一起為空間站運送物資,搞好後勤供給。它一次可向空間站運送4噸物資、運回2.5噸,雖然比天舟的6.5噸和6噸的數據低,但是它具備了非加壓貨物運送的能力,剛好彌補了天舟貨運飛船的空缺。

新一代飛船局部結構

值得一提的是,從嚴格意義上說,今年上半年乘坐長徵五號乙進入太空並非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首次發射任務,早在2016年6月26日,它的縮比返回艙就已經搭乘長徵7號運載火箭成功升空並返回。而本次試驗飛船任務取得成功之後,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發展將進入快車道,未來將搭載各國航天員對接多個空間站,並實現中國人載人登月的夢想。不過,目前新一代載人飛船還沒有正式的名字,你認為它叫什麼最合適呢?

新一代載人飛船和它的研製團隊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中國新飛船有多牛?一次帶七人上天,或可用於未來登月
    圖為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眾所周知,中國在2019年成功發射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航天事業取得了重大進步。故此,2020年中國航天將繼續奮進,據悉,2020年上半年中國將使用長徵五號發射載人飛船進行試驗,並且將在七月發射火星探測器,十月發射月球探測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新一代載人飛船了。
  • 載人龍拉開新一代飛船序幕,飛船最終打敗了太空梭?
    什麼是新一代飛船的典型特點?航天技術專家、空氣動力學家黃志澄認為,首先是載人能力更強,乘坐更為舒適。老一代飛船乘員以三人為標配,空間滿滿當當,非常擁擠,而龍飛船和中國新一代飛船最高載人能力均達到7人,龍飛船內部座椅之寬敞,讓航天員如坐汽車一樣自由舒適,四面舷窗,視野開闊,真正有「遨遊」宇宙之感。
  • 媒體:中國首次公開登月飛船方案 可載6人
    論文中列出的國外載人宇航任務示意圖原標題:中國公開登月飛船方案今日,國內著名的航空航天技術論壇《航空航天港》微博發文簡介了國內前期方案論證的新一代載人飛船這篇博文內容來源於《航空學報》的一篇公開論文《新一代多用途載人飛船概念研究》,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寫作。可以視為中國首次公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概況信息。 據文章透露,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將有兩種型號,分別適應不同的任務需求,其中全重20噸的飛船可支持登月任務,14噸的飛船則可支持近地軌道、小行星和火星任務,此外也可兼顧近地空間站運輸需求。
  • 胖五B型即將首飛,送可載7人的新式飛船上天,知道這飛船多牛嗎
    經過10年的研製生產,於2016年11月3日在我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並取得圓滿成功,將實踐十七號通信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但是在2017年7月2日發射實踐十八號衛星時發射失敗,後經過兩年多的檢查修正改進,於2019年12月27日進行復飛並取得成功,將實踐二十號通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中國新一代載人航天飛船:2030年載人登月?還只有一個國家能做到
    空間更大,能坐6-7人新一代載人飛船相比」神舟「飛船內部空間更大,可同時容納6-7名航天員或3名航天員加上500kg貨物。著名航天航空製造商「波音」也研製了一款名為「星際航線」的飛船。然而,在19年年底,由於工程師計算錯誤,此飛船在首次飛行中錯過了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提前返航。
  • 長五b型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上天,它將帶來多種驚喜
    2020年必將是我國航天和宇宙探索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因為有多項重要的航天任務首次發射,2020年5月5日下午6點,我國首次出徵的長徵五號b型火箭攜帶著新一代航天飛船順利升空,這是我國新一代航天飛船的首次升空,也是一次實驗性任務,它的發射也代表著我國新一代空間站建設計劃拉開帷幕,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新飛船+新火箭 中國航天邁向「四月突破」
    當年11月18日13時59分,在完成長達33天的載人飛行後,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取得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成果。2017年4月20日,天舟貨運飛船首次飛天,試驗並完成了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3次自動空間交會對接,並成功對其進行了3次推進劑在軌補加,實現了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突破。
  • 2次航天發射失利之後,中國將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中國上一次進行載人航天任務,還是2016年10月17日的神舟11號,在近20年的光陰裡,逐步實現了無人到有人、單人到多人,以及出艙和交會對接等關鍵技術的突破,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具備獨立載人航天能力的國家。
  • 2020年中國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2020年12月29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北京中科航天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協辦,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及國內知名媒體人共同評選的「中科航天人才杯」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樣本艙回收成功」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 載人飛船有何特殊,曾經太空梭能載7人,為何龍飛船如此轟動?
