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飛船有何特殊,曾經太空梭能載7人,為何龍飛船如此轟動?

2020-09-04 鴻的科學觀

載人飛船早就有了,但是美國已經10年沒有載人火箭了,自美國太空梭退役之後美國沒有了成熟的載人太空飛行器,龍飛船的意義就是使美國重新有了載人飛船。


美國的航天歷史比較悠久,什麼時候都不應該輕視美國的技術累積。美國曾將搞出過土星五號、太空梭等強勁的載人太空飛行器,不過各有利弊。土星五號的好處是運力無所匹敵,是美國實現載人登月的利器,但是就其發射成本來看土星五號的模式相當不經濟,在阿波羅計劃之後,土星五號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少,想近地軌道或者其他行星發射探測器根本用不了那麼大的推力,無異於高射炮打蚊子,在阿波羅計劃之後美國逐漸退役了土星五號以及土星五號的生產線,保留了一些運載能力較小但是仍滿足美國當時航天發射需求的貨運火箭;


太空梭雖然可以一次帶最多7人進行載人飛行,但是缺點是不夠安全,人類載人航天史上總共才21名太空人遇難,而美國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太空梭事每次都造成7名太空人死亡,共14人死亡,且太空梭的隔熱瓦的維護成本也比較高昂。在現代航天背景之下,美國不得不退役了太空梭,也使得美國暫時沒有了成熟的載人太空飛行器,載人航天主要依賴俄羅斯的載人飛船,為此需要掏數千萬美元單人的往返「票」價。在近幾年美國又重新提出了重返月球等計劃,沒有自己的載人火箭和飛船是非常尷尬的事情。


也是美國NASA和藍色起源、波音、SpaceX等私人航天公司有了經濟技術往來,希望借民間更加活躍的資本為NASA設計新的太空飛行器和載人飛船。SpaceX的新型在載人火箭和飛船都有NASA的影子,但也是美國經濟技術實力強勁的體現。世隔十多年,美NASA和SpaceX在5月31號進行了龍飛船的首次載人發射,截至目前載人飛行較為順利,飛船達到預定軌道,並且後續會和空間站對接以及返回地球,以驗證全套的技術。這一事件標誌著美國重新擁有了一款相對較為成熟的載人火箭和飛船,同時SpaceX的火箭回收技術也比較先進,未來可能在商業載人發射中佔據較為重要的地位。


龍飛船相較於傳統的載人飛船也有一些創新的技術,比如沒有逃逸塔等設備,飛船自帶8個推進器,隨時可以在危機的時候啟動使飛船逃離火箭,和傳統的飛船相比還是很有優勢的。這一時間也標誌著美國重新擁有了自己的載人發射系統,可能在未來的商業航天發射中搶佔先機,靠著高科技掙錢。

