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也要到現場?美國這次航天發射為何如此受關注

2021-01-11 騰訊網

最快在北京時間5月28日早晨,近10年來首次在美國本土進行的載人航天發射能否成功,將揭曉答案。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消息,美東時間5月27日下午16時33分(北京時間5月28日凌晨4時33分),兩名美國航天員將搭乘埃隆·馬斯克旗下SpaceX製造的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飛向距離地球250英裡的國際空間站並進行交會對接。執行此次代號為DM-2任務的火箭,是同樣出自SpaceX的獵鷹九號火箭。

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獵鷹九號火箭。(來源:NASA)

航天員搭乘飛船去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已不稀奇,這次發射為何備受關注?

美國要重新找回面子

一方面,這是美國人自2011年太空梭退役後,首次進行的載人航天任務,甚至決定其「重返月球」計劃的實施。另一方面,也是馬斯克創立太空探索公司18年來的首次載人飛行,對於馬斯克而言意義非凡,一旦成功將成為全球首家使用私人製造火箭和飛船將人類送入軌道的企業。

熟知航天史的小夥伴都知道,美國航天的迅猛發展始於「美蘇爭霸」,一場耗費巨資的「阿波羅登月計劃」讓美國表面上看似勝出,也讓美國樂此不疲。上世紀60年代末,在「阿波羅登月計劃」行將結束之際,依然沉溺在太空探索激情中的NASA認為,需要建設一種可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載工具。自1981年NASA發射首個太空梭開始,之後的30年時間裡,NASA的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發現號、亞特蘭蒂斯號和奮進號太空梭先後共執行了135次任務。

太空梭看起來很美,但苦水只有美國人知道。在取得技術成功的同時,太空梭並沒有實現降低成本的目標,領先時代的復用技術帶來的是高昂的維護成本與複雜的檢修流程。美國政府起初對太空梭計劃的預算為430億美元,每次發射費用預計為5400萬美元,但由於太空梭系統過於複雜,技術和系統維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這一計劃遠遠超出預算。根據NASA的統計,截至2010財年,太空梭的準備和發射成本平均為7.75億美元,太空梭計劃共花費1137億美元。

昂貴的發射和維修成本下,還隱藏著整體系統的脆弱。2003年,一塊燃料貯箱上的隔熱泡沫塑料在發射中擊中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隔熱瓦,最終導致了該機在再入大氣層時解體,7名航天員喪生。據統計,在太空梭歷史上,共有14位航天員殞命。

2011年7月8日,「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在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升空,這是美國太空梭的最後一次飛行。 (來源:新華社)

歐巴馬上臺後,叫停了新的登月計劃,開始將太空探索的目光投向火星,對於服務於近地軌道的太空梭來說已無用武之地。與此同時太空梭投入使用後並未達到原先預想的目的。2010年,由16個國家的科學家參與的國際空間站基本建成時,美國決定放棄運轉30年的「太空梭」。

自此之後,美國在國際空間站定期輪換航天員,都要購買俄羅斯聯盟號載人飛船的「船票」。

9年多時間,美國本土沒有執行過一次載人飛行。這讓「航天霸主」多少沒了面子。關鍵每次還要向俄羅斯支付巨額費用,如今每次艙位費已高達9000萬美元,著實讓美國吃不消。

由此,NASA幾年前啟動了「商業載人項目」,NASA與SpaceX和波音公司分別籤訂了26億美元、42億美元的合同,打造經濟實用的航天往返運輸系統——分別為載人「龍」和「星際客車」。

商業載人航天新開端

那麼,這次即將執行任務的「載人龍」究竟實力幾何?

在中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看來,載人「龍」飛船有三大亮點:首先,載人多,飛船設計可載6至7人,而俄羅斯的「聯盟」號只能搭載3人。其次,飛船可重複使用。再次,飛船用途多,可將航天員送往空間站,經過改裝後,也可進行載人登月。

載人飛船設計可載6至7人,並可改裝進行載人登月。(來源:NASA)

而且,按照馬斯克的風格,龍飛船內部設計簡潔,與特斯拉電動汽車內部設計很相似。整個乘員艙看起來就像是一輛豪華的轎車,一共有7個褐色真皮鬥式座椅,上層4個,下層3個。為了多帶東西,也可以變成4座。其運貨空間位於飛船尾部,最多能容納14立方米的貨物。如果不搭載7名航天員,還可以加載等量的貨物。

該飛船既可與「國際空間站」自動對接,也能在航天員的手動控制下完成對接,而無需「國際空間站」的機械臂協助。這意味著「載人龍」採用了更新的測控設備,能達到更高的控制精度。

