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計劃來回23天,為什麼阿波羅11號來回只花了8天?

2021-01-09 騰訊網

嫦娥五號技術不如阿波羅11號,計劃任務周期比51年前美國載人登月時間還長,這種觀點既不科學、不嚴謹,也不夠自信。

嫦娥五號任務計劃23天,主要任務是完成2kg月壤採集,並帶回地球;阿波羅11號是載人登月,從任務本質上,與嫦娥五號有很大區別。單純從任務時間,就判定誰的技術先進,未免過於片面。我們也不能因為嫦娥五號登月任務時間長,就認為阿波羅11號登月是假的。查閱很多資料後,這裡為大家解讀一下嫦娥五號探月工程計劃時間,比阿波羅11號要長的三點核心原因。

01、載人太空飛行器和無人探測器,設計側重點不同

如果你是航天愛好者,去查閱資料後,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載人航天飛行器的飛行速度,正常情況下,都比無人探測器要飛的快。按理來說,無人探測器不需要考慮太空人生存所需的溫度、溼度、過載、氣壓和氧氣等因素,可以飛的更快,但事實恰好相反。很多人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航天任務也要考慮成本。飛行速度越快,意味著加速和減速需要的燃料也更多,對太空艙材料的要求也就越高,航天任務的成本就會大大增加。

阿波羅11號之所以要飛的更快,就是因為是載人登月。由於太空人的存在,飛船在太空待的時間越長,危險係數就越高。同時,為了維持太空人生命所需的氧氣、食物就會需要的越多。為了儘可能降低太空人的風險,減少飛船質量,縮短滯空時間,就是最好的選擇。

而嫦娥五號是無人探測器,沒有太空人,只要能確保探測任務順利完成,節省成本就是首要因素。同時,在太空停留的時間越長,嫦娥五號也就能收集到更多關於月球的數據,進行更多的遠程數據實驗,讓探測任務的價值最大化。

阿波羅11號的設計核心是確保太空人的安全,嫦娥五號是儘可能降低成本,並實現價值最大化。所以,阿波羅11號執行任務,要縮短中間飛行時間,而嫦娥五號則並不著急回家。

02、阿波羅11號是蘇美競賽的產物,美國要的是證明實力,速去速回最安全

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任務,即使以現在很多國家的航天技術,也很難實現。不僅技術難度大,而且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美國宇航局之所以支持阿波羅11號任務的進行,主要是為了證明當時美國的大國地位和領先科技,當時的載人登月,並沒有太多的實用價值。

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對於美國除了成功,別無選擇。為了提高載人登月的成功率,減少太空人艙外活動時間,縮短整個任務周期,就顯得十分必要。在確保太空人可承受的加速過載範圍內,阿波羅11號儘可能提高飛行速度,以確保任務的成功,所以任務周期時間短。

嫦娥五號是中國航天科技發展的自然產物,嫦娥系列已多次成功發射,嫦娥五號也是計劃的一部分。沒有特殊的背景,嫦娥五號任務的設計會更加科學、經濟,所以往返23天也很正常,所有的設計都是以科研需要為主要目的。

03、承認某些技術差距,以國產航天科技為傲人

阿波羅11號使用的土衛五號運載火箭,起飛推力高達3472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超過100噸。而嫦娥五號使用的胖五,在運力上確實存在差距,但起飛推力也達到了1000噸。由於運載火箭的實力不同,嫦娥五號會適當的比阿波羅11號飛的慢一點,但進入太空後,探測器和太空艙與運載火箭已經分離,後面的速度更多取決於科研人員的軌道設計。

除此之外,阿波羅11號與嫦娥五號返回地球的方式不同,阿波羅可以高速進入地球,隨後進行反衝減速;而嫦娥五號沒有設計反衝動力,是自由落體之後,降落傘減速,這也是兩個任務時間存在差距的原因之一。

總結分析

總之,嫦娥五號與阿波羅11號是不同時代的產物,兩個任務的目的不同,設計側重點也不同,阿波羅趕時間,所以任務周期更短,而嫦娥五號需要更長的實驗時間和更低的成本,計劃任務周期自然也會長一點。

嫦娥五號是中國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心血,也是我們走進月球、了解月球的又一次壯舉。這次探月任務實現了首次月球取壤,首次月球表面起飛飛行器,首次月球上空無人交匯,這都是目前頂尖的航天技術,我們應該以此為豪。

