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能源管理現場操作 吳敬博 攝
中新網上海5月5日電 (鄭瑩瑩 郭超凱 繆新培)北京時間5月5日18時,為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作為神舟飛船的「PLUS版本」,6至7人座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較3人座的神舟飛船構型大了一倍。
在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太陽電池翼上,首次搭載應用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811所研製的光電轉換效率為34%的高效砷化鎵太陽電池,據介紹,這也是目前國際空間最高光電轉換效率太陽電池。
太陽電池翼是太空飛行器賴以持續飛翔的翅膀,是太空飛行器的動力來源,其性能與可靠性直接關係著太空飛行器是否能順利完成預定任務。
811所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能源管理功能主任設計師鍾丹華介紹,未來的載人登月工程、新一代載人飛船、載人月面著陸與上升飛行器任務中,高效、高比功率的太陽電池技術是關鍵技術與必要需求。34%光電轉換效率電池,將有效提升中國太空與深空飛行器的發電能力,支撐中國航天電源系統的更新換代。
據介紹,國際上空間應用的太陽電池翼主電源主要為光電轉換效率30%的太陽電池。此前,世界上空間型號應用的最高效率太陽電池電路產品光電轉換效率為32%。
從30%到32%再到34%,看似只有2%的轉換效率提升,卻可以說是該技術體系「塔尖上的再騰躍」。為此,研製人員開展了系列技術攻關,如採用新型覆蓋短波、中波太陽光的寬/中帶隙半導體材料,進一步降低載流子熱損、提高太陽光譜的能量利用率,攻克和解決失配材料生長的技術難點、寬光譜低反射率調配技術等,以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