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了解我國載人航天的發展階段

2020-08-23 魅力科技life

載人航天是目前世界航天中最具挑戰的一項科學技術,就目前而言,真正能夠獨立自主發射載人飛船的國家只有中國、俄羅斯和美國這三個國家,同時,載人航天也是一個綜合國力,基礎工業等的體現,沒有一定的綜合國力,是無法支撐起這個偉大的航天事業的。

而我國的載人航天對比於美國和俄羅斯,是起步最晚的,尤其是最開始的那幾年,因為技術的落後,發展得特別的緩慢,但卻一直很穩定的發展,甚至到如今,我國已經真正成為了一個航天大國。

回顧我國載人航天飛船的發射史,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神舟號返回艙


第一階段:發射無人試驗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

我國的載人工程,於1992年便開始計劃實施,從計劃實施到真正發射試驗性載人飛船,這一階段,主要是以無人載人飛船發射為主,通過不斷的發射試驗性飛船,來完善載人飛船的可行性。

從1992年的載人工程計劃開始,至1999年11月,「神舟」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升空,經歷了7年的時間,我國的第一艘試驗性飛船真正的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重大的突破,為我國的載人航天拉開了序幕。

神舟一號飛船,當時我國的條件艱難,所以船上所配備的設備和軟體都和簡單,例如其中的軌道艙除了安裝有分離的供電設備外,便沒有其他設備了,只起到配重的作用。

而2001年1月,神舟二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成功發射的第二艘無人試驗飛船,不同的是,此次發射的試驗飛船,首次在飛船中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試驗,這是繼神舟一號之後,我國的載人航天飛行邁出了一大步。

神舟號飛船

隨後的2002年3月發射的神舟三號、2002年12月發射的神舟四號無人試驗飛船,成功驗證了與載人航天直接相關的座艙內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同時也進行了許多相關的試驗,為我國下一步的「載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從1999年發射的神舟一號至神舟四號飛船,儘管這四次都沒有真正的載人,但每一次都出色的完成任務並返回地面,這讓我國在技術上每次飛行試驗都向前跨了一大步,並不斷的完善,最終才會有神舟五號的載人飛天任務圓滿完成。

第二階段:載人航天階段,真正標誌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的國家。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讓世界為之矚目。相信很多人都記得,我國首位登上太空的人是誰吧!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使楊利偉成為了中國飛天的第一人,同時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取得關鍵性的成功,這意味著中國的載人航天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也是世界載人航天的一個新時代。


楊利偉在太空展示中國國旗和聯合國旗

2005年10月,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搭載著費俊龍和聶海勝兩名中國航天員被送入太空,使中國的載人航天技術開始走向成熟。神舟六號採用的是三艙式結構飛船,也是國際上成熟航天國家飛船常採用的機構模式,這種模式下的神舟六號飛船,具有承載3名太空人的能力,而飛船也可一船多用,其中的軌道艙可在無人值守狀態下,作為一個太空飛行器在太空中繼續工作。

2008年9月,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搭載著三名太空人(航天員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成功發射升空,同時實施了我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並進行了一項新技術試驗——伴隨飛行的試驗,為我國載人航天技術再跨越了重要的一步。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七號飛船,我國在載人航天上取得了多個國內首創任務,如神舟五號首次在太空中留下了中國人的足跡,神舟六號首次多人遨遊太空,首次進行空間試驗、飛船軌道維修等試驗,甚至神舟六號飛船發射還進行了首次直播載人航天發射的全過程,可以說,神舟五號到神舟七號飛船,實現了中國千年的飛天夢想。

第三階段:空間交付對接,中國第一代空間站的開始。


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

2011年11月,神舟八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升空,與此前的神舟一號至神舟七號飛船有所不同,神舟八號飛船與我國第一代的空間站天宮一號交會對接,實現了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是繼突破載人飛船天地往返和航天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後,我國組織實施的又一重大科技實踐活動,也是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交付對接技術的國家。