阿波羅11號也好,嫦娥五號也罷,都是人類探索太空的一大步,理性看待科技進步,還有很多宇宙奧秘等待著人類去揭秘。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23天返回的嫦娥5號,比8天的阿波羅11,還要先進?
    很多關心探月任務的朋友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實,官方公布的嫦娥五號任務是23天,而50多年前的阿波羅11號,發射時間是1969年7月16日,返回時間是1969年7月24日,總共歷時才8天,這過了50年,我們的技術還不如半個世紀以前的
  • 阿波羅11號登月僅花4天!嫦娥四號27天到達月背,為何印度要48天
    一周前,中國探月工程發布最新消息,指出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巡視器已完成第八月晝工作,分別於8月7日17時和17時50分,按計劃相繼完成月夜設置,進入了月夜休眠模式。目前我們的玉兔二號」累計在月球背面行駛裡程已達到271米,兩器更是已經超期服役四個月。
  • 美國媒體:嫦娥5號比阿波羅11號慢了6天,中國科學家做出解釋
    嫦娥五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當年提出的「繞、落、巡」三大任務一個不差地完成了,還給咱們帶回了珍貴的月球土壤,中國航天讓中國人在世界上大大漲了一回臉面,這就讓人不禁想起當年美國的阿波羅11號,同樣是人類矚目,同樣取回了月壤,難免將他們放在一起對比。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後續,工作人員將會把嫦娥五號返回器空運至北京開艙,月壤的存儲、分析等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嫦娥五號從出發奔月到回歸地球共經歷了23天,其中8天完成從月球到地球的旅程,在月工作2天,再用13天返回地球,這樣算來,嫦娥五號的「通勤」時間要比正式「挖土」的工作時間長得多。
  • 嫦娥五號:您的「快遞」到了,來自月球,驚心動魄23天回顧
    後續,工作人員將會把嫦娥五號返回器空運至北京開艙,月壤的存儲、分析等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 嫦娥五號從出發奔月到回歸地球共經歷了23天,其中8天完成從月球到地球的旅程,在月工作2天,再用13天返回地球,這樣算來,嫦娥五號的「通勤」時間要比正式「挖土」的工作時間長得多。
  • 嫦娥五號苦等6天才返回,為什麼比阿波羅飛船直接返回地球更先進
    相信大家最近都在等待這一天的到來,嫦娥五號終於帶著月球樣本返回地球了。在2020年11月24日發射升空以來,嫦娥五號探測器先後完成登月、月面取樣、月面起飛、交會對接等過程,最後返回地球,整個月球任務耗時23天。
  • 返回技術秒殺阿波羅11號,嫦娥五號將從南大西洋上空返回地球!
    但就此以後連續6天沒有最新消息,實在有些讓人焦急,不過今天有最新消息了,嫦娥五號的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動了」一下!「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是啥意思?簡單的說就是將嫦娥五號軌道調整為地月轉移等待軌道!人家當年阿波羅11號可是全程都只有8天,想回就回,這嫦娥五號為還要「調整為地月轉移等待軌道」?其實我們要說明下為什麼要「調整為地月轉移等待軌道」,阿波羅返回和嫦娥五號返回有什麼不一樣?其實過程都差不多,但著陸地差別可就大了!
  • 嫦娥五號奔月第3天,美航天局加緊組裝大型火箭
    11月26日,中國嫦娥五號奔月第3天。一直到25日晚22時06分,嫦娥五號已經順利完成2次軌道修正,這趟回到廣寒宮的奔月之旅一切正常。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1月26日報導,就在嫦娥五號成功發射第3天,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也有了大動作。NASA的工程師正在佛羅裡達州趕工,組裝一支大型火箭。NASA回應稱,這是"阿爾忒彌斯計劃"的一部分。
  • 嫦娥五號返回器轉運北京開艙,阿波羅計劃將被驗證,真相來了?
    天的漫長等待,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我們的嫦娥五號終於得勝回朝,完成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1969年7月,美國的阿波羅11號飛船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登月,兩名太空人在月球上輕鬆走位,順便搬了近400公斤石頭和土壤回到地球。
  • 為啥「嫦娥五號」返回地球要那麼久,「阿波羅號」卻時間很短?
    12月17日凌晨1:59分,在太空逗留了23天的「嫦娥五號8天時間(1969年7月16日~24日),從月面返回地球只用了大約60小時?而咱們「嫦娥五號」僅從月面返回地球就用了15天,早點回家不好嗎?,當時沒有超級計算機,對於「阿波羅號」返回艙的著陸彈道測算只能是一個大概率,不可能精確到幾十公裡內,而大海上沒有障礙物,返回艙目標非常明顯,美國海軍飛機和軍艦可以大面積搜索和施救,所以「阿波羅號」不太需要精密的返回窗口時間,大概往地球的大面積無人區降落就可以,也用不著在天上逗留很久的時間。
  • 【探索】嫦娥五號即將凱旋 阿波羅計劃真假之謎也要揭開了
