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航天發展史

2020-12-02 歷史小白談歷史

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史

  1. 載人航天的開始

  在上世紀60年代當時的中科院和七機部第八研究院同一時期提出了關於中國載人航天的相關設想即曙光一號計劃,所屬項目名稱為714工程 ,計劃在1973年送兩名太空人進行航天發射,但是由於當時國內經濟能力的不足的因素導致計劃最終流產,這是中國載人航天的最初嘗試。由此向相對應的應用衛星領域發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就此暫停。

2.載人航天再起徵程

在1986年3月實施的「高科技研究發展計劃」即「863計劃」中

在這份計劃中航天科技領域重點是航天技術研究發展性能先進的大型運載火箭,為載人航天的實現提供了政策的支持和技術的支持。其中的著重點是大型運載火箭的研發、載人航天系統的研發應用,從此確立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起步。

 3. 載人航天工程啟動

  1992年9月21日,是中國載人航天的歷史性時刻。政治局常委會議作出了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戰略決策,正式批覆載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確立了載人航天的最終發展規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代號為「921工程」。

 當時中央認為要跟上時代的發展,不落後時代科學技術的進程,要在世界上有話語權能站得住腳。動用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也要發展中國人自己的航天事業。

 4. 航天員選拔

  確定了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規劃,就要為相關人員的配備進行選拔。1995年10月,我國決定從全軍飛行員隊伍中選拔首批預備航天員。1997年底,14名預備航天員組成的世界第三支航天員大隊成立。

航天員的選拔航天員大隊的成立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更進一步。

 5.神舟系列飛船的光輝戰績

1.神州一號:第一次無人試飛試驗

  發射時間: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7秒

  返回時間:1999年11月21日3時41分

  飛行時間:21小時11分/14圈

  發射火箭:新型長徵二號F火箭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任務目的:核運載火箭性能和可靠性,驗證飛船關鍵技術和系統設計的正確性,以及包括發射、測控通信、著陸回收等地面設施在內的整個工程大系統工作的協調性。

  2.神舟二號

  2001年1月10日凌晨,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號是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它的發射完全是按照載人飛船的環境和條件進行的,凡是與航天員生命保障有關的設備,基本上都採用了真實件。

  3.神舟三號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飛船發射升空,於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號飛船的飛行是為了對航天員的生理的活動參數,神州三號的飛行試驗結果是飛行正常工作正常,完成預定的實驗目標,實驗區的圓滿成功。

  4.神舟四號

  2002年12月,神舟四號在經受了零下29℃低溫的考驗後,於30日0時30分成功發射,突破了我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2003年1月5日,飛船安全返回並完成所有預定試驗內容。

  神舟四號除沒有載人外,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完全一致。飛行中,飛船相繼完成了對地觀測、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實驗和空間天文和空間環境探測等任務。

  5.神州五號: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

  發射時間:2003年10月15日09時整

  返回時間: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

  飛行時間:21小時/14圈

  發射火箭: 新型長徵二號F捆綁式火箭

  飛行員 :楊利偉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

  意義:這次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6.神州六號

  發射時間:2005年10月12日9:00

  返回時間:2005年10月17日 04:33

  在軌時間:115小時32分鐘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航天員 :費俊龍、聶海勝

  著陸地點: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

  任  務:對地觀測和科學實驗任務,重點完成出艙活動、交會對接試驗和發射空間實驗。利用留軌艙進行交會對接試驗,解決我國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問題,以彌補飛船的有效載荷少、飛行時間短、單位有效載荷發射成本高的缺陷。

  意義:神舟六號進行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飛行試驗,完成了我國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7. 神州七號

  發射時間: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

  返回時間: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

  航天員 :翟志剛,景海鵬,劉伯明

  發射基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四子王旗

  運載火箭:長徵二號F

  意  義: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是中國的第三個載人太空飛行器,是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從這一刻起,中國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8.天宮一號

  發射時間: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3秒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全  長:10.4米

  最大直徑:3.35米

  質  量:8.5噸

  結  構:分為資源艙和實驗艙

  任  務:試驗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為建造我國的空間站積累經驗。

  9.神州八號

  發射時間: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10秒

  返回時間:2011年11月17日19時32分30秒

 無人飛行

  主要任務:空間站的交會對接任務

  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是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

