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苦等6天才返回,為什麼比阿波羅飛船直接返回地球更先進

2021-01-09 騰訊網

相信大家最近都在等待這一天的到來,嫦娥五號終於帶著月球樣本返回地球了。在2020年11月24日發射升空以來,嫦娥五號探測器先後完成登月、月面取樣、月面起飛、交會對接等過程,最後返回地球,整個月球任務耗時23天。這個任務是比較複雜的,耗時時間也比較長,可能有一些朋友感到疑惑,在2020年12月3日上升器就已經帶著樣本進入月球軌道,在2020年12月6日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進行了交會對接並移交樣本,在2020年12月12日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至此,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已經在月球軌道等待了6天。為什麼返回器在收到樣本以後不是直接返回地球,而是需要等待這麼長時間呢?

一般情況下,一艘發射飛船前往另一個星球,有時候需要考慮到發射窗口,如今年7-8月就是火星探測器的發射窗口,所以今年的火星探索任務都集中在這個時間開啟,雖然今年3個火星探測器發射時間略有不同,但是差別不會很大。同樣的,從月球返回地球的飛船有時候也需要考慮到發射窗口。從月球飛回地球的飛船主要需要考慮到地球的自轉、公轉等影響因素,如果著陸區非常大,那窗口要求可能就比較低,如果著陸區很小,窗口可能就很小了。

60年前阿波羅11號登月飛船返回地球時著陸區非常大,掉到太平洋就可以了,所以阿波羅11號飛船在完成登月後,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返回地球,而不需要在月球軌道等待太長時間,說走就走。相比之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著陸區就非常小,所以需要考慮到返回地球的時機。如果返回時機過早或者過晚,都可能會飛到著陸區外,甚至可能直接墜落大氣層燒毀或者錯過地球。因此,嫦娥五號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在月球軌道等待了6天才開始返回地球。這個時間長,並沒有說明我們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比阿波羅飛船落後,恰恰證明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著陸精準度這一方面更勝一籌。要知道,以接近地球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並精準著陸到很小的著陸區,難度之大超乎想像。如果著陸區非常大,或者只需回到地球就算成功,那探測器就基本上不需要等待了,基本上可以直接返回。

為什麼美國可以在短短8年實現登月

上世紀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在1961年提出,在1969年就成功登陸月球,從提出計劃到成功登月,美國僅僅用了8年時間,我們在2007年發射了嫦娥一號,到現在我們已經持續了10多年,為什麼這麼長時間我們還沒實現載人登月,難道是技不如人嗎?事實上,並非技不如人,相反也顯示了我們的探月工程是穩步推進的,之前我們發射的月球探測器成功率達到100%。

美國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載人登月,與他們高頻率發射探測器、飛船有關,如勘測者號系列探測器、徘徊者號系列探測器、月球軌道環行器、雙子星座號飛船計劃等。短短幾年時間內有近30個探測器/飛船為載人登月同時驗證著陸、起飛、對接等技術,有一些探測器基本上是同時進行的,所以可以大幅度縮短時間。當然,在載人登月前這些探測器有一部分以失敗告終,成功率是比較低的。相比之下,我們目前只發射了5個月球探測器,如果我們也在短時間內發射大量的探測器、飛船為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可以實現載人登月。

中國未來有沒有載人登月計劃

截止至目前,只有美國實現了載人登月,相信很多朋友也在關注誰會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載人登月的國家。從當前的科技發展情況來看,我們國家和俄羅斯都是有這方面的潛力的,因為這兩個國家也具備載人航天、登陸月球的能力。那我們接下來是否會有載人登月的計劃呢?現在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實現月面起飛、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技術,這些技術都是載人登月的必要技術,可以認為是為未來載人登月打基礎,現在我們需要的,或許就是一款超大推力的火箭,等有了更強大的火箭,載人登月就不是什麼難事了。至於什麼時候才實施載人登月,暫時不清楚。