從神舟八號開始,空間站試驗成了我國重點發展的一個領域,而我國的空間站也從天宮一號到天宮二號,甚至是如今即將發射建成的新一代中國空間站,不斷地開創新的機遇與發展。

2012年6月在酒泉發射的神舟九號飛船,2013年6月在酒泉發射的神舟十號飛船,2016年10月在酒泉發射的神舟十一號飛船,都圓滿的實現了多人飛天並與空間站成功交會對接,從神舟九號的手動對接到神舟十號的自動對接,可以說,每一次載人飛船的飛天,都是我國載人航天的一次新成就。


三名航天員成功著陸

神舟號系列飛船,是我國載人航天的第一代飛船,從無到有,從單人到多人,期間共執行了11次飛天任務,每次任務均取得圓滿成功,而一次次的飛天,一次次的新記錄,都不斷的向世人說明,中國的載人航天正穩步發展,並不斷的取得新成就,就目前為止,我國已成功實現了6次載人飛天,先後與天宮一號、天宮二號完成對接並在空間站內進行相關實驗等,可以說,沒有神舟號系列飛船,就沒有我國如今的載人航天成就,也沒有如今的航天大國可言,可以說,神舟號系列飛船不愧是中國的神舟。

第四階段: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飛天,即將全面開啟中國新空間站時代,亦是中國載人航天新徵程的開始。


新一代載人飛船

2020年5月5日18時,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上太空,在軌飛行了2天19小時,經過7次自主軌控將軌道抬升至遠地點為8000公裡左右的大橢圓軌道,制動後以超過每秒9公裡的再入速度返回,通過一系列的試驗,最後於5月8日13時,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

這是我國自神舟號系列飛船之後,發射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而此次的新一代飛船,主要是為了更好的對接我國即將組建的屬於我國自己的真正的空間站,可以說,隨著這幾年科技的發展,新一代載人飛船無論是載量、結構性能、飛行高度還是舒適度等,都比神舟號飛船要優秀很多。

同時,新一代載人飛船可同時搭載太空人和貨物,提供了一定的便捷性,而可重複使用,為載人航天節省了許多成本,也正因這樣,新一代載人航天飛船在安全、經濟、智能、舒適等方面有著突出的特點。

如果說神舟號系列飛船是開啟了我國載人航天的基石,那新一代載人航天將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一個新篇章,這為我國即將建成的空間站運營和載人深空探月及其他深空探索任務奠定堅實的基礎,讓我國在載人航天之路能走得更遠,並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航天大國。