    阿波羅計劃的真假之謎來源於50年前的一群未知的陰謀論者的鼓動,這群陰謀論者認為阿波羅計劃從未真正成功實施,所謂的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也並非事實,而是在攝影棚中製作的假象。其實自阿波羅計劃剛開始實施,NASA發布阿波羅8號環繞月球的消息後,相關的陰謀論就已經在全球開始散播了,後來愈演愈烈,直到阿波羅11號登月消息放出的時候,這些陰謀已經引起來全球範圍內的輿論熱潮。
  • 阿波羅飛船半世紀前載人登月,嫦娥五號後來居上靠的是什麼?
    公元2020年11月24日凌晨04時30分21秒806毫秒,我國首艘月球採樣飛船嫦娥五號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託舉下零窗口點火升空。 通過發射直播畫面可以看到嫦娥五號有很多太陽翼,軌道器、著陸器、上升器都有,尤其是著陸器不同於嫦娥三號、四號,太陽翼面積幾乎擴大了一倍,該設計目的是為了提升供電能力。
  • 嫦娥五號反超阿波羅登月,大言不慚還是言之鑿鑿?人類進步的必然
    公元2020年11月24日凌晨04時30分21秒806毫秒,我國首艘月球採樣飛船嫦娥五號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託舉下零窗口點火升空。通過發射直播畫面可以看到嫦娥五號有很多太陽翼,軌道器、著陸器、上升器都有,尤其是著陸器不同於嫦娥三號、四號,太陽翼面積幾乎擴大了一倍,該設計目的是為了提升供電能力。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我國航天技術距離世界最先進國家還有多遠?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奔向月球,距離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可以從月球上取樣回來的國家只剩下22天時間!「阿波羅計劃」是人類史上最大的,也是技術含量最高的航天活動之一,而我們的「嫦娥五號」任務,可以看作為縮小版的「阿波羅計劃」,其難度可見一斑!
  • 嫦娥五號奔月第3天,美航天局緊急組裝大火箭
    11月26日,中國嫦娥五號奔月第3天。一直到25日晚22時06分,嫦娥五號已經順利完成2次軌道修正,這趟回到廣寒宮的奔月之旅一切正常。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1月26日報導,就在嫦娥五號成功發射第3天,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也有了大動作。NASA的工程師正在佛羅裡達州趕工,組裝一支大型火箭。  NASA回應稱,這是"阿爾忒彌斯計劃"的一部分。太空發射系統SLS的第一個助推器已經運送至移動發射器頂部。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我國航天技術水平可以進入世界第一梯隊了嗎?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飛向月球,距離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可以從月球上取樣回來的國家只剩下22天時間!「阿波羅計劃」是人類史上最大的,也是技術含量最高的航天活動之一,而我們的「嫦娥五號」任務,可以看作為縮小版的「阿波羅計劃」,其難度可見一斑,也是我國實施最複雜的航天工程!
  • 長徵五號重800多噸 嫦娥五號重8噸 為什麼只挖2公斤月壤呢?
    這些天來,嫦娥五號一直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人們翹首以盼。嫦娥五號任務作為目前嫦娥工程最複雜的一次任務,也是收官之戰,寄託著無數國人的希冀和對月球的嚮往。關注度越大,關注人越多,對於嫦娥五號的相關問題也就越多。
  • 嫦娥五號在月球自拍美腿,無意間暴露與阿波羅11號最大不同
    與嫦娥五號一樣,第一次載人登月的美國阿波羅11號也是降落在月海邊緣一處相對平坦的地方,它留給人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那一枚深深的腳印,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稱之為「人類的一大步」。11號在月球上留下的「腳印」,它是如此輕柔,似乎不願意驚醒熟睡的嫦娥。
  • 嫦娥五號「打水漂」返回地球,驗證載人登月,阿波羅不敢玩
    其實這些說法都不對,「打水漂」是嫦娥五號從月球返回時要驗證的一項的基本技能,以後會經常用,並且這項技能也不是嫦娥第一個用,當初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就是碰巧打著水漂回到地球的其中阿波羅4號計劃用長而且平直的彈道,這樣不利於散熱但比較平穩;6號則以一個比較陡的角度衝入大氣層,它記錄的過載超過了太空人承受的極限。結果是阿波羅4號在大氣層中產生了一次「彈跳」,最後變成了「二次進入」。
  • 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是騙局還是超越了未來?嫦娥五號即將證明
    相比之下,半個世紀之後的嫦娥5號要弱爆了對吧。那麼,美國人是如何做到的呢?果真如某些人所說,阿波羅計劃是一場騙局嗎?在阿波羅11號之前它從來沒有登上過月球,從來沒有進行過月面上的任何試驗,也沒有嘗試過從月球上返回和環月球軌道的交會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