未來除了可以實施載人登月以外,我們還可以展開更多更複雜的宇宙探索任務,如探索木星等行星,甚至發射探測器前往火星取回火星樣本。由於火星與地球的距離比較遠,再加上火星的環境比月球的情況更複雜,如火星質量更大,還有一個稀薄的大氣層,所以探測器從火星返回地球的難度會非常大。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這些難題都會解決的。在很久以前,我們可能都沒法想像現在我們已經取回月球樣本了,這就是科技的力量。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打水漂」返回地球,驗證載人登月,阿波羅不敢玩
    為什麼不直接降落?但問題是回地球時速度太快,剎車需要消耗大量燃料,無論是嫦娥五號還是之前的阿波羅飛船,它都沒有空間攜帶幾百上千噸燃料和強大的發動機,它還是需要依靠大氣層來減速。阿波羅的好「運氣」在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前,美國先是做了一系列的實驗,包括阿波羅4號和6號無人飛船高速返回模擬最壞的情況。
  • 返回技術秒殺阿波羅11號,嫦娥五號將從南大西洋上空返回地球!
    這可是等了6天才等到的消息,但就此一條,而下文也僅有「攜帶月球樣品的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擇機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從而擺脫月球引力,進入月地轉移軌道返回地球。」這真讓人抓狂,這話能說完嗎?咋就這樣吞吞吐吐呢?人家當年阿波羅11號可是全程都只有8天,想回就回,這嫦娥五號為還要「調整為地月轉移等待軌道」?
  • 為什麼說23天返回的嫦娥5號,比8天的阿波羅11,還要先進?
    從這些參數我們可以看到,阿波羅飛船從地球出發後幾乎就沒有停頓直接到達月球軌道,阿波羅11號在191.2千米的待機軌道上運行了2.5圈之後再出發,這個軌道上由於大氣分子比較密集,並不是久留之地,後期的阿波羅15、16、17號待機軌道低至150千米,這個軌道停留的時間更短!
  • 為啥「嫦娥五號」返回地球要那麼久,「阿波羅號」卻時間很短?
    而咱們「嫦娥五號」僅從月面返回地球就用了15天,早點回家不好嗎?所以,抓住返回的窗口期非常的主要,既不能過早也不能延時,過早再入角姿態調整誤差太多,返回器有可能飛出著落場、太晚了有可能造成減速傘打開太晚,返回器重重的砸在地面上…而這個窗口並不是每天都有的,而是一年當中才有那麼幾小時!所以,在「嫦娥五號」發射之前要精準的進行計算才行,否則「她」有可能永遠回不到地球了。
  • 火箭需要發射場,月球上沒有發射塔,嫦娥五號怎麼返回地球?
    15號登月艙「鷹」從月球起飛這兩個動圖應該很清楚能看到阿波羅飛船是怎麼飛離「發射臺」了,它將下降段作為發射臺,直接起飛,拋棄了登月後無用的下降段死重,還順便從這個平穩的臺子上起飛,一舉兩得!地球上起飛要那麼大發射塔,月球上為什麼只要一丟丟?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為什麼月球上起飛的發射臺只要一點點大,但很明顯地球上土星五號起飛時那個發射塔是個巨大的建築,為什麼會這樣?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月球沒有火箭,飛船是怎麼離開月球返回地球的
    早在50多年前,我們人類就展開了載人登月計劃,前後一共有6艘阿波羅載人飛船實現登月,將6批次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還成功將太空人帶回地球。時至今日,還是很多人認為當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是「騙局」,在網絡上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很多相關的質疑之聲。
  • 嫦娥五號為何「冒險」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NASA至今未成功
    ,是什麼技術超越NASA獵戶座苦研十年都未達到的能力,除了高速返回嫦娥五號返回艙還有哪些亮點?圖源:新華社二、高速返回是美、蘇苦研多年都不具備的能力這次嫦娥五號以第二宇宙速度直接返回大氣層究竟有多危險,我們看看下面的照片就知道了。
  • 嫦娥五號軌道器攜帶返回器從月球返回
    出發容易回家難,嫦娥五號為什麼打個「水漂」才能到家?這個「水漂」學名是「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是比航天員返回還要複雜的技術。在嫦娥五號任務的尾聲,這場太空「水漂」貢獻了最後一幕驚險的表演。地球家門難進今天凌晨,在到達地球5000公裡之外時,嫦娥五號的「快遞小哥」軌道器與「月球快件」返回器分離,小小的返回器攜帶2千克月球樣品,獨自踏上回家路。
  • 阿波羅飛船半世紀前載人登月,嫦娥五號後來居上靠的是什麼?
    嫦娥五號從發射到返回前後將用時23天,在整個任務周期裡有23次軌道控制、6次重大分離,以及動力下降與月面上升等高難度操作,總體可以概括為11個重大任務階段,其中最能代表嫦娥五號引領超越的當屬月面軟著陸、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地軌道再入返回三大階段。