此次發射能否成功,對SpaceX和NASA都至關重要。

對於SpaceX來說,這是該公司商業載人任務的開始。從2012年開始,SpaceX一直藉助貨運龍飛船,為NASA將貨物運送到空間站,已進行16次。但載人龍飛船專門用於運送航天員,實際上馬斯克創辦SpaceX初衷,就是將人送往太空,最終到達火星。對NASA來說,將擺脫令他們頭疼的俄羅斯高價船票,過去十年他們已經累計支付34億美元;同時,也將重新具備在本土將太空人送上太空的能力。

載人龍飛船外觀(來源:SpaceX)

在龐之浩看來,這還將成為人類商業載人航天的開端。一直以來,俄美中三國的載人航天任務都由國家力量主導,SpaceX作為私營企業介入載人航天領域,將打破這一局面。

能否如期發射看老天臉色

截至記者發稿時,NASA在官網首頁已經顯示8小時倒計時的預告。目前看,此次任務將按首個發射窗口計劃執行。

不過沒到最後一刻,誰也說不準會不會發生意外。早在5月24日,NASA曾表示,根據氣象預報,發射日天氣容許度只有40%。以往航天發射低於50%天氣容許度時,基本就會取消或推遲。不過,5月26日,NASA給出的新風險評估表示,發射日當天的發射有利天氣有所轉好,天氣容許度從40%升至60%。

如果最後一刻因天氣原因第一個發射窗口取消,NASA給出的另兩個發射窗口分別是:美東時間5月30日15時22分(北京時間5月31日3時22分)、美東時間5月31日15時00分(北京時間6月1日3時00分)。

NASA官網打出載人龍飛船發射倒計時。(來源:NASA)

這次發射風險幾何?

NASA評估委員會的風險評估顯示,總體風險係數為1.666%(1/60)。這一風險不僅包括發射失敗、太空人人身安全等多項風險,還包括不能按計劃抵達國際空間站這類目標風險。而2011年太空梭謝幕飛行任務前,總體評估風險係數只有1.1111%(1/90)。面對累計飛行135次,132次成功往返的太空梭,對新手載人龍飛船而言,1.666%(1/60)的總體評估風險係數,已高於大多數太空梭發射任務的總體評估數值。

不過,對於航天員的安全風險,NASA給出的風險係數極低,僅為0.3623%(1/276)。這一風險評估選項非常細緻,甚至涵蓋了龍飛船太空飛行期間可能遭遇太空垃圾、微隕石等撞擊風險,以及返回艙隔熱罩遭損壞等安全風險。

儘管安全係數不低,但NASA還是派出了兩位「老司機」,道格·赫爾利和羅伯特·班肯。前者曾經兩度駕駛過奮進號、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並成功執行了2011年亞特蘭蒂斯號的最後一飛。後者曾執行過6次太空行走,總計超過37小時。

道格·赫爾利(左)和羅伯特·本肯身穿SpaceX太空衣,進行Demo-2任務發射前的彩排。(來源:NASA)

按照計劃,載人龍飛船搭乘獵鷹九號火箭,從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進入太空軌道後,機組人員和SpaceX任務控制中心將展開一系列測試,以驗證載人龍飛船能否按預期運行。大約24小時後,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空間站對接。隨後,兩名航天員將在國際空間站駐留,一起測試載人龍飛船並開展研究任務。任務結束後,兩名航天員將乘坐載人龍飛船返回地球,在佛羅裡達州大西洋海岸附近濺落。

值得一提的是,上周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告訴記者,他或將現身SpaceX龍飛船載人試飛首秀現場,他還稱想把記者「送上火箭」,「暫時擺脫記者」。如果川普真來,這會可能已經在前往發射中心的路上了。不過,會不會白跑一趟,可能還要看最後的天氣幫不幫忙啦。

