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源:央視軍事
12時21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控制試驗船完成返回制動,進入返回軌道。13時33分,服務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發現目標併到達著陸現場開展處置,經現場確認,艙體結構完好。試驗船於5月5日18時,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軌飛行2天19小時,完成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新一代載人飛船是面向我國載人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等任務需求而論證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具備高安全、高可靠、模塊化、多任務、可重複使用等特點,可提高我國載人飛船的乘員人數和貨物運輸能力。試驗船採用返回艙與服務艙兩艙構型,通過配置不同的服務艙模塊來適應近地空間和月球探測任務。新飛船共有三具主傘,每一具都與神舟飛船降落傘面積相當,面積之和相當於五六個標準的籃球場。
三具主傘並不是簡單的加法,而是和睦相處、相互扶持,合力讓大船從極快的飛行速度降下來,確保大船著陸安全。
群傘打開後的減速過程中,船艙距離地面指定高度時,大載重氣囊開始重氣,為著陸緩衝做好全面準備。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採用了6個大型緩衝氣囊進行著陸緩衝,每個緩衝氣囊充滿後,相當於一個卡車輪胎大小,就像是飛船自帶厚厚的大氣墊。
新飛船不同於神舟飛船,只有兩個艙:服務艙和返回艙。服務艙主要為飛船提供動力和能源;返回艙即是起居室又是駕駛室,載人帶貨。
返回艙分為密封艙和非密封艙,其中密封艙內只安裝與航天員息息相關的設備,其他設備均安裝在非密封艙中。同時配置的單組元無毒發動機,給航天員更安全的保護;
返回艙上由新型輕質防熱材料組成的「衣服」,耐熱性更好而且更加輕便;
返回艙的體型比神舟飛船的更龐大,可以乘載更多的航天員;還可以從「客車」變「貨車」,給空間站運送大量的補給物資,或者把空間站的試驗樣品帶回地球。
返回艙密封艙空間比神舟飛船大了1倍,可以給航天員更舒適的生活環境;
新飛船不僅可以去近地空間站做客,同時在返回艙不變的情況下,更換動力更強勁的服務艙,還可到月球附近轉一圈。為了降低進入太空的成本,返回艙被航天工程師設計成可重複使用的結構。返回艙的「衣服」和「帽子」都是耐燒蝕的新型輕質防熱結構。每次執行完任務,只要換一件衣服和帽子,再做一次全身大體檢,就又可以出發啦!來源: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新聞聯播(ID:cctvxwlian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