  任務目標:準確進入軌道,精確交會對接、穩定組合運行,安全撤離返回。

  10.神州九號

  發射時間:2012年6月16日 18時37分

  著陸時間:2012年6月29日 10時03分

  運載火箭: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

  航天員 :景海鵬 劉旺 劉洋

  飛行任務:對人工操作交會對接技術的驗證,進行在軌飛行器之間人和物的往返運輸和補給試驗。

  發射意義:神舟九號飛船的發射意義在於體現了我國的科學研發和科學創新能力,是我國綜合國力的根本體現。為我國航天三步走的最後一步也就是建立空間站奠定了基礎,為未來的航天發展提供了更多寶貴的經驗。

 11. 神舟十號

  發射時間: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

  返回時間:2013年6月26日8時7分許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返回地點:內蒙古四子王旗境內阿木古郎草原

  航天員 :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女)

  任務階段: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交會對接任務收官之戰,載人飛船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定型階段。

  試驗任務:自動和手動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繞飛等。

  12.神舟十一號

發射時間: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

發射地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運載火箭: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

發射任務: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

航天員:景海鵬陳冬

飛行時間:33天。

2016年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順利返回著陸。

  

相關焦點

  • 回顧:中國載人航天發展史
    60年代:中國航天人決定研製一種三組火箭作為運載工具,將自己的衛星送上天就在中國航天人躊躇滿志,準備大幹一番的時候,1961年4月,蘇聯「東方」號運載火箭頂著世界上第一艘載人飛船騰空而起,太空人加加林上天了。6月3日,中國科學院召開《星際航行座談會》。
  • 2020年國家公務員常識積累:中國航天發展史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年國家公務員常識積累:中國航天發展史,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國家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今天寧夏華圖給大家帶來的是「中國航天發展史」相關常識介紹,讓考生更好的備戰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
  • 中國64年航天發展史,我們,並不比別人差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發射升空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裡程碑,飛船上的楊利偉也成為無數人心中無可替代的航天英雄。中國的探月時代正式開啟。 2011年9月29日,中國首個自主研製的載人空間試驗平臺天宮一號發射升空
  • 中國載人航天大事記-載人飛船 神舟 載人航天工程 交會對接 航天...
    據了解,「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後,中國還將發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從而建立中國第一個自己的空間站。  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以來,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獨立開展空間實驗、獨立進行出艙活動的國家。
  • 中國載人航天大事記
    據了解,「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後,中國還將發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從而建立中國第一個自己的空間站。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以來,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獨立開展空間實驗、獨立進行出艙活動的國家。
  • 中國70年航天發展史,再回頭去看,我們已經站起來了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5號於甘肅酒泉發射升空至此中國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第三個將人類送入外太空的國家2007年10月24日中國首顆繞月軌道衛星正在加緊建設中按照載人航天階段性規劃我國空間站有望於2022年正式投入運轉
  • 追溯中國載人航天史
    中國進行載人航天研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初。1970年7月14日,「東方紅一號」發射後不久,科學家就上報了關於發展載人航天的報告。1971年4月,代號為「714工程」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面啟動。當時的人們,給中國規劃中的宇宙飛船命名為「曙光一號」。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因素,1972年,「714工程」被迫暫停。
  • 載人航天:中國太空人整裝待發
    1999年11月20日,多年來秘而不宣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號在熊熊烈焰中發射升空。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飛船又開始了新的太空之旅。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無人試驗飛船發射成功。世界各地媒體都在傳播這樣的新聞:「中國無人飛船發射成功!」  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舉世矚目,更成了老百姓的熱門話題。
  • 載人航天精神的由來與發展
    2016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經過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奮鬥,我國航天事業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積澱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 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為什麼能(品牌論)