    載人飛船早就有了,但是美國已經10年沒有載人火箭了,自美國太空梭退役之後美國沒有了成熟的載人太空飛行器,龍飛船的意義就是使美國重新有了載人飛船。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太空梭事每次都造成7名太空人死亡,共14人死亡,且太空梭的隔熱瓦的維護成本也比較高昂。
  • 中國航天的2020:豐收之年
    嫦娥奔月、天問探火、北鬥建成……對中國航天來說,2020 年是個豐收的年份。在新的一年開端之際,不妨來回顧一下過去一年裡,中國航天取得的成績。嫦娥五號成功採樣返回,中國探月工程走到「第二步」2020 年,中國航天最引人注目的成績,莫過於嫦娥五號任務順利完成。
  • 「胖五」新成員搭載新一代飛船首飛成功,開啟中國航天「超級模式...
    中國最強火箭+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升空,完成了中國今年以來首個重磅的航天發射任務,在後續探月工程、火星計劃緊隨其後的情況下,昨日的發射也開啟了中國航天在2020年的「超級模式」。據悉,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今年共計劃執行三次發射任務。
  • 飛船載人艙試驗很成功,載貨艙雖有異常但技術領先美俄
    中途經歷了一次&34;,一次失敗的試射之後,長徵五號系列的第四次試射取得了圓滿成功,證明了這款運載火箭的技術水平已經相當成熟。在2020年這款運載火箭還將進行兩次發射,一次是發射嫦娥五號,另一次是用來發射火星探測器。
  • 2020年中國航天事業回顧和總結:舉世矚目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
    長徵七號運載能力介於長徵五號和長徵六號之間,填補新一代運載火箭序列裡大型運載火箭與小型運載火箭的差距,將成為中國未來的主力火箭,逐步替代現有的長徵二號、三號、四號系列,承擔80%左右的發射任務。長徵七號還用於發射天舟號貨運飛船,用於空間站的補給工作。待成熟後還將用於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
  • 新一代運載火箭開工!中國載人登月方案出爐,NASA也給出對策
    編者按: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公布了我國載人登月方案的設想,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新一代載人飛船、月面著陸器、月球空間站等令人眼花繚亂的目標讓人熱血沸騰。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NASA也給出了對策,要對2024年登月進行調整,要求太空人將月球水冰物質帶回地球,以便研究部署。
  • SpaceX龍2飛船成功載人首飛,世界載人航天迎來第四位玩家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太空精釀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北京時間2020年5月31日03時22分,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其中,隨著2011年7月19日美國太空梭執行完最後一次任務退役後,美國失去了從本土出發的載人航天能力,只能依靠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SpaceX此次任務,從NASA傳奇發射架LC-39A出發,這裡見證了阿波羅登月和太空梭計劃的成功。
  • SpaceX龍2飛船成功載人首飛,世界載人航天迎來第四位玩家
    其中,隨著2011年7月19日美國太空梭執行完最後一次任務退役後,美國失去了從本土出發的載人航天能力,只能依靠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SpaceX此次任務,從NASA傳奇發射架LC-39A出發,這裡見證了阿波羅登月和太空梭計劃的成功。
  • 載人登月、火星基地、火箭送物流,中國航天大會透露了這些信息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於9月18日至21日在福建福州舉行,今年大會的主題是「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每一年的航天大會都會吸引國內外航天工作者和愛好者的關注,今年的大會也是乾貨滿滿,不僅公布了載人登月新方案,甚至還有地火經濟圈、自主學習的人工智慧火箭等重大構想。
  • 揭開神秘面紗,我國新一代飛船內部首次向世人展示內部超大空間
    ,2020年6月12日,央視在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向世人展示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的內部結構,揭開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內部神秘面紗。習慣了神舟飛船返回艙的狹窄,返回艙內部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好寬敞呀,就像進入了一個客廳的感覺。入口右邊是一個貨架,用於放置這次試驗的物資的,正式載人後這個貨架將會被拆除。左側則是未來太空人的生活區,將安裝可摺疊的餐桌、獨立衛生間等。中間空曠的地方應該用於安裝太空人座位的,看起來還是挺寬的,畢竟新一代載人飛船最大設計搭載太空人為6~7人。
  • 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再次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7月各國數據大盤點
    2020年已經過半,我們來梳理一下,上半年截至2020年7月12日,世界各國航天發射情況。截至目前,全球共進行了51次航天發射任務,45次成功,成功率88.2%。各國的發射數據如下:截至2020年7月12日,世界各國航天發射數據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