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和蘇聯很快就陷入了冷戰之中,那段時間是兩國軍事實力飛速提升的階段,各種先進武器呈井噴式發展,雖然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我們無法否認當時研究出來的很多武器直到現在都不失其先進性。後續,美國和蘇聯發現了事態的嚴重性,齊齊將目光轉向了航天領域。
美國航天技術發展進程一波三折
太空競賽期間,蘇聯率先將人類送入太空,美國不甘落後啟動了載人登月計劃,經過多年研究,美國的阿波羅11號飛船完成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兩相比較還是美國技高一籌。蘇聯解體後,美國減少了航天領域方面的投入,甚至將太空梭全部退役,連太空人往返地球與國際空間站都需要藉助俄羅斯的載人飛船,在此期間美國的航天技術一度受到外界質疑。不過,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所研製的「龍」飛船打破了這一僵局,它的順利應用幫助美國再次奪回主動權,但問題也接踵而來,美國好不容易擺脫了對俄羅斯載人飛船的依賴,如今又將大筆資金送到了民營企業手上,且照當前局勢來看,這樣的狀況還將持續很久。
噩耗來襲:美國組織建造的國際空間站使用期限告急
不得不提的是,在航天領域,美國還有一項重要成果,那就是在其帶領下,聯合眾多國家共同搭建了國際空間站。國際空間站為太空人提供了長期停留並進行相關試驗的平臺,在人類探索宇宙的進程中功不可沒,可惜的是,我國至今沒有機會加入其中,其中不乏有美國反對的因素。這麼長時間過去,國際空間站的有效使用期限正在一步步接近尾聲,雖然很多國家都在極力補救爭取延長其壽命,但各項系統老化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不管,用不了幾年國際空間站將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18國獲批進駐天宮空間站,唯獨美國慘遭拒絕
我國雖然沒有成功加入國際空間站的項目,但並沒有因此放棄對太空的探索,後續在該領域的研究中發憤圖強,計劃並實施了自主建造天宮空間站的項目,現如今,整體建造進度正在穩步向前推進。綜合各方面消息,未來兩年我國會進行多次航天發射任務,直至2022年建成該項目。我國向來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航天技術的發展過程中非常願意同其他國家進行交流,目前我國已經批准了18個國家的申請進駐資格,但唯獨拒絕了美國的申請。或許有不少人對此感到詫異,對其中原因存在諸多猜測,幸好中國航天總師對此進行了正面回應:「我們沒有排斥任何國家,也沒有限定範圍。美國的項目的確在科學價值和技術上都沒有達到所要求的標準。」
【中國載人空間站,簡稱中國空間站或天宮空間站,是一個在軌組裝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空間實驗室系統。空間站軌道高度為400~450公裡,傾角42~43度,設計壽命為10年,長期駐留3人,總重量可達90噸,以進行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
這次輪到我國硬氣了,天空空間站的受歡迎程度說明我國航天技術以後的國際認可。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美國在很多方面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尤其是軍事、經濟以及科技等硬核領域,可以說,憑藉美國的綜合實力,他們穩居世界第一強國的寶座實至名歸,不過,但經過多年發展,「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已經出現鬆動,很多強國正在憑藉自身實力縮短與美國之間的差距,這樣一來,超級大國的優勢也漸漸變得不再明顯。從上述提到的事實中可以窺視到,至少美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沒有想像中那樣順風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