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技術秒殺阿波羅11號,嫦娥五號將從南大西洋上空返回地球!

2021-01-09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嫦娥五號自12月6日與上升器軌道對接,並且成功轉移樣品後最大的新聞就是上升器受控撞擊月球南半球,儘管有點過河拆橋的意味,但為了月球軌道上少一些太空垃圾,這也是不得不做的選擇!

但就此以後連續6天沒有最新消息,實在有些讓人焦急,不過今天有最新消息了,嫦娥五號的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動了」一下!

「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是啥意思?

簡單的說就是將嫦娥五號軌道調整為地月轉移等待軌道!這可是等了6天才等到的消息,但就此一條,而下文也僅有「攜帶月球樣品的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擇機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從而擺脫月球引力,進入月地轉移軌道返回地球。」

這真讓人抓狂,這話能說完嗎?咋就這樣吞吞吐吐呢?人家當年阿波羅11號可是全程都只有8天,想回就回,這嫦娥五號為還要「調整為地月轉移等待軌道」?

其實我們要說明下為什麼要「調整為地月轉移等待軌道」,阿波羅返回和嫦娥五號返回有什麼不一樣?其實過程都差不多,但著陸地差別可就大了!

請仔細看這兩張圖片的著陸點,位於北太平洋上,筆者當時以為只是隨便畫畫,結果仔細一查,果然是北緯13度19分,西經169度9分,威克島以東2660千米(1440海裡),或約翰斯頓環礁以南380千米!

各位發現沒有,阿波羅11號返回只要在太平洋上,甚至在大西洋上也可以,這是一個極大的範圍,只要從月球出發,到達地球時候降落軌跡末端在太平洋上就算成功了,按部就班,到點(出發前就精確定好了時間)就返回,而航母艦隊提前到達即可。

太平洋夠不夠大?

但嫦娥五號著陸點在陸地,總面積也只有2000多平方公裡,聽上去很大不是嗎?其實50*50千米就超過這個面積了,所以範圍非常有限,因此從月球軌道返回和阿波羅11號的比較就是,從籃球場底線發球,阿波羅11號只要在自己半場就算得分,而嫦娥五號必須穿心球,籃板球都不算!

哪個更難?很顯然嫦娥五號著陸器返回秒殺阿波羅11號!

嫦娥五號返回到底是個什麼樣的過程?

大家都知道嫦娥五號將以俗稱的水漂彈道返回,大致過程是著陸器首先進入大氣層減速,然後大氣層啟動效應再將其彈回太空,然後第二次再入大氣層,最後平安著陸,好處是第一次減速後速度降低,還有冷卻時間,可以降低過載,也能降低抗燒蝕材料的要求,所以非常適合月球或者其他行星載人返回。

但它到底是什麼過程呢?

嫦娥五號還沒有返回,不過2014年時給嫦娥五號趟雷的T1試驗飛行器已經返回過了,它的軌跡完全可以拿來參考一下,下面是嫦娥五號試驗飛行器的返回記錄

1、10月28日凌晨3時左右T1試驗飛行器經過近月點,開始了返回之旅(沒有進入環月軌道,直接返回);2、11月1日5時53分,軌道器和返回艙分離,返回艙位於南大西洋上空,距離地面5000千米高度,速度約為10.8千米/秒3、6時10分,測控中心注入指令,T1飛行器建立返回姿態,位置是索馬利亞以東的東印度洋上空,距離地面約120千米;4、6時12分進入第一次減速走廊,持續3分鐘黑障,6時15分結束,T1飛行器被彈回太空,此時速度低於第一宇宙速度!5、6時22分T1飛行器在中國青海上空進入第二次減速走廊,黑障區大約4分鐘6、6時41分,小飛著陸四子王旗預定著陸點。

預計四天時間,這是T1飛行器沒有進入環月軌道,直接返回的結果,相信嫦娥五號從進入返回軌道開始到著陸,估計也不會低於四天!

嫦娥五號會從哪裡進入地球軌道?

T1飛行器從南大西洋上空切入返回軌道,軌道的星下點經過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點,從理論上來看,將四子王旗和地心建立平面,那麼會有很多個交叉平面!極軌肯定不是,那麼其餘的方向分別是從西北方向進入和西南方向進入!

整個下降軌道跨距達2萬千米,跨度半個地球,內蒙古對應的北半球對拓點在哪裡?大約在北美上空!在這個位置注入信號建立返回姿態,那麼需要在最近有測控船或者測控點!因此軌道選擇仍然不如T1試驗飛行器來得更便捷,因為在阿根廷就有一個中阿合作的內烏肯測控站。

所以從南大西洋上空切入的可能性是很高的,當然這只是吃瓜群眾的猜測而已,各位可以到時候關注下嫦娥五號的返回,看看是不是種花家說的那樣!