相關焦點

  • Space X載人飛船發射改期!為何此次發射對美國如此重要
    年Space Shuttle計劃以來的首次載人太空飛行,也是Space X成立18年以來的首次載人任務,更是人類歷史上的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而美國總統川普也會親臨現場,要知道我們這位美國總統除了在推特上特別活躍外,本尊也並不十分關心美國的情況呢,那麼為何美國如此重視此次飛行呢?
  • Space X載人飛船發射改期!為何此次發射對美國如此重要?
    ,這是美國自2011年Space Shuttle計劃以來的首次載人太空飛行,也是Space X成立18年以來的首次載人任務,更是人類歷史上的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而美國總統川普也會親臨現場,要知道我們這位美國總統除了在推特上特別活躍外,本尊也並不十分關心美國的情況呢,那麼為何美國如此重視此次飛行呢?1. 打破對俄羅斯的依賴,重拾本土發射太空人的能力2011年,NASA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搭載了四名太空人從佛羅裡達發射至國際空間站,此後此太空梭退役。
  • 復盤SpaceX為何臨時取消發射:氣象官員擔心發射可能會「引發閃電」
    但NASA並非SpaceX的唯一客戶,後者也可能開始向其他個人、公司甚至其他國家出售軌道發射服務,承諾在繞地球飛行的同時,為太空旅遊、製造和研究等諸多領域提供新的可能性。 然而,當地時間周三,天氣等更平凡的因素介入,迫使發射推遲。川普總統和副總統邁克·彭斯(Mike Pence)分別乘坐飛機從華盛頓抵達NASA航天中心,親赴現場觀看發射情況。
  • 「龍」飛船成功發射,真的體現了美國航天技術的進步嗎?
    據了解,美國私人航空公司發射的「龍」飛船近日成功發射並與國際空間站對接,還將兩名太空人送入空間站。此次載人航天發射,美國全國上下都十分關注,美國總統川普和副總統彭斯都在發射中心進行了全程觀看。這是私人企業首次實現載人發射,也是美國在長期停滯後再次展示載人航天發射技術。
  • 中國火箭發射需要「一棟大樓」,為何俄羅斯就如此「簡單粗暴」?
    中國的火箭最初從仿製的蘇聯彈道飛彈中獲取靈感,然而如果我們關注俄羅斯火箭發射就會發現,中俄兩國的發射現場似乎「畫風」完全不同,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發射塔了。俄羅斯「聯盟」號火箭發射而關注長徵五號報導的就會發現,早在上個月,「遠望」號運輸機就將火箭託運到文昌發射基地,在安置在發射塔後還擱置了好多天,為何中國火箭不像俄羅斯火箭那樣「舉起來就發射」呢?
  • 月球南極為何受到世界各國關注?
    7月22日,印度「月船二號」發射升空/新華社此事最受人們關注的是,印度「月船二號」的著陸點選在太空人和人類探測器尚未到達之地探索月球南極,印度走在了前面,但這並不意味著只有印度在關注它。其實,美、俄、中、歐等世界航天機構,都已經把月球南極當作了探測和研究的聚焦點。月球南極為何備受關注?
  • 疫情蔓延已經威脅到哪些航天發射?
    原計劃3月恢復發射織女星火箭,從蓋亞那航天中心升空,一箭多星採用共乘模式。原計劃今年底推出的新款火箭阿麗亞娜6型(將逐步取代阿麗亞娜5型)看樣子要推遲到明年了。一貫患有拖延症的阿麗亞娜太空公司遇到這次全球大流行疫情,難逃龜速之咒。目前歐洲已是蔓延最快的地區,成為新冠疫情大爆發的新中心。感染人數激增,義大利死亡病例3405人已超過中國。
  • ...SpaceX載人飛船於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成功,美國...
    【川普觀看SpaceX載人飛船發射:激勵人心 我們還要去火星】5月30日,SpaceX載人飛船於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成功,美國總統川普當日也到場觀看,他稱親眼見到發射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當聽到發射時的呼嘯聲,就能想像有多危險,自己即使站得很遠也能感到搖晃。
  • SpaceX龍飛船發射成功:美國載人航天的輝煌與落寞
    這次龍飛船的發射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首先,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由商業航天公司執行的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目前世界上僅有俄羅斯、美國、中國3個國家掌握了載人航天技術,在 SpaceX 的成功之前,所有載人航天項目無一不是由國家航天機構推動的。
  • 太空旅行時代到了:馬斯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驚心動魄72小時回顧
    對SpaceX來說,這是其成立近20年來首次執行航天產業中最艱巨、技術難度最高的載人航天任務,意味著其航天技術實現了新的突破,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受到了NASA乃至美國官方的完全認可。對美國來說,這是自2011年來,首次由美國公司,或者說美國火箭、以及在美國本土進行的載人航天發射。