相關焦點

  • 載人龍飛船—美國在2011年以後重新獲得載人太空能力
    載人龍飛船的頂端安裝傳感器和攝像頭,能夠自動控制與空間站的距離並進行對接。美國東部時間5月31日上午10點16分,載人龍飛船與空間站成功對接,成為迄今第一艘抵達空間站的商業載人飛船。美國太空人 Robert Behnken 和 Douglas Hurley 宣布將這艘載人龍飛船命名為「奮進號」(Endeavour),以致敬美國「奮進號」太空梭。根據 NASA 計劃,下一艘載人龍飛船將於8月30日運送4名太空人前往空間站。
  • 商業載人航天的典範——美國載人「龍」飛船的設計有何非凡之處?
    在其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和諧」(Harmony)號節點艙自動對接後,載人龍飛船上的兩名NASA太空人Doug Hurley和Bob Behnken進入國際空間站,標誌著美國自2011年太空梭退役以來再次擁有獨立的本土載人航天能力。
  • SpaceX不懈努力,載人龍飛船終獲成功,場面堪比科幻大片
    現在spaceX立志要讓美國擺脫對俄的依賴,重獲載人航天的能力,讓美國航天找回昔日的無上榮光這次的乘客是一位模擬假人,它能記錄真實太空人所承受的各項數據。發射十分順利,飛船正常入軌並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5天後返回地球。此次任務的成功使龍飛船載人向前邁進了一大步。2019年12月,spaceX宣布載人龍飛船完成了第十次降落傘測試。「Mark3」降落傘系統是載人龍飛船返回地球平安著陸的最大保障。隨著第十次成功著陸測試的完美收官,龍飛船即將載著太空人踏上太空。
  • 載人龍飛船推遲發射,聯盟號高速發射在即,美國還要向俄羅斯低頭
    美國和蘇聯在冷戰時期進行了規模龐大的「太空爭霸」競賽,最終美國依靠阿波羅登月計劃獲得了航天探索霸主的地位。美蘇的「太空爭霸」競賽促進了航天探索的進步,時至今日美國和繼承蘇聯衣缽的俄羅斯還在享受當時競爭的紅利。美國曾經很長時間把載人航天運輸工具放在了太空梭上,以至於放棄了宇宙飛船的研製和裝備。
  • 美國這次航天發射為何如此受關注
    (來源:NASA)航天員搭乘飛船去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已不稀奇,這次發射為何備受關注?美國要重新找回面子一方面,這是美國人自2011年太空梭退役後,首次進行的載人航天任務,甚至決定其「重返月球」計劃的實施。
  • 超越龍飛船,勝過聯盟號飛船,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為何最先進?
    趣味探索訊 在2020年裡,載人飛船一下子成為全世界「熱點」,因為我國近日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並在67個小時後成功返回地面,美國SpaceX載人龍飛船在今年通過NASA最嚴格測試,準備在5月27日將美國兩名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如今,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僅有三個,中國、美國、俄羅斯,中國有新一代載人飛船,美國有SpaceX載人龍飛船,俄羅斯有聯盟號飛船。
  • 載人龍飛船商業首飛再度延誤,這次被連累
    龍飛船商業首飛再度延誤,這次間接受牽連。原定美東時間10月31日2:40,SpaceX發射載人龍飛船商業首飛Crew-1任務,NASA宣布最新延期至11月上中旬。載人龍飛船商業首飛Crew-1任務最新發射時間:11月上中旬,也就是最早11月上旬發射,有可能11月中旬。
  • 龍飛船回來了,它著陸的方式為什麼一點不「馬斯克」?
    白色機殼,黑色鉚釘,自帶後工業主義朋克風的 SpaceX 載人龍飛船回來了。順利濺落在墨西哥灣水域的載人龍飛船 | NASA航天,安全比酷炫更重要不同以往 SpaceX 火箭助推器回收過程中垂直著陸的驚豔
  • Space X載人飛船發射改期!為何此次發射對美國如此重要
    美國NASA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人羅伯特·本肯和道格拉斯·赫利將在5月27日美國東部時間16:32從佛羅裡達39A發射場搭乘獵鷹九號Falcon 9火箭升空,在SpaceX的Crew Dragon載人龍飛船飛赴國際空間站ISS。目前,此次發射由於天氣原因發生改期。
  • Space X載人飛船發射改期!為何此次發射對美國如此重要?
    美國NASA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人羅伯特·本肯和道格拉斯·赫利將在5月27日美國東部時間16:32從佛羅裡達39A發射場搭乘獵鷹九號Falcon 9火箭升空,在SpaceX的Crew Dragon載人龍飛船飛赴國際空間站ISS 此次發射,對於NASA和SpaceX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 中國載人航天能力提升,美國飛船搭載7人,俄羅斯6人,中國呢
    就在最近這兩天,我們中國航天再次傳來捷報喜訊。5月5日18時,在我國的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潛心研發的第一枚長徵五號B型運載火箭順利點火升空,將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實驗模擬船及其他部件組合體送入預定軌道。這一消息可以說標誌著我國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目前已經圓滿達成了首戰告捷,同時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拉開第三部章節序幕的一大裡程碑式節點。
