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5月9日電訊稱,我國第三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於5月8日下午13時49分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的東風著陸場中的預定地點著陸,這也標誌著這次的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發射升空的中國第三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此次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試驗船發射是5月5日從海南文昌發射升空的,這幾乎是全中國航天人心中最重要的大事,因為發射成功意味著中國的載人工程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同時中國憑藉著先進的航天技術也同時成為了世界頂尖的航天大國。
《人民日報》表示,新一代的載人飛船主要面向於載人月球探測和空間站運營,通過顯著提升運載能力和推進裡程,中國即將擁有更加先進的往返太空的運載工具。
(新一代火箭意味著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再邁重要一步)
對於任何一個大國而言,除了發展軍工業和經濟實力,航天技術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最重要的載人航天技術,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關鍵因素。冷戰初期美蘇就在太空層面爭得好不熱鬧,1961年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第一個進入太空,這也讓蘇聯一下子成為了世界航天領域的開拓者和先驅者。
美國也不甘示弱,同樣是1961年美國也將太空人艾倫·巴特利特·謝潑德送入太空,由於美國的&34;MR3飛船的升空日期是5月5日,而蘇聯的&34;飛船則是4月12日,所以美國略晚於蘇聯成為了第二個掌握有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中國航天技術僅用了20年時間,就迎來了突飛猛進)
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已經過去了60年時間,美蘇以及之後的美俄不斷你來我往,在競爭中將航天技術推向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高峰,以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除了美蘇(俄)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望其項背,除了中國。
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是全世界近20年來有目共睹的,中國也是各國眼中的&34;。從1992年提出&34;太空發展戰略至今,僅過去了28年,而真正的&34;火箭直到1999年才首次升空,滿打滿算,從中國航天真正開始飛速發展至今也就過去了21年。
(黎明時分的火箭發射場)
雖然中國載人航天技術起步晚,但是僅用了11年時間就成功實現載人工程的第一步——將太空人送上太空!2003年10月15日,&34;運載飛船搭載著中國第一名太空人楊利偉進入太空,與美蘇相隔42年,中國成為了第三個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
緊接著,中國向外界展示了,何為&34;,2008年&34;首次實現太空行走;2011年&34;發射,中國將研製的首個載人空間實驗平臺發射升空,開始在興建空間站的道路上做出第一步大膽的嘗試。
(中國在甘肅建立的&34;)
而老牌太空強國——美國和俄羅斯如今似乎已經風光不再,不僅載人發射任務陷入停滯,就連火箭發射都夠嗆,如今國際空間站的接送人員和貨物補給全部依賴於俄羅斯的&34;號火箭的運載,從上世紀60年代使用至今的&34;號顯然不能一直使用下去。而美國乾脆放棄了載人航天,隨著太空梭的退役,NASA只能依賴於私人太空公司——SpaceX,將自己肩頭載人航天的重任卸下。
(俄羅斯的&34;號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31號火箭發射臺上升空)
這麼看來中國愈戰愈勇的載人航天技術發展勢頭,必將使得中國在不遠的將來超過美俄,成為真正的載人航天&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