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中國嫦娥五號奔月第3天。一直到25日晚22時06分,嫦娥五號已經順利完成2次軌道修正,這趟回到廣寒宮的奔月之旅一切正常。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1月26日報導,就在嫦娥五號成功發射第3天,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也有了大動作。NASA的工程師正在佛羅裡達州趕工,組裝一支大型火箭。
NASA回應稱,這是"阿爾忒彌斯計劃"的一部分。太空發射系統SLS的第一個助推器已經運送至移動發射器頂部。而這個SLS火箭,將成為阿爾忒彌斯計劃的關鍵部分。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升空
從NASA公布的數據來看,SLS升空時,推力將比執行阿波羅任務的土星5號火箭高出15%。此外,NASA甚至標榜其為"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火箭"。當SLS組裝完畢時,將比自由女神像還要高。
51年前,美國阿波羅計劃大獲成功。如今,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姐姐月亮神阿爾忒彌斯又將升空。
按照NASA的計劃,阿爾忒彌斯1號將在2021年發射,屆時探測器將在無人的情況下,環繞月球試飛兩次。2023年時,阿爾忒彌斯2號將載人繞月環繞,為2024年阿爾忒彌斯3號載人登月做準備。
而在計劃內,將有一名女性太空人和一名男性太空人一同登月。
NASA公布的照片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透露,由於延誤和成本超支,阿爾忒彌斯計劃一直在一拖再拖。那麼為什麼嫦娥五號剛登月,NASA又快速重啟該計劃了呢?或許能從NASA的表態中發現蛛絲馬跡。
嫦娥五號順利升空後,NASA的表態有些"奇怪",不僅通篇沒提祝賀二字,反而"叮囑"中國要分享數據。
我們必須要意識到的是,51年前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帶回月壤,44年前,蘇聯也拿到了月壤。因此,中國探測器採回月壤並不會刺激到美國。真正讓NASA感到不舒服的,是中國航天事業先進且複雜的技術。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升空前
雖然阿波羅計劃已經是51年前的事情了,但這並不代表中國的航天技術落後。相反,嫦娥五號代表著著中國科學家的先進技術成果。此前月球探測器在"返鄉"時,採用的都是直接從月面起飛,然後返回地球。而嫦娥五號則將使用"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技術,這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相當先進的。
月軌對接對技術的要求,要比地軌對接的難度大得多。而這項技術的實現,將為建立月軌空間站、打造月球基地提供支撐。因此,我們的目標,絕不僅僅是取回月壤而已。
文昌發射場
此外,更讓NASA無法理解的是中國航天事業的成本問題。中科院院士葉培健曾表示,中國的探月工程是"花小錢辦大事。"公開信息顯示,高達14億人民幣的首期費用,中國使用了3到4年。
而美國公布的預算則顯示,單是2007年的項目預算就高達168億美元,而2008年的預算則為173億美元。
這樣看來,不管是先進的技術還是低成本,都比帶回月壤這件事本身,更能吸引NASA的關注。
文 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