相關焦點

  • 為啥「嫦娥五號」返回地球要那麼久,「阿波羅號」卻時間很短?
    而咱們「嫦娥五號」僅從月面返回地球就用了15天,早點回家不好嗎?所以,抓住返回的窗口期非常的主要,既不能過早也不能延時,過早再入角姿態調整誤差太多,返回器有可能飛出著落場、太晚了有可能造成減速傘打開太晚,返回器重重的砸在地面上…而這個窗口並不是每天都有的,而是一年當中才有那麼幾小時!所以,在「嫦娥五號」發射之前要精準的進行計算才行,否則「她」有可能永遠回不到地球了。
  • 嫦娥五號「打水漂」返回地球,驗證載人登月,阿波羅不敢玩
    其實這些說法都不對,「打水漂」是嫦娥五號從月球返回時要驗證的一項的基本技能,以後會經常用,並且這項技能也不是嫦娥第一個用,當初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就是碰巧打著水漂回到地球的但問題是回地球時速度太快,剎車需要消耗大量燃料,無論是嫦娥五號還是之前的阿波羅飛船,它都沒有空間攜帶幾百上千噸燃料和強大的發動機,它還是需要依靠大氣層來減速。
  • 嫦娥五號苦等6天才返回,為什麼比阿波羅飛船直接返回地球更先進
    相信大家最近都在等待這一天的到來,嫦娥五號終於帶著月球樣本返回地球了。在2020年11月24日發射升空以來,嫦娥五號探測器先後完成登月、月面取樣、月面起飛、交會對接等過程,最後返回地球,整個月球任務耗時23天。
  • 為什麼說23天返回的嫦娥5號,比8天的阿波羅11,還要先進?
    很多關心探月任務的朋友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實,官方公布的嫦娥五號任務是23天,而50多年前的阿波羅11號,發射時間是1969年7月16日,返回時間是1969年7月24日,總共歷時才8天,這過了50年,我們的技術還不如半個世紀以前的
  • 隼鳥二號採樣返回,嫦娥五號落月挖土
    嫦娥五號的上升器和著陸器組合體,在筆者碼字的同時正在月球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火山邊緣降落,而日本在小行星龍宮上的取樣也將於12月份返回地球,這是巧了,這兩個都屬於取樣返回,一個遠在數個天文單位以外,一個則在抬頭可見的月球上,到底哪個更難一些?
  • 隼鳥二號採樣返回,嫦娥五號落月挖土!
    嫦娥五號的上升器和著陸器組合體,在筆者碼字的同時正在月球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火山邊緣降落,而日本在小行星龍宮上的取樣也將於12月份返回地球,這是巧了,這兩個都屬於取樣返回,一個遠在數個天文單位以外,一個則在抬頭可見的月球上,到底哪個更難一些?隼鳥二號的「龍宮小行星」採樣難度有多高?
  • 嫦娥五號將從月球取樣返回,飛行器是怎麼離開月球返回地球的
    在50年前,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成功登陸到月球表面,我們人類終於到達外星球表面,當這些太空人返回地球時,還帶回了一些月球土壤樣本。通過研究、分析這些月球樣本,科學家發現了很多關於月球的秘密。時至今日,雖然,我們人類沒有再次踏上月球表面,但是越來越多國家參與到探索月球、登陸月球。
  • 嫦娥五號軌道器攜帶返回器從月球返回
    嫦娥五號軌道器(黃色)攜帶返回器(白色)從月球返回,在地面5000公裡上空分離,返回器返回地球(模擬圖)。圖/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新京報訊(記者倪偉)12月17日凌晨,出發23天的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我國首次月球採樣任務獲得成功。深夜蒼穹中,嫦娥五號的回家之路蘊含著重重威脅:返回器能否準確回到著陸區域上空?降落傘能否準時打開並切斷?在通信的「黑障區」,太空飛行器能否作出自主判斷?最具不確定性的一環,是返回器將兩次進入大氣層,仿佛打了個水漂。
  •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倒計時
    ——「落」,實現在月球上軟著陸及月球車探測月球(嫦娥三號/玉兔號、四號/玉兔二號);第三步——「回」,發射能返回地球的落月探測器,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我國計劃於今年擇機發射嫦娥工程第三階段——「採樣返回」的首顆探測器「嫦娥五號」。
  • 嫦娥五號乘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 執行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2020年11月24日4:30,中國的首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升空,奔赴月球!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收官之戰,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將挑戰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分別是:①首次月面自動採樣;②首次月面起飛上升;③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④首次帶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
  • 月球「挖土」簡史:嫦娥五號將帶2公斤「土特產」返回地球
    不久之後,嫦娥五號將帶著約2公斤的月球「土特產」返回地球。那麼,這些從月球挖來的土,到底有什麼用?據悉,月球土壤是月球巖石經過數十億年的空間風化後形成的,包含不同種類的碎屑、火山玻璃、角礫巖,以及太陽風注入的不同粒子等。科學家可以通過研究月球土壤的組成部分,來獲得原始月球的物質組成、外來物質、形成時間等重要信息。
  • 月球上沒有發射塔,嫦娥五號落月挖土後,怎樣返回地球?
