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飛船比阿波羅主體更大,2髮長5就可以實現載人繞月返回

2020-05-15 匈奴狼山


新飛船比阿波羅主體更大,2髮長5就可以實現載人繞月返回

有關方面做了一張人類開始載人航天以來,曾經使用過的,和目前正在研發的各大國幾乎所有載人飛船的外形大小和噸位體量的對比圖。可以赫然的發現,前幾天剛剛通過長徵5B發射升空和順利返回的新載人飛船,居然比超級大國所謂曾經實現載人登月並且順利返回的阿波羅飛船的主體部分還要大!而且也更重。阿波羅飛船的載人返回艙和服務艙加起來只有14.7噸,而誰誰家這次試驗成功的新飛船,僅僅看返回艙本身已經有14噸,再加上服務艙的總重則有21.6噸。直觀對比,新飛船的載人艙也比阿波羅飛船的返回兼指揮艙體積更大。阿波羅飛船的主體部分在上個世紀同代飛船中確實是最大的,尤其是服務艙巨大的主噴嘴,更是顯得碩大無朋。不過和新世紀各大國開發的新一代飛船相比,就不再那麼突出了。

當然,圖中並沒有顯示阿波羅飛船登月型的完整版。載人登月並返回的阿波羅飛船的完整版,應該在返回艙和服務艙的前面,還有登月艙和登月後再載人升空的上升段。整個組合體比僅僅只有指揮艙和服務艙時,近乎大一倍。而且兩頭都有巨大的噴嘴。整個完整版的阿波羅奔月體的總重有40噸,基本是現在誰誰家新飛船體量的一倍。那麼沒有登月艙和上升段的阿波羅飛船,可以獨立的做點什麼呢?這就是可以載人繞月飛行。近距離體驗和觀察月球。然後在月球的背面開動服務艙的火箭,加速脫離月球的引力,越過地月引力平衡點後再返回地球。其實在載人登月完成,登月艙上升段和指揮艙兼返回艙對接,登月人員進入返回艙後,已經完成任務的登月艙上升段還要當即拋棄,讓其自由落體墜向月球表面,甚至可用其進行一次人造的月震衝擊試驗。


新飛船比阿波羅主體更大,2髮長5就可以實現載人繞月返回

因此阿波羅計劃中的單純繞月再返回,和登月後再返回,飛船的外在狀態是一樣的。都是只有服務艙和返回兼指揮艙回落地球。這不禁讓瀚海狼山(匈奴狼山)想到,既然阿波羅飛船僅僅靠主體部分就可以完成繞月再返回任務,那麼現在誰誰家的新飛船也可以完成同樣的繞月再返回任務,僅僅載人繞月而不登月,那麼任務的複雜性將大大下降;而安全性也完全可以保障。其實誰誰家這次把21噸的新飛船完整體,加速7圈後打到8000公裡的高度再高速打水漂返回,其實已經在模擬新飛船從月球軌道返回地球的後半段的下落過程,和超高速再入的全過程。因此在當前,只要把新飛船的整體拋射到36萬公裡以上的高軌道,也就是越過地月引力的平衡點,那麼誰誰家就立即可以完成載人繞月的任務。其影響必然很大。這在新飛船本身的能力上,已經通過嚴格的試驗證明毫無問題。關鍵是如何讓全重超過21噸的新飛船。


新飛船比阿波羅主體更大,2髮長5就可以實現載人繞月返回

越過達到遠地點36萬公裡的高度。目前僅僅靠發射一枚長徵5B火箭帶新飛船組合體上天,確實是沒有那麼大的推力。但是如果前後密集發射2枚長徵5號火箭,其中第一枚狀態和現在發射新飛船一樣;第二發則只發射一個加大版的服務艙,然後兩者在近地軌道對接後,用這個加大號服務艙多次加速,則完全可以載人繞月後再安全返回。從技術上講,目前已經完全可以做到。至於有人登月後再返回,則需要推力更大的火箭。