  • SpaceX載人龍飛船模擬器內部曝光 高級轎跑即視感 (1/7)
    SpaceX載人龍飛船模擬器內部曝光 高級轎跑即視感 (1/7) "← →"翻頁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美國龍飛船,俄羅斯聯盟飛船,誰更為先進?
    趣味探索訊 在2020年裡,載人飛船一下子成為全世界「熱點」,因為我國近日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並在67個小時後成功返回地面,美國SpaceX載人龍飛船在今年通過NASA最嚴格測試,準備在5月27日將美國兩名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如今,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僅有三個,中國、美國、俄羅斯,中國有新一代載人飛船,美國有SpaceX載人龍飛船,俄羅斯有聯盟號飛船。
  • 「太空巴士」的競逐,航天大國爭相研製新一代載人飛船
    隨著載人登月、載人深空探測熱潮的再度興起,各航天大國或航天強國均認識到現有的載人飛船已經無法滿足要求,需儘快研製新一代載人飛船,因此,中美俄等國均在大力研製新一代多用途載人飛船,並取得了相當進展,一些型號初步具備應用飛行能力。若此次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整個任務順利完成,意味著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研製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 載人龍飛船將於8月2日返回地球 天氣仍是主要因素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人鮑勃·貝恩肯( Bob Behnken)和道格·赫爾利(Doug Hurley)暫定於8月2日乘坐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返回地球。據悉,兩名太空人於今年5月底乘坐載人龍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這也是NASA首次通過商業太空船將太空人送入軌道。目前,NASA計劃讓兩名太空人於8月1日登上載人龍飛船。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Jim Bridenstine)表示,他們將在8月2日的某個時候返回地面。布裡登斯汀稱天氣將是決定返回日期的主要因素。
  • 淺析美國載人龍飛船配套系統:堅持安全性和低成本,滿足NASA要求
    SpaceX不僅僅通過繼承一代龍飛船——貨運龍飛船(Cargo Dragon)的大量成熟設計,迭代出了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還根據載人發射任務的需要和實際情況,為其設計或改造配套系統或基礎設施,如獵鷹九號運載火箭、LC-39A發射臺、回收船等。
  • 中美俄新一代載人飛船為什麼唯獨我國有保守的整流罩存在?
    4.5米,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芯級直徑達到了5米,也就是說長徵五號芯級和新一代載人飛船對接處位置有0.5米的差值,如果和載人龍飛船一樣拋棄整流罩設計的話,那麼為了降低空氣阻力,就得在二者對接位置設計一個「正錐形環」來保證二者完美對接,但是這種上小下大的錐形環同樣會增加火箭發射時的飛行阻力,特別是長徵5B這種一級半結構運載火箭,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推力夠不夠的問題,而是入軌精度的問題,如果因為這個錐形環增加的氣動阻力影響了火箭的飛行軌跡精度
  • SpaceX龍飛船平安返回地球 完成首次載人試飛任務
    看看新聞Knews綜合2020-08-03 10:27在國際空間站停留約兩個月後,執行首次載人試飛任務的SpaceX「龍」飛船離開國際空間站,並於美國東部時間8月2日14時48分,落入佛羅裡達州附近的墨西哥灣,將美國宇航局太空人鮑勃·本肯和道格·赫爾利安全送回地球。
  • 恢復號龍飛船首飛全記錄,美國重掌載人航天主動權,開啟全球商業首航
    儘管全球大流行依然籠罩美國(馬斯克也中招),儘管熱帶風暴埃塔橫穿佛州半島(持續影響一周),儘管前一天準備首次發射(因無法回收火箭而作罷)……但這一切都沒能阻擋載人龍飛船歷史性發射,一步登天,開啟人類商業載人航天新紀元。
  • 「載人龍」高空逃逸測試18日進行 飛船將摧毀獵鷹9號功勳火箭
    載人龍飛船由於飛船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脫離火箭,因此會噴出非常「致命」的火焰,足以摧毀這個獵鷹9號芯級火箭。同時由於此時火箭內尚有部分未燃燒完畢的推進劑,在飛船脫離火箭時確實有可能引爆火箭,但這絕對不是所謂的「主動引爆」。至於這個飛船脫離和火箭被摧毀的事件究竟會發生在哪個高度,馬斯克也給出了明確的答覆——Max Q時。通過查閱資料,我們發現一般情況下獵鷹9號火箭在到達最大動態壓力(Max Q)時的飛行高度大約在13公裡左右,如果用稍微好一點的望遠鏡加攝影機完全可以拍到震撼的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