    11月30日凌晨4點4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在月球軌道上成功分離,它將於12月1日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火山登陸!嫦娥5號著陸器上的機械臂和鑽探設備會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籌備如何鑽孔取樣,為了鑽取2M以下的月巖,月球表面的鑽探結構重達70-80千克,加上表面取土結構也要幾十千克,這100多千克佔了組合體的很大比例!
  • 月球上沒有發射臺,嫦娥五號落月挖土後,怎樣返回地球?
    11月30日凌晨4點4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在月球軌道上成功分離,它將於12月1日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火山登陸!組合體進入月球軌道嫦娥5號的登陸行動是如此引人矚目,因為這是自1976年來第一次有探測器將要從月球帶回樣品,而且是月球上年輕的呂姆克火山,這裡的月巖樣品炙手可熱,NASA阿波羅計劃帶回的月巖不再是唯二(前蘇聯帶回了384克,自己用還不夠呢)!
  • 嫦娥五號將獲取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嫦娥五號任務計劃於今年底實施發射,目標是獲取月球樣品返回地球。作為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屆時將圓滿完成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文章回顧了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戰略: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任務的成功實施,已圓滿完成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
  • 火箭需要發射場,月球上沒有發射塔,嫦娥五號怎麼返回地球?
    阿波羅登月是人類航天史上最重大的一次進步,但一直以來就有一個登月騙局的說法,除了當時計算機技術太差,遠程控制技術不足,近年來還冒出一個說法,土星五號從地球上出發時巨大的火箭和發射場讓大家記憶猶新!15號登月艙「鷹」從月球起飛這兩個動圖應該很清楚能看到阿波羅飛船是怎麼飛離「發射臺」了,它將下降段作為發射臺,直接起飛,拋棄了登月後無用的下降段死重,還順便從這個平穩的臺子上起飛,一舉兩得!
  • 嫦娥五號月球將採集月壤返回地球
    機器人嫦娥五號任務不久前登陸地球,目的是收集巖石和塵埃的樣本,將其帶回地球。預計著陸器將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對周圍環境進行檢查,並收集表面材料。重8.2噸的嫦娥5號太空飛行器於11月24日(當地時間)從中國南方的文昌航天港發射。它在周末到達月球上空,然後在分裂成兩半之前開始繞著它的軌道旋轉。服務型飛行器和返回艙--停留在軌道上,而著陸器-上升段則為著陸嘗試做好了準備。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首次造訪月球陌生地帶並將採樣返回
    2020 年 11 月 24 日凌晨 4 時 30 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嫦娥五號由長徵五號遙五火箭運載升空並成功發射,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此外,嫦娥五號本次月球之旅肩負著重要使命 —— 從月球採集樣本並順利返回。如果嫦娥五號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運送樣本返回地球的國家。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時隔44年再由月球取樣返回 將模擬載人登月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2200秒後成功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中國第六次月球探測任務,也是1976年蘇聯「月球24號」之後首次由月面抓取土壤返回地球,兩次任務相隔44年。
  •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時間要多少天 嫦娥5號什麼時候回來
    隨後,上升器將與環月等待的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將月球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後者將等待合適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準備。  這時才啟程飛回地球,軌道器帶著裝有樣品的返回器一起,輕裝上路,從月球上空飛回地球上空。途中要穿越地球大氣層,飛到地球上空之後,返回器與軌道器分離,包裹著月球樣品的返回器穿過地球大氣層。最後返回器著陸,嫦娥五號返回器最終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完成搜索與回收。
  • 嫦娥五號計劃來回23天,為什麼阿波羅11號來回只花了8天?
    嫦娥五號技術不如阿波羅11號,計劃任務周期比51年前美國載人登月時間還長,這種觀點既不科學、不嚴謹,也不夠自信。 嫦娥五號任務計劃23天,主要任務是完成2kg月壤採集,並帶回地球;阿波羅11號是載人登月,從任務本質上,與嫦娥五號有很大區別。單純從任務時間,就判定誰的技術先進,未免過於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