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不掩瑜!飛船載人艙試驗很成功,載貨艙雖有異常但技術領先美俄

2020-05-09 谷火平

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是目前我國自主研發的最重而且技術水平最高的運載火箭,其分為長徵五號基本型和長徵五號B型,前者幾乎是專門為了深空挺進而設計的,後者則是用來把空間站送上近地軌道。中途經歷了一次&34;,一次失敗的試射之後,長徵五號系列的第四次試射取得了圓滿成功,證明了這款運載火箭的技術水平已經相當成熟。在2020年這款運載火箭還將進行兩次發射,一次是發射嫦娥五號,另一次是用來發射火星探測器。

瑕不掩瑜!飛船載人艙試驗很成功,載貨艙雖有異常但技術領先美俄

(長徵五號B發射成功)

此次航天發射我們的任務主要有兩個,除了進一步驗證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技術成熟程度之外,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測試新飛船。根據大量的研究數據來看,一款航天飛船如果能夠持續使用10次以上的話,單次的發射成本就會降到最低值。5月8號下午2點左右,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成功降落在&34;著陸場,標誌著首次測試取得圓滿成功。

瑕不掩瑜!飛船載人艙試驗很成功,載貨艙雖有異常但技術領先美俄

(返回艙著陸現場)

此次測試主要驗證了七項技術,首先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推力最大的單組元無毒發動機,該發動機使用的HAN基綠色推進劑無汙染、比衝好而且使用成本低。

第二是採用了鋁合金內襯加上複合材料纏繞結構的表面張力貯箱,該裝置可以為飛船提供更高的軌道機動能力。

第三是更加全面而且智能化的綜合電子系統,該系統融合了數據存儲、觸點信號處理以及熱控管理等多項功能,飛船在該電子系統的幫助下能更加高效率的運行。

第四是自主軌控技術,飛船自主實現了飛行過程中的姿態穩定。

瑕不掩瑜!飛船載人艙試驗很成功,載貨艙雖有異常但技術領先美俄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從其外表可看出它經受住了高溫灼燒的考驗)

第五是新型輕量化的防熱結構,不僅採用可拆卸的模塊化設計,而且用更加輕量化的材料頂住了上千度的高溫。

第六是群傘氣動減速和氣囊著陸緩衝技術,讓返回艙安全平穩落地。

最後是在軌數據獲取系統,該系統可以把飛船飛行時各項關鍵數據收集並且實時傳輸,為飛船下一步的測試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數據資料。

瑕不掩瑜!飛船載人艙試驗很成功,載貨艙雖有異常但技術領先美俄

(返回艙再入返回模擬圖)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此次運載火箭和載人飛船表現的都相當完美,但是依然載貨艙的試驗卻出了一點問題。其專業名稱為&34;,為了便於稱呼下文稱之為&34;。在這次試驗中,其有一項&34;技術沒能做到一次成功,它就是堪稱黑科技的&34;。首先要說明的是該技術沒有成功並不代表飛船失敗,這個&34;只不過是掛在飛船後面的一個高1.5米,直徑為1米的柔性保護裝置,目的是用柔性材料對抗1800度的高溫(說白了就是給載貨艙安裝的一個充氣保護罩),此前美國和俄羅斯都做過亞軌道測試,無一成功。

瑕不掩瑜!飛船載人艙試驗很成功,載貨艙雖有異常但技術領先美俄

(充氣式貨物返回艙概念圖)

該充氣式貨物返回艙是典型的概念性試驗,如果能成功就是血賺,失敗了也吃不了虧。該技術的目的在於使用充氣結構展開摺疊的大型防熱盾,使得阻力更大彈道係數更低(彈道係數越低減速越快),此舉在於瞄準未來載人登陸火星的任務(新一代載人飛船本次試驗的是20噸型號,還有一個14噸的型號用於未來登陸火星),原因是火星大氣相當稀薄,如果使用傳統的降落傘減速的話只能保證最多兩三噸的無人著陸器的著陸安全,如果想要讓重量高達幾十噸的載人著陸器降落,就必須要用這種充氣式再入和下降技術。不過想要實現載人登陸火星,恐怕全世界還要再等幾十年,真正掌握了該技術,拿載人飛船登月是完全無壓力的事情,該試驗的前瞻性已經讓我們走到了美俄的前面。

瑕不掩瑜!飛船載人艙試驗很成功,載貨艙雖有異常但技術領先美俄

(充氣式貨物返回艙概念圖)

對比目前俄羅斯航天工業資金短缺帶來的技術倒退問題、美國高喊口號卻從不付諸實踐(早在2010年NASA就提出要在5年之內讓美國太空人坐美國飛船重返太空,結果時至今日美國太空人送到空間站的主力還是俄羅斯的&34;號)以及SpaceX&34;的行為,我們的載人航天&34;戰略思路清晰,而且技術發展迅速,未來的中國航天在摸到技術天花板之前,依然會持續高速發展,星辰大海已經不再是夢想!

