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1, 2020 - SpaceX 公司「載人龍飛船」即將與國際空間站對接。載人龍飛船的頂端安裝傳感器和攝像頭,能夠自動控制與空間站的距離並進行對接。美國東部時間5月31日上午10點16分,載人龍飛船與空間站成功對接,成為迄今第一艘抵達空間站的商業載人飛船。美國太空人 Robert Behnken 和 Douglas Hurley 宣布將這艘載人龍飛船命名為「奮進號」(Endeavour),以致敬美國「奮進號」太空梭。根據 NASA 計劃,下一艘載人龍飛船將於8月30日運送4名太空人前往空間站。攝影師:NASA https://m.idai.ly/se/30c0H8
Wikipedia
載人龍飛船(Dragon 2)
January 08, 2019
飛龍2號(SpaceX Dragon 2),又譯龍飛船2號,又稱載人龍飛船、龍飛船V2,是SpaceX的第二代龍飛船。
設計
第一代的外型與目前使用的貨運型相同,而飛龍2型外觀有了較大的改變,將拋棄式的逃逸火箭直接做在艙體側面結構上。它將會是美國最新一款經過載人認證的宇宙飛船,是美國在2011年以後重新獲得載人太空能力,開發初期曾野心勃勃的想於重返地球時,直接使用反推力火箭進行軟著陸,後來因技術問題放棄,改用降落傘減速,落海回收,並以此定案。
它攜帶4個側掛式的推進器倉,每個艙內有2臺SuperDraco發動機,既能作為發射逃逸系統,也能用於動力著陸。它還有更大的舷窗,從底部伸出的著陸支架,新的飛控電腦、航電系統,重新設計的太陽能板。飛船外形較先前已飛行了數年的龍飛船也有了較大變化。
歷史
2014年5月29日,龍飛船在一次於SpaceX總部進行的媒體活動中揭曉。
龍飛船2號設計用於將航天員送至太空,因此它與貨運版龍飛船有著明顯的差別,而貨運版龍飛船自2010年起就已投入使用。
2015年5月6日,SpaceX完成了發射臺上中止發射的測試。
2015年11月24日,SpaceX又完成了龍飛船2號的懸停測試。
NASA已經與SpaceX籤署契約,在CCDev項目下訂購了多達6次前往國際空間站的發射。
2019年3月2日,龍飛船2號進行首次無人發射測試,前往國際空間站。飛船裡有一個假人模型,用來記錄真實航天員承受的各項數據。3月8日,龍飛船2號離開國際空間站回到地球,濺落大西洋。
2019年4月20日,在第一次試飛中飛行並計劃用於中斷起飛試驗的「龍2號」太空艙意外爆炸。另一艘太空飛行器已被分配進行中斷起飛試驗,但該次飛行的時間和隨後的任務取決於4月事件的持續調查結果。2019年7月,SpaceX調查結論認為爆炸原因是在地面設施中有氧化劑四氧化二氮不慎進入高壓氦通道,在高壓下四氧化二氮凝固成了固體。當系統在點火前開始流動時,高壓的氦氣攜帶固體四氧化二氮衝毀了一個單向的止回閥,同時四氧化二氮在高壓的環境下與止回閥的鈦材料發生了化學反應,點燃了鈦金屬引發爆炸。
2020年1月19日,龍飛船2號的中斷起飛和逃生系統試驗獲得成功。
2020年5月27日,獵鷹9號Demo-2任務的飛龍2號太空飛行器將首次載著羅伯特·本肯與道格拉斯·赫爾利2名航天員升空,並預計於發射24小時後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唯因氣候因素髮射延期。
2020年5月30日下午3時22分,龍飛船2號再度嘗試發射,成功升空。這是自2011年7月STS-135以來美國首次向國際空間站進行載人飛行,也是首次由商業機構執行的載人航天任務。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ragon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