相關焦點

  • 新飛船比阿波羅主體更大,2髮長5就可以實現載人繞月返回!
    可以赫然的發現,前幾天剛剛通過長徵5B發射升空和順利返回的新載人飛船,居然比超級大國所謂曾經實現載人登月並且順利返回的阿波羅飛船的主體部分還要大!而且也更重。阿波羅飛船的載人返回艙和服務艙加起來只有14.7噸,而誰誰家這次試驗成功的新飛船,僅僅看返回艙本身已經有14噸,再加上服務艙的總重則有21.6噸。直觀對比,新飛船的載人艙也比阿波羅飛船的返回兼指揮艙體積更大。
  • SpaceX新飛船發射差距擴大?國產新飛船實力擔當,多指標領跑全球
    神舟飛船之後人類第九款載人飛船,也結束了美國長達九年的載人航天能力空窗期。國產新飛船已於5月上旬由長徵5B成功發射一、載人龍飛船VS國產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爬雲與騰雲自阿波羅-聯盟測試計劃發射最後一艘阿波羅飛船以來,美國已有將近半個世紀沒有可以堪用的載人飛船,期間以太空梭為主力天地往返載具,但挑戰者號與哥倫比亞號的接連失事重創了太空梭運作信心,加上昂貴的運營費用因素,不得不於2011年徹底退出現役。
  • 成功返回!新一代飛船開啟載人航天新篇章,向世界一流前行
    返回艙平穩著陸的那一刻,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大廳裡,熱烈的掌聲頓時響徹整個大廳。5月8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抓總研製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成功降落在酒泉東風回收著陸場預定區域,這標誌著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圓滿成功,也意味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開啟了新的篇章。
  • 打響載人登月開頭炮
    公元2020年5月8日下午13時49分,載人登月先導任務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順利著陸於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任務圓滿完成。一身焦黑的返回艙告訴我們,它的志向不是圍繞地球轉圈圈,而是朝著載人登月、載人登小行星、載人登火星等一系列星辰大海目標奮勇前進。
  • 為什麼說23天返回的嫦娥5號,比8天的阿波羅11,還要先進?
    ,阿波羅11號在191.2千米的待機軌道上運行了2.5圈之後再出發,這個軌道上由於大氣分子比較密集,並不是久留之地,後期的阿波羅15、16、17號待機軌道低至150千米,這個軌道停留的時間更短!也可以讓運載火箭的技術水平降低,但對於長徵五號火箭,它完全可以直接將嫦娥五號一次送入地月轉移軌道,不過如果條件不足,無人探測器採用這種方式亦無不可,比如最著名的就是印度的曼加裡安火星探測器,它在地球近地軌道上繞了好幾個月,才最終進入地火轉移軌道,人家用低成本實現火星探測,這可是一輩子吹牛的資本哈!
  • 嫦娥五號苦等6天才返回,為什麼比阿波羅飛船直接返回地球更先進
    60年前阿波羅11號登月飛船返回地球時著陸區非常大,掉到太平洋就可以了,所以阿波羅11號飛船在完成登月後,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返回地球,而不需要在月球軌道等待太長時間,說走就走。相比之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著陸區就非常小,所以需要考慮到返回地球的時機。如果返回時機過早或者過晚,都可能會飛到著陸區外,甚至可能直接墜落大氣層燒毀或者錯過地球。
  • 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兩會訪談)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中新社北京5月28日電 題: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探月四期還有3次任務 按照規劃,中國探月工程規劃為「繞、落、回」三期,此前中國通過發射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探測器,完成了「繞」「落」兩步。今年年底前,中國還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實施月球採樣返回,完成第三步「回」。
  •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我國可以實現載人登月?
    如今「嫦娥五號」就要順利返回地球,它攜帶者2公斤的月球土壤,完美地完成了任務。如今世界各國的科研組織都期待著能從我國手中「討要」到一點土壤做研究。那麼「嫦娥五號」的成功,是否意味著我國已經具備載人登月的能力呢?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嫦娥五號」為我國的載人登月事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培養了重要的人才,也提供了技術與物質的基礎。
  • 阿波羅11號的主要目標: 「執行載人登月並安全返回」
    阿波羅11號的主要目標似乎簡單而直接 - 「執行載人登月並安全返回」,正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官方文件裡所表述。
  • 中國新飛船將可重複用、帶6人,空間站核心艙合練3個月
    新載人飛船將兼顧深空探測任務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將同時兼顧近地軌道任務和更遠的深空探測。深空探測任務返回地球的速度更快,對飛船的結構和防熱性能會帶來更大的考驗。研製團隊採用了全新的防熱材料和防熱結構,耐熱能力相當於神舟飛船的3到4倍。