  • 緊跟「天問一號」之後,NASA毅力號佛州發射升空,為何慢我國一步
    根據美國的計劃,毅力號將會在飛行7個月後,在明年的2月18號著陸火星,降落在一個隕石坑中。這項計劃也花費了美國30億美元,可以說是非常昂貴了。不過對於財大氣粗的美國來說,將這些錢用在航天事業,也算不上什麼。注意細節的人肯定就疑惑了,美國的航天工業這麼發達,也領先了我們很多,但是為何毅力號的發射要比我們「天問一號」要晚呢?難道真的是技術上的原因嗎?
  • 外媒詳解SpaceX載人發射要點:為何取消?是否會將病毒帶入太空?
    美國總統川普和副總統邁克·彭斯(Mike Pence)都從華盛頓特區飛抵NASA太空中心,親赴現場觀看發射。在預定發射時間前四十分鐘,發射任務負責人必須決定是否要開始向「獵鷹9號」的燃料箱中注入煤油火箭燃料和液態氧。但由於天空仍然灰暗,發射臺周圍也有暴風雨,他們決定周六再試。為什麼取消發射?
  • SpaceX載人飛船因惡劣天氣延期發射,川普不戴口罩參觀飛船連聲讚嘆
    來源: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馮茵倫據美媒報導,當地時間5月27日下午,受惡劣天氣影響,美國宇航局(NASA)和美國太空技術探索公司(SpaceX)最終取消了原定的載人航天發射任務。乘坐空軍一號親臨現場的美國總統川普,這回也無計可施。
  • 這次輪到中國做主!拒絕美國加入,航天總師道出內情:美未達標準
    像國人所知的「探月工程」,從2004年正式啟動,到今年已經走過16年,嫦娥探測器都已經發展到「五號」。  不止如此,今年我國還完成了三大壯舉,一個是北鬥衛星成功組網,一個是向火星發射探測器,而就在近日還成功發射全球首顆6G測試衛星。不止如此,更加令人期待的是2年後,我國自己的空間站將預計建設完成。
  • 美國下周發射巨龍號載人宇宙飛船,搭載兩名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
    據報導,美國航天局NASA的管理人員當地時間周五已結束了為期兩天的飛行準備審查,做好了在當地時間周三發射巨龍號載人宇宙飛船的準備,該飛船將搭載兩名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獵鷹9號火箭的點火測試這項任務標誌著2011年太空梭最後一次飛行以來,美國航天局的太空人首次從美國本土發射升空,也是美國航天局的太空人首次使用一家私營公司的商業太空飛行器進行飛行。美國航天局副局長,戰備裝備評估主席史蒂夫·尤爾奇克說:「我們已經對所有系統和所有風險進行了徹底的評估,董事會一直認為我們可以進行發射。
  • SpaceX成功發射NASA太空人升空 川普與馬斯克一起觀看
    (圖片來源:NASA直播截圖)美國宇航局副局長Jim Morhard在發射前對媒體說:「我們正處於一個新時代的黎明,我們正在真正引領太空革命的開端。」(圖片來源:NASA直播截圖)這次發射被稱為「Demo-2」,標誌著SpaceX迄今為止的工作達到了頂峰。
  • 發射都取消了,但@美國駐華大使館 的提前祝賀微博還在……
    美東時間5月27日,原計劃於16時33分發射的SpaceX公司獵鷹9號和「龍」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因天氣原因推遲,讓專程到現場觀看的川普和彭斯白跑了一趟……因天氣臨時改變發射計劃並不奇怪,但尷尬的是,美國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
  • 你以為美國商業航天那麼牛隻是因為馬斯克?更多原因在這裡
    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商業航天領域55%的投資都流向了美國的創業公司。其次是英國(24%)和法國(7%)。「1」為什麼美國商業航天產業如此領先?這要從半個多世紀前,美國商業航天政策的演變開始說起。該法案的出現,使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間,美國所有的商業發射因為專利權的限制,都必須通過政府指定的太空飛行器來搭載。「3」1965年,國際通訊衛星(Intelsat)發射第一顆商業通信衛星,拉開了美國商業航天的時代巨幕。這個時期的商業航天項目投資來自政府,由NASA負責項目管理,由商業公司承包製造。
  • 嫦娥五號成功宣告:美國脫鉤無法阻止中國!川普真懂產業鏈?
    這次任務從技術上標誌我國航天在深空探測領域的巨大成就,但實際上從政治上也是有影響力的。儘管在包括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萊特希澤在內的政府官員都不認為這一政策可行,但川普總是自詡「交易大師」,就是要用「中美脫鉤」來施壓。面對川普的壓力,該採用什麼樣的應對手段,有各種觀點。但實際上要研究川普的政策,最好的一個辦法就是假設中美脫鉤,會帶來怎樣的影響。而航天恰恰就是中美已經徹底脫鉤的一個領域。
  • 忽聞北鬥衛星發射推遲,哪些大人物沒被火箭發射放過鴿子?
    這就導致了,小編加班到凌晨五點半,準備發射一成功就推出來的稿子,廢了... 再比如說美國總統「川建國」川普。他在社交媒體發文,感謝了美國太空總署和SpaceX的工作和領導,表示星期六還要來。 川普的上一任歐巴馬也難逃被鴿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