相關焦點

  • 全球僅美國一家看懂了,中國載貨艙即使返回失敗,卻首次趕超美俄
    ,中國航天可謂捷報連連,不僅長徵5B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而且載人飛船也很完美地完成了任務,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新型柔性充氣式返回載貨艙的試驗中出現了一點小的問題,不過載貨艙返回雖然失敗了,但卻是在該技術上首次趕超美俄的例子,也正是中國載貨艙即使返回失敗後,美國人為何卻十分擔心的主要原因,可以說,對於這次不算完美的技術驗證及其意義,全球僅美國一家看懂了。
  • 成功著陸!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凱旋歸來,技術領先收穫多多
    據央視等媒體報導: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成功著陸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新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2020年5月5日,我國長徵五號B型火箭發射上天並取得圓滿成功,其載荷主要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一個柔性空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兩者進入一定軌道後,負責於5月6日下午返回地球,但是返回過程中「出現異常」,說明該裝置和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 長徵5B火箭發射升空,載貨艙返回雖然失敗,美國人為何卻十分擔心
    ,不僅長徵5B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而且載人飛船也很完美地完成了任務,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新型柔性充氣式返回載貨艙的試驗中出現了一點小的問題,不過載貨艙返回雖然失敗了,但卻是在該技術上首次趕超美俄的例子,也正是中國載貨艙即使返回失敗後,美國人為何卻十分擔心的主要原因,可以說,對於這次不算完美的技術驗證及其意義,全球僅美國一家看懂了。
  • 試驗圓滿成功!中國載人飛船返回艙返回地球,科研人員一陣歡呼
    據環球時報5月8日報導,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穿越大氣層返回地球,準確返回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意味著新飛船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國各地人民紛紛在網上留下賀電,這對於國人來說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好消息!
  • 美國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和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相比哪個更強
    b型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返回,5月30日已開艙檢測,說明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已經進入了實體發射試驗和檢測階段,如今美國的龍飛船首次載人發射成功,那麼它和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相比,兩者哪一款更強更先進呢?↑上圖中左側為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右側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載人龍飛船我們先說龍飛船(Dragon),其又譯「天龍號」飛船,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牽頭研發,是世界上第一艘由私人公司研發的航天飛船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返回
    返回艙8日13時49分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12時21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控制試驗船完成返回制動,進入返回軌道。13時33分,服務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發現目標併到達著陸現場開展處置,經現場確認,艙體結構完好。
  • 盤點全球載人飛船發展史,美俄有多少款上榜,中國也有一款
    東方1號飛船顯然是載人航天的探索鼻祖,1961年4月12日,東方1號飛船由拜克努爾航天發射場升空,在89分鐘的時間內繞地球一圈,而後成功返回地面,引起世界轟動。不過因為是首次嘗試,和現代化的載人設備相比,東方1號有些簡陋,尤其是返回艙,非常狹小只能容納一人,甚至沒有降落傘等減速裝置,回歸地球時,太空人要像飛行員一樣連同座椅彈射而出,再自行打開降落傘落地。
  • 剛剛,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返回!現場珍貴畫面曝光!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新載人飛船試驗圓滿成功,中國航天再邁重要一步
    《人民日報》5月9日電訊稱,我國第三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於5月8日下午13時49分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的東風著陸場中的預定地點著陸,這也標誌著這次的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發射升空的中國第三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此次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試驗船發射是5月5日從海南文昌發射升空的,這幾乎是全中國航天人心中最重要的大事,因為發射成功意味著中國的載人工程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同時中國憑藉著先進的航天技術也同時成為了世界頂尖的航天大國
  • 剛剛,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13時33分,服務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發現目標併到達著陸現場開展處置,經現場確認,艙體結構完好。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來源:人民日報圖為返回艙著陸現場。汪江波攝(新華社發)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試驗船於5月5日18時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軌飛行2天19小時,完成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
  • 最新捷報,新型載人飛船試驗船在軌正常,一掃貨運返回艙異常陰霾
    5月6日晚,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5月6日晚最新消息顯示,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搭乘長徵五號B火箭入軌後,各項指標正常,已按照既定計劃完成了太陽帆板展開及捕獲太陽、中繼天線展開並建立中繼通信鏈路和四次自主軌控等一系列工作。如不出意外,該飛船將在8日正式返回地球。
  • 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試驗船上太空帶了啥?
    原標題:試驗船上太空帶了啥?——深度解讀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項目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微信公眾號「中國載人航天」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研製畫面首度公開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發現目標併到達著陸現場開展處置,經現場確認,艙體結構完好。
  • 商業載人航天的典範——美國載人「龍」飛船的設計有何非凡之處?
    在其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和諧」(Harmony)號節點艙自動對接後,載人龍飛船上的兩名NASA太空人Doug Hurley和Bob Behnken進入國際空間站,標誌著美國自2011年太空梭退役以來再次擁有獨立的本土載人航天能力。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太空食譜」再添新品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為全面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 航天時事丨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運抵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5月15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順利運抵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並在此舉行了歡迎及交接儀式。後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人員將對返回艙試驗艙帶回的相關數據及空間實驗成果開展進一步採集和研究分析。(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載人航天」)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開發和製造的面向中國空間站運營及未來載人探月需求而研發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器
  • 飛天神舟:中國載人飛船
    在全國各有關部門和科技人員的大力協同下,航天科技人員僅用7年的時間就攻克了載人航天的三大技術難題,即研製成功了可靠性很高的大推力火箭,掌握了載人飛船的安全返回技術,建造了載人太空飛行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統。隨著各項工程進度順利,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起飛並成功著陸,圓滿完成「處女之行」,揭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的序幕。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神舟七號載人飛船(Shenzhou-Ⅶ manned spaceship)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用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飛船。 神舟七號,是中國第三個載人太空飛行器,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韶山市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韶山12月20日電 (付敬懿)12月20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經過兩天的運輸,順利從北京運抵湖南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