    「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高於一切,為實現中華民族飛天夢想不懈奮鬥!」1998年,中國第一批14名航天員在五星紅旗下莊嚴宣誓,標誌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正式成立。不到22年,這支隊伍先後有11人、14人次徵戰太空,見證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軌跡。如今,時代的書頁翻轉,但彰顯載人航天精神的鏗鏘誓言依舊在耳邊迴響。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專家談《地心引力》
    中新網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 張素)在2013年末上映的科幻影片《地心引力》中,中國的天宮一號、神舟飛船成為女太空人生還的「諾亞方舟」。中國載人航天「空間交會對接工程項目」10日在北京獲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相關專家借闢謠《地心引力》,闡述中國航天事業理念。
  • 中國載人航天專家揭秘《火星救援》中的航天科學
    這部電影打動人,不僅僅只是因為好萊塢大片的視覺效果,以及這部電影備受好評的幽默感,更在開始,是以其涉及了航天科技、植物學、物理學、化學等眾多科學領域而走紅,被譽為是給科學的一封情書。電影在中國上映之後,最獲得觀眾注意的,其實是當中的中國元素,在這場太空援救當中,中國航天的尖端科技,成為了拯救關鍵,中國捐出了自己的「太陽神」助推器,幫助NASA發射新的救援火箭。究竟助推器是個什麼東西?
  • 中國航天發展最快的十年:載人航天夢想成真
    這十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帶給國人無限的驚喜。作為親歷者,周建平的感受更為強烈。從發射場系統總設計師,到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再到擔任工程第二任總設計師至今,周建平參與並見證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最為迅速的十年。  「人一生中所能幹的事是有限的,能參與完成我國載人航天跨越式發展,是我最值得自豪的事。」
  • 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長徵五號B型火箭首次(遙一)發射,中國新型載人飛船首次正式發射演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現了有著舉足輕重意義的&34;!一、為什麼需要新火箭、新飛船?1992年9月21日,中國啟動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即著名的&34;。按照計劃,該工程可分為&34;、&34;和&34;三個階段。
  • 外媒:中國載人航天拉開「第三步」序幕
    來源:參考消息網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5月5日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正式拉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引發境外媒體關注。多項航天任務取得進展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5月6日報導,中國5日宣布太空計劃取得重大進展,發射了先進火箭,並測試了用於執行探月和空間站任務的載人飛船試驗船。
  • 天宮一號「回家」 中國載人航天向空間站進發
    中新社北京4月2日電 題:天宮一號「回家」 中國載人航天向空間站進發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今天,網際網路上被天外歸來的一個中國太空飛行器刷屏。(拼版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4月2日公布,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北京時間當天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為中國航天特別是載人航天事業立下汗馬功勞的這一英雄太空飛行器,就此告別太空,完美謝幕。
  • 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長徵五號B型火箭首次(遙一)發射,中國新型載人飛船首次正式發射演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現了有著舉足輕重意義的「一箭雙鵰」!一、為什麼需要新火箭、新飛船?1992年9月21日,中國啟動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即著名的「921工程」。按照計劃,該工程可分為「突破天地往返」、「突破交會對接,出艙行走和在軌短期駐留」和「運營長期在軌駐留的大型空間站」三個階段。
  • 優勢與挑戰並存 揭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現狀
    在經歷連續兩次發射任務失敗後,北京時間5月5日,中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首飛,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入太空,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同時也拉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從波折中誕生的921計劃中國航天事業起始於1956年,1970年4月24日,中國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之後,1970年4月,時任中國國防部五院院長錢學森就提出,中國要搞載人航天。
  • 熱點 | 載人空間飛行國際日,這些中國載人航天大事值得珍藏!
    4月12日是載人空間飛行國際日。1961年4月12日,蘇聯的尤裡·加加林成為世界進入太空的第一人,從而揭開了人類探索外層空間的新篇章。2011年4月7日,聯合國大會作出決議,宣布每年4月12日為「載人空間飛行國際日」,以慶祝人類空間時代的開始。
  • 科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是湖南人
    天宮二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世界將再一次聚焦中國酒泉。但你們知道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竟是咱們湖南長沙人。 2012年神舟九號飛船發射升空後,已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的周建平,自己計算好時間,看著飛船從北京的上空飛過。 數十年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令人矚目。自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已成功發射10艘飛船,實現12人次的航天員前往太空並安全返回,而周建平逐漸成為一名深度參與者和後來的把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