  • 為什麼說嫦娥五號技術要比美蘇更加先進,甚至比載人登月更難?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已經由長徵五號遙五重型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作為我國無人月球探測階段「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嫦娥五號將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月球探測器,技術領先中國半個多世紀,但是為什麼卻說中國的嫦娥五號技術要比美蘇更加先進呢?
  • 嫦娥五號將從月球取樣返回,飛行器是怎麼離開月球返回地球的
    在50年前,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成功登陸到月球表面,我們人類終於到達外星球表面,當這些太空人返回地球時,還帶回了一些月球土壤樣本。通過研究、分析這些月球樣本,科學家發現了很多關於月球的秘密。時至今日,雖然,我們人類沒有再次踏上月球表面,但是越來越多國家參與到探索月球、登陸月球。
  • 人類首次月球無人交會對接,嫦娥五號技術反超阿波羅飛船
    嫦娥五號挑戰人類首次,也意味著嫦娥五號在技術上已經遠超阿波羅飛船,這恰恰也證明了科學技術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進步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難度有多高要在月球完成無人交會對接,可以說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高的任務之一。
  • 月球「挖土」簡史:嫦娥五號將帶2公斤「土特產」返回地球
    不久之後,嫦娥五號將帶著約2公斤的月球「土特產」返回地球。那麼,這些從月球挖來的土,到底有什麼用?據悉,月球土壤是月球巖石經過數十億年的空間風化後形成的,包含不同種類的碎屑、火山玻璃、角礫巖,以及太陽風注入的不同粒子等。科學家可以通過研究月球土壤的組成部分,來獲得原始月球的物質組成、外來物質、形成時間等重要信息。
  • 嫦娥五號具體在什麼時間返回地球?有被別國截獲的可能嗎?
    嫦娥五號具體在什麼時間返回地球?最新情況來了!就在凌晨4點53分的時候,在著陸器就和上升器組合體的協作下,嫦娥五號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任務,這個時間距離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風暴洋只過去了6個小時的樣子。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時隔44年再由月球取樣返回 將模擬載人登月
    如果任務圓滿完成,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成功由月球取回土壤樣本帶回地球的國家。關於「嫦娥五號」的技術問題我們要從以前的返回式月球探測器說起,在此之前人類共有9次成功由月球表面攜帶土壤和巖石樣本回地球,分別是美國「阿波羅11、12、14、15、16、17」號6次載人登月任務和蘇聯「月球16、20、24」號3次無人月球探測任務。
  • 被燒得面目全非,嫦娥五號返回經歷了什麼?航天第一人為你揭秘
    據新華社消息,「五姑娘」成功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結束了為期23天的太空任務,收集到了比美國阿波羅和蘇聯月神號任務迄今還年輕數十億年的巖石樣本。嫦娥五號樣品將送往北京的一個特殊實驗室進行製備,用於分析和儲存。嫦娥五號為進一步的勘探敞開了大門。
  • 月球上沒有大型發射臺,嫦娥五號如何返回?
    那麼,我們的嫦娥五號如何帶著採集到的土壤重返地球呢?實際上,從月球上將探測器或者飛船發射成功要比地球上簡單的多。由於月球表面幾乎沒有大氣,因此上升器在上升過程中幾乎沒有空氣阻力,同等燃料下,飛船飛行的速度會比地球更快,很容易達到月球的逃逸速度。月球上不用考慮空氣阻力帶來的影響,因此登陸艙也就不需要類似火箭整流罩之類的氣動結構,直接點火發射就可以。
  • 2020嫦娥5奔月.採樣返回.準備發射
    美國的「載人飛船從月球採樣返回,不僅採集量大、選擇性更強,而且採集範圍可以很廣,因為航天員穿上航空服就可以到艙外活動想挖那些就取那些,還能乘月球車漫遊到比較遠的地方去採集月球樣品。例如美國阿波羅系列任務採樣位置的地理分布、地質特徵就非常豐富」。
  • 中日王牌探測器誰更強?隼鳥二號採樣返回,嫦娥五號落月挖土
    嫦娥五號的上升器和著陸器組合體,在筆者碼字的同時正在月球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火山邊緣降落,而日本在小行星龍宮上的取樣也將於12月份返回地球,這是巧了,這兩個都屬於取樣返回,一個遠在數個天文單位以外,一個則在抬頭可見的月球上,到底哪個更難一些?
  • 中日王牌探測器誰更強?隼鳥二號採樣返回,嫦娥五號落月挖土!
    嫦娥五號的上升器和著陸器組合體,在筆者碼字的同時正在月球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火山邊緣降落,而日本在小行星龍宮上的取樣也將於12月份返回地球,這是巧了,這兩個都屬於取樣返回,一個遠在數個天文單位以外,一個則在抬頭可見的月球上,到底哪個更難一些?隼鳥二號的「龍宮小行星」採樣難度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