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奔月第3天,美航天局加緊組裝大型火箭

2020-11-26 半島國際快訊

11月26日,中國嫦娥五號奔月第3天。一直到25日晚22時06分,嫦娥五號已經順利完成2次軌道修正,這趟回到廣寒宮的奔月之旅一切正常。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1月26日報導,就在嫦娥五號成功發射第3天,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也有了大動作。NASA的工程師正在佛羅裡達州趕工,組裝一支大型火箭。

NASA回應稱,這是"阿爾忒彌斯計劃"的一部分。太空發射系統SLS的第一個助推器已經運送至移動發射器頂部。而這個SLS火箭,將成為阿爾忒彌斯計劃的關鍵部分。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升空

從NASA公布的數據來看,SLS升空時,推力將比執行阿波羅任務的土星5號火箭高出15%。此外,NASA甚至標榜其為"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火箭"。當SLS組裝完畢時,將自由女神像還要高

51年前,美國阿波羅計劃大獲成功。如今,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姐姐月亮神阿爾忒彌斯又將升空。

按照NASA的計劃,阿爾忒彌斯1號將在2021年發射,屆時探測器將在無人的情況下,環繞月球試飛兩次。2023年時,阿爾忒彌斯2號將載人繞月環繞,為2024年阿爾忒彌斯3號載人登月做準備。

而在計劃內,將有一名女性太空人和一名男性太空人一同登月

NASA公布的照片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透露,由於延誤和成本超支,阿爾忒彌斯計劃一直在一拖再拖。那麼為什麼嫦娥五號剛登月,NASA又快速重啟該計劃了呢?或許能從NASA的表態中發現蛛絲馬跡。

嫦娥五號順利升空後,NASA的表態有些"奇怪",不僅通篇沒提祝賀二字,反而"叮囑"中國要分享數據

我們必須要意識到的是,51年前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帶回月壤,44年前,蘇聯也拿到了月壤。因此,中國探測器採回月壤並不會刺激到美國。真正讓NASA感到不舒服的,是中國航天事業先進且複雜的技術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升空前

雖然阿波羅計劃已經是51年前的事情了,但這並不代表中國的航天技術落後。相反,嫦娥五號代表著著中國科學家的先進技術成果。此前月球探測器在"返鄉"時,採用的都是直接從月面起飛,然後返回地球。而嫦娥五號則將使用"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技術,這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相當先進的。

月軌對接對技術的要求,要比地軌對接的難度大得多。而這項技術的實現,將為建立月軌空間站、打造月球基地提供支撐。因此,我們的目標,絕不僅僅是取回月壤而已。

文昌發射場

此外,更讓NASA無法理解的是中國航天事業的成本問題。中科院院士葉培健曾表示,中國的探月工程是"花小錢辦大事。"公開信息顯示,高達14億人民幣的首期費用,中國使用了3到4年。