  • 剛剛,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美麗的降落傘碩大的氣囊返回艙離地面越來越近5月8日13時49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安全回歸群傘氣動減速可以使超高速飛行的返回艙前期試驗照片:收傘試驗船於5月5日18時,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軌飛行2天19小時,完成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
  • 2030年美日聯合載人登月?實現的可能性有多大?
    美國號稱是全球唯一一個送人上過月球並且安全返回的國家。在阿波羅計劃如火如荼的時代,日本的經濟也正好全面起飛。不過當然的日本在航天方面剛剛起步。在1970年剛剛完成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也想送人登月在當時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日本顯然長期沉醉於當年「亞洲第一」的榮耀。
  • 十七年間5次飛躍,迅猛發展的載人航天有多重要?不辦奧運也要幹
    2016年10月17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2號F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自此之後至今我們已有四年多時間沒有再發射新的神舟飛船,有些人不禁發問,為什麼載人航天工程推進的這麼慢?,神舟飛船航天員搭載數量更多,最多可以容納3人,而上述三款僅能容納1至2人,活動空間也更大,軌道艙在承擔相關科研試驗任務的同時,還能用做航天員的生活艙。
  • 十七年間5次飛躍,迅猛發展的載人航天有多重要?不辦奧運也要幹
    ,神舟飛船航天員搭載數量更多,最多可以容納3人,而上述三款僅能容納1至2人,活動空間也更大,軌道艙在承擔相關科研試驗任務的同時,還能用做航天員的生活艙。神舟五號軌道艙則具備留軌運行能力,擁有獨立動力、測控、發供電能力,配置有一對太陽能帆板,可以在軌運行6個月,這一留軌時間也為此後神舟載人飛船長期停靠空間站進行了技術驗證。
  • 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2014年11月1日,被譽為嫦娥5號探路尖兵的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這是我國第一個從月球附近返回的太空飛行器,返回時的速度首次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這樣的速度一頭扎進大氣層,太空飛行器極有可能被直接燒毀。
  • 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5日18時,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等載荷的組合體送入預定軌道,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長徵五號B型火箭使用了更大的整流罩雖然移除了長約11.5米的芯二級,相對於基本型而言,長徵五號B火箭整體長度僅縮短了3米多,重要原因就在於它更大的整流罩。整流罩是處在火箭頂部保護太空飛行器的重要構件,新版整流罩長度達到了20.5米、直徑5.2米,足以保護巨大的天宮空間站核心艙段。
  • 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來源:江程傑5月5日18時,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將試驗船等載荷的組合體送入預定軌道,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而對於專注於近地軌道(軌道高度僅數百千米)重載任務的B型火箭而言,&34;構型足夠實現近地的天宮空間站建設需要,發射本次重點測試的新載人飛船也不在話下。2. 長徵五號B型火箭使用了更大的整流罩雖然移除了長約11.5米的芯二級,相對於基本型而言,長徵五號B火箭整體長度僅縮短了3米多,重要原因就在於它更大的整流罩。
  • 中國新火箭新飛船高調首飛,定調未來太空話語權
    主要看點:箭船雙雙首飛:長徵五號B首飛+新載人飛船試驗船首次試飛長徵五號B成功首飛,意味著可以順利推進後續重頭戲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首次進入太空,為開啟中國空間站時代打前陣中國自信啟動高密度發射模式,在軌建造空間站拉開序幕,定調未來中國太空話語權從4月24日移至5月5日
  • 嫦娥五號「打水漂」返回地球,驗證載人登月,阿波羅不敢玩
    另一個原因是,當嫦娥到達月球軌道時,它的速度已經很低了,月球的逃逸速度是2.38公裡/秒,超過這個速度飛船就飛走了。但當嫦娥從月球回到地球就不一樣,在地球的強大引力下嫦娥會一路加速,在到達地球時它的速度會接近11.2公裡/秒(第二宇宙速度)。
  • 科技日曆丨阿波羅8號成功發射,三名太空人完成人類首次繞月飛行
    1968年12月21日,當地時間快到凌晨5點時,詹姆斯·洛弗爾、威廉·安德斯和弗蘭克·博爾曼擠進位於佛羅裡達州發射臺 「土星五號」火箭上的太空艙時,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對的命運是什麼,是遺憾?是前所未有的榮光?三個小時後,他們將前往太空,成為首批繞月飛行的三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