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航天航空科技迅猛發展,其代表作數不勝數。像國人所知的「探月工程」,從2004年正式啟動,到今年已經走過16年,嫦娥探測器都已經發展到「五號」。
不止如此,今年我國還完成了三大壯舉,一個是北鬥衛星成功組網,一個是向火星發射探測器,而就在近日還成功發射全球首顆6G測試衛星。不止如此,更加令人期待的是2年後,我國自己的空間站將預計建設完成。相比之下,現有國際空間站本應該在今年停止運作,只是目前國際上並沒有可以替代的空間站,因此計劃延長運作至2030年。
不過眼見中國空間站即將完成,這一次連美國NASA坐不住了。包括美國NASA在內,共有27個國家向我國提出了空間站進駐資格,我國目前只批准了18個國家進駐,而被拒絕的9個國家中就包括美國。為何不允許美國進駐,真的是我國打算報當年的恩怨嗎?據悉,國際空間站始建於1998年,前後用了8年多的時間,直到2006年完成全部工程的建造。
當時,我國也申請了進駐國際空間站,卻被一口「回絕」。直至今日,我國都未能使用過一次國際空間站,而當年我國申報國際空間站最大的阻力便來源於美國。那麼這一次,我國是否出於「報復心態」才拒絕美國的駐站申請?對此,我國航天總設計師朱樅鵬道出內情,原來我國所拒絕的並不是美國,而是美國申報的項目未達到中國標準,所以才會被拒絕。
其實這裡邊有一個內情,那就是所以申請進駐中國國際空間站的國家,都需要拿著自己具體的實驗項目向我國申請進駐。而我國也會根據審核標準,進行評估。首先,要確保項目不會威脅到空間站的安全。
其次,申報進駐空間站的項目自然要對人類的發展有價值或長遠意義。最後,因為中國空間站本身體量「較小」,能同時展開的科研項目有限,自然要精中選精,結果美國申報的項目被篩選下來了。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美國被篩選下來再正常不過了,原因主要有三個。
首先一個原因,那就是美國現在並不一定非要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實驗,畢竟國際空間站還可以使用,最有價值的實驗依舊會選擇在那裡進行。第二個原因,美國申報中國空間站的項目其實並不那麼重要,而申請本身更像是一種對中方的試探。畢竟項目若真的具備極大的價值,美國同樣擔心中方竊取實驗數據或進行監控、試探。出於保密心理,美國也不可能拿「好項目」申請駐站資格,自然會被淘汰。
最後一個原因,那就是中美在現階段難有重大合作的可能。多年來,NASA多次動用國家力量,拒絕我國航天領域學者和科研人員參加國際宇航大會。而且這些年來NASA打著交換數據的名義,可沒少「坑」我國的數據。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既然美國NASA沒有真心合作的打算,而且美國在航天領域更是對我國咄咄逼人,何必「照顧」美國的面子呢?
其實中國在航天航空領域一直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彼此信任、友好互助。既然美國以及美國NASA一直將我國視為「大敵」一樣防備著,甚至還特意拉起一支太空軍用於未來打壓我國航天發展,中國國際空間站自然也不會為美國「開後門」,一切公事公辦。
美國申請的項目確實極具價值,我國自然同意。如果美國申請的項目只是出於「試探目的」,不願拿出有價值的科研項目申報,美國自然別想固執地佔個坑位,這也就是為何我國果斷拒絕美國駐站要求的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