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自12月6日與上升器軌道對接,並且成功轉移樣品後最大的新聞就是上升器受控撞擊月球南半球,儘管有點過河拆橋的意味,但為了月球軌道上少一些太空垃圾,這也是不得不做的選擇!
但就此以後連續6天沒有最新消息,實在有些讓人焦急,不過今天有最新消息了,嫦娥五號的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動了」一下!
「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是啥意思?
簡單的說就是將嫦娥五號軌道調整為地月轉移等待軌道!這可是等了6天才等到的消息,但就此一條,而下文也僅有「攜帶月球樣品的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擇機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從而擺脫月球引力,進入月地轉移軌道返回地球。」
這真讓人抓狂,這話能說完嗎?咋就這樣吞吞吐吐呢?人家當年阿波羅11號可是全程都只有8天,想回就回,這嫦娥五號為還要「調整為地月轉移等待軌道」?
其實我們要說明下為什麼要「調整為地月轉移等待軌道」,阿波羅返回和嫦娥五號返回有什麼不一樣?其實過程都差不多,但著陸地差別可就大了!
請仔細看這兩張圖片的著陸點,位於北太平洋上,筆者當時以為只是隨便畫畫,結果仔細一查,果然是北緯13度19分,西經169度9分,威克島以東2660千米(1440海裡),或約翰斯頓環礁以南380千米!
各位發現沒有,阿波羅11號返回只要在太平洋上,甚至在大西洋上也可以,這是一個極大的範圍,只要從月球出發,到達地球時候降落軌跡末端在太平洋上就算成功了,按部就班,到點(出發前就精確定好了時間)就返回,而航母艦隊提前到達即可。
太平洋夠不夠大?
但嫦娥五號著陸點在陸地,總面積也只有2000多平方公裡,聽上去很大不是嗎?其實50*50千米就超過這個面積了,所以範圍非常有限,因此從月球軌道返回和阿波羅11號的比較就是,從籃球場底線發球,阿波羅11號只要在自己半場就算得分,而嫦娥五號必須穿心球,籃板球都不算!
哪個更難?很顯然嫦娥五號著陸器返回秒殺阿波羅11號!
嫦娥五號返回到底是個什麼樣的過程?
大家都知道嫦娥五號將以俗稱的水漂彈道返回,大致過程是著陸器首先進入大氣層減速,然後大氣層啟動效應再將其彈回太空,然後第二次再入大氣層,最後平安著陸,好處是第一次減速後速度降低,還有冷卻時間,可以降低過載,也能降低抗燒蝕材料的要求,所以非常適合月球或者其他行星載人返回。
但它到底是什麼過程呢?
嫦娥五號還沒有返回,不過2014年時給嫦娥五號趟雷的T1試驗飛行器已經返回過了,它的軌跡完全可以拿來參考一下,下面是嫦娥五號試驗飛行器的返回記錄
1、10月28日凌晨3時左右T1試驗飛行器經過近月點,開始了返回之旅(沒有進入環月軌道,直接返回);2、11月1日5時53分,軌道器和返回艙分離,返回艙位於南大西洋上空,距離地面5000千米高度,速度約為10.8千米/秒3、6時10分,測控中心注入指令,T1飛行器建立返回姿態,位置是索馬利亞以東的東印度洋上空,距離地面約120千米;4、6時12分進入第一次減速走廊,持續3分鐘黑障,6時15分結束,T1飛行器被彈回太空,此時速度低於第一宇宙速度!5、6時22分T1飛行器在中國青海上空進入第二次減速走廊,黑障區大約4分鐘6、6時41分,小飛著陸四子王旗預定著陸點。
預計四天時間,這是T1飛行器沒有進入環月軌道,直接返回的結果,相信嫦娥五號從進入返回軌道開始到著陸,估計也不會低於四天!
嫦娥五號會從哪裡進入地球軌道?
T1飛行器從南大西洋上空切入返回軌道,軌道的星下點經過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點,從理論上來看,將四子王旗和地心建立平面,那麼會有很多個交叉平面!極軌肯定不是,那麼其餘的方向分別是從西北方向進入和西南方向進入!
整個下降軌道跨距達2萬千米,跨度半個地球,內蒙古對應的北半球對拓點在哪裡?大約在北美上空!在這個位置注入信號建立返回姿態,那麼需要在最近有測控船或者測控點!因此軌道選擇仍然不如T1試驗飛行器來得更便捷,因為在阿根廷就有一個中阿合作的內烏肯測控站。
所以從南大西洋上空切入的可能性是很高的,當然這只是吃瓜群眾的猜測而已,各位可以到時候關注下嫦娥五號的返回,看看是不是種花家說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