而美國公布的預算則顯示,單是2007年的項目預算就高達168億美元,而2008年的預算則為173億美元。

這樣看來,不管是先進的技術還是低成本,都比帶回月壤這件事本身,更能吸引NASA的關注。

文 大魚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奔月第3天,美航天局緊急組裝大火箭
    2020-11-27 15:57:56 來源: 卟嘰卟嘰 舉報   11月26日,中國嫦娥五號奔月第
  • 嫦娥五號奔月第3天,美航天局也有大動作
    嫦娥五號奔月成功中國的嫦娥五號成功實現了自己的奔月之旅,在進行2次軌道修正之後,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航天歷史上的又一大突破。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在中國嫦娥五號升空後的第3天,美國航空航天局開始密謀組建一支大型火箭。NASA表示,該火箭將成為阿爾忒彌斯計劃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 嫦娥五號奔月第3天,美航天局也有大動作
    嫦娥五號奔月成功 中國的嫦娥五號成功實現了自己的奔月之旅,在進行2次軌道修正之後,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航天歷史上的又一大突破。
  • 「大火箭」成功送「嫦娥五號」奔月!揭秘三大看點
    看點一:15選1,最優軌道奔月「嫦娥五號」與「大火箭」分離後,還要飛行數天才能夠到達月球。奔月之旅,路途遙遠,「大火箭」為了讓「嫦娥」姑娘省點兒力氣,可以說貼心至極。常規任務,一枚火箭有一條軌道就行了。
  • 嫦娥五號為何凌晨「奔月」?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萬珂 攝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長徵五號火箭為何選在凌晨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一是便於奔月軌道的設計。錢航表示,月球探測與火星探測一樣,都屬於深空探測,在火箭發射軌道設計上,要考慮到地月相對位置關係,因此相比通信衛星等發射任務,約束條件更多。此次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要在滿足地球與月球位置關係的限制、火箭射向和滑行時間的約束、探測器地月轉移時間、返回器再入航程等條件下,選擇最合適的發射時間,也就是確定火箭的發射窗口。
  • 「大火箭」成功送「嫦娥五號」奔月!揭秘三大看點「組圖」
    這是火箭院第6次執行探月工程任務,此前均由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完成,先後將「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T1再入返回飛行器」和「嫦娥四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成功率100%。2007年10月24,長徵三號甲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一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自主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
  • 嫦娥五號奔月
    整個採樣返回過程需要持續長達23天,發射起飛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01為什麼必須用「胖五」?最胖與最重的「強強聯合」。此次擔任「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任務的是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這也是長徵系列火箭第五次護送「嫦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被航天迷們親切地稱為「胖五」。
  • 明早再次「奔月」!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回顧嫦娥探月之旅
    2010年10月1日,長徵三號丙遙七火箭,將嫦娥二號衛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刷新了中國探月工程新高度,也是我國火箭首次將衛星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2012年4月,嫦娥二號圓滿完成在日—地拉格朗日L2點一個完整周期的飛行探測,成功繞飛L2點,進入轉移軌道飛行。
  • 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起飛 這意味著將歷時23天的嫦娥五號任務已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跑出舉世矚目的精彩第一棒。14噸級,運載能力位居世界現役火箭前列,足以將目前人類研製的最重無人探測器之一——嫦娥五號直接送入預定地月轉移軌道。
  • 奔月在即!嫦娥五號為啥要在凌晨發射?
    根據國家航天局的最新消息,2020年11月23日18時30分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開始加注液氧液氫低溫推進劑,計劃於24日凌晨4時-5時擇機實施發射任務。航天科普專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設計師錢航對此進行了解讀——一是便於奔月軌道的設計。月球探測與火星探測一樣,都屬於深空探測,這一類型的任務在火箭發射軌道設計上,要考慮到地月相對位置關係,因此相比通信衛星等發射任務,約束條件更多。
  • 嫦娥四號完成第24月晝工作,嫦娥五號即將踏上奔月之旅
    【嫦娥四號完成第24月晝工作,嫦娥五號即將踏上奔月之旅】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1月22日12時和3時10分完成第24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截至今天,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90個地球日,累積行駛裡程589.6米。基於第23月晝全景相機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數據情況,「玉兔二號」月球車在第24月晝期間繼續向玄武巖方向和反射率較高的撞擊坑區域前進,這兩個位置均位於西北方。
  • 僅消耗原計劃0.3%推進劑:解密嫦娥五號軌道器再「加班」背後故事
    僅消耗原計劃0.3%推進劑:解密嫦娥五號軌道器再「加班」背後故事 中新社北京1月13日電 題:僅消耗原計劃0.3%推進劑:解密嫦娥五號軌道器再「加班」背後故事 作者 高詩淇 郭超凱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任務軌道器與返回器在距離地球
  • 奔月!南航專家解讀「嫦娥五號」
    24日凌晨,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順利發射,這一次,「嫦娥」不僅將實現「奔月」的目標,還將歷史性地帶著月球的「禮物」——約2千克左右的月球土壤樣品返回地球。經過十三天的飛行,嫦娥五號會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著陸,此後進行鑽月取樣本大約2公斤左右。不少讀者興許已經開始「腦補」一隻機器手從「嫦娥五號」中伸出,進行挖掘的「科幻畫面」。能把「挖掘機」開到月球上去,這是多麼神奇的一件事!
  • 嫦娥四號完成第24月晝工作 嫦娥五號即將踏上奔月之旅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於11月22日完成第24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截至今天,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90個地球日,「玉兔二號」月球車累積行駛裡程589.6米。
  • 「嫦娥五號」為何選在凌晨奔月?專家詳解
    護送嫦娥五號登月的正是「胖五」是我國目前起飛規模最大、運載能力最強、技術跨度最大的一型運載火箭,採用3型12臺全新研製的大推力發動機,主發動機均採用無毒無汙染的推進技術,實現液體運載火箭直徑由3.35米至5米的跨越。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錢航博士表示,多個因素決定了「嫦娥五號」選在凌晨發射。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嫦娥五號從出發奔月到回歸地球共經歷了23天,其中8天完成從月球到地球的旅程,在月工作2天,再用13天返回地球,這樣算來,嫦娥五號的「通勤」時間要比正式「挖土」的工作時間長得多。嫦娥五號攜月壤回歸地球,意義重大,既是中國探月工程的裡程碑,也是人類在44年後重返月球獲取月球土壤的標誌性節點。
  • 嫦娥五號即將奔月,哪些「名場面」將上演?
    長徵五號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進入最後階段準備工作。圖/國家航天局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據中國探月工程辦公室消息,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即將踏上奔月之旅。目前,搭載嫦娥五號的長徵五號火箭已經矗立在發射塔架,各系統正在進行各項測試等最後準備工作。嫦娥五號執行的是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 「瀋陽元素」助力「嫦娥五號」奔月
    原標題:「瀋陽元素」助力「嫦娥五號」奔月   本報訊(瀋陽日報、沈報
  • 「胖五」轉運成功「嫦娥」奔月在即
    據新華社電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於9月下旬由遠望運輸船隊安全運抵海南文昌清瀾港,並通過公路運輸方式分段運送至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 「嫦娥」奔月靠什麼?
    自2007年起,先後有長徵三號甲火箭(簡稱「長三甲火箭」)、長徵三號丙火箭(簡稱「長三丙火箭」)、長徵三號乙火箭(簡稱「長三乙火箭」)成功助力「嫦娥」奔月。此次發射,是長徵五號火箭首次發射月球探測器,也是長徵系列火箭第五次護送「嫦娥」。長徵五號即將成為參與探月工程的第四型火箭。我們祖先嚮往月球,探月夢想由來已久,神話故事中,嫦娥服下丹藥,飛上月球。如今,現實中的「嫦娥」,在長徵系列火箭的託舉下,奔月已不再是神話。