本文參加,為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至今,我國載人航天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
    而我國的載人航天對比於美國和俄羅斯,是起步最晚的,尤其是最開始的那幾年,因為技術的落後,發展得特別的緩慢,但卻一直很穩定的發展,甚至到如今,我國已經真正成為了一個航天大國。回顧我國載人航天飛船的發射史,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準備階段
    10月19日在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透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空間站的建成將為商業航天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郝淳表示,商業化運作可以為空間站運營提供有益的補充,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將緊緊圍繞加強協同創新、資源共享、投資融資、成果推廣等環節尋找切入點,為推動形成載人航天商業化融合發展格局積累經驗、奠定基礎。
  • 逐夢九天 縱橫蒼穹—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紀實
    秦憲安攝(中經視覺)10月1日,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正式結束。18名預備航天員,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以及4名載荷專家,將參加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空間站運營階段的飛行任務。
  • 逐夢九天 縱橫蒼穹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紀實
    秦憲安攝(中經視覺) 10月1日,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正式結束。18名預備航天員,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以及4名載荷專家,將參加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空間站運營階段的飛行任務。
  •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任務準備階段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19日在武漢表示,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空間站的建成將為商業航天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當天,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在武漢召開。
  • 中國載人航天發展史
    由此向相對應的應用衛星領域發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就此暫停。2.載人航天再起徵程在1986年3月實施的「高科技研究發展計劃」即「863計劃」中在這份計劃中航天科技領域重點是航天技術研究發展性能先進的大型運載火箭,為載人航天的實現提供了政策的支持和技術的支持。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準備階段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在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透露,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空間站的建成將為商業航天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 載人航天精神的由來與發展
    2016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經過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奮鬥,我國航天事業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積澱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 中國載人航天大事記-載人飛船 神舟 載人航天工程 交會對接 航天...
    據了解,「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後,中國還將發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從而建立中國第一個自己的空間站。  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以來,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獨立開展空間實驗、獨立進行出艙活動的國家。
  • 嫦娥5號之後,我國載人登月階段開啟
    十一月二十四日凌晨,嫦娥五號在長徵五號火箭的巨大推力下,向月球進發,經過20多天的行程,將帶著月壤返回月球,這也是我國無人探月階段「繞、落、回」三部曲的最後一步。在以嫦娥5號為標誌的探月工程中,我國的探月工程分為無人探月、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完成無人探月後,該工程將開始載人登月階段,海南文昌發射基地的啟用,新一代運載火箭、載人飛船的研製,都預示著我國載人登月將不再遙遠。
  •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3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完成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日前結束,共有18名預備航天員(含1名女性)最終入選,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4名載荷專家,他們將成為我國航天員隊伍的新成員,踏上建設航天強國、接續飛天夢想的新徵程。
  •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順利完成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日前結束,共有18名預備航天員(含1名女性)最終入選,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4名載荷專家,他們將成為我國航天員隊伍的新成員,踏上建設航天強國、接續飛天夢想的新徵程。為滿足我國空間站工程任務需要,第三批預備航天員在航天駕駛員基礎上,增加了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兩個類別。
  • 「神舟五號」成功發射,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它的成功發射與返回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把人送入太空的國家(繼前蘇聯和美國),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裡程碑。「神舟」五號飛船是在無人飛船的基礎上研製的中國第1艘載人飛船,乘有1名航天員---楊利偉。飛船在軌道運行了1天。
  • 載人航天 大幕再啟
    不過,在相當於6層樓高的巨大整流罩上,鮮豔的五星紅旗圖案下方,醒目的中國載人航天標識註明了它獨一無二的身份——這是一枚專門為載人航天空間站建設而研製的大火箭。載人航天是世界上最複雜、最龐大、最具風險的領域。在世界載人航天發展過程中,建造近地軌道載人空間站是一個國家載人航天能力成熟的重要體現。
  • 中國載人航天大事記
    據了解,「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後,中國還將發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從而建立中國第一個自己的空間站。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以來,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獨立開展空間實驗、獨立進行出艙活動的國家。
  • 研究院總師講述新中國載人航天的第一次
    作為我國空間科學實驗的重大戰略工程之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最終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表示,第一步叫載人飛船階段,第二步叫空間實驗室階段,第三步就建立自己的空間站。人上去回來並不是目的。人上去不僅要回來,而且回來之前能夠在艙外活動,能夠修理組裝空間站。
  • 國外載人航天發展回顧
    一、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載人航天領域的傳統強國。一是2010年提出了「21世紀太空探索」新戰略,將主要目標調整為月球以遠,包括2025年實現載人近地小行星探索、2035年左右實現載人繞火星軌道飛行,之後實現載人登陸火星等。 二是2010年至2015年連續出臺了空間技術路線圖、戰略投資規劃等,確定未來優先發展和重點投資的技術領域,確保可持續發展。 三是繼續運行「國際空間站」,通過延壽使其價值最大化,藉此強化其對國際載人航天發展的主導權。
  • 回顧:中國載人航天發展史
    之後,我國一些科學家建議開展我國衛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中國科學院由錢學森、趙九章等負責擬訂發展人造衛星的規劃草案,代號為「581」任務。1958年4月,幾千裡之外的大漠開始興建我國第一個運載火箭發射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 手抄報圖片: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我國自1956年建立了研製火箭的專門機構以來,成績顯著。隨後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航天工業研製、生產、試驗與協作體系。航天事業有了迅速的發展。  1964年6月,自行研製的運載火箭騰空而起,在我國航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在各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中,我國衛星的質量最大(173kg)。
  • 權威發布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順利完成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日前結束,共有18名預備航天員(含1名女性)最終入選,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4名載荷專家,他們將作為我國航天員隊伍的新成員,踏上建設航天強國、接